滨海新区生态文明论文

2022-05-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滨海新区生态文明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转变需要新区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而后分析了滨海新区在优势产业及其他产业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构建了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架构,并对该模式的内容和特色作了具体阐述。

滨海新区生态文明论文 篇1:

滨海“攻坚”一路歌

“天津发展的势头很好,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正在成为全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为开放的现代化新区之一。希望天津滨海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好先行先试作用,成为改革开放新的桥头堡。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仍处在关键时期,不进则退,只有深化改革,才有更广阔的前途。”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时指出

天津东,渤海滨。春雷声,响云霄。

当东方之春再次莅临北方大港——天津时,伴随着畅谈“改革开放”、“特区”“新区”、“南方谈话”、“全国‘两会’”的一波波热浪,“滨海新区”的神秘面纱被舞动得飘逸动人。“滨海”,不仅缘于全国“两会”连续6次的高调呐喊;更缘于继“深圳”、“浦东”之后的辉煌业绩,连续3年在开发、开放、改革前沿,攻坚创造的一个个骄人战果。它,令世界在刮目相看中国南方、东方之后,继而把惊异的目光转向期待已久的北方!

今年一季度,滨海新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8家,平均每天就新增一家。合同外资完成34.61亿美元,同比增长9.61%,实际使用外资完成28.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6%;内联引资实际到位完成172.49亿元,同比增长33.19%。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 1.08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277.5万标准箱,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5%以上。

历史表明:中国80年代之于深圳、90年代之于浦东、新世纪之于滨海,不断撬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三次大开发高潮,清晰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从南到北纵深拓展的伟大进程。深圳、浦东在前进;新世纪的滨海,和着时代诞生的一批综合性经济技术战略新区,秉持着“开放创新,引领未来”的滨海精神,更是拼搏前进。

风生水起 虎踞龙盘

正如浦东开发之初,曾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传说。当年落后一步的天津,也曾被戏称为“北京的郊区”、“屹立在淤泥上的港口”。追溯更早,在1984年滨海新区前身——天津“泰达”开发区起步时,人民日报驻天津首席记者肖荻曾第一个在《人民日报》报道。当时追踪开放浪潮的“老天津”们,在天津皇宫饭店组建班子;在荒凉的盐碱滩上艰难“三通”;并且在国家“只给政策不给一分钱”的情况下悄然起步。

风生水起,虎踞龙盘,滨海新区应验了这两句吉言。曾记得,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老市长李瑞环、李岚清陪同下,1986年8月21日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写下了“开发区大有希望”7个大字。巨人走后,昔日的“泰达”成为滨海新区的引爆地。20年后,这个开发区和原三城区融入滨海新区大家庭。那时,开发区就已累计批准外商及港澳台企业4000余家,项目投资近3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多亿美元。

农历虎年的2010年,天津“塘、汉、大”(原三城区简称)三虎归山,聚拢在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崭新麾下。当年3月8日,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提出,“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放开发攻坚战,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既是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也是天津市委、市政府 “双城”、“双港”的战略任务和时代的神圣使命。9月12日,温家宝总理再次深入滨海新区,激励人们“必须抓住机遇,跟上时代步伐,走出一条大胆改革、率先发展的新路子”。

机遇面前,天津市委、市政府肩负起创新滨海新区的历史重任。新区区委、区政府不辱使命,从南到北,由东及西,大改革,大开放,大开发,发起“十大战役”、“十大改革”的顽强攻坚,在“九个功能区”和原三城区摆开了空前宏伟的经济棋局。

龙年里,滨海新区承接连续三年跨越千亿元的辉煌,在更加波澜壮阔的经济环境中继续打“攻坚战”。“攻坚战”给新区带来新机遇,助推天津跨入我国“万亿经济俱乐部”。

今天,常居的、新来的,数百万“新区人”,尝到了创新开放的甜头。居地最远的大港太平镇崔庄村村民们,在新居社区投资1600多万元, 把古枣、新枣打造出辉煌的“皇家枣园驿站”,又从昔日荒滩乔迁现代新居。2月21日,他们把说不出的感激,精心刻制出壮丽的10幅“十大战役”题材的老天津版画,经由工委书记张志方,亲手送给满面欣悦的十大区域管委会主任们……

“三无”起家 背水一战

昔日,生活在旖旎蜿蜒的海河、永定河畔的人们,想亲吻一下海滨,却有一望无际的滩涂横在其中……今天,数十公里长若彩虹的海滨高速大道上,迎宾车、运输车、自驾车惬意地驱车疾驰,极目天津辽阔的大海,欣赏滨海壮美的海平线,畅想浩瀚的入海口……

当我们迎着明媚的阳光,穿越春风怡人的新区大地时,极目连片成区的开发区、旅游区、生态区、新港区,竟是那样辉煌骄人、生态宜居!难怪,每月都有大公司、大集团来签约;每周都有一两个数千万元、数亿元的产业项目落户新区。

走近新区,还听到一句趣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了北京,就是北塘”。形容北塘虽历史底蕴丰富,却依然青堂瓦舍,基础设施落后,与京津大都市相差甚远。今天,北塘经济区管委会主任蔡云鹏,副主任、副总经理续光,指着褐红一片欧式楼群的“总部基地”和别具特色的北塘新古城感慨地说:“3年前,大家还只能靠集装箱垒成的‘生活一条街’从零打拼,那是我们背水一战的创举,成为今天几近时尚的建设文物。”

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宗国英笑看两幅迥然不同的航拍图说,“北塘是滨海新区发展的缩影。我们有高水平招商,精细化管理,北塘经济区很快会洋溢着南国风情,不久的将来,海河两岸就会有迷人的姑苏夜景。”

过去一年,北塘经济区国民生产总值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50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01亿元,同比增长37.4%;财政收入完成36.6亿元,是上年度同期的18倍;实现内联引资12.77亿元,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59.6%;实际利用外资2.08亿美元,完成了全年任务的311%。看着令人振奋的经济数据,再对比北塘两年前和现如今的航拍图,大家不禁赞叹:“北塘的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啊!”

毗邻永定河口的北塘,如今和彼岸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旅游区、东疆保税港区、中心渔港经济区共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商业配套日益完善,景观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个集旅游、景观、经济、宜居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雏形,正在永定新河口显现……

然而这些奇迹,都是在“三无”(指“无聚落依靠,无后方作战,无中生有在不毛之地”)背景下,靠着新区人艰辛的汗水、攻坚者的辛劳,创造出来的。滨海人,在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一班人的率领下,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攻坚克难,背水一战,描绘着“双城”、“双港”的蓝图。

埋头苦干 脚踏实地

“嗵!……”迎着春天的朝阳,北塘新古城按原样复制的“克虏伯”巨炮打响了龙年的“第一炮”,顿时19响礼炮回荡在滨海新区的上空。

新春的第一次鸣炮,给新区人传递着奋勇攻坚的万千信息。

天津滨海新区这几年发展最快,是因为市委、市政府和新区两级领导班子,把思想解放的点子充分用在“双城双港”大业上,放在“攻坚”大战上,人人埋头苦干,一心扑在经济上。

如今,九曲十八弯的海河,既有号称世界第三大独塔斜拉桥的海河大桥,又有去年年底新通车的双塔错落的新海河大桥。两座现代化大桥,像一双巨臂,把飞速建设的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轻纺经济区,和“塘、汉、大”(海河两岸的原城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保税区、旅游区等,拥抱在新区广袤温馨的怀抱里。

最近,新区区委常委、开发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树山爆出两个大喜讯:一是开发区自1998年至2011年,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在商务部关于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中,连续14年蝉联第一。二是与开发区共生的“摩托罗拉”、“三星”外资企业,电子双星冉冉升起。其中,“三星集团”持续、平衡发展,到去年,成为滨海新区首家工业产值逾千亿元的外资企业。何树山特意向市委、新区区委立下军令状:“要继续筑牢南港工业区发展基础,推动西区进入跃升发展,迈出东区坚实步伐,焕发区外3个工业小区生机活力,确保龙年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夺取15连冠。”

雨雪交融,杨柳青青。北京燕化、上海金山、南化建设和天津海盛四支主力军,正在建设原油浮顶储罐地基。现场总监金琪指着像巨大龙虾一样的混凝土速送车告诉我们,建设者们正在浇筑每个4500平方米大的储罐地基。龙年至今,他(她)们已经开工两个月了。夕阳下,拔地而起的油气储罐,装点着未来天津的雄伟双港。这个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新型工业化石化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其它的东大化工食品添加剂项目、泰奥石化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工业区通用码头等特大项目错落其中。飞落黄泥滩上的南港工业区,还引来了金凤凰,中俄天津年炼油1300万吨的重点项目,也纷纷飞落南港怀抱。

爬坡越坎 任重道远

“只有深化改革,滨海新区才有更广阔的前途。”温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言之凿凿、语重心长的话语,久久回荡在滨海新区。前不久,习近平副主席出访爱尔兰,也曾深情地提到滨海新区受益爱尔兰西部的香农开发区。

在滨海十大战役的主战场,一批批中外项目进入经济区。新区决策们说:“看准了,出手就要快,要重、要准。”今天,30平方公里的东疆港区、200平方公里的南港工业区、10平方公里的中心渔港等,遍地开花结果。

在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一座由中外技术人员合力打造的KTO海油生产平台,正在蓝色弧光中巍然浮出。这个约6层楼高、出口中东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即将被标上“天津”生产字样漂洋过海。据称,这个项目从开工到今天不足两年,在这块30万平方米专用建造模块场地上,去年已有多批次的模块产品交付客户。从男女“老外”喜悦的脸上,人们看到了新区经济环境的“诚、信、廉”。基于接二连三的订单合同,这里在建的模块场地二期,龙年要建成投产。未来5年,临港模块场地将扩建至30万平方米……

善于投资,融为一体,合作愉快——“投、融、合”的境界,给滨海外向型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浩瀚的永定河入海口,我们可见宽广的大道驶进海滩,卫队般的林荫守护着道路,更有熠熠闪光的光伏电能板、风力发电机,簇拥着现代家园——海滨新区引领大都市生态文明的“中新生态城”。徜徉其中,这个由中国、新加坡合作投资的项目,得到两国高层领导人的赞许。当进入最快的发展期时,滨海新区最高负责人兼起中方董事长的担子。中方不断派人去新加坡培训学习,规划建设吸取着全国、全球最新成果,细枝末节环保优质,包括入住者享受一流的物业水平、合理的价位,所有项目细节,一步到位达到国际水准。

“防、预、抗”,则是指从政治和金融环境的高度,确保新区金融安全,预防非法集资,引领企业抗击风险。曾经一马平川的响锣湾,迅速崛起国内最先进的金融商业区——滨海中心商务区,开工楼宇累计1000多万平方米。注册企业千余家,不仅为海河湖畔增添一道绚丽的彩虹,更为饶有影响的金融家提供了便捷的舞台。这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坚固安全,融资环境优良,人们比喻为天津的“陆家嘴”。

新的一年,又有一批著名企业落户滨海。在人们的笑脸中,先后走来新加坡三达集团、北方总部海水淡化、水处理基地、中海油等LNG接收终端项目、北京仁创、搜狐视频总部、“突破电气”全国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基地等,加上新近公布的新区今年20项民心工程,滨海老百姓每天喜洋洋的。

滨海,北方平原上的经济航母已经起航。滨海新区今年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达895个,项目总投资额1.14万亿元;全区投资将达3040亿元,其中,总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17个。

全国“两会”和即将召开的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党的第十八大,强烈地鼓舞着滨海人,去迎接新一轮“攻坚战”。

作者:郅振璞

滨海新区生态文明论文 篇2: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转变需要新区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而后分析了滨海新区在优势产业及其他产业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构建了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架构,并对该模式的内容和特色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功能定位

一、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

产业是指所有创造和满足人类经济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性生产的、各种从事盈利性经济活动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质是把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产业循环经济是指利用一切有利于产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目的,从宏观上讲是协调整个产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行,微观上讲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产业链接等各种手段。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耗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水平。

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它是在比较有差异性的诸多事物关系时提出的概念,对内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图式。对外标志事物个性。而本文所指的产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指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将传统产业系统内的线性物质流动过程转换为循环经济模式下的闭环物质流动过程。该模式是一种考虑自然和环境承载力约束的产业发展模式,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物质资源的投人,并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综合规划,规范产业系统内的活动,使产业内部或产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交换的产业共生组合,使投入产业系统内的资源能够得到多级利用或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

近几年来,面临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措施的引导下,各地区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都在积极编制规划或者实施方案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然而,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要受到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基础、产业结构和布局现状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不能照搬某一个省市或地区的发展模式。应该分析新区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及问题。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二、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1994年建区以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新区生产总值由1995的241.6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364.08亿元。年均递增约21%。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性地区。但与其生态宜居型城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功能定位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落实到产业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滨海新区是在天津中心城区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机械制造、现代冶金、海洋化工、食品加工和现代医药七大优势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布局。2007年,七大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产业的比重为86.8%。然而,在这七大优势产业中。除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两大现代制造业外,其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制造业。滨海新区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建设依然面对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传统工业的三废(废水、废弃、粉尘)排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破坏和污染上。据统计,近几年来,三种废物总体排放量指数仍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工业粉尘排放量,2007年相比2006年有明显增加,约为18.4%。另据统计,2007年。工业废气的排放中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指标SO2排放量相比2006年增加6%。因此,在区域生态环境容量较小和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相关经济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区的任务还比较繁重。

2 其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除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外,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和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生态环境状况也是日益严峻。农业是滨海新区发展的软肋,除居高不下的农业外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垃圾)和区域外来污染(如上游过境污染)外,滨海新区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如耕地质量较差、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水域污染日趋严重以及城市发展引发的耕地资源减少等资源环境压力。而第三产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发展带来的传统污染和高科技发展可能引发的新污染,如餐饮业的污水、油烟、燃煤锅炉的烟尘、娱乐业产生的噪声、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等传统污染,高危害、高敏感性的高科技污染等。这些问题也对滨海新区生态宜居型城区的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1 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总体架构。针对目前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文认为滨海新区在未来生态宜居型城区建设的过程中。应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构建以制造业为核心、三产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主动与周边城市加强联系,扩展产业体系的虚拟生态链,使得优化自身产业结构的同时,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发展模式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 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和特色分析,,

(1)产业集聚型的工业体系。如前所述,工业始终是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也是滨海新区的重要战略功能定位,因此。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坚持老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和新工业的循环型发展并重,构建生态工业体系。

然而,与我国其他地区工业发展状况不同。滨海新区优势产业比较多,且各自形成比较成熟的生态产业链,因此,在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无法确认某一核心产业,需要建立产业集聚型的生态工业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围绕新区的七大优势产业,促进周边补链企业和辅助性企业的集聚,完善和延伸主导产业链,发挥产业聚集和生态共生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而不是计划或安排的结果,因此它的存在更具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在产业集群基础上实施循环经济将能够摆脱“为循环而循环的怪圈”,从而奠定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基础,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2)三产互动型的产业体系。尽管工业在滨海新区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农业。着眼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托滨海新区拥有的海、湖、河等丰富的自然条件,以及全市高水平的渔业技术研究开

发队伍,已建成的贸易、加工、物流企业和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现代农业,包括都市农业和观光渔业等,与二、三产业链接,形成农、工、贸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都市农业生态系统,为工业、服务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原料,并解决工业、服务业发展产生的有机废物问题。服务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物流和消费过程中,服务业能否实现生态化转型极大得制约着生态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实现。因此。服务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应整合周边地区科技、人才、港口等优势,构建以绿色制造服务业和绿色物流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渗透到生产活动的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中,与滨海新区第一、第二产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其中,在上游,包括可行性研究、产品研发、金融服务等:在中游,包括质量控制、会计、人力资源等;在下游,包括销售、广告、物流等。

(3)协调创新型的区域产业循环经济体系。这里的区域指两个层面,一是以新区为核心的周边区县小区域,二是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大区域。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就是为了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发挥服务、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首先应立足于天津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要与天津市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与周边区县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比如,与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协同发展,将自身消耗一次性资源的动脉产业同子牙以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动静结合”的产业体系,促进天津市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其次,要摈弃过去城市各自为政的观点,吸收珠三角起步时传统加工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教训,借鉴长三角国际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先行先试,主动与环渤海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加强联系,整合各城市资源要素,引领建设虚拟型的区域产业循环体系。比如新区泰达汽配园、保税区空港国际汽车园与北京汽车制造业的整合,可以延伸京津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开发区与北京微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可以提高京津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研发能力,并有效解决北京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大港区石化产业与河北唐山、沧州化工产业带的协作,海河下游钢材加工与河北曹妃旬首钢集团的跨地区合作以促进建设关联紧密、技术一流、带动性强的虚拟生态产业链等。

四、结语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滨海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央对于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重要举措。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滨海新区必须围绕功能定位,重点考虑区域庞大复杂的产业系统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构建符合新区特点的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此带动整个滨海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滨海高新区的辐射作用。本文构建的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新区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其他区域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汝松,周涛,陈亮等著,产业生态学基础,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 金国平,朱坦,唐瞍等,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产业生态化研究,环境保护,2008,(4):56-59。

3 冯之浚,刘燕华,周长益等,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4):1-10。

4 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 郎东,王述英,滨海新区形成高层次服务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现代财经,2008,28(2):63-66。

6 李文芳,牵彩良,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港口经济,2009,(2):11-15。

作者:李 健 周 慧

滨海新区生态文明论文 篇3:

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区位分析

摘 要: 本文从中新生态城落户天津入手,分析天津吸引生态城的区位优势,着重从绝对位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与论证。

关键词: 中新生态城 天津滨海新区 区位分析

中新生态城缘何落户天津?下面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区位分析。

一、位置

生态城位置选在天津滨海新区内的汉沽和塘沽两区之间,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占汉沽区南部20平方千米,塘沽区北部10平方千米,选址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千米,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千米、距离北京150公里、距离唐山50千米,位置上邻近大城市,连接京津冀,带动环渤海,处于枢纽处。

二、自然条件

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生态城项目,被认为是中国新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在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在中国发展一个既能实现经济发展,又能兼顾环境与社会和谐的城市。

1.新加坡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少且土地资源紧缺的岛国,但该国通过遍布全国的污水管道收集和处理系统,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污水处理。一般生活废水回收后,采用逆渗薄膜和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处理后形成“再生水”,解决了新加坡约15%的总需水量。另外,新加坡还有能力把每年72%的降雨量变成饮用水。

包括天津在内的中国北方地区少雨干旱,水资源短缺。天津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6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五分之一。天津滨海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更低,且这里的土地多为无法耕种的盐碱地。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卢卫指出,可利用的土地和水资源短缺,这种生态条件正是中新两国政府最终在多个参与生态城项目竞选的中国城市中选择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原因。故生态城的选址,符合中新两国政府的有关要求。在选址范围内,用地为盐田、盐碱荒地和湿地,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符合“不占耕地、在缺水地区选址建设”的原则。

2.另外,生态特色也是天津吸引生态城落址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河海要冲”,“山河湖海平原”协调共生,湿地众多,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最近几年又构建了区域生态保护网络,以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为主体,以海河生态廊道和滨海生态廊道为骨架,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主要河流、道路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故选址范围内的独特湿地自然景观、良好的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景观环境的建设。

三、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便捷

选址周边规划有京津唐城际铁路、津秦高速铁路、津滨轻轨,以及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海滨大道、津汉快速公路、中央大道和汉北公路,构成连通生态城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北京市及周边城市的快捷的交通网络。选址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千米、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千米、距离北京150千米、距离唐山50千米,符合“邻近大城市、交通便捷”的选址要求。

2.社会协作条件较优

选址区域周边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政管网系统,给水、燃气主干管网已经铺设到生态城周边,可为生态城提供水、气、电、热、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生态城选址东侧的北疆电厂,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一期工程2009年投入使用,可形成“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北疆电厂循环经济可以为生态城提供多种支撑。电厂为生态城的建设提供电源;发电的余热,一部分可直接为生态城供热,一部分可用于海水淡化,为生态城提供淡水;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制盐,节省22平方千米的土地;发电的废渣可以生产建筑材料。选址周边邻近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可以为各个功能区提供服务,也有利于生态城在短时期内取得发展成效。

3.政府的努力和政策的支持

早从2002年开始,天津就在全国率先提出用3年时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6年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并批准授牌,成为全国省直辖市一级的惟一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此基础上,天津市又提出用10年时间创建生态城市。

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要求将滨海新区逐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同年7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修编》又要求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总体规划》指出,要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2007年6月天津市委听取并原则通过了《天津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的报告,8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天津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纲要》明确要求,到2010年,市中心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区。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又制定《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建成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四大生态体系,2015年把滨海新区全面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建设中新生态城是落实国家对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定位要求。国务院在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要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另外,在天津滨海新区选址建设生态城,有利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落实,有利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天津市的长远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天津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生态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制造业初具规模,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生态城的建设,有利于滨海新区在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发展道路,为天津的城市发展积累有益经验,并为全国提供借鉴和示范。

作者:商艳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东北方言民间艺术论文下一篇:语文本体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