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及发展前景——以微信平台学习为例

2022-09-13

1 移动互联新媒体的概念及发展

1.1 移动互联新媒体的概念

移动互联新媒体是指, 在全球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新的技术指导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

1.2 移动互联新媒体的发展

根据2017年最新CNNIC报告显示,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亿, 互联网渗透率达到56%,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而通过手机等移动端上网的网民占中国全部互联网民的18.5%。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 中国手机用户达12.86亿户, 普及率高达94.5部/百人。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先进代表, 是手机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已接近95%。

随着手机等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以网易公开课、微博课堂、APP移动客户端学习平台、微信学习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课程也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微信不仅避免了下载APP, 而且免去了注册登录的麻烦, 更解决了APP与手机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和内存问题, 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程度极高, 本文以最为普及的移动互联新媒体课程———微信平台学习为例。

2 微信学习平台的运行模式及效果

2.1 微信学习平台的运行模式

微信学习平台的运行模式主要有微信群小组学习、公众号资源一对一学习、公众号获取资源自主学习三种。微信群小组学习是指通过群聊的方式将有共同学习爱好的大学生聚在一起, 大家可以通过微信语音功能相互交流讨论。由于是碎片化时间学习, 群里的组织者可以随时随地解答大学生的问题。公众号资源一对一学习是指订制私人课程, 相当于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师为你量身打造适合你的课程计划。公众号获取资源自主学习, 顾名思义, 就是大学生利用微信平台获取资源 (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资源) 自主学习。

2.2 微信学习平台的效果

为了探究大学生基于微信学习平台的学习效果, 我们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选取了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这500名学生中有75%的学生使用过微信平台进行学习, 在这375名学生中, 有86.67%的大学生认为微信学习平台的学习效果不错, 仅有6.67%的大学生不满意其学习效果。大部分同学青睐于微信学习平台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新颖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对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大加赞赏, 认为其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过也有同学认为微信学习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自律性差的同学, 同时在微信课程质量的甄选和辨别上也是一个难题。

3 移动互联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3.1 有利影响

3.1.1 提供了新颖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上文中微信学习平台的介绍, 我们不难看出移动互联新媒体课程集文本、图像、视频、音频于一身,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形式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纸质版材料为辅的单一学习模式, 为大学生的学习形式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也满足了大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 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3.1.2 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选择。

由于人力和物力有限, 传统课堂有固定的开课时间和地点。而每个大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学习状态是不一样的, 有些大学生晚上精神充沛, 白天状态低迷, 有些则相反。同时, 大学生学习时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偏向悠闲舒适的咖啡厅, 有人偏向学习气氛浓厚的图书馆, 有人偏向安静的教室。因此, 传统课堂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实质上满足不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移动互联新媒体课程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这一明显的不足。在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 借助新媒体这一媒介的线上课程基本实现了大学生学习时间自由化和学习环境随意化的要求。大学生可以选择一天中的任何一个自己学习状态好的时间段进行学习, 比起在困倦的时间段硬撑着在线下课堂学习, 这种方式明显效果更佳。同时,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大学生不必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硬性规定,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舒适的姿势开始学习。在如今倡导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移动互联新媒体课程无疑为个性化教育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3.1.3 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众所周知, 大学课堂是为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服务的, 由于课时的限制, 老师不可能将知识点讲解得面面俱到;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老师讲解的内容或多或少会有所偏驳。例如英语课程, 传统课堂提供的只是枯燥的英语语法和简单的口语练习等内容, 而大多数学生可能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优美的英语散文或纯正的英语发音更感兴趣。

3.1.4 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学生的存在感低, 老师偶尔提供的互动机会也仅限于比较活跃的学生参与, 对那些性格内向且不善言辞的学生而言, 基本上没有师生互动, 被严重忽视。而线上课堂则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使用微信群小组学习英语时, 每个人都要利用微信语音功能进行朗读以便老师纠音, 这种微信语音功能既为那些性格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发音的学生提供了便利, 也提供了每个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机会, 这种一一互动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

3.2 不利影响

3.2.1 忽视了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移动互联新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获取方便, 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线上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正常的传统课堂学习, 出现旷课、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现象。这一方面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不利于老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 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再者, 移动互联新媒体课程无人监督, 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而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如何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表明。我们以安徽财经大学为样本, 就每天有多少自主学习时间对500个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 52.31%的人是1~2h, 12.45%的人是3~4h, 35.24%的人是没有自主学习时间。很明显, 大部分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弱, 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新课程又对传统的课堂学习不重视, 长期这样下去, 将导致学业荒废。

3.2.2 忽视了自身发展的综合性。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而互联网新媒体课程也不例外,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 学生更应该注重自身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而不是一味的沉迷于网络学习, 只知道理论知识面的扩充。移动互联新媒体课程让学生享受足不出户的学习便利的同时, 也让学生忽略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微信学习平台上的语音功能让内向的学生暂时逃避了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这一环节, 但这种“便利性”剥夺了大学生提升自我的的机会。

4 移动互联新媒体课堂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目前, 90%以上的大学的选修课将网络课程作为修学分的一个不二选择;80%以上的教学辅导机构, 如考研培训班、托福雅思培训班, 将移动互联新媒体课堂引入教学辅导过程中。这种现象是否能代表移动互联新媒体课堂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甚至可以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 海量的网上公开课程资源, 如网易公开课、APP移动客户端学习平台等移动互联新媒体课堂形式, 较传统课堂确实存在很大的优越性。它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 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甚至是终身学习的平台。但是这是建立在学生自觉、自律的基础之上的, 互联网上的诱惑太多, 如果学生自身的自律性不强, 将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络小说等现象, 这样不仅没达到到互联网课程学习的目的, 而且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此外, 由于这种公开课强调资源共享, 面向的是社会大众, 所以它的监督、考核机制并不完善。在课程结束时,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分环节, 要么缺失, 要么就是考核标准存在缺陷, 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听课技巧而获得高分, 如此一来有失公平性原则。所以它们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而不适合成为大学的独立课堂。

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 对课堂进度与内容做出相关调整;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监督学生的学习质量, 给出较为公平的学习效果评价。但是它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授课质量如何监督?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 教师教学资格、授课质量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约束, 教师的教学素质可以通过教师职称、学术论文等进行可视化评价。市场上的有偿教学辅导机构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资源的权威性和学习资料的实用性也无法保证。所以在这些移动互联新媒体课堂中, 学生无法对教学辅导机构的合法性、教师资源的权威性、授课质量的高效性、收费制度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与评价。这些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结束语

移动互联新媒体课堂的发展确实催生了许多现代化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自由化, 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更加平等化。但是, 移动互联新媒体课堂的普及并不能取代大学教育中的传统授课方式。它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 以课后扩展资源的形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摘要:在移动互联新媒体兴起的大背景下, 以互联网、电视、手机等新媒体为媒介的线上课程日益融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本文以微信平台学习为例, 通过分析微信学习平台的运行模式及效果, 探究移动互联新课程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同时分析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线上课堂,微信学习,大学生,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蓉.浅析移动互联新媒体对当代大学习的影响[J].现代交际, 2014 (06) .

[2] 祁志伟, 王全亮.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24) .

[3] 郎晓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实现[D].浙江师范大学, 20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商务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下一篇:对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