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英文论文

2022-05-16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中西文化对比英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收集了国内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60篇,国外医学学术期刊论文摘要60篇,并分别建立两个小型的语料库,对摘要进行宏观体裁分析和微观语言特征分析,提出常见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写作方式,以期对国内学者撰写医学类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一篇:中西文化对比英文论文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英文写作研究

【摘 要】汉语思维模式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因此,在英文写作教学中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从中找出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切实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英文写作 思维模式 负迁移

一 引言

隨着英语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入,语言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日常的英语专业英文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

英文写作能力是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英汉语言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常常依赖母语来构思。因此,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往往出现中国式或者不地道、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英语表达。这一现象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从中找出英汉语言在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逐步摆脱中文思维模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从而实现有效交际,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二 英文写作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潘文国教授认为,“语言对比研究是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两种存在差异的语言的相互接触,必然会带来语言间自觉或不自觉的‘比较’或‘对比’。”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在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背景下,英汉语言文化的对比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英汉语言对比方面,专家学者发现,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思维模式、语音、书写、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都有各自显著的特征。

1.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比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西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受思维的支配,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主要表达形式,而思维模式又影响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民族思维模式不是先天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地理位置、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思维模式也不太相同。汉语思维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含蓄性,英语重分析性、逻辑性和直观性。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英汉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英汉语言的使用上。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写作中,学生难免会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2.英汉词汇的差异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大多数英语和汉语的词都有本义和引申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涵义。此外,许多英、汉语的词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还具有不同的文化涵义和情感意义。如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的文化涵义大相径庭。前者最早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和符号创造,主要代表了勤劳勇敢、奋发向上、幸福吉祥、太平和谐等精神。后来,“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国文化的象征。而后者主要源于凯尔特人的“红龙”,历经演变,现在主要代表“贪婪”“残暴”“恐怖”等邪恶的涵义。

词的情感意义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对词的所指对象的情感反应,另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对词本身的情感反应。比如,汉语中的“狗”和 英语中的“dog”,本意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种与狐狸、狼近缘的家养哺乳动物,但文化涵义却大不一样:汉语中绝大部分与“狗”相关的词语都含有贬义,多半是骂人的词语,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西方人喜欢养宠物,尤其喜欢养狗,对狗情有独钟,狗成了忠诚的代名词,因此与狗有关的俚语往往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如“a lucky dog”指“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表示“凡人皆有得意时”,“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表示“帮助一直跛脚的狗越过篱笆”,相当于汉语中的“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之中”。另外,“Chinese”这个词,所指对象是中国人、华人、华裔、中文等,这是语外意义中的所指意义。但中国人在美国人的眼中具有各种各样的印象,这就使得“Chinese”这个词在美语中产生了不同的表达含义,这就是语外意义中的情感意义。著名美语研究专家高克毅指出:“基于一百多年来华人在美国的负面形象,以形容词‘中国’起首的美语多半不怎么好听。所幸的是,这些词语现在仅偶尔出现,而且并非故意针对中国人或中华民族。”由于受历史、社会、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英美语言中,用形容词“Chinese”所构成的短语出现了许多贬义,如“a Chinese attack”(中国式进攻)指a noisy,badly executed attack(喧嚣、混乱的进攻);“a Chinese landing”(中国式降落)指a plane crash(飞机坠毁)。因此,“中国梦”在对外宣传中用“China Dream”而不用“Chinese Dream”表示。

在英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了解中英词汇的异同,以免错用或误用词汇造成信息的误传和误解。

3.英汉句法的差异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英语是一种以综合性为主要特征并逐渐向分析性发展过渡的语言,而汉语则属于以分析性为主的语言。英汉两种语言在当代国际交流中相互借鉴(如词汇和句法的借鉴),但各自仍然保留自己的特点。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英汉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英汉语言的使用上。在句法方面,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注重语法,讲究科学分析;汉语造句则主要采用意合法,词与词的搭配灵活多变,随意赋形。英语句子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严格规范,组词造句时不仅注意名词、代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动词的时、体、态、语气等的正确使用,主谓一致,词形变化等,还运用各种关系词、介词、非限定动词等将各个短语、附加成分、分句(从句)等连接成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则不受词语形态的约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灵活性等特点,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上下文语境和言外事实以及逻辑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汉语的句式结构是逐个短句依次展开,句式呈流散型。

4.英汉语篇的差异对比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语篇结构的差异。英语语篇长于条分缕析、善于演绎、注重理性、讲究逻辑思维。英语篇章通常是直线型结构,以主题句开始,先阐明自己的论点,接着对主题进行分点说明,列举支持其论点的论据。句子都与中心思想紧密相扣,在原先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中国人写作时习惯于隐伏型思维,认为文以曲为贵,喜欢以“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直觉思维,写作模式常常呈螺旋型结构,篇章常常是不直接进入正题,而是从外围问题着手,写作手法委婉曲折,主题藏于整篇文章之中,需要讀者去领会、归纳和概括。因此,中国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忽视主题句的设定及其句首位置,而是先交代细节或举例说明,然后逐渐引出结论,最后以总结归纳结尾。这样的文章从英语篇章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就显得逻辑性不强,中心论点不明确。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兼顾汉语写作思维的优势,引导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文章。

三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视角下英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

中国文化偏重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而英美文化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按英语的思维模式,英语的段落一般按照直线型发展,即以主题句开头,然后分点对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释。在说明或阐释过程中,通常采用加入各种过渡性标记的方法,即逻辑纽带来提示读者段落思维的走向。有时候,英语主题句也可以置于段中或段末。与之不同的是,汉语段落一般按照螺旋型思维发展,常常没有明确的段落主题句,或者有但说明或阐释大多采用“意识流”方式,思维随着意识自然发展,句与句之间缺乏英语中常用的逻辑纽带,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

受英汉句法差异的影响,在英语写作中,学生常常出现主谓语不一致、无主句、无谓语或多处出现谓语、句子片段、垂悬句、时态搭配错误、语态或语气误用等文法错误。还会出现词汇选用不当,词语搭配错误,句法逻辑不清晰或混乱,语篇层次不清,句型单一,用汉语思维、逐字翻译而出现中式英语甚至错误的英语表达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类型并进行总结、梳理,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修订本序中说:“对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的领会。”

四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视角下英文写作教学策略

丰国欣认为,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即“跨文化写作”。在英文写作过程中,由于受潜意识的母语文化的影响,学生们常常会无意识地从母语文化出发,机械地将汉语的词汇、句子乃至篇章思维转换成相对应的英语运用于英文写作中,造成英文作文具有明显汉语措辞、句式、篇章布局的特点。为了避免母语文化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影响,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视角,结合英文写作教学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1.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强化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加强英汉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差异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汉语思维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养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习惯。具体措施包括: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作品、观看英文经典影视作品、收听英语新闻、诵读英文经典作品,以及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等。只有全方位大量输入英语语言文化信息,才能让学生进入英语思维语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写出地道、自然、流畅的英文作文。

2.改变传统的英文写作评改模式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一直遵循“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评改模式。学生写作和教师评改两者之间缺乏交互性,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同学之间也缺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作为关键环节的英文写作过程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只注重教师的评改结果而忽略了英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另外,根据杨敬清实验分析显示,近70%的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语不重视,或仅仅关注分数,不会对评改后的英语作文做任何修改。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独立评阅,工作量很大,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大多只能对语法错误、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作出评改,很难对语篇建构、思想等内容进行深入指导。因此,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渠道评改”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写作评改模式。“多种渠道评改”包括计算机辅助评改、网络平台辅助评改、学生互改、师生预约面对面评改、教师书面评改五种渠道。首先是计算机辅助评改,让学生将英文作文初稿输入计算机,利用文档的拼写和语法检测功能修正单词拼写、标点、语法和句子结构等错误,提高英文作文质量。第二步是网络平台辅助评改,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评改和反馈,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提供佳作让学生欣赏。第三步是同学互改,这个步骤包括同学相互交换评改、小组集体评改和网络平台交互评改。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启迪、合作。第四步是师生预约面对面评改,主要针对英文写作中错误较多、思路不清晰、评改有疑问的学生。通过面对面评改,师生间可直接交流互动,教师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英文写作过程中,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师生友好关系。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再加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写作—反馈—修改”,几次反复后定稿提交,最后教师再进行书面评改。这样的作文,教师所面对的几乎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作品,学生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评改模式让教师参与了学生英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改变了枯燥、单一的传统英文写作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多样化和趣味化。

五 结束语

英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之功,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总结并完善的过程。因此,英文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教学活动,需要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要钻研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并与实际相结合,抓住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这一关键,加强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式、语篇等方面的对比,同时在英语语言文化输入方面多下工夫,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在写作过程中,避免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真正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学生要加强与教师的合作,注重英语语言功底的练就,把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断加强英语写作训练,切实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7

[2]南世锋.中西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44

[3]赵宁.谈与动物有关的英语俚语[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金其斌.中国梦:China dream还是Chinese dream[J].英语世界,2013(3)

[5]王超.谈英汉语言对比与大学英语写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3~64

[6]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14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7]丰国欣.英语跨文化写作中的认知心理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23~41

[8]杨敬清.提高英语写作评改有效性的反馈机制——实验与分析[J].外语界,1996(3):41~45

〔责任编辑:范可〕

作者:王晋梅 吴均霞 吴祥云

第二篇:中外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研究

摘 要: 本文收集了国内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60篇,国外医学学术期刊论文摘要60篇,并分别建立两个小型的语料库,对摘要进行宏观体裁分析和微观语言特征分析,提出常见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写作方式,以期对国内学者撰写医学类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医学类学术期刊论文 摘要 体裁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年有数百万篇研究论文发表。摘要包含了将读者注意力吸引到原文章所包含的重要信息。摘要是科研成果走向国际、国内期刊和学术会议的通行证。有时候论文是否发表是由编辑根据摘要决定的,我国学者投往国际刊物的文章往往因为语言不过关而被退稿。摘要是学术期刊论文必不可少的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检索文献,我们发现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篇和语言进行综合研究的资料很少,对中外医学类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分析的研究也很少。

二、语料选择

本文所选取的国内外论文均选自2015年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国内论文摘要选自国内医学期刊核心刊物的英文摘要,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下载,期刊选自《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解放军医学杂志》,各20篇,共60篇,并建立一个小型的国内医学论文摘要语料库。国外论文选择国际上全科医学杂志影响力排名前三的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我们采用随机方式,通过网络获取上述期刊摘要各20篇,共60篇,并建立一个小型的国外医学期刊摘要语料库。论文的时间跨度为2015年8-10月。语料总共26280词,平均每篇438词。以上论文均选自学术研究类论文,不包括医学新闻、书评、社论、读者来信等非学术类文章。

三、宏观体裁分析

(一)中外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结构比较

根据格式的不同,信息性摘要可分为两种:非结构式和结构式摘。非结构式摘要的特点是尽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可能在段落中出现,但并不明确标示出[2]。目前,国内外医学期刊多采用结构式摘要,它具有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信息量大、观点明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等优点。不同于文科类学术期刊论文的一段式摘要,我们发现这些医学类摘要都属于结构式摘要,明确分为几个部分,用彩色字体或大写表示。

国内医学期刊摘要均是四部分结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解放军医学杂志》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摘要结构均分为四部分: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国外医学期刊摘要也基本采用四部分结构。《柳叶刀》摘要是四部分模式:背景(Background)、方法(Methods)、发现(Findings)和解读(Interpretation)。《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摘要也分为四部分:背景(Background)、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摘要则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重要性(Importance)、目的(Objective)、设计及受试(Design,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处理(Interventions)、主要发现及研究方法(Main Outcomes and Measures)、结果(Results)、结论及相关性(Conclusions and Relevance)。见表一:

表一 中外医学期刊摘要结构比较

从摘要的篇幅看,国外期刊摘要均长于国内期刊英文摘要。使用语料库分析工具AntConc 3.24,我们得出:《柳叶刀》的摘要平均每篇长464.8单词,《美国医学学会杂志》的摘要平均每篇长397单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摘要平均每篇长358单词。见表二:

表二 中外论文摘要的平均篇幅区别

(二)中外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

目前,国内外医学期刊论文多采用结构式英文摘要。因此,我们对结构式摘要四部分的英文写作分别进行了比较和阐述。

1.摘要中“目的”部分的写作

“目的”部分写作内容应直截了当地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阐述整篇论文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范围和重要性。目的是英文摘要中提纲挈领的部分,必须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常用动词不定式“To do...”表示研究目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解放军医学杂志》均采用此结构),常用的动词有compare(比较)、determine(测定)、discuss(讨论)、explore(探究)、evaluate(评估)、examine(检查)、assess(评价)、investigate(调查)、identify(识别)、study(研究)、understand(了解)、observe(观察)、demonstrate(展示)、prove(证明)等。此部分可以使用动词不定式,也可以使用完整的句子,《中华医学杂志》、《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目的出现在“背景(Background)”部分,采用的是完整的句子。

用动词不定式表示“目的”:

例1:To survey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f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 our hospital.(《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例2:To measure changes in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survivors of incident stroke,controlling for their prestroke cognitive trajectories.(《美国医学会杂志》)

用句子的形式表达“目的”:

例3: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safety,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of PDA with different devices.(《中华医学杂志》)

例4:We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ight control on early psoriatic arthritis using a treat-to-target approach.(《柳叶刀》)

有的摘要无“目的”部分,那么“研究目的”可能包含在“背景”中,如《中华医学杂志》、《柳叶刀》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目的”就来自“背景”部分:

例5:Here we assess the safety,tolerability,and efficacy of TEV-48125,a monoclonal anti-CGRP antibody,in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high-frequency episodic migraine.(《柳叶刀》)

2.摘要中“方法”部分的写作

“方法(Methods)” 部分应简要说明实验或研究是怎样做的,其写作内容包括两大层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指应说明研究对象是患者、健康人还是动物(何种动物)。介绍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是否为特别群体、特别种属等,如何分组,分成几组,每组的受试对象是多少。研究方法应包括研究的设计类型,说明是哪一类研究,如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等,以及所用的治疗、干预、处理的方法或技术名称等,如描述治疗方法时应介绍主要疗法或药名、药量、给药途径及疗程、主要的检测项目等信息,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病例(动物)数和必要的分组情况。我们发现在选取的6本刊物的摘要中均包括“研究方法”,由此可见这部分的重要性。

例6: We randomly assigned eligible patients to either intraarterial treatment plus usual care or usual care alone.

例7:24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sham-operation group and surgery group.(《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摘要中“结果”部分的写作

在“结果”部分,作者应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或发现,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应列出。“结果”部分常用P值表示统计学概率。

例8: A total of 312 HIV-1 infections occurred; the incidence of HIV-1 infection was 5.7 per 100 person-years.(《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例9: Compared to the 3 control groups,clone forming rate of K562/G01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cell cycles were arrested at S phase after being combined SH3-T79Y and IM treatment.(《解放军医学杂志》)

4.摘要中“结论”部分的写作及翻译

“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从研究结果中获得的新认识,是对结果的讨论、分析和评价,包括建议、应用和展望。该部分高度概括和集中了论文的学术见解,语言应简明扼要、精炼完整,通常只有一两个句子。

例10: Brodalumab treatmen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rovement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例11: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gives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on loss of body weight in uncomplicated obese population with immoderate eating by affecting the endocrines related to GM.

四、微观语言特征分析

(一) 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分析

英文摘要中人称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般认为,为了保持学术语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摘要应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们通过AntConc对所选语料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了统计,包括第一人称单数及变化形式(I、me、my)和复数形式(we,us)。其中,国内期刊摘要共使用第一人称19次,国外期刊摘要共使用第一人称98次,具体分布情况见表三:

表三 第一人称使用情况对比

通过检索我们发现,在抽样的国内医学期刊摘要中,“we”出现17次,“our”出现2次,“us”0次。而在国外医学期刊摘要中,“we”出现94次,“us”1次,“our”3次,第一人称单数均没有出现。

下面举一些使用第一人称的例子:

例12:Our results support the use of AP at home as a safe and beneficial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例13:The 2 month study period also allowed us to asses HbA1c?as one of the secondary outcomes.

为什么国内期刊第一人称使用的比率远远低于国际期刊呢?传统科技英语认为,使用第一人称带有主观色彩。《解放军医学杂志》明确要求“(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一致,用第三人称书写”。

目前在国际学术论文界,不少作者主张文章要清晰、自热,不必刻意回避使用第一人称,其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但第一人称单数“I”的使用频率还是要低于复数形式“we”。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国内作者趋向于保守。我们也注意到在表示行为主体的时候,中英文摘要都大量使用了“本文”“本研究”和“this paper” “ this study” “ this thesis”代替人称代词。

在国内期刊语料库中,第一人称的使用全部来自《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例14:Our objectives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sophageal functional changes in OSAHS patients and determine whether OSAHS affects LPR by affecting esophageal functions.

例15:Large-scale cohort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confirm our results in the future.

(二)时态的用法

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一些正式出版的医学刊物的英文摘要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妥之处,其中时态用法不当较为突出。

通过分析国内外医学期刊语料库,对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时态用法的一般规律作了探讨。我们发现:医学期刊论文结构式摘要中所采用的时态主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1.“目的(或背景)”部分的时态

在叙述该文的写作目的或背景时使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实验或研究目的使用一般过去时。

例16:An artificial pancreas (AP) that can be worn at home from dinner to waking up in the morning might be safe and efficient for first routine u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表示写作的背景)

例17: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a novel method to measure RHF more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表示研究的目的)

2.“方法和结果”部分的时态

该部分叙述作者从事该项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步骤或过程及取得的结果。因作者在撰写论文时研究工作业已结束,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故一律用过去时。

例18:We included information from 12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ical (PURE) stud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individuals aged 35—70 years.(表示实验方法)

例19:Rates of recurr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major bleeding,and unrelated death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表示实验结果)

“结果”部分也有使用现在完成时的情况,用于表示持续到撰写论文时的某种行为或状态,或者表示在另一现在时动作之前就已完成的动作。

例20:The patients have been followed for 18 to 38 yea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ir disease.

3.“结论”部分的时态

结论部分是作者对所得结果的评语,是作者写作时所持观点,谓语动词多用一般现在时。

例21:The established clinical nomogram provides high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individual risk of OSA.(表示研究结果)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这些规律的应用,更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五、结语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准确、简明、生动、清晰,同时要符合英语语言特点和写作规范。好的英文摘要对于提高论文被检索和引用的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国内期刊论文都是先写出中文摘要,然后翻译成英文摘要。医学论文摘要的英译在技巧上与普通翻译类似,但也有其自身特点。论文发表者对于医学方面的翻译要尤为慎重,要翻译好医学论文摘要,一定要多了解这一领域国外期刊英文摘要的书写原则和规范,要对这一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达原文,传播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朝品.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刘海舟,李涛安.《中药炮制学》教材英译研究[J].老区建设,2014(22):55-57.

[3]刘海舟,李涛安,姚晓语.中医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与翻译研究[J].考试周刊,2014(90):148-149.

[4]倪传斌.中医英语语料库建库原则[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5-7.

[5]牛桂玲.中外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医药硕士论文摘要双语平行语料库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4-083),江西中医药大学项目“运用体裁分析理论指导研究生撰写英文学术期刊论文的研究”以及“医学类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体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刘海舟

作者:姚晓语 刘海舟

第三篇: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关照

【摘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对它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是满足观众文化审美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英文电影字幕翻译能够准确传播电影所要表达的文化信息,使电影的感染力增强。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文化因素,才能使电影原本的文化内涵准确的传达。本文以《阿凡达》《新月》等电影为例,就翻译中的文化关照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文电影;字幕翻译;文化关照

【作者简介】韩成花(1972.09-),女,朝鲜族,黑龙江铁力人,绥化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关照,项目编号:2018B085。

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以通过电影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关照,才能够准确地传达电影中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在翻译中进行文化关照,就成为一部电影能否收到人们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就是将电影中的人物对话翻译成目的语,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将英文字幕翻译成汉语,因为欧美国家和中国的文化存在差异,所以在英文字幕翻译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差异而进行文化关照,只有如此,才能够使电影的文化内涵得到传达,从而实现观众对电影的理解。一般而言,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字幕中文化关照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异化。就是把英语直接音译,可以保持原有文化中的本意;二是归化。就是直接用汉语表达原文的意思,这种方式使传递的文化信息不会改变,又避免了一些俚语或者文化词翻译过来难以让人理解的弊端;三是解释。很多词语蕴含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我国的观众很多不了解这些文化,直接翻译难以理解,因此需要进行解释说明;四是省略。一些英语对话中信息重复拖沓,不利于观众的理解,因此对于一些对话中的词语采用省略的翻译策略,不仅能使观众明白其中的意思,又不影响影片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关照的应用

出于文化关照的考虑,在字幕翻译中,一定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翻译的内容更容易为观众理解,以增加观众的观影感受。一般而言,文化关照的应用包括直译、意译、替换、诠释、省略和增加等。

1.直译。直译即翻译的文字和形式和英文字幕的原文一致。很多电影的对白都非常口语化,直接翻译可以使观众更方便地理解外國文化,领略异国语言的独特特点。比如,在电影《新月》中,贝拉回答爱德华问她为什么雅各布可以送她礼物而自己不可以时,贝拉的回答是自己没有可以回送的礼物,这个时候爱德华对贝拉说的:“Bella, you give me everything just by breathing.”在中文字幕中,是这样翻译的:“贝拉,你活着就是给我一切了。”这就是直译,是直接将句子翻译成其本来有的含义。虽然翻译十分直白,但是爱德华对贝拉的爱,却能够通过翻译而展现在观众面前。在《阿凡达》中,奥古斯汀得知从没接触过科学实验的杰克竟然想成为阿凡达,恼怒异常地去找帕克算账,在走着的时候说:“I,m gonna kick his corporal butt.”翻译成“我要踢烂他的屁股”。将奥古斯汀这个脾气暴躁但又坚持原则的科学家形象,直观地展现给了观众。

2.意译。因为存在文化的差异,英语和中文的意思所代表的含义可能相互矛盾。比如狗,西方人把狗当作朋友,所以含义是褒义的,如果有人对你表示友好,可能会说You are my dog,但是中国人将含有狗的词语视为鄙视贬斥的意思,比如狗崽子,坏人之间的争斗形容为“狗咬狗”,因此,对于电影中的一些对白可以采取换用一些能够表达意思的词语。比如《阿凡达》中的One man:Check this out the man .Meal-on-wheels. 其中Meal-on-wheels的意思是妇女自愿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送饭服务的一种方式,如果直接翻译成“老兄,看,还有人坐轮椅哟!”那么观众就不能理解,因为中国没有这种服务的方式。因此,翻译就采取了意译的方式,翻译成“看,后勤人员都来了!”这种翻译显然考虑到观众所接受的文化,所以不能表达原文的幽默,但是将意思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在《新月》中,雅各布解释为什么会知道贝拉的生日时说:“Your dad told my dad, so...”而贝拉回答:“Yeah, of course he did.”贝拉的回答翻译成“是啊,他是大嘴巴”。这不仅使原文的意思得到了表达,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从而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如果翻译成“是啊,他当然会说”,观众可能对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理解。

3.替换。替换就是在英语和中文之间,假如直接翻译的话会对观众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需要寻找其他的汉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比如在《阿凡达》中,一些称呼杰克的俚语直译成汉语的话难以表达原文的意思,如“Easy boy!You are lucky swine!Bluem on key!”翻译成“好小子,你这幸运的东西,忧郁的小顽童。”不仅体现了原文中的幽默,也更符合汉语中的口语习惯,使观众对于电影所要表达的文化更容易理解。在《新月》中,爱德华因为没能控制住自己伤害了贝拉,贝拉认为只有把自己变成吸血鬼才能和爱德华在一起,因此要求“as long as I’m human. And the only solution is to change me.”中文字幕翻译成“毕竟我还是人类,只有把我变吸血鬼才能解决。”吸血鬼是西方文化独有的,中国观众对此并不理解,所以如果把“chang me”翻译成“改变我”,观众可能一头雾水,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如果翻译成 “变成吸血鬼”,那么中国观众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样,对于狼人的翻译也是如此,比如在贝拉跳崖被雅各布所救之后,两人靠近取暖,贝拉说自己暖和了,雅各布说:“now that you know about me.”字幕翻译成“你知道狼人都那样”。同样把西方独有文化传递给了观众,降低了观众理解的难度。

4.诠释。英文电影中的一些词语,汉语中没有,同时又找不到可以替换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对这些词语结合电影的语境來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在《阿凡达》中,杰克问奈蒂莉飞龙选择了他的事情,她是如何知道的,奈蒂莉说:“He will try to kill you.”这句话强调的纳美人尊重自然生物,因此用的是“He”而不是“It”,翻译成“他会想杀死你”,如果翻译成“它会拼命挣扎”,那么就和导演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相违背了。夸奇上校对纳美人的介绍是:“They are very hard to kill”,如果翻译成“他们是冷血杀手”,那么可能会让观众误认为纳美人很残忍,固执,这和纳美人是地球最自然状态生活的人类祖先的化身的形象不符合,更脱离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翻译成“很难杀死他们”比较符合语境。

5.省略和增加。省略和增加要根据电影的情况,对于英文的原文进行浓缩或增添。因为原文中的一些内容观众难以理解,所以为了真实有效地表达电影中的意思,需要在一些英文对白中对一些内容进行省略或者增加。比如在《新月》中,一位男生在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情绪激动,流着泪说:“There are worse tragedies. I mean, look at Romeo.Killed his true love out of sheer stupidity.”中文字幕翻译成:“这悲剧太悲惨了,看看罗密欧,由于愚蠢透顶,他扼杀了自己的真爱。”这句话的翻译就用到了省略和增加。为了语句的简洁和通顺, “I mean”就没有进行翻译,但是意思依旧表达了出来。在后半句中,中文本来可以直接翻译原话——“他因为愚蠢杀死了真爱”,但是为了增加这部分角色的激动、强烈的情感,字幕翻译成了“由于愚蠢透顶,他扼杀了自己的真爱。”这样增加的成分使观众受到了更强烈的触动。随后,面对爱德华的羡慕,贝拉问爱德华羡慕的是不是朱丽叶,是不是她的美貌:“Juliet is, like, perfect.If you like that obviously beautiful sort of thing.”在翻译的处理上,译者将美貌省略了,而是换成了“她”。“朱丽叶吗?原来你喜欢她啊!”在这里,原文字幕中的“like”“perfeck”等内容并没有进行直译,字幕将对朱丽叶美貌的喜欢翻译成对朱丽叶的喜欢,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接受。

三、结语

由于各国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对于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一定要考虑到文化关照,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相应的翻译处理,使英文电影文化内涵得到传达,使观众更容易理解英文电影中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健.英文电影字幕翻译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19(01).

[2]周建红.文化翻译观视野下英文电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以《老友记》为例[J].海外英语,2018(11).

作者:韩成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下一篇:班主任综合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