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的美感免费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节奏的美感免费范文

节奏的美感 教案

节奏的美感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we will rock you)、彩纸、剪刀、作品若干。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节奏

1、听——“we will rock you”

2、看——两幅绘画作品

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⑵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3、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4、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生……

5、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在黑板上进行简笔勾画,表现节奏的图形。

二、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全班讨论:生……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三、表现节奏

作业要求:

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师写关键词)

四、交流感受

交流一下刚才在拼摆中对不同材料表现不同节奏的感受。 布置回家搜寻各种材料,下次继续用拼摆的方式表现节奏。

第二课时:

一、引导交流阶段:

请同学们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工具材料,交流自已的构思。生……(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不断开阔创作思维)

二、课堂创作阶段:

1、 作业要求: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美术节奏”。

2、 辅导:针对小组中的问题及时辅导。

三、作品展示:

同学们都离开自已的座位欣赏别人的作品。

通过自评、互评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若干幅进行贴粘展示。 板书设计:

节奏的美感

节奏:韵律 变化

第二篇:《节奏的美感》教案

第5课 节奏的美感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3、列举生活中有节奏的景或物,了解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图片,观察和体验美术中的节奏感,体会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利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或者有规律的纹样表现节奏,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手鼓、范画、美术工具和材料。 学具:纸张、美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_感受节奏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鼓

对,这是一副手鼓,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接下来,你需要竖起耳朵(可以加上肢体语言:指指耳朵),仔细听哦,要开始啦。老师敲击鼓面(一声重,两声轻) 请同学举手回答,你听到了什么?

鼓声(咚-大,咚咚-小)

嗯!(肯定)听得很认真,连鼓声的轻重也听出来啦,是不是第一声重,后两声轻啊?

如果老师重复这个敲击的力度(敲鼓“咚-咚咚、咚-咚咚”)这样的声音听起来具有强烈的什么感觉?

节奏感

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都发现了鼓点儿的节奏,音乐之所以好听,就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如果美术中也能加入这种节奏,那我们的美术作品是不是也能像音乐一样唱歌啦!

接下来,大家跟谢老师一起来开启美术的节奏之旅吧。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律动表演来体验、感受节奏。引导学生充分投入到寻找生活中有节奏感的事物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

板书:节奏的美感

二、新授

1、出示PPT,看——两幅绘画作品

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⑵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2、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生……

3、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在黑板上进行简笔勾画,表现节奏的图形。

4、教师归纳,讲解演示:

将这些具有节奏感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变化、排列组合,这样就形成了好看的花边。

我们还可以表现哪些有节奏感的事物与现象?可以把它们变成美丽的画和漂亮的花边,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创作过程中及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设计意图:在范画赏析环节中,注重美术作品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同学们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使学生树立起美术与生活的相互转化,相互融合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

四、交流评价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展示自己创作的成果,并有自己的语言说出创作意图,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与指正,使学生们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体验、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美感。了解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明确美术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去体验,感受去理解,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从而来理解美、创造美,表现美。

第三篇:《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为学生呈现了关于节奏的图片,有生活中的节奏、建筑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从音乐中的节奏联想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非常关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生活中、美术作品中有节奏的图片让

学生欣赏.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结合音乐共同感受节奏,也可以设计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表现.《绿韵》是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的作品.这幅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表现出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画面中颜色深浅、高矮不同的树使人们觉得画面起伏、生动,构成了画面中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盘的花边采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由于它具有重复、条理及有节奏的形式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所以常用于器皿的花边设计上.

二、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听音乐中的节奏—联想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欣赏图片—创作绘画或剪纸作业一展示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将学生带人情境中,再出示大量的生活照片让学生寻找节奏,将美术作品中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带到学生身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作业表现方面,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上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思路.

三、教学建议 【教案一】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铁栅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概括出图片中的铁栅栏.

(二)发展阶段

1.试着找一找它们的规律.

2.学生讨论,通过刚才用线条进行描绘,你发现了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图案?

教师总结: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4.引导学生分别从建筑、植物、风景中去寻找节奏.

5.给学生播放非洲的鼓点音乐,让学生感受鼓点的节奏,然后思考: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与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6.欣赏图片:

生活中关于美术的节奏,如工艺品中的节奏——青花瓷盘(瓷器).

绘画作品中的节奏,如《绿韵》(日本画).

民族服饰上的节奏,如贵州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上的花纹. 7.教师演示:提示学生可以运用重复或二方连续纹样表现节奏.

(三)学生作业

用绘画或剪纸的方法表现节奏感.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点评.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安排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剪纸的学生,注意环境卫生. 【教案二】

(一)引导阶段

为学生播放音乐《圣诞歌》,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教师提问:谁能用手拍出这首歌的节奏?

学生思考:什么是节奏?

(二)发展阶段

1.教师解释节奏的概念.

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 2.节奏与美术的关系.

出示建筑物、风景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图片中的节奏.

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的窗户、柱子等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等.

第四篇:找寻失去的美感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找寻失去的美感

作者:方 军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11期

中国的消费者,正从“生存”到“生活”,为之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企业,也需要相应变化。被关注较多的是品牌,但或许更根本的,是设计,或追根到底,设计背后的美感。

美感,是我们大多数所不具备,也甚少重视的。德国车背后的工业美,美国科技产品的科技美感,法国时装与奢侈品背后的奢华美,日本物品的生活美,这些和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无关。在企业与消费者都在求生存时,美感经常是最后的考量。但无法否认的是,美感,是我们所欣赏和热爱的产品的内在品质。

中国传统是存美的。从一端看,传统中国的士人都是知美的,都是书法家与诗人,否则根本无法入仕为官。从另一端看,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曾说,“我的母亲是文盲,却从不是美盲。她选的衣料总是很好看,她善于搭配颜色……她利用各色零碎毛线给我织过一件杂色的毛衣,织了拆,拆了织,经过无数次编织,终于织成了别致美观的毛衣。”

可惜在当下,追求设计与美感的,大多是异类,集中在一些和设计有特别关联的行业。美的教育中断是原因,生存压力是原因,整个社会缺乏创造美的能力亦是原因。追求美也常被认为,怎么如此较真?

美,很简单,不高深,更不是艺术。中国台湾建筑师和美育倡导者汉宝德认为。把美和艺术混为一谈,美育受艺术的拖累,才—直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对便利店来说,店面整洁干净明亮就是美。但是,对比一下我们身边的便利店,有多少能做到?让人感到亲切的服务,在我们周围,亦是一种难得的美。

美,在心态中。有意识去发现与追求,才能看到美。春天来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它一直在“闹”,但只有有心之人才能看见。中国社会,有着一种弥漫的焦虑,在商业界,则有着一股野蛮生长的生命力,急速与粗放。这二者,都经常影响我们的心态。美,要有从容,才能看到。

美,在生活中,在衣食住行中。中国台湾美学家蒋勋曾在新竹科技园区的电台持续讲述生活美学,他所谈的,就是“我们在吃什么样的食物?我们在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们所有的交通工具是如何去设计而和人产生情感关系的。我们住的房子是怎么被设计的?”从看似琐碎的讲述中,他引导台湾科技业者去体会生活中点滴美感。他特别说明,这些“美”不需要太昂贵的价值,而是必须要用心。

未来十年,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新商品、服务及体验,大多会与如何过美好生活有关。它们的创造者,是否了解和享受生活的精妙,可能会逐步凸显出重要度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美感,也会随着社会演变。比如,在刚离开物品匮乏状态时,包装的精美被高度重视,但转入选择过多的物品富足状态后,物品本身、可使用的核心反而会被关注,物本身的美才是真的美。无印良品(MuJI)的创意总监田中—光在展望未来设计时就曾写道,“那种认为„永远光滑闪亮的物品才是新的‟的美感意识,连同„稍微有细小划痕就退货或丢弃‟的消费观念,将面临巨大的转变。”美感,本是常识。可惜,要不是被推到众人无法理解的程度,要不是众人忙于其他而无暇顾及,美慢慢变成稀缺。现在可能是一个时间度,设计与美感的重要度开始增加,然后到某一天,我们会发现,虽然美有很多种,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不美的事物无人问津。

第五篇:《面与色的美感》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对视觉的欣赏有很好的观赏性。 (2)面与色的和谐构成,色彩的调和方法。

(3)研究范围加入了视觉因素,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艺术形态学等门类,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产物。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色彩调和的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的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在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面与色的构成与应用,如墙面、地毯、桌面、花坛。如果我们将一个或几个基本形状的面,进行相同或不同的组合排列,并配以色彩的调和,就会产生千变万化的美感,丰富我们的情感与生活。”

接着展示色彩构成作品和大师的设计作品给学生欣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发展

1、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其形状各异,可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它们给予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能说出有那些不同的感觉?

2、两种相同的半圆可以产生那些不同的组合方法?

3、怎样运用基本形与骨格的设计进行面与色的构成?

4、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常见用到的色彩调和方法有:

(1)面积优势的调和(2)互补色互混的调和 (3)置入共同色彩的调和(4)色彩分割的调和

5、色彩的联想,当我们看到色彩的时候,往往会把该色彩与该色有关的事物、现象练习起来,引起某种心理。如红色可联想到火、血、太阳、热情、活力;绿色,可联想到草地、树叶、禾苗、和平、生长。蓝色,同学们联想到什么呢?紫色呢?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喜好升华到更科学、更广泛的、更具普遍意义的色彩美的境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最终达到能灵活运用色彩、自由表达色彩与情感的目的。

三、作业安排

教师:“完成这一个课题,同学们对新鲜的色彩构成知识学习一定非常感兴趣,你们一定会认真地投入完成色彩作业,一定会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完成当前的训练。”

1、请你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区表现面与色的构成,设计时,选择的形状与色彩要能反映自己的情感。

2、请你尝试将大师的作品运用到不同的物品设计中,要尽量符合“实用”、“美观”的功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技校一学期总结范文下一篇:经营会发言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