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走进课堂

2022-08-07

第一篇:信息技术走进课堂

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等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数学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给数学课堂教学以生机和活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前景,注入了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活力。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是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以下优点: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在没有信息技术之前,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工具是小黑板。教师往把课堂中要用的例题,习题事先抄在小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对一般的同学来说,都会感到枯燥,无味。然而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给学生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模板可以选择一些背景,这些背景可以使学生感觉比较舒服。比起传统的黑白世界,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大脑会兴奋许多,进而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多媒体技术可以变静为动,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相反数》这一节时,新课的引入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只乌龟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小路边的一棵大树下睡觉,醒来后就沿着小路出发寻找食物,它的速度是3米每分钟,2分钟后找到食物,请问食物在什么位置?若乌龟爬了半分钟找到食物,请问食物在什么位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用动画演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变得积极起来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大部分的学生对信息技术也充满了好奇心,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于是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为将来适应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打下基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直观感觉、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增强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在教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利用动态演示,把这些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看这些图形是否完全重合。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问题的判断,学生一下子无法想清楚时,用计算机演示,学生的疑惑顿时解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抽象思维。例如教学《三视图》时,七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尚停留在感知上,而要让学生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由实物想像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难度很大。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想像、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由感知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

3、提高课堂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开画图,这些作图中有些部分是机械的重复,有时还相当烦琐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手工画图既费时,又费力。如果用计算机就可以很快地完成。又如“图形的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在平面上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用计算机则可以轻松解决,并且学生理解起来轻松彻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思考,想象,巩固深化,使课堂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随之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便于信息的展示 在上几何部分时,每节课要用到的图形很多,传统的做法往往事先准备在小黑板上,上课之前老师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准备。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相关的网站找到许多有用的图形,也可以自己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有用的信息还可以资源共享,用幻灯片显示图形的效果比小黑板清晰。在上《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整堂课要显示的信息和图象很多,如果把这些信息和图象准备在小黑板上,那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将要准备很长的时间,而有些信息无法用传统的方式来展示,而用计算机来显示这些内容的话是非常简单而又节省时间的,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学生在幻灯片上看这些信息和图象会很清晰,这样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统计部分的学习往往离不开画图,手工制图既费时

2 又费力,有时还精确度不高,效果不理想,而用计算机制图既快又准确还方便。

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其目的是为数学教学服务,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贪求形式多样华丽,而不顾及教学效果,不能只顾重视课件的开发,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和要解决的问题,喧宾夺主,将数学教学变成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ȉ ā耀लȀ؈P؈ȁ@܁脅䀂 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并非每堂课都用计算机来教学,对教学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还是选择用传统方式来教比较好,一方面,课件的制作并不简单,另一方面经常用多媒体来上课学生的新鲜感将失去。

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即在学习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知识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充电,不断自我完善。教师只有在熟练进行信息技术操作的前提下,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3、王鹏远.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wwwl.yyz.net.

4、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王镇中学

俞永萍

13456528295

第二篇:让信息技术走进体育课堂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体育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锻炼习惯必须依靠教科书,而信息技术蕴含着教科书的广泛内容。信息技术给我们体育课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新课程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并指出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实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视频等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引入体育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模式及分析问题的思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的运用改变不了体育课是“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实质。因此,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的最佳操作平台

体育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体育教师会因为自身专业的限制,有些示范动作的处理或许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这个时候,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其次,教师年龄、身体等各方面的因素,也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教学细节的实施,这也同样要求有相应的教学手段的补充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比如:因专业所限,我对篮球运动的了解、掌握都有限,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请求校信息技术课老师帮助,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在三步上篮教学中,我通过网络搜索了一些NBA运动员三步上篮的精彩视频,处理后组织学生观看,当他们看到有节奏的上步、自然优美上篮动作、漂亮地打板入网,产生一种强烈的愉悦感和美感,激发了学生对三步上篮技术学习的欲望,精彩的视频剪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美感,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更多的起到“导”的作用,这样以来,就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其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体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是水到渠成,甚至说已经迫在眉睫了。

二、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

新课程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对力与美都有一种心理上的崇拜,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心灵的震撼,感受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作风。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电脑动画演示蹲距式跳远的慢动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后,学生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气氛活跃、激情高涨。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例:在进行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腾空和落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身体前倾的问题。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其正确做法,但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了解身体前倾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解决方法,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在助跑时,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起跳时,起跳脚着板后产生的制动使得下肢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对慢于上体,如果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不积极,就容易造成上体的前倾。另一种是起跳蹬地时,低头含胸,腾空后使身体产生前倾,针对这些原因,一方面重复电脑动画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到起跳的连贯动作,另一方面采用一些针对性练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三. 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师生互动

可以说,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体育教学的特点应是课外学习的概念大于课内学习的概念。体育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局限在课堂这一极小的范围内,这样的体育教学无疑是一个桎梏,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本着“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教育观念,树立“大体育”意识,破除那种把体育教学与体育课堂等同起来的观念,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与体验中去学习体育、发展“个性”。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越时空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校园网的开通这种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它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满足学生个性爱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老师适当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学生就可以从网上这一巨大的资源库中获取信息,从而改变了单纯依赖老师获取知识的传统做法。学生也有了一个独立的人格空间、独立思维的空间、独立活动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从而引发学生学习体育、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形成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互为补充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体育学习过程中合作性学习

体育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如学习球类和游戏时,独自很难完成或者是没有在集体合作中有趣,学习一些体育动作时需要保护与帮助,学习爬山等研究性学习更需要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要比独自学习能取得更高的成绩和效率。此外,合作学习要比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然而在体育实践中发现,常见的体育合作学习并没有如此大的功效,因为我们所说的合作多以教师的分工意志为转移,合作成员只是完成各自的角色职能而已。当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合作学习时,如观看接力项目,球类项目的教学比赛,教师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观念,强调集体力量,互相配合,团结友爱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技术好的学生更要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其他学习者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办法。许多研究也表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

五、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否能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的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因为多媒体授课与他们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他们总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室外课来完成。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明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而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便实现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锻炼习惯必须依靠教科书,而信息技术蕴含着教科书的广泛内容。应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现代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有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变等。因此要求体育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与时俱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好信息技术,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整合。

总之,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是,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由此,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体育课堂教学,也必将是素质教育大潮中的一条有效的教育之路。

第三篇:信息技术让京剧顺利走进音乐课堂

阿城三中——卜桂琴

内容提要:京剧进课堂是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传承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让京剧走进学生的心灵,浸润学生的心灵,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流淌的音乐变得可视化,让古老而陌生的京剧顺利走进课堂。

关键词:学科整合

激发兴趣

京剧进课堂 正文:

《新课程标准》将《梨园金曲》编入初二音乐教材,这就意味着让京剧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中华文明的代表,应该走进音乐课堂,这也是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传承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京剧进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京剧进课堂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就应该从学生抓起。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京剧的兴趣更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京剧它自身包含了一种民族气节,它可以宣扬一种民族精神,它可以让人振奋,它可以培养孩子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普及文化,还可以发现人才,从中培养京剧事业的继承人,从前几年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戏曲大奖赛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孩子出类拔萃,基本功很好,是很好的苗子,今后发展潜力很大。因此,京剧进校园,能够引发一连串关于艺术素质教育的积极反应。

二、如何让京剧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

(一)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没有经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京剧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有严格的程式和众多的流派,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之分,板腔体唱腔有一定难度,更何况京剧是一门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不仅融合音乐、舞蹈、表演诸种艺术为一炉,这就需要教师有相当的艺术天赋,而我们很多教师却不会唱京剧,没有这个天赋,他们怎样来教学生呢?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音乐老师要爱戏。其实音乐老师唱得怎样并不重要,可以领着大家听录音。把戏当歌唱,唱得不准没关系,重在培养一种文化修养。学生有了兴趣后,就可以选择自愿参加课外辅导或向老艺人请教。同时,我建议可采取以下办法:一是到专业团体请专业教师,让教师集体备课时能学到准确的专业的知识。二是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例如:磁带、光盘等,再定期到剧院请来老师进行辅导等。

(二)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京剧进音乐课堂,最闹心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京剧,没兴趣,这二百多年前的流行音乐让现在的学生很难接受。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为了让京剧走进课堂的关键。我认为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喜爱京剧,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京剧。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前班主任张关正说,“现在很多家长只在意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很少会带孩子看京剧,如今京剧进入音乐课,相信孩子们会喜欢上它的。这对于培养京剧的潜在观众意义也很重大。”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里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培养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关注、学习京剧,但是调动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并不是每一个花蕾都能开出灿烂的花朵,它们的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就像京剧进课堂,虽然给孩子们提供了机会,但并不表示孩子们就都会喜欢京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例如:流行与传统同步,学生的全面参与等。

如何让学生像爱唱《老鼠爱大米》一样爱唱京剧呢?经过几年的教学现在课堂好了许多。我开始不用专业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让他们有一个过渡阶段,我认为京剧进课堂并不是要培养专业京剧演员,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喜欢上京剧,成为京剧未来的观众,就达到了目的,所以,我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注重其导向的意义,这样,京剧进课堂这项教学任务就会取的较好的效果。

在传统京剧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教法,以模仿为主。时代发展到现代课堂,如果我们还采用这单一的方法,甚至采用知识性灌输和技能型练唱等方法,势必造成学生的反感、厌恶。因此,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普及京剧艺术的关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的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感受有趣的表现形式:在欣赏中感受作品唱、念结合这新颖有趣的表现形式。 感受有趣的节奏:学生特别喜欢有节奏的念歌词。本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有节奏的念赞美京剧的快板词并用打击乐器伴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节奏美。

感受有趣的形象:京剧脸谱就具有色彩丰富、形象有趣的特点,通过理解、欣赏等手段感受京剧独特的表现手法,并且通过脸谱的含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浸润。

感受有趣的合作:分组唱的唱、演的演、奏的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另外,在学习时,先接触现代戏,唱词和念白都是普通话的音,唱起来朗朗上口,对普及更有利。传统戏有上口字和韵白,孩子们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等有了兴趣,再去学传统戏。例如,《梨园金曲》这一单元,先插入几段现代京剧《红灯记》、《智斗》,再学习《我不挂帅谁挂帅》、《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学唱《唱脸谱》之前,我主要引导学生聆听录音或观看录像,以便对这首戏歌有感性认识,并激发起学唱的兴趣。再随录音学唱,薄弱的班级我就带领分段落学唱。在教唱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尽量体验并表现京剧的演唱韵味。

在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及《智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板式。从行当角度看,三个唱段涉及三个行当:旦角、生角、和净角。通过反复欣赏引导学生从音色要素上感受、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板式是与剧情的矛盾冲突、角色所处的环境、人物的性格及当时的情绪表现等密切相关。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现艺术。仅听唱段,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征来说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录像,最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

在学习《智斗》时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敲一敲“慢长锤”,走走台步。因为参与实践是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聆听京剧《浑身是胆雄赳赳》时我使用京剧改编的器乐曲,并将京剧唱段与改变的器乐曲相互比较进行聆听。重点体验其情绪、风格特点。同时,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并由学生来介绍。

在讲解京剧艺术的相关文化知识时,有些内容要融在聆听音乐或演唱戏歌的过程中顺带地学。例如: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板式、脸谱等。在教学中,为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京剧的产生、发展。京剧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总而言之,让京剧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让京剧的生存发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达成共识,齐心协力,一定能更好的振兴京剧,弘扬“国粹“,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让京剧走进我们的心灵,浸润我们的心灵,让我国的“国艺”迎来满园春色。

信息技术让京剧顺利走进音乐课堂

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三中学

姓名:卜桂琴 邮编:150300

第四篇:让情商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门学科后,在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并重点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因此,提升学生情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把提升学生情商的教育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受传统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往往忽略了情商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认为教学中的硬件是操作技能的掌握,将信息技术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能之学、知识之学,甚至变为一种类似于成人电脑培训的学习

为此,我呼吁战斗在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让情商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怎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热爱学生,创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充满激情、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老师,会让每个学生心底沉淀的感情释放,学生也会在老师积极的情感影响下热爱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应尽量多鼓励,慎批评,把微笑和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老师建立起积极的情感。

另外,要让学生在课堂的小细节上感受到老师的爱。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请××同学起来回答,老师相信你”;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对问题时,教师应投给鼓励的目光,说“没有关系,坐下再想一想”;当学生不小心说错答案时,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好吗”;回答正确时,说“说得非常好,操作也很熟练”……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和鼓励时,才会反馈给教师以积极的情感,才会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满奋发向上的求知欲和对信息技术深厚的学习兴趣。

二、与其它学科整合,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快、内涵广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以某一个或几个具体操作任务为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与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恰当的整合,设置特定的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完成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情商教育。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画图软件第9课《小鸟乐园》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画一幅关于小鸟乐园的图画”,要求:要体现出小鸟快乐的样子。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对于操作技能进行了掌握和熟练的同时,也从情感目标上引导学生。由于现代人类的某些破坏大自然环境的行为,导致小鸟们失去了欢乐的家园,很多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倡导人类关爱环境、爱护鸟类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情感。在讲授powerpoint第6课《给全家福披上彩衣》时,我以“甜蜜的家”为导入,通过设置一个装饰甜蜜的家的情境,使这节课的几个操作任务围绕在爱家、爱家人的情感之中,同时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学习幻灯片配色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与语文、美术学科的整合,既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又提高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开展活动,引进竞争机制进行情商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某些活动,合理利用竞争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与竞争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人共处。如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通过与其他小组比一比、赛一赛来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长期比赛过程中会慢慢认识到:有竞争就会有失败,每个人在活动中都难免会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要学会正确地面对成功和失败,而这正是情商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这种竞赛活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不再单调、沉闷。但是作为老师要注意合理安排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并且重点是在努力做得更好,而不是在看别人做得不如自己好。通过这些活动中的小成功和小失败,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解消极情绪的能力。

四、合理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评价分为很多种,但是作为老师仍然是主要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在教育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爱”为起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为目的”,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认真研究符合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正确地使用各种教育评价,有意识地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因素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中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对于正在学习和健康成长中的学生更是如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充分学习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这一主渠道,大力渗透情商教育,使学生有思想、有文化、有感情,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第五篇:信息技术让体验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京口区实验小学 赵春蓉

《新课程标准》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果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的各个层面中,被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那么,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而且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体验性学习是以实践为主要途径、以直接感知为主要形式、以获得直接体验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的关键在于有一个让学生能认知、能体验、能感悟的时空,即教学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在体验性学习情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体验性学习的资源整合。

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将固定的、静止的教材内容活起来。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学习的机制,把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动态的呈现、超文本的链接、声光电的综合运用的特性为体验性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又如一位教师执教《相遇问题》一课中,用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多媒体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3分钟相

1 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3分钟就有了3段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走的路程和。

二、信息技术为体验性学习提供了工具。

各种信息化手段,如幻灯、实物展台、录音机、录像机、CD、VCD、多媒体计算机等,不仅可以增大体验情境的信息量,丰富体验的情景,还可以通过其直观的听觉、视觉的冲击力,强化体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速学生体验内化的过程。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运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屏幕上首先出现河、山、大桥背景的画面,然后出示一道应用题:有一列火车长300米,以900米 / 分的速度通过大桥,桥长2400米,问火车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接下来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桥头时或车尾刚刚走过桥的另一端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大桥。闪烁的线段图,然后分析火车通过大桥的距离和桥长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地数量关系并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力。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有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如在教学“时、分、秒”时,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信息技术强化了体验性学习的反馈

在体验性学习的强化反馈阶段,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体验获得的情感、方法和知识提供大量实践、操作和检验机会,具有一定的教学效益。

2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提供有关时间的网站,让学生自由地浏览,再结合不同的年历卡自主探究年、月、日的关系。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日历中不合理 的地方我能修改吗?我想自己设计月历„„”等等,学生各取所需,自由自在地在网上畅游,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要,真正让不同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焕发出个性的色彩。

又如,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统计内容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协作小组,共同收集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全放到学校网的服务器上,上课时在网络教室中,将资料发卷到学生机中,资料共享,各小组同学可以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也可以对别人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学生收集的内容很丰富,“视力情况调查”“选择春游地点”“动物的种类”等,然后小组共同想办法整理数据,在充分地时空里对EXCEL统计表的知识进行探索,师生共同质疑,合作解决,最后在BBS讨论区中交流整理数据的方法,提出新的问题,同时找到相关的链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点击哪个按钮就出现相应的图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合作研究的氛围很浓。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互动的空间,真正实现了协作体验性学习。

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是思维的享受。 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接受先人的间接经验与进行体验性学习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过程 。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和体验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使人的认识升华,才能使知识和见识相互激发,产生出思想和才智的电光与石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活动报告制度下一篇:小学级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