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创新

2022-09-11

国防教育, 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防御侵略和颠覆, 维护世界和平, 对全体国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普及持久地施以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它对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心理结构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伟大的民族精神往往会成为一个民族发展前进的强大动力, 是一个民族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

1 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存在内在逻辑

1.1 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活动载体

《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 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活动载体, 主要包括节日载体、场地载体、实践载体等。这些具体载体不是国防教育活动载体的全部, 而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具体部分, 它们单独或联合发挥作用, 推动民族精神教育。

(1) 国防教育的节日载体。《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2条明确指出“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 以此达到国防教育的目的。并提出要将国防教育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结合起来, 对公民进行国防教育。

(2) 国防教育的场所载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环境, 对民族精神培育至关重要。我们知道, 环境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3) 国防教育的实践载体。在国防教育载体中, 实践载体主要是通过参军锻炼、军事训练等具体军事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达到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

1.2 国防教育承载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 是维系本国、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国家明确将国防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也将国防教育纳入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中, 突出了国防教育作为重要活动载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1.3 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1) 国防教育课程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内容具有相近性。我国有着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 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 无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前仆后继, 无数民族英烈临危不惧、舍生取义, 无数仁人志士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国防精神。国防精神体现了一个国家公民抵抗外侮, 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 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2) 高校国防教育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 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 高校国防教育课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组织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多年来, 根据这“两个结合”的原则, 初步形成了集中训练、分散教学、课内外结合、教养一致的国防教育课教育模式。

(3) 国防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教育过程, 共同完成民族精神教育。无论什么活动载体, 都要体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国防教育具有典型性, 它充分调动了两者积极主动性, 并使两者有机结合, 促进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

2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视野下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创新

高校中的各课程均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由于各自目标指向和课程特点不同, 各课程所实施的民族精神教育总是有限的。但国防教育课却不同, 它可自始至终围绕国家的安危、民族的荣辱、国力的盛衰, 利用大学生年轻气盛、自尊心强的特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国防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1) 树立国防观念, 继承优良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防观念是指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积极防御侵略和颠覆, 以广大群体为标志的主体意识。它包括保卫祖国的行为观念, 建设祖国的行为观念, 它决定着人们对待国防的思想和行为, 是国家和民族奋发进取的巨大动力。

(2) 突出重点内容, 加强树立社会主义信仰。一是增强国家主权意识。经济全球化并未使国家主权过时, 但对首先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有一定的冲击和消解作用。二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我们要铭记近代中国有国无防、落后挨打的教训, 严密关注新兴安全领域和综合安全的问题。三是增强艰苦奋斗精神。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 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国家, 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政党, 难以兴旺发达。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 坚持艰苦奋斗。

(3) 优化教学手段, 大力推进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充实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的。组织大学生学习好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等理论,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和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二是强化教学业务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军训保障措施。三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互联网上传递信息的开放性、形象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创新教育方法,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平台。首先, 要抓好日常生活实践。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才能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其次, 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丰富教育载体, 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理论宣讲、法制宣传、作品创作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既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又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通过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提高全民国防观念, 不仅是保障祖国安全的需要, 而且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强化国防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是国防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9.

[2] 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10.)

[3] 谭学臻.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 2000 (12.)

[4] 黄迪民, 等.加强大学生现代国防纪念教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发展下一篇:以美国实践为借鉴谈中国股权众筹制度供给——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