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

2023-02-18

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

九年级下册历史测试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一题2分,共36分)

1、“伴随着阿夫乐尔号巡洋舰上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该叙述反映的场景是()

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巴黎公社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2、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实施产业复兴法

3、巴黎和会会议上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成立联合国B.武装干涉苏俄

C.限制海军军备D.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4、斯大林说:“一战后的战胜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起来。下列关于这一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等弱国处于无权地位

B.建立了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新秩序

C.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以法德坚实联盟为基础

5、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此实行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整顿农业

C.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D.兴建公共工程

6、罗斯福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工业进行调整,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A.人民生活改善B.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C.制止盲目竞争D.资本主义制度调整

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8、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拒之门外,英法代表向他们告知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阴谋D.雅尔塔会议

9、“他们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句话评价的是()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D.《联合国家宣言》

10、正义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正义感是人类的高贵品质。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A. “三国同盟”B. “三国协约”

C. 反法西斯同盟D. 华沙条约组织

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开罗会议召开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2、李老师在教世界史的内容时,多次提到“欧元”、“《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等词语。请问李老师正在讲解哪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

A.亚太经合组织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华沙条约组织

13、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至80年代下半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A. 美国的扶持B.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 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D. 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14、二战后,日本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和凋敝。但50年代中期以后二三十年间,日本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一跃而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究其原因,除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

A.欧共体的帮助B.美国的扶持C.联合国的援助D.北约的资助

15、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亚洲,英国殖民者的“蒙巴顿方案”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其划分的原则是()

A. 按居民的宗教信仰B. 按历史沿革

C. 按行政区划D. 按与英国的关系

16、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矛盾错综复杂的因素有()

①民族问题②历史问题③大国介入④宗教问题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7、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这一地区是()

A.巴拿马B. 中东地区C.阿富汗D.巴尔干半岛

18、“十一五”期间,嘉兴累计利用外资71.89亿美元,完成境外投资4.25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嘉兴还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这体现了当今世界的趋势是()

A. 区域一体化B.政治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D.商品多样化

二.判断题(一题2分,共10分)

1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能表明中国在21世纪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 。()

20、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问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经济地位下降()

21.在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口实力()

2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为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3.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

4万亿美元。反思二战,能得出的最深刻的认识是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

三.材料题(共3题,共40分)

(10分)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别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颁布了哪两项重要法令?(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是罗斯福在什么背景下所作的就职演说?(2分)他为美国获得新生与繁荣在工业方面颁布了什么法令?(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罗斯福对美国历史所作贡献的共同点,并谈谈你认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应具备何种素质?(两点,4分)

(16分)25.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2分)他领导的那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分)

材料二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的这个政策指什么政策?(2分)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又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2分)

材料三“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苏联军民浴血奋战,2700万苏联军民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英雄的苏联军民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摘自《胡锦涛主席会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的讲话》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是如何评价苏联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2分)列举苏联沉重打击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史实各一例(4分)

(14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广泛运营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为指导,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摘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理论的基础。严格地说古代科技只能叫做技术。,不能称之为科技。古代技术主要表现为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近现代科技则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是否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作支撑。

(1)以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哪位湘籍科学家对古代四大发明做出过重大贡献?(2分)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回答,哪位科学家对蒸汽机的改良做出过重大贡献?(2分)爱迪生在电器领域有许多重大发明,请举一例。(2分)

(3)材料三认为古代科技和近现代科技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

二、三及所学知识,以爱因斯坦的成就为例说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怎样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2分)

(4)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两点,4分)

四.探究题(一题14分,共14分)

27.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完成有关问题。

(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2分)

(2)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写出一个航海家的名字。(2分)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3)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请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4分)

(4)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本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最重大举措是什么?(2分)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出正确的一项

1.D2.B3.C4.B5.C6.A7.B8.C9.C

10.B11.A12.C13.C14.D15.B

二、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三、填图题:略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1)《凡尔赛条约》,(1分)巴黎和会,(1分)欧洲国际新秩序(2分)

(2)《九国公约》,(1分)华盛顿会议,(1分)远东太平洋秩序(2分)

27.(1)德、日(2分)

(2)罗斯福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1分)吸收大量的失业者,增加就业人数,增加中小层民众的收

入(2分)

(3)建立法西斯政权(1分)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的威胁,新的世界大战已

经不可避免。(2分)

(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勇于探索和创新;制定适

合本国的发展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走科教兴国之路等等(1分)

五、简答题:(共8分)

(1)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2分)建立凡-华体系(1分)

(2)两极格局(1分)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苏联解体(2分)

(3)呈现多极化趋势(1分)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等(1分)

初三历史试题第 1 页 共 2页

第三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8单元测试题

第(1——8)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D 2.C 3.C 4.C 5.A 6.B 7.B 8.D 9.A 10.D

二、观察思考

11.(1)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要和平与面包。

(2)热烈欢迎列宁的归来,支持列宁的主张。他们来自工、农、士兵。

(3)武装推翻临时政府。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四、历史探究

13.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也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C 6.C 7.C 8.C 9.C 10.C 11.B 12.B 13.A 14.B15.B

二、连线题

16.

三、观察思考

17.这是1932年当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在1932年美国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就任美国总统。他大胆地采取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办法来缓解经济危机,推行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政”。结果,极大地缓和了经济危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而“新政”中对国家干预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也为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仿效,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连任总统之后,在其权限范围内,给予反法西斯国家以尽可能的支持,特别是对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予以制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向法西斯国家宣战,全面开动美国的战争机器。一方面积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积极促成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一方面全力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问题探究

18.(1)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德国问题,华盛顿会议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问题。

(2)巴黎和会签署了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的《九国公约》等条约。

(3)巴黎和会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华盛顿会议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矛盾。

(4)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只能暂时缓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不能真正长期维持世界和平。因为凡尔赛体系虽然缓和了老矛盾,但又促成了新矛盾。如:对德国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其严厉的制裁,必然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战胜国因分赃不均而产生了新矛盾。对战败国和东南欧新兴国家领土的“平衡”性安排,造成了新的民族不和,埋下了新的冲突种子。而华盛顿会议也同样遗留了一些新的矛盾,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矛盾。日本在会后深深地嫉恨于美国,埋头扩军备战,准备来日与美国决一死战。所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决不可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19.(1)共同背景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给两国的经济打击都十分沉重。两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治理危机都十分不得力,使垄断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极权统治和对外扩张来缓解危机,这正迎合了法西斯的基本政策。所以,大危机给两国的法西斯势力提供了夺取政权的机会。

(2)德国法西斯通过欺骗宣传,骗取德国人民的信任,经过合法的议会选举,获得第一大党的地位后组建内阁,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日本法西斯则利用了军部的特殊地位,通过不断地给政府施加各种形式的压力,迫使政府屈从法西斯势力的要求,逐渐过渡到法西斯专政。

(3)它们对外政策的共同特点是极力对外扩张。

它们通过扩张和发动全面战争,给邻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战争灾难,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制造了严重违反人类基本准则的野蛮大屠杀,如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由于法西斯的行径严重违反了人类的基本准则,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反抗,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下,两国法西斯都以失败告终。

现在两国对那段历史的态度截然不同。由于对德国法西斯处理得比较严厉和彻底,德国历届政府对过去的侵略战争都能采取悔过和承担责任的态度,对国内渐起的新法西斯势力能够予以打击。而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又出于自身的利益,未能按照盟国的要求,严厉惩罚法西斯战犯,使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不能正视侵略战争,不但没有悔过的态度,而且还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手段歪曲历史。对国内不断扩大的法西斯势力,也往往采取纵容的态度。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7.D 8.B 9.B 10.A 11.A 12.D 13.D 14.D 15.D

二、连线题

16.

17.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

这次会议主要解决因苏台德危机引起的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问题。

由于英法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决定牺牲捷的利益,换取与德国妥协。最终接受了希特勒提出的侵略要求,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并压迫捷接受了这一严重损害主权的协定。

这次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给当时紧张的欧洲局势带来了极恶劣的影响。首先,英法在会议上的所作所为,使希特勒看透了英法的软弱心里,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不久,就背弃他在会议上的承诺,实现了对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此外,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如同增添了左膀右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得到巨大增长。又通过兼并捷克斯洛伐克,越过山地屏障,进入了东欧大平原的边缘,为后来入侵波兰和苏联奠定了基础。最后,英法的行径,严重打击了寄希望于英法保护的巴尔干国家,在难以指望西方国家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一些国家被迫违愿地修改了对德政策,接受了德国的许多侵略要求,有的国家甚至与德国进行了合作。这使德国进一步消除了侵略的后顾之忧。

四、问题探究

18.(1)首先,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西方国家一味地坚持绥靖政策,尽管法西斯国家公然侵略一些弱小国家,但是只要没有威胁到它们自身的实际利益,它们就采取明哲保身的政策。其次,英法等国根深蒂固的反苏、反社会主义政策,也使它们没有诚意与苏联进行合作,丧失了曾经出现的合作机会。另外,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并没有急于进攻实力较强的大国,还利用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美国社会的中立主义居支配地位,使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难以实现有效的合作。

(2)1942年,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法西斯的战火烧遍了世界主要国家,包括那些社会制度不同和那些幻想保持中立以避免卷入战争的国家。法西斯的暴行,使那些遭受侵略和将要遭受侵略的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起来打击法西斯的必要性。法西斯主义对全人类的威胁,已经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法西斯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打败法西斯、收复失地、解放被奴役的人民成为各国的共同历史任务,这些因素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基本上处于孤军奋战的状况,先是埃塞俄比亚,后来是中国、西班牙,再后来是波兰,最后甚至轮到了英国。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力量对比,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无论是在人力或是物力上,都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反法西斯战争从此开始走上了胜利的道路。

(4)从上述历史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对待一切邪恶的力量,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只有加强它们之间的合作,互相信赖,互相支持,才能有效地遏制和击败邪恶势力。

19.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作用的结果。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市场狭小、资源匮乏,但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却居前列。这些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不甘心在殖民地市场和原料方面处于被动的地位,不惜冒战争的风险去争得自己所需要的殖民地市场和原料产地。

一战以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且还促成了一些新的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各国实力的变化而逐渐尖锐化,特别是那些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帝国主义国家,充满了复仇的情绪,一直伺机通过战争突破这一体系的束缚。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一方面,促使德日等国法西斯势力掌握了政权,战争政策成为法西斯政权摆脱危机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危机的空前国际化,还使上述的那些矛盾都空前加剧。大危机成为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西方国家长期奉行的绥靖政策,也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与扩张。在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给所有国家,无论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带来了极其惨重的破坏。在战争中丧生的人口达6

000多万,战争所到之处,大部分成为废墟。各国物质财富的损失总额达4万多亿美元。二战成为有史以来人类文明的空前浩劫。

这次战争的巨大危害,使战后和平、友好的思想深入人心,阻止战争的发生,成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追求。为了避免战争,各国应当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准则处理国际关系,坚决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加强各国间的友好往来,特别是要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对待经济困难,共同应对,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引发政治危机,给战争贩子提供机会。还要积极推动世界多极格局的发展,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构成平衡与制约的国际关系,形成阻止战争的制约因素。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6.D 7.D 8.C 9.A 10.D

二、连线题

11.略。

三、问题探究

12.(1)欧洲共同体于1958年成立,现有25个成员国。

(2)学生可以结合史实从经济、政治上加强合作、消除战争隐患等角度入手,言之有理即可。

13.学生可以联系当前实际,从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国际竞争角度入手,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C 6.C 7.D 8.A 9.C 10.C

二、连线题

11

三、观察思考

12.答案略。

四、问题探究

14.(1)发展生产力。

(2)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出自内部,具有必然性。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

(3)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B 6.C 7.A二、连线题

三、动手动脑9.方法很多,但应包括以下内容:

地区时间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947年

“蒙巴顿方案”

/

/

1950年

印度共和国建立

/

/

1952年

/

埃及起义

/

1953年

/

埃及独立

/

1956年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古巴武装起义

1959年

古巴革命政府建立

/

/

1960年

/

非洲独立年

/

70年代

/

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巴拿马收回运河部分权力

90年代

纳米比亚独立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四、问题与探究10.略。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D 2.B 3.A 4.B 5.B 6.A 7.C 8.B 9.D 10.A 11.D 12.C

二、请填写有关美苏冷战的内容

13.冷战的原因: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的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冷战全面展开: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的战略重点地区:欧洲

美国实施冷战的经济步骤: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美国实施冷战的军事步骤: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参考答案

苏联在军事方面的应付措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冷战的实质:争夺世界霸权

冷战结束的标志(时间、事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三、问题探究

14.(1)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2)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四、观察思考

15.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原因略。

16.微软公司、诺基亚公司、索尼公司、可口可乐公司、丰田公司、宝马公司、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耐克公司、三星电子公司等。

五、简要回答

17.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

1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略。

第八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C 6.C 7.A 8.D

二、连线题

9.

三、观察思考

10.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分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人们应当制定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四、问题探究

11.(1)美国政府对科研事业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高新科技。(2)因为当今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源泉。

12.提示:评论家们对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一,戈多(Godot)是从英语“God”演变而来,即上帝之意,故这一人物暗指上帝;其二,戈多这一人物正如写这个剧本之前贝克特的小说世界所展示给人们的死亡境界一样,他象征“死亡”;其三,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或者直接理解为来了后叫人大失所望的明天。人类正是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憧憬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13.(该题可由学生自由发挥作答,但要注意导向性)《辛德勒的名单》揭露了法西斯实行种族灭绝的惨无人道的暴行,讴歌了舍利取义的正义之举,烘托出热爱和平、珍惜生命的主题。《拯救大兵瑞恩》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歌颂了舍己救人、关爱他人的高尚行为,让人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泰坦尼克号》歌颂了在灾难面前人们互相帮助、舍生取义的美德,抨击了自私自利、拜金主义的丑行。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6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学而思网校

九 下第

五、六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竞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 19 91年发生在苏联首都的“八一九事件”,其初衷是( )。 A.挽救联邦,避免解体 B.篡党夺权,个人野心

C.制造事端,加速分裂 D.沽名钓誉,骗取民心

3.《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美苏争霸 4.东欧剧变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是( )。 A.匈牙利 B.罗马尼亚 C.保加利亚 D.南斯拉夫

5.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执政党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7.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 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8.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按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后来东巴基斯坦又从巴基斯坦国分裂出去,成立了孟加拉国。目前在这些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是( )。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国 D.斯里兰卡

9.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下列国家中最早独立的是( )。 A.印度 B.纳米比亚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古巴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下列国家按独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埃及③印度 ④古巴 ⑤纳米比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④⑤

11. (2011.贵州铜仁)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事件是1990年( )。 A.埃及的独立 B.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南非的独立 12.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经济全球化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亚非拉的奋起

1 学而思网校 13.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领导印度、埃及和古巴人民获得民族解放的领导人分别是( )。

A.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 B.尼赫鲁、卡斯特罗、纳赛尔 C.苏加诺、纳赛尔、卡斯特罗 D.尼赫鲁、卡斯特罗、苏加诺 14.对印巴冲突和巴以冲突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印巴冲突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 B.巴以冲突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

C.造成印巴冲突和巴以冲突的因素中都包括宗教信仰问题 D.印巴冲突和巴以冲突中的“巴”都是指巴勒斯坦

15. 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国宣布建立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从阿拉伯联军打着与以色列作战的旗号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之一体现在( )。

A.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外国势力的插手 C.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D.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

16.巴勒斯坦人用“人肉炸弹”在以色列制造爆炸案;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进行残酷报复。造成双方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因素是( )。

①宗教信仰不同 ②种族不同 ③争夺水资源④领土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地区局势的是( )。

A.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B.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C.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D.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反复

18.李成功同学从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史中提炼出下列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9.(2011.山西)下列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赫鲁晓夫──实施新经济政策 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民族解放运动

C.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20.下列历史事件与美国有关的是( )。

①印巴分治②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③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④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连线题(8分)

21.请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3分) 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二的国家 德国 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五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 东欧剧变后实现统一的国家 南斯拉夫 22.请用直线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5分) 1947年 印度独立 1956年 “非洲独立年” 1960年 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 学而思网校 1990年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1999年 纳米比亚独立

三、读图简答题(22分)

23.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结合下列图片完成问题。(10分)

(1)图1中的人物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你知道印度是何时通过什么方式摆脱哪个国家的殖民枷锁而独立的吗?(3分)

(2)图2中人群簇拥着的人是谁?他领导人民革命胜利后曾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这一决定引发了哪一次中东战争?(3分)

(3)图3中的这位戎装老人是谁?他在何时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了该国政权?(4分)

24.仔细观察下图,完成问题。(12分)

(1)图1中握手的双方是谁?中间的见证人是谁?(3分)

(2)联系图

1、图2,你认为巴以冲突与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原因是什么?(5分) (3)图3漫画说明了什么?(2分) (4)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中东问题?(2分)

四、材料分析题(1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

材料三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现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3 学而思网校

(1)结合材料谈谈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分别是什么?(6分) (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现象?(2分)

(3)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2分)

4 学而思网校

第五、六单元测评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戈尔巴乔夫改革非但没有拯救经济面临停滞中的苏联,政治方面的改革反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A 3.A4.A 5.D苏联、匈牙利等国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50~90年代都在进行改革,并且在l989年发生了东政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6.C 7.A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曲折,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又说明社会主义在前进,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8.A 9.A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实行“印巴分治”;纳米比亚的独立是在199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1949年;古巴革命爆发在19 59年。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10.D 11.C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2.D图1是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的讲话;图2中的纳赛尔是埃及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图3中的卡斯特罗是古巴革命的领导人,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13.A 14.D 15.A造成巴以冲突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宗教问题、大国干预、领土问题、民族矛盾等。而从题干中阿拉伯联军的“圣战”作战旗号来看,这正说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宗教信仰的不同,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16.D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巴勒斯坦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再加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争端,还有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都是这个地区矛盾复杂的原因。

17.C由于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住置极其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大国插手使问题更加复杂。

18.D印度是亚洲国家,纳米比亚是非洲国家,古巴是拉丁美洲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独立与发展史,那么该主题一定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9.A 1921年列宁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改革。

20.B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实施印巴分治,①与美国没有关系;古巴革命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巴拿马人民从蔓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1993 年巴以在美国的调解下速成和解,所以②③④都与美国有关。

二、连线题

21.答案:

三、读图简答题

5 学而思网校 23.参考答案:(1)1947年;印巴分治;英国。(2)纳赛尔。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第二次中东战争。

(3)卡斯特罗。1959年,通过武装起义,推翻美国在古巴的傀儡政府,夺取古巴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4.参考答案:(1)拉宾、阿拉法特。克林顿。

(2)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列强的争夺;中东地区的历史、宗教、种族复杂;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等。

(3)中东的“和平之路”障碍重重,非常艰难。

(4)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巴以双方进行谈判,互相做出让步,解决争端。

四、材料分析题

25.参考答案:(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建设失误,导致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②受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和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或受到国际形势的严重影响)。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造成发展困难极大。但是无论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什么曲折,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言之有理就可以)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历史是中考科目,虽然只有50分,但是也足以决定学生的中考命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教学难点: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说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称及其产生的大致时间。

学生: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教师: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学生: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课本中14页导入框“木马计”的传说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学生:厄瑞斯忒。

教师讲授:“木马计”就是第一课所学的希腊传说中,厄瑞斯忒的父亲阿伽门农远征特洛伊所使用的。这里提到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激烈碰撞。它反映了当时除了亚非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之外,欧洲的西方文明也已经诞生。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西方文明之源。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讲授新课: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教师:希腊的早期文明为什么被称作“爱琴文明”?

古代埃及

教师展示《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强调指出: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

教师: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

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教师:爱琴文明发祥地在哪里?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

学生:克里特岛、迈锡尼。

教师: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古代希腊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

学生:斯巴达和雅典

教师:斯巴达、雅典两城邦各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斯巴达:内陆、崇尚武力、经营农业;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

教师:斯巴达崇尚武力的历史原因是什么?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斯巴达境内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需要用暴力镇压反抗以维持统治;雅典境内多山、临海且有良好的港湾,在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外开放对内民主的政治模式。

教师: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成以下表格

政治上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教师: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原因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教师: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教师:请根据19页“自由阅读卡”回答:怎样认识奥运会的作用?

学生:奥运会源于古希腊城邦时代人们祭神活动和健身娱乐的需要,形成了“神圣休战”等“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教师:罗马共和国是在罗马城的基础上建立的。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共和国。早期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围一块不大的地方。罗马共和国建立标志着罗马进入奴隶社会。

教师: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罗马的建成故事?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并组织大家共同朗读16页的英文谚语。

学生:台伯河畔,公元前509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Rome masn’t built in A day、 转意为: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教师接着讲述:罗马共和国建立后,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军*在意大利半岛南征北战,经过200年努力,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意大利。那么,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的?

学生:为取得地中海上的霸权,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同迦太基人发生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后终于取得胜利。

教师出示动画:布匿战争。

教师向学生介绍布匿战争:迦太基城是古代地中海沿岸一座着名的商业城市,位于今天的突尼斯境内,后被罗马人所毁。罗马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后,向外扩张,与迦太基发生冲突,于是引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由于罗马也称迦太基为布匿,所以历史上把他们之间的战争记载为布匿战争。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布匿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古迦太基国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灭亡,罗马尽占其地,在其领土上设置了阿非利加省。今天英语中的非洲 Africa 即源于此。

教师:指导学生对照16页“意大利半岛”和17页“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两幅地图,感知罗马领土变化情况。同时强调:汉朝丝绸之路的西端“大秦”指的就是古代罗马。

教师: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到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已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霸主地位的确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长期的军事征服来实现的,长期的对外侵略扩张使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但罗马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危机。那么大家想一想:在罗马共和国社会危机中爆发的大规模奴隶起义是谁领导的?此次起义被镇压后,谁建立了独*统治?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为:斯巴达克,凯撒

教师讲述: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了政权,在以后的八年里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权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力日渐削弱。由于凯撒的一些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招来杀身之祸。凯撒死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后来凯撒的亲戚打败对手建立帝国。那么大家想一想: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他在哪一年开始独揽大权?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为:屋大维,公元前27年

教师接着指出: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公元前27—公元476年),与秦朝和西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

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说明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后来罗马帝国在395年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其中的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联系中国奴隶社会结束的公元前475年进行比较,两者数字几乎相等,但是却有公元前、后之别,中国进入封建时代实际上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点较多,讲述完之后,让学生整理罗马发展的历史线索: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课的知识你受到哪些启示?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等等,要尽力地去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九年级上同步作文指导下一篇:技能比武开幕式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