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2022-04-2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在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解决市场经济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甘肃省平凉市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自2009年实现零的突破以来,发展较为缓慢。通过分析比较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优势,寻找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难的原因,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对策和建议。

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篇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题却极大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的现状来分析其深陷融资困境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民间借贷

随着最近召开的“两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热议,我们再次将目光的焦点投向这一问题,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之路的思考,到底路在何方?

一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0%,对税收的贡献达50%,创造了约80%的就业机会。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在今年2月发布的2011年四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仅为93.5,比三季度下降3.7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处于市场经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景气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甚至在恶化。其中,资金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资金的正常周转,中小企业也就无法持续生产经营。根据阿里巴巴集团2010年10月份对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调研显示:有63%的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2011年对沿海三地区的调研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有6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另有1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虽无融资需求,但已有外部借款。由此可见,融资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民间借贷来直接融资,也可以向银行贷款来间接融资。目前多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成本达10%以上。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以民间借贷为主,银行贷款为辅。据调查,有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有近62.3%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但是由于民间借贷“亦正亦邪”的边缘性使得民间借贷的利率不断攀升,民间借贷的热度居高不下,最终民间借贷失控,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主因无力还债而“跑路”。

二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1.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导火索

2008年从美国开始蔓延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应对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政府实行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放松了信贷,鼓励人们消费和投资,但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乘数较大以及政策的滞后性,因此货币政策的效果被过分放大,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CPI持续走高,物价节节上升。随后国家为了控制通胀又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幅收缩银行信贷额度,使得本就难以向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陷入了极大的的融资困境。为筹措资金,中小企业只能转向资金活跃的民间市场,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暴利”,中小企业必须承受极高的借款成本。于是,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利润锐减的情况下惨淡经营着,还有一部分则干脆将投资眼光放到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进行投机套利,脱离了实体经济。

2.商业银行“青白眼”对待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在保护资产的安全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的基础上争取最大的盈利。盈利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驱动力。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性资产,一方面贷款是商业银行实现盈利性目标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贷款又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资产。商业银行为避免或尽量减少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会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通过分析,对贷款的风险作出评估预测,并据已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理所当然的会“偏心”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向他们提供更多的贷款,从而使银行在享有较高安全感的同时也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相对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担保以及经营条件的限制就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3.中小企业缺乏创新,产品结构单一

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把握机会努力创新就难以生存。在金融危机、欧美债务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接连打击下,一些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量已直线下降,同时还要面临国内通货膨胀所导致的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低价劳动力作为出口优势而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着来自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更为低廉的劳动力的威胁。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当前业务的持续经营,不能实现创新增长,企业最终得到的利润只会越来越少,而低下的盈利水平也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

4.融资渠道狭窄,筹资压力大

2011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高达75%左右,同期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只有14%,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十分明显。因此,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难的。首先,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上市的门槛是很高的,对企业的股本、盈利能力、信用状况有着严格的准入条件。其次,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中小企业难以在这些市场上有所作为。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盈利能力低下、产品结构单一以及信用状况不佳想要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也都是有心无力。虽然民间借贷市场融资更容易些,但是日益高启的借贷利率使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高利率带来的高风险也使民间融资市场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所面临的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三次上调贷款利率,这使得本就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对银行也只能是望而却步。

5.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民间借贷缺乏监管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政府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但是由于我国法制建设尚不规范,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以及金融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因疏于管理而困难重重。尤其是对民间借贷市场来说,本来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而扭曲,使民间借贷市场成为了“地下钱庄”的“乐园”,导致了现在借贷双方两败俱伤的局面。民间贷款的高利率不仅加大了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而且也扰乱了民间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隐患。

三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研究

1.谨慎制定货币政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都不屑贷款给中小企业,那么在紧缩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因为信贷紧张就更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因此,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状况,出台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还要对政策的后续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和微调,降低货币政策与调控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2.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商业银行要打破“嫌贫爱富”的经营思路,一视同仁地对待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不能达到银行规定的要求,银行应该建立专门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同时为避免或减少中小企业贷款所导致的呆账、坏账、烂帐等风险,银行不仅要掌握贷款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而且也需要加强贷款过程的内部控制,通过审贷岗位设置、贷款责任制度、贷款质量检测和考核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针对商业银行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厚此薄彼,国家要给商业银行下达有关中小企业信贷额度的硬性指标,确保中小企业贷款的“两个不低于”,即“小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量、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3.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重重限制不能单方面归咎于银行,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差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小企业要想摆脱融资的困境,就必须改变,改变现有生产方式,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改变低下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在整个商业链条中,处于过分被动的地位,改变在整个价值链条中,付出最多却得到最少利润的现状。中小企业要充分重视创新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信用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金融创新

目前,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不占用银行新增贷款规模的条件下,一些获准的商业银行发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思路。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对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给予大力支持,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上市准入标准,以满足中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

5.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允许民间资本有条件的创建私人银行

我国民间资本存量目前高达3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去年我国GDP的64%。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让这么庞大的资本真正用在“刀刃”上,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使民间借贷良性发展。但是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并不意味着打压民间资本,相反,要鼓励民间资本的发展。借鉴国外“穷人银行”的经验,允许民间资本有条件地成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私人银行,进行针对性地中小额度借贷,以弥补大型商业银行因不屑或不愿借贷而造成的空白,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使民间金融步入金融市场的正轨之中。

四 结语

中小企业要摆脱融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当中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症下药,多管齐下。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也要共同协作,努力破解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2011年四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93.5[EB/OL].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012.02.08

[2]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团.2011年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EB/OL].阿里研究中心,2012.2.9

[3]辜胜阻.人大代表建议之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让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规范化的建议[EB/OL].心灵博客,2012.3.2

[4]王海龙.解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与中小企业金融创新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1(2)

[5]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作者:张玉立

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篇2:

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之管见

摘 要:在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解决市场经济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甘肃省平凉市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自2009年实现零的突破以来,发展较为缓慢。通过分析比较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优势,寻找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难的原因,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欠发达地区

在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解决市场经济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信用信息不对称、评级产品使用不广泛、企业参评不主动,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分析与调查,寻找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而提出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对策和建议。

一、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现状及成因——以平凉市为例

1.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以地方性商业银行推荐为主。2006年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和《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提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管理要求。平凉市企业信用评级处于政府平台已搭建、银行体系较封闭、企业认识不到位的阶段,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参与的力度依然不足。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成立了平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并由市政府批转执行《关于加强平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平凉市企业信用评级实施办法》。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平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平凉市也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的殊荣。联合信用评级公司进入辖区借款企业评级市场,评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4户,其中3户为借款企业,1户为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结果中A级以上的企业占全部评级企业的33%。评级机构主要与地方性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即由市商业银行推荐企业,联合信用管理公司对借款企业开展信用评级。

2.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通过内部信用评级确定企业授信额度。据调查,地方性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审核信贷业务主要依据现场调查和审核财务报表。辖区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通过评级确定的信用等级对企业授信,对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从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信用记录和基本面风险进行评价。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大多分为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内部经营管理、履约情况以及发展能力与潜力。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的等级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内部经营管理的优劣、财务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一般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级指标体系,基本上遵循“基层网点收集资料→二级分行审核→一级分行审定”的内部评级程序。各商业银行对有信贷业务往来的企业内部信用评级模式基本相同,数据信息来源基本上都是依靠现场采集及企业的各类财务会计报表,对不同的信用级别企业实行不同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越高的企业,贷款授信也越高。

3.企业和银行认识上的差距是外部信用评级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近60%的企业认为信用评级暴露了自身风险,可能对自己获得贷款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对企业信用评级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评级机构开展实地调查、跟踪评级等工作,有的得不到满意的评级级别就拒绝支付评级费用。近80%的企业认为,评级结果的使用价值不大,政府选定财政贴息扶持项目、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地方信用企业评优等,都还没有参考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报告。商业银行普遍认为,外部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方法、分析过程对“借”和“贷”的信息披露不够;评级机构执业过程较为简单,受利益驱动,出具的信用评级报告可信度不高。部分商业银行不认可外部信用评级结果,在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方面,除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外,多数商业银行以内部信用评级为信贷决策的依据,一般不参考企业信用评级的结果。

二、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优势比较

1.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不能证明借款企业信用状况。银行不能获取企业在市场监管、生产销售、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依法纳税、参与公益事业、接受处罚等信息。银行获取的只是“贷”与“借”的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只是一小部分,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只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手段,它不具备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基本特征和广泛用途。作为主要信用风险控制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无论是在评级方法、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加工处理均存在不足。在实践中,由于银行信息不全面或操作差错,造成对于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误判,出现信用企业和个人在征信系统中有“不良贷款”“还款不及时”的现象时常出现。银行根据借款企业是否按期偿还评定信用等级,结果只能供系统内部使用,不得向社会公布。银行对贷款客户评定信用等级,由于标准不一、方法各异,缺乏专业化、公信力和权威性,其评级结果没有信用状况证明的效力。

2.银行内部评级各自为阵导致银企信用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普遍采用评分法,评级的财务数据多依赖过去的财务数据,而不是对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指标和权重的设定缺乏客观依据,缺乏准确的行业分析和现金流量的分析,难以反映受评对象未来真实的偿债能力。据调查了解,评级分析人员的结构与素质差异对资信评级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部分行按信用等级管理客户的授信准入和标准,有时为了迎合客户业务需求,会有意调高信用等级。商业银行一般很少用模型来评定借款企业等级,大多数是以人为判断为主,以借款者违约率统计为辅,有时也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分析来修正内部评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一般由信贷人员负责,受人员素质、专业知识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评级工作难以达到客观性、独立性要求,因而,各行内部信用评级结果难以做到标准统一。

3.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可以满足市场对信用信息的需要。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既是信用建设的实践者,更是信用建设的维护者,由于其信息涵盖相对较宽的优势,能够将风险揭示得更广更深,特别是普遍存在的集团关联企业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跨贷款行、跨经营行业风险。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注重对主体偿债能力及意愿的判断,主要是主体自身的资产结构、经营成果、现金流等,对偿债意愿的评级主要是从评级主体实际控制人、高管、公司治理结构综合分析。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还努力发现市场主体,为非公有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金融环境,促使地方政府改进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信贷资源公平分配。以江苏省为例,有八家评级机构向人民银行备案开展企业信用评级业务,主营担保机构及借款企业评级,也开展招投标评级、项目咨询等业务。当地人民银行联合中小企业局等政府部门,组织商业银行共同推动评级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评级。随着评级业务的发展,评级企业总数也逐年增长,2005年达到最高峰11 657户,参评担保机构2008年也达到238户。企业广泛参与外部信用评级满足了市场对信用信息的需要。

三、加快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建议

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要面向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且生产经营正常、财务制度完备的企业单位,特别是已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准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企业开展。

1.建立信用协调联动运行机制。应建立以外部评级为主、银行评级为辅的企业信用评级构架,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由已经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企业信用评级的协调管理工作,建立符合当地情况的企业信用评价、信用征集、信用使用、失信惩戒机制,促进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运行。外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难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摆脱行业系统内部控制,银行机构没有一个统一、规范、共用的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因此,应制定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和处罚办法,银行按照统一的评级标准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参评机会。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办法要明确规定,对尚未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中小金融机构,组织其在受理大额授信申请时,要求企业提供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报告;要联合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全面推进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担保机构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都应参加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评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信用评级作业现场,监督评级工作,督促信用评级机构严格遵守评级程序,禁止评级诈骗、以级定价或以价定级等不正当行为,要组织成立专家评议委员会,抽查核实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报告,确保评级工作质量。人民银行要及时向企业公布依法成立的外部评级公司名单,当好外部评级机构与当地企业的桥梁纽带,尽快引进评级公司到当地开办分支机构,并加强对评级公司的评级行为监督,制止不公平竞争,努力提高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2.提高对外部信用评级重要作用的认识。就企业而言,信用评级既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压力和动力。企业通过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信级别,享受高信用等级带来的更多优惠政策,有效降低筹资成本。就银行而言,在发放和管理企业贷款时,对其经营活动、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给予科学的评价,是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有效措施。由于未充分关注企业的信用状况而造成贷款坏账损失的教训,对商业银行可谓深刻。从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多年实践来看,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人民银行推动的外部信用评级结果进入企业征信系统,可以建立企业信用身份证,在工程招投标等活动中展示自身的资质情况。二是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和商业银行、企业都没有厉害关系,能更有效揭示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信用评级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三是外部信用评级可以避免企业多头评级,为政府评选信用企业建设统一标准,为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提供信用条件。

3.完善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应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新产品,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用评级衍生产品,积极主动地为银行提供咨询和服务,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由于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的不同,评级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外部评级机构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不断完善借款企业评级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其揭示企业行业经营风险、操作风险、跨行贷款和信用风险的优势,提供一些有利于银行防范企业风险的参考,充当内部评级的“防火墙”。银行也要将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作为授信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与内部信用评级结合使用,在信贷审批手续、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利率浮动等方面采取必要优惠或优先措施,推动企业信用评级工作规范开展。

4.赢得借款企业信任。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其分支机构引入依法设立的社会信用评级机构,按照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情况、发展前景和三等九级的评级标准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以此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中,人民银行已为评级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完成并出具信用报告后,应当回访了解企业对信用评级的看法及结果的满意程度,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指出企业在管理、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让企业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信用意识和品牌意识。信用评级机构也要加强征信市场培育,为企业提供有关信息支持,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根据自己掌握的国内外行业的信息资源优势,定期不定期的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好企业参谋,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5.扩大评级结果应用和优惠评级费用。可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通过应用信用评级产品培育市场需求,助推信用评级业发展;对获得外部评级信用等级高、发展前景好的生产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报国家和地区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项目;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专项资金、融资担保、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政府贴息扶持的项目评定、政府采购、政府相关扶持基金以及政府组织的评优、评选或表彰活动中,把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评定报告作为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方面。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企业信用评级,让企业充分认识到信用评级结果不单纯是企业畅通与银行信贷渠道的需要,更是企业树立自身信用品牌的内在需求,进而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积极性。企业交纳评级费用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减免评级费用应提到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有两种模式可以借鉴:一是政府单方埋单,即由当地政府全部负责评级费用支出;二是政企分担,即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补贴,受评企业承担一定比例评级费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优势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试图寻找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难的原因和对策。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调、银行参与、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原则,重点面向已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准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企业开展。评级对象可以包括工业、商业、外贸、交通、建筑、房地产、旅游、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公司企业、企业集团、金融组织。在具体措施上要建立地方信用协调联动运行机制,加快评级结果应用和实行评级费用优惠,不断完善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注重借款企业和担保机构信用培育。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在发达地区已经成为解决市场经济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欠发达地区要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大力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

参考文献:

[1]陈莹.企业信用评级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建议——以江苏为例[J].中国金融,2010,(5).

[2]张继红.信贷市场外部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08,(6).

[3]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95号[EB/OL].人民银行网站.

作者:白路民

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篇3: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状况与改革情况调查

摘 要: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情况、跨区域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其风险情况进行了归纳,指出其快速发展中应该关注的现象和问题,并对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改革;调查

内蒙古辖区共有4家城市商业银行—包商银行、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和乌海银行。截至2010年末,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稳步增加,信贷结构控制良好,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机构发展不足、规模偏小,内控体系薄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信用风险较为突出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一、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基本情况

近年来,内蒙古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势头强劲,金融总量占比逐步上升。截至2010年末,辖内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47.51亿元,比年初增加503.71亿元,同比增长37.48%,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4.07%,负债总额1726.99亿元,比年初增加461.33亿元,同比增长36.45%,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13.57%,各项存款余额1560.94亿元,比年初增加419.15亿元,同比增长36.71%,占全区银行业金融人民币存款余额的15.19%,各项贷款余额624.23亿元,比年初增加117.4亿元,同比增长23.16%,占全区银行业金融人民币贷款余额的7.88%,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整体盈利情况良好,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2.95亿元,比年初增加13.7亿元,同比增长71.17%。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双降”,不良贷款余额4.31亿元,比年初减少1.1亿元,同比下降20.29%,不良贷款率0.69%,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平均流动性比例50.28%,高于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

二、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进展情况

近年来,内蒙古4家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进展步伐加快,为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股权结构,均进行了增资扩股,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步伐也在不断快速推进,目前,4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区内外设立了200多家分支机构。包商银行、内蒙古银行已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由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到全国性商业银行,鄂尔多斯银行、乌海银行已经由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为区域性商业银行。 截至2010年末,4家城市商业银行机构总数由上年的198个增加到223个,新增机构25家,从业人员由4678人增加到6433人,增加1755人。2010年,包商银行通过股利转增资本和增资扩股,股本金由上年的16.13亿元增加到25.12亿元,其他3家城市商业银行未发生变化。

(一)包商银行

目前,有包头分行、赤峰分行、呼和浩特分行等9家区内分行,有宁波分行、深圳分行、成都分行3家区外分行。2010年筹建包商银行北京分行。包商银行还成立了达茂旗包商惠农贷款公司,发起设立了固阳、鄂温克、宁城等8家区内村镇银行和北京昌平、大连金州、四川广元等9家区外村镇银行。

(二)内蒙古银行

目前,包头分行、乌海分行、呼伦贝尔等9家区内分行已经开业。区外哈尔滨分行的筹建工作已获得批准,北京分行的申请筹建工作正在进行。

2010年末,内蒙古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共42家。其中,区内32家,区外10家。其中已批准开业9家,批准筹建10家,涉及自治区12个盟市和全国9个省市地区,已向12家村镇银行拨付资本金1.93亿元。内蒙古银行目前在区外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力争打造3个农村金融圈。“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银行经过三次增资扩股,到2010年末,实收资本达到15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3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28.4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25.3亿元。

(三)鄂尔多斯银行

2010 年末,鄂尔多斯银行下设法人机构分支机构36 家,小企业信贷中心1 家,并在呼和浩特市成立了1 家分行。2010年末,鄂尔多斯银行发起设立的山西兴县汇泽村镇银行、山西吕梁汇泽村镇银行、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村镇银行均已正式营业。同时区外的山西柳林县、河北唐县、上海宝山区村镇银行和区内乌拉特后旗、兴和县、正蓝旗、鄂托克旗等地区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正在进行。鄂尔多斯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金为3.1亿元,2009年10月增资扩股3亿元,目前注册资本为6.1亿元。

(四)乌海银行

2010年末,乌海银行共有23家支行,从业人员297人。2010年末,乌海银行在海南省文昌市、琼海市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4家村镇银行相继开业。

三、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情况

近年来,辖区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自治区中小企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双降”,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但由于其历史发展基础、法人治理结构、风险防控水平以及发展规模和实力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相对于大型银行比较突出,总体抗风险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方面主要是贷款行业集中度和关联度较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截至2010年末,包商银行信贷投向的前五大行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8.42%,鄂尔多斯银行贷款五大行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3.52%,在这五类行业中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比例为73.35%,乌海银行贷款前五大行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2.73%,最大十户贷款余额的增速高达314.15%,贷款增速明显偏高,同时,2010年末,内蒙古银行全部关联度为20.47%,虽然较上年末下降5.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值11.91个百分点,各家行的贷款集中趋势仍在持续,集中度风险需持续关注。

(二)操作风险

2010年,辖区4家城市商业银行均无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未形成重大损失事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办理业务时,逆流程操作,违规违章办理业务,对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等。

(三)融资平台风险

2010年末,辖区4家城市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26.3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71%,占比较小,4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担保结构单一。从担保结构来看,“土地质押”或“财政担保、土地质押”占比较高。二是资金使用缺乏监督,贷款风险缺乏制约。由于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介入信贷,使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仅银行对于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资本金难以监控,对资金的运用难以监控,而且难以全面掌握政府的总体负债状况和偿还能力。三是财政还债压力大。由于政府背景融资的还款方式绝大部分为“财政还款”,以小财政撬动大城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将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加之地方政府项目贷款多为中长期,偿还期限长,此间如有政府换届或政策不连续,将会加大贷款风险。四是银行间存在不正当竞争。由于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多为政府全资公司,融资项目可以得到政府信用支持,因此项目贷款大部分是由财政直接担保,有些虽然不是财政直接担保,但大多都有政府财政潜在担保的性质,因此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纷纷进入该领域,且信贷业务竞争日趋激烈,部分银行弱化了风险防范措施。此外,财政部等五部委相关规定要求地方财政不得对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因此项目担保的合法性问题也普遍存在着风险,单家平台公司从多家金融机构贷款的多头授信风险也值得关注。

(四)其他风险

一是包商银行负债结构不均衡。与其它商业银行相比,包商银行存在着企业存款占比大,储蓄存款占比小,存款稳定性较低的特征。包商银行2010年末企业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为43.94%,比包头市国有银行高18.31个百分点。企业存款相比储蓄存款,更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变化情况影响,从而稳定性较低。二是乌海银行信贷资金外投趋势强劲。2009年以来,随着跨区域机构设置趋势的增强,乌海银行信贷资金外投倾向日益明朗。2010年末,乌海银行投向区域外的贷款余额8.13亿元,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14.62%,高于上年末9.3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73亿元,增长238.75%;外投贷款新增额占其新增贷款的54.78%。随着跨区域机构的逐步设置,乌海银行贷款外投趋势更加明显,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减弱,不利于乌海市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在资本构成方面,整体来讲,单一资本金来源状况得到改善,但资本结构依然不均衡,表现为:一是资本金绝大部分都是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占比较小,二是在核心资本构实收资本占比高,而留存收益占比低。

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实现了跨区域发展,但主要还是在当地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而经营区域的集中限制了企业扩张的信贷需求。

(二)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商业银行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靠存贷款利差来创造利润。中间业务缺乏,不能满足客户高效、快速、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必然降低竞争力,制约业务发展。

(三)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城市商业银行未能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在跨区域经营后,业务的发展和监管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地域环境、市场环境、客户关系、监管环境和管理模式等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控能力受到了新的挑战。

(四)信贷规模限制影响发展规模和收益水平

如鄂尔多斯银行2010年1-4季度的存款余额分别为214.13亿元、218.14亿元、226.29亿元和247.31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79.79亿元、84.64亿元、86.35亿元和94.59亿元,存贷款比分别为37.26%、38.8%、38.16%和38.25%,远远低于监管指标75%上限的规定。2010年末,鄂尔多斯银行非信贷资产中,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投资和买入返售四项资产总额为159.14亿元,占非信贷资产的比例为99.22%。由于存款存量大,贷款增量不足,资产收益水平下降,导致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不断增加,造成该行非信贷资产占用过大,形成资金闲置,减弱了资金的创利能力。

五、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合理把握市场定位

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应根据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结合自身经营优势,合理把握市场定位、制定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决策快捷优势,大力开发特色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对本地中小企业比较熟悉,易于了解其经营状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增长较快,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在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应该提前做出跨区经营、谋求上市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成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二)引入战略投资者,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无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还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战略投资者合作都已有成功范例。引进战略投资者也将会成为辖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一方面要借鉴先者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入。资本越充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就越大,盈利增长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但是,在带来这些好处的同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需明确引入的目的,采取灵活的方式,谨防盲目扩大股本总额。并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切实完善各项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及市场风险管理

首先,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正确把握贷款投向,实行差别化的产品准入、客户准入和区域准入策略,在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其次,加大对信用风险的事先预警工作,有效地防范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

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五)加强负债业务管理,保证存款的稳定性

各项存款余额的大幅波动对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造成直接影响,应重点加强负债业务管理,逐步提高储蓄存款占比,以保证存款余额的稳定性,预防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六)调整信贷规模控制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措施。目前,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不是很丰富,收入渠道比较窄,主要的经营利润来源于存贷利差。因此,监管部门应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控制改为存贷款比例控制,这样才有利于夯实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基础,增强抗风险能力。

(七)加快跨区域发展步伐

要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内控能力和人才支持水平“走出去”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辖区经济建设中来。

(责任编辑钟辉)

作者:乔海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低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热门文章

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