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育人途径研究

2022-09-11

一、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的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通过举办奥运会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体育文化, 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吸收中华文明的营养,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 已经形成了三个方面的体系:一是思想体系;二是组织体系;三是活动 (运动) 体系。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是它的思想体系。在这方面, 我们既承认它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意义, 同时作为东方文明的典型和代表—我们中华文化如何融入其中, 丰富和完善其发展, 也是人类大家庭中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二、不同时期优秀文化融入体育的思想梳理

(一) 古代优秀文化融入体育形成的体育思想梳理

在中国古代体育实践中, 许多政治家、养生家、教育家和哲学家等, 均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进行了理性认识, 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这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融入体育而形成体育思想的很重要理论基础。由于古代体育实践的依附性, 它所表现出的体育思想往往与其他思想形态交织在一起。如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体育思想, 道家道法自然的体育思想, 墨家尚力的体育思想, 兵家攻防技击的体育思想, 阴阳家对立统一的体育思想都是古代体育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由于各家学派对体育的影响各有侧重, 因而导致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理论特色。其中清净淡泊、顺乎自然的性格及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 促成了采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达到祛病延年目的的体育活动—养生保健术的产生;体育活动与文娱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特色, 则是通过嬉戏来达到健身的思维方式的体现;而朴素和谐的立项、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 又决定了中国古代体育思想注重礼仪和实用性的观念。顺乎自然、中和融通、身心合一成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融入体育而成为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重要理念。

(二) 近代优秀文化融入体育形成的体育思想梳理

鸦片战争后, 在侵略者炮声中惊醒的一批先进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 冲破传统的羁绊,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力主效法西方, 走近代化之路。随之而来的“西学东进”的文化碰撞, 也使得一些中国人开始注意起被视作“蛮夷小技”的西方近代体育, 从国家的现状出发, 在体育文化的认识上, 中国人首先开始注重于体育强兵、强种、强国的社会作用, 并将体育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 使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 经历了由军队而走向学校并进一步走向社会。随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以军国民体育为标志的强兵、强种、强国的体育观念开始受到挑战, 而人们更多地从体育的本质上去定义和认识体育。由此带来的是一些西方传来的体育思想, 如实用主义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民族体育思想等等, 逐渐在中国得到传播, 并最终导致了健身、娱乐、竞技体育观念的最后形成。这一近代体育的主流认识一直持续到建国前。

(三) 现代优秀文化融入体育形成的体育思想梳理

新中国成立之初, 体育教育领域既有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又有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当时由于正遭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堵, 所以“以俄为师”、全面学习苏联经验成为新政权根据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形势而确定的方针。这一方针一方面继承新民主主义时期党过于体育工作的一贯指示, 同时, 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 借鉴和引进苏联发展体育的经验与理论思想, 苏联的体育模式和体育理论成为我国体育思想的经验与理论思想。这既放映了我国急于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改善人民体质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急需要尽快建立自己体育思想的迫切愿望, 也放映了已形成东西方冷战台式的当时国际社会现状。但这时的体育思想过多地考虑社会的需要, 将体育仅仅作为一种教育受段, 在实践中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张。导致体育教育后来很长时间都受到以学习和掌握竞技运动技术为主的影响。

(四) 当代优秀文化融入体育形成的体育思想梳理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体育思想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各种体育主张异彩纷呈, 如“增强体质”的教育思想, 身心二维体育观, 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 快乐体育思想, 主动体育思想, 竞技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思想以及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体育思想等等。在众多的体育思想中,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脱颖而出, 成为新时期的主流思想。学校人才培养的首先应具备4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科学文化素质。三是身体和心理素质。四十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足见“健康第一”战略思想的重要性, 而“健康第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 是人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和未成年保护原则的具体体现。这一体育思想既是新世纪体育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 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决策。

中国的体育文化, 与西方的体育历史相比, 在数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自成体系, 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西方的体育文化侧重体能的竞技, 竞赛组织严密, 重视比赛结果;中国体育文化侧重个人的身心调节, 在强身健体之外, 更重视娱乐和教化的功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并行不悖, 更是与政治思想密不可分,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的出台助燃了体育文化塑造人,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深深影响青少年思想的火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育人途径

(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

第一课堂是指在实施体育教育过程中所开设的一些必修课程和选修课, 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达到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统一与融合, 使得文理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都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以达到协调统一。所谓第二课堂主要指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基础上,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艺术活动, 诸如组织体育人文与科学讲堂、与体育相关的经典名著选读、优秀诗歌朗诵、优秀文化作品欣赏等, 进而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与普通的显性课堂愚人方式不同, 文体育化育人有着潜移默化、非强制性、陶冶熏陶等特征, 因此实施优秀文化与体育教育融合时, 应该在双课堂的基础上, 结合校园文化愚人的突出性优势, 共同促进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 改善校园田径场、体育活动场所的景观、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实施二者融合育人途径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校园校训、大学使命、大学校歌等可以投射出大学精神风貌的文化符号的重要育人作用。此外, 可以投射出人文气息的学校建筑、教室及操场的人文布置等都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文化氛围, 从而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对大学生优秀文化融入体育的育人效果。

(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也是加强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校体育部门通过层层的体育团体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进而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服务精神, 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 体育精神中有刚有柔, 刚性是外在的, 柔的一面是文化的内核,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二者完美融合。

(四)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修为

高校体育教师承载着青少年步入社会的最好一班辅导者任务, 在五育中地位较重,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和行动方向。因此, 在除本职工作完成的同时, 多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从而在育人过程中, 学生能从体育教师身上发现知识和力量, 能了解优秀文化的育人榜样, 以涟漪的方式扩散到周边同学, 达到真正体育文化育人。

摘要:对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的思想梳理, 把握优秀的体育文化思想;从两个课堂相融合、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及体育教师自身修为提升四个方面阐述中华优秀文化与高校体育相融合育人途径。

关键词:优秀文化,高校,体育,育人

参考文献

[1] 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2.

[2] 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 石云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9.

[4] 刘淼.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5] 崔乐泉等.中国体育思想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版社, 2008.

[6] 张瑛.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对我国现代群众体育的指导价值[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下一篇: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规划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