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增强服务

2022-07-05

第一篇:创新机制增强服务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增强服务能力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司徒渝

我们学校地处四川德阳,是国家在50年前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

四川是工业大省,是三线企业的“聚集地”。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83亿元,占全省GDP的4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亚洲重装产业集中度最高的新型城市。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德阳重装产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传统的冶金、轧钢、低效小型火电等逐步淘汰,基本形成了核电、风电、大型水电、燃气轮机、光伏发电“五电并举”的新格局,产品结构调整率已达到80%以上。2009年德阳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式命名为“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就业导向,践行服务宗旨,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我们的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

一、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搭建服务重装的公共平台

重装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工艺复杂、协作配套紧密等特点,对技能人才的工艺实施能力、实践技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类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一方难以实现。为此,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学校主管部门省经委、德阳市委市政府、重装企业和学校形成了共识,必须通过体制创新,突破“条块分割”、“两张皮”体制障碍,整合各方资源,把学校搭建成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才能适应重装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特殊要求。

三年来,学校通过与二重、东汽、东电等重装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设备5500万元,建立了600余人的“企

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德阳市与学校共建国家机电职教综合实训基地、公共图书馆,优惠提供发展用地等,直接和间接投入达两亿多元;四川省在学校设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机械工业数控、焊接、电气化等“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配套了技改专项资金,增加了人员编制,并按照超过省内本科生均经费标准拨款;教育部、财政部在国家示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中给予了专项支持。通过三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学校共获得教育部财政部、省、市各种投入3亿多元。

“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体制,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为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实现了学校与行业和地方紧密结合,形成了共同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办学合力。

二、创新机制,主动服务,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

四川省将学校纳入全省重装发展规划“1+8”工程产业链成员单位,德阳市将学校作为重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机电职教联合会会长单位,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和科研团队等,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组织框架。通过政府主导,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行业引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通过“三个对接”,建立起了“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主动服务重装产业的创新机制。

例如,在人才培养上。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二重研制世界最大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这是国家提升航空、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但,世界之最,谁来操作?为此,我们当年新增了模锻专业,按照“项目建成,人才到位”的思路,成建制举办模锻班。今年该专业毕业生将成为大型模锻压机试运行的首批操作者。2009年,东汽加快发展核电、风电,对焊接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我们及时跟进,调整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培养。今年3月,71名学生取得了符合美国和欧洲焊工标准的技能证书,现已全部进入核电、风电

生产的重要岗位。

在培训企业员工上,近三年来,学校与重装企业共同开发了核电容器焊接工艺、五轴数控加工等28个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员工8000余人,其中,核电培训项目被四川省委纳入了“天府英才”计划。2006年起,我们连续五年举办“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班”,现已培养800余人,此举不但满足了重装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实现了“培养一个,脱贫一家”的惠民目标。

在技术服务上,学校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德阳重装基地公共创新设计平台”建设等项目,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工艺技术服务,提高了重装协作企业的配套能力。学校与东汽联合组建的工具研究所完成了叶片叶根铣刀等12项技术攻关项目,获国家专利8项,为实现汽轮机生产刀具的全面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5.12”地震后,学校紧急组建的师生“技术服务突击队”,冒着强烈的余震,为东汽抢修出50多台套大中型设备。我们还把东汽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设备和学校实训设备整合,震后14天,东汽就在学校恢复了叶片生产。

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应对地震灾害、金融危机,我们始终与企业并肩而行,相互依赖,学校成为了重装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

三、创新模式,工学结合,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重装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但是,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这种要求。近几年来,学校与二重、东汽等企业联合进行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和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落到了实处。按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职业要求,在课程体系上按基础理论知

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设计,相互融通,对学生实施全面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学生就业以后,学校还与企业一起实施延伸培训,提升毕业生的持续发展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毕业生质量持续提高,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近五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13500余人,仅为德阳重装基地就输送了近4000人,很好地满足了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例如,东汽叶片分厂大型设备的主操手80%都是学校近几年的毕业生;东电在研制500吨“巨无霸”三峡转轮时,组建的40人“焊接技术攻关队”中,包括队长在内的29人都是学校近几年的毕业生。

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进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学校有幸处在国家重装基地,学校的发展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学校在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继续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在政府、行业和企业支持下,规划建设好设在学校的“重装产学研园区”等一批项目,拓展公共平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为推进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为中国实现“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创新机制服务群众

创新机制服务群众 以创新精神提升新居民服务管理水平

**镇党委、政府

为迅速推进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推动“平安**”建设再上新台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建设工作,努力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维权”的良性互动,创造**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思维,强化领导,夯实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基础。

成立了**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所长人选,调整两名业务精通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新居民管理工作,同时,对新居民服务管理办公场所精挑细选,多次查看现场,本着业务对口、规范流程、一站式服务的原则,经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办公场所设在镇派出所二楼,并在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西侧设立独立的服务大厅,充分体现人民政府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宗旨。

二、完善机构加大投入,着力健全管理体系

强化了网络建设,在党总支、镇招商分局和规模企业成立新居民服务管理站,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关统一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并在新居民服务管理组织网络建全、工作人员到位的基础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投资10余万元高标准配备配置新的办公设施,规范了基层工作站建设,统一制作了上墙版面,统一配备了办公设施,统一操作规范,进

一步优化新居民公共服务,实施就业、保障、维权、关爱、素质提升五大工程,推动服务管理实现新的拓展。

三、健全制度,提升规范,强化新居民动态管理

围绕“服务管理、提高效能、方便群众”的宗旨,落实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岗位责任责任追究制。按照“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思路,落实出租人、经营户、用工单位等相关责任人的协管责任,加强对新居民信息的动态管理。

四、加强服务效能,做好新居民的管理和服务

一是打造一站式多功能服务窗口。坚持教育、服务、管理、维权”四位一体,努力让新居民同享公共服务,精心致力于打造一个文明、高效、新居民满意的管理所窗口形象。一方面通过对服务功能与现有的办公条件进行有机整合,打造一站式多功能服务窗口,窗口集暂住证办理、新居民计生服务、新居民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受理、新居民纠纷调解、新居民劳动维权、新居民妇女维权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切实为广大新居民提供便利。

二是打造一流协管员队伍。秉承“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文明礼貌”的一流协管员队伍,坚持和完善协管员政治理论学习和服务理念教育制度,努力提升广大协管员的大局意识和团队观念,有效转变协管员的服务理念,切实稳妥地解决新居民劳动纠纷、证照办理、居住生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难题。

我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平台的建立,是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居住证制度的改革,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这等一系列的措施,使新居民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使新居民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生活环境得到不断的优化。

2011年8月8日

第三篇:创新机制服务大局

全力提升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中共夏县县委办公室

信息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县委信息工作对于辅佐领导决策、督促工作落实、反映社情民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夏县县委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扭住促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提升工作效能,有效地推动了信息工作向更规范、更高水平迈进。截止目前,我们共编发《夏县信息》期,其中调研信息篇。先后被市委《运城信息》采用条,调研信息篇;被省委《山西信息》采用条,调研信息篇。

一、紧紧扭住“三服务”工作职能,不断创新目标机制 办公室的工作就是服务,信息工作更确切地讲就是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基层。在服务领导上,我们紧贴领导意图,狠抓重点信息。我们坚持把领导时刻关注的、正在思考的、有待了解的问题,作为信息工作的切入点,确立了围绕领导决策办信息的工作思路,切实把握县委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选择地采编、报送能辅佐决策、带动全局、适用对路的信息。为此,我们要求在抓好动态信息同时,不断增 1

加综合性信息,加强问题信息和督查信息,在强化决策全程服务上下功夫。今年,按照年初县上确定的经济工作思路,我们重点加强了招商引资、设施农业发展、“七个全覆盖”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通过信息反映全县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如4月份我们报送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应解决好的几个具体问题》的调研信息引起了领导重视,及时调整了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同时,我们十分注意报送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综合信息,尤其对涉及房屋拆迁、土地补偿、城乡居民扶贫帮困、设施农业发展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早调查、认真剖析、及时上报。比如,在设施农业发展中,我们了解到资金不足、贷款难是制约群众建设日光温室的主要瓶颈。对此,我们及时编发了《应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贷款难问题》,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及时召开了金融部门协调会,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贷款难问题。在服务部门上,就是紧贴部门职能,捕捉督查信息。部门工作的落实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为此,多半年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在部门的落实情况,我们多次组织信息人员下乡督查,着重了解部门工作的落实情况,着重了解落实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全市阳光农廉网公开运行后,针对基层群众对一些部门的职能及办事程序不了解的实际情况,我们及时编发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应上网公开》

的督查信息,引起了县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开会行文要求各涉农部门要把各项惠农政策全部上网公开。截止目前,我县所有强农惠农政策及各部门的办事程序、流程已全部上网,有效地方便了群众。在服务基层上,我们紧贴基层工作,捕捉亮点信息。工作中的亮点最能体现地方工作特色;抓好亮点往往会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我们把捕捉亮点信息作为提升信息价值的重要举措,在挖掘特色信息、提炼典型信息方面狠下功夫。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信息科人员先后多次深入有关单位尤其是乡镇农村,直接接触基层干部群众,沉到基层去总结、挖掘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典型事例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针对性强、指导面广的亮点调研信息。比如,我们5月份编发的《农村主干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农村党员如何在黄土地上创先争优》等调研信息,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好评。

二、紧紧扭住人员素质提升,不断创新质量保证长效机制

信息的质量决定着服务的水平。在信息工作中,我们要求采编、报送信息必须本着“全面、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坚持多路并举抓质量,不断创新质量长效保证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信息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一是要参会阅文,确保“高站位”。对信息工作人员,我们提出了摸上情、知内情、识外情的硬要求,并实行信息人员参会阅文制

度,要求信息人员必须经常参加重要会议,在了解时事、学习文件上要先行一步,使信息工作者能“高站位”办信息,确保信息工作始终与领导思路合拍,与基层群众需求合拍。二是多会商研究,确保“能超前”。在抓信息质量中,着力加强综合性信息,以适度超前为目标,加大采编会商力度。我们一直坚持信息约稿制度,信息科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对于苗头、倾向性问题,及时以《信息报送要点》的形式发至各乡镇、各部门,限期报送。对于报送的信息,及时组织信息工作人员、秘书或部门业务干部会商分析,对把握不准的信息还主动征询领导或部门意见,保证采编的信息在超前的同时,能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三是多次把关审核,确保“出精品”。我们实行办公室主任把关信息制度,对每天基层或部门报送的信息,由办公室主任先行审阅,确定上报下发的信息,转由信息科迅速办理;下发信息由信息科自行把关,上报信息再报办公室主任审核,必要时还要报请县委分管领导审阅。

三、紧紧扭住网络建设,不断创新信息工作报送渠道时效是信息工作的生命。为了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及时高效、畅通无阻,我们不断建设并完善了信息报送网络。这里,我们又称之为“外网”和“内网”。“外网”就是对于每一个乡镇、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典型村,我们都确定了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并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

年底由县委办牵头负责考核评比,交奖优罚劣。“内网”就是在办公室内部,我们实行全员办信息。上至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下至各科室工作人员甚至是打印、通讯人员,都参与信息工作,使信息采集、编制、审核、校对、印制、传发等每一个环节都能相互衔接、互为促进,运作更为流畅。这样,我们就逐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信息报送网络,有效确保了各类信息的及时报送。

回顾近年来的信息工作,我们深切感到,信息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小信息可有大作为。要实现信息工作的新发展,必须不断增强信息工作的“动力”,保持信息工作的“活力”,深挖信息工作的“潜力”。

所谓增强信息工作的动力,就是领导重视是前提。近年来,不管是县委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副书记,还是办公室主任及各位副主任,都能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重视和加强信息工作。特别是办公室领导始终把信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经常提要求、交任务、出题目,并想方设法改善信息工作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办公室人员尤其是信息工作者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新局面。

所谓保持信息工作的活力,就是奖惩激励是关键。信息工作是一项极具常规性、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信息采集、编制、报送等制度,不断在组织管理、

监督检查、奖惩激励等方面建章立制,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今年我们又出台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在信息管理上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推动了信息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所谓深挖信息工作的潜力,就是打牢基础是根本。我们把打好基础作为深挖潜力的根本,狠抓队伍、网络等软硬件建设,以高水平的建设,换取高产出,实现高回报。在队伍建设中,进一步配齐配强信息人员,已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精干高效的信息队伍;同时,大力抓好人员培训、特别加强对业务骨干的培训,从而进一步夯实了信息高效运作的基础,为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县的信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紧紧把握这次会议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这次会议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信息工作,努力开创夏县信息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创新后勤管理理念__增强服务育人功能[1]

增强后勤管理意识 强化服务育人功能

在学校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中的服务育人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长大成人,促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超越自我的内化。突出育人功能,是后勤管理的主旋律;变管理为教育、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育人是现代人文环境中后勤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多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创新后勤管理理念,大力加强后勤规范化管理,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宽勤工俭学思路,努力提高服务育人水平,在增强后勤管理意识,强化服务育人功能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 美化校园环境抓基础,突出环境育人

我们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香化,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来影响人、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我们先后投资数十万元实现校园"四化四有",即道路硬化、空坪绿化、环境美化、校园净化;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教学楼走廊文化、教室文化气息浓厚,每层楼一个主题,每个教室内容各异,力求融校园、家园、花园、乐园为一园,集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于一身。努力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的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振奋精神,减少德育中的逆反心理,而且有助于培养、陶 1

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强化后勤管理抓重点,坚持活动育人。

学校后勤工作的职能不仅仅是管管“吃喝拉行睡,生老病死退”,也不仅仅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被动服务,而应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施后勤管理,开展育人活动,以优良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共书育人华章。在工作中,我们着力强化“三性”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1)服务活动的主动性。例如教室桌椅、玻璃、灯,厕所的水龙头、门锁坏了,屡报不修,一拖再拖,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就会感到没有人关心他们,从而对教育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方面就会缺乏说服力。学校设立了“总务公开栏”、“后勤服务通报栏”,及时收集师生的意见,及时维修损坏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广大师生感到家一样的温暖,产生归宿感,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2)管理活动的规范性。管理校产的关键是使用规范的操作程序,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制定了财产管理制度、班级公物赔偿制度、财产维修制度等。学校将公物管理制度、维修制度及赔偿制度等印到学生手册上,发给每位学生,组织他们学习,启发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纪律性和组织性。通过公物管理,配合班主任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学校的各项设备是教学物质基础,是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的品德。

(3)教育活动的经常性。在为师生服务的同时,针对各个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例如,针对学生习惯

差、环境意识差的现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治理校园环境、杜绝八乱行为”的活动;针对学生中乱扔、浪费、损坏公物的现象,开展了“不要乱扔,不要浪费,不要损坏公物”的“三不”活动,在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四、硬化教育设施抓保障,实现开放育人。

我们在后勤工作中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而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配齐了教学及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设施,充分发挥后勤服务的保障功能。特别是面对“信息社会”的新形势,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学校办学的新要求,我们及时更新观念,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

一是抓创建,提升硬件档次。我们始终把各类创建活动作为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有力杠杆,坚持外争内挤的建设思路,积极改善办学环境。硬化了校道,建起了漂亮的教学大楼。

二是抓配套,改善硬件环境。配备了电脑,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备有电脑,组建了4间多媒体教室,为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们正在筹集资金,努力实现校园网“班班通”,让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我校越来越发挥它的优势,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的场所。

三是抓利用,积极运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育阵地,组织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网络信息交流活动,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爱好和兴趣,又可以通过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利用网络环境广泛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

实践证明,学校后勤管理的真谛是育人,是潜移默化过程中蕴含着无声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学生在课堂上、教科书中无法找到或看到的,而这些,对学生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价值的取向又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后勤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一定会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服务育人乐章。

第五篇: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调研报告)

开发区环保局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结合许昌市、开发区管委会《2012年“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我局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就如何贯彻我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实现全区既定目标,科学谋划今后环保工作思路,查找工作不足,确定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科学定位工作思路

根据我区“十二五”发展思路,结合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本着为全区的发展做好环保基础性工作创造环境条件,提出今后五年环保工作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区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污染减排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以及绿色创建工程,为全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学习引导贯穿工作始终

我局坚持将深入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贯穿于整个主题活动的全过程,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主题活动的思想观念,把党员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活动的总体要求上来,把党员职工的积极

-1- 性引导到活动中来。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党员职工进行“补课”式学习。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局办为单位有侧重、有针对性地精读,保证学习收到成效;二是紧扣主题、紧贴实际,广泛深入地组织讨论。在学习的基础上,我局通过网上学习、内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围绕“为什么要搞主题活动?怎样搞好主题活动?”的主题,发动全局党员职工共同参与讨论,使学习活动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党员职工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深入基层,切实找准和破解制约我区环保发展的难题。 按照重在“找准突出问题”的要求,我局紧紧围绕“立足于学、立足于谋、立足于做、立足于效”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制约我区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寻求破解环保科学发展难题的良方解药。一是抓住重点问题在工作中调研。围绕环保“服务员、宣传员、管理员”理念,我局随时带着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减排、做好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等调研话题,继续深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企业、乡村实地进行服务和检查,同时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抓住工作细节,开展“贴进式”服务。为了查找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局针对环境执法、环境信访、环保审批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在环保投诉受理和环保审批过程,直接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理清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工作

-2- 思路。三是认真开好局内部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局全体人员重点查找个人在贯彻落实主题活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全体人员进一步形成了共识,理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四、以切实的整改措施促进我区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 一是明确整改目标。通过对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全面剖析,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为目的,把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做为突破口,确立举一反

三、整体推进的思路,全面开展以“三服务、两保障、一促进”为主题的整改活动(即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障全区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整改落实,全面加强全局作风建设,带动全局环保工作上新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五个明显”:即全局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力度得到明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明显推进;辖区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辖区环境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

二是确定整改内容。为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几方面整改内容。其中,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含农村)方面包括强化饮食

-3- 业污染整治、主动为企业提供指导;在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方面包括大力推进污染减排、清洁生产;在保障全区环境安全方面包括提升环境应急能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包括提高行政审查效能、推进扶持符合环保要求企业发展。中期整改方面包括全力推进空气污染整治工作、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远期整改方面包括强化环境执法与努力获得环境行政审批授权。

五、创新环保工作举措

针对目前我区的项目发展现状,以及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局确定了 “2235”工程,即抓好两个统

一、打好两个基础、把握好三个环节和搞好五个创建。

一是抓好两个统一。即思想统一和行动统一。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来统一干部职工的行动,使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够高度的统一到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局上来,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把本局的命运和每个人的命运与全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企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求全局上下围绕项目建设搞好环保服务,举全局之力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尽每一个人的力量为项目建设做贡献。

二是打好两个基础。即总量指标控制和发展循环经济两个基础。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带动发展的主体。环境容量和循环经济成了项目落户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我局就是要把握好总量指标控制和分配,合理布局今后企业的发展空间。同

-4- 时还要抓好现有污染源的整治,积极的为排污企业搞好技术服务,为他们争取治理资金,特别是搞好清洁生产审核,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产业升级,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节能减排,为新上项目腾出发展的容量空间。

三是把握好三个环节。即加强对新上项目、在建项目及现有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区环保局具有对新上项目的预审权,在把好项目准入关的同时,要提前做好新上项目的环保服务。按照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要求,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市批项目登记表1天内完成预审,报告表3天内完成预审,一般的报告书5天内完成预审。我局积极梳理,围绕管委会确定的2011年辖区60个重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工作,与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审批的衔接,积极提供环评咨询服务,确保不在环保手续办理上误时; 切实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指导服务。围绕“三同时”要求,我局重点加强管委会确定的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及在建项目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企业在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认真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企业健康起步;全面加强对现有企业的跟踪服务。确定了发制品行业、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共计30家重点排污企业,跟踪服务,主动对企业治污提供指导和帮助,对出现的环保问题及时解决,尽力避免因环保问题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真正做到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做到用真心为企业着想,用真情为企业服务,用真诚为企业排忧解难。

-5- 四是搞好五个创建。即开展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和绿色饭店创建活动。通过这些细胞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创建环境优美城镇,打造生态品牌,着力推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洁净生产或清洁生产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迈进,推动长村张乡和所辖村镇逐步完成环境优美乡镇及文明生态村创建,树立我区良好的生态文明形象,展示我区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前来我区置业兴业,为全区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光彩。

六、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功能齐全的体制和机制是难以保障这一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行的。为此,要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一是创新环保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开发区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特别是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我区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管理范围的扩大,管理内容不断增多,“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巨大压力,造成我局难以适应目前的环保工作的需要:一是人员少,我局只有5位环保工作人员,存在力不从心问题;二是管理体制

-6- 机制不到位。我区非行政区,没有执法主体资格,环保执法难以落实,且只有2位工作人员有执法证,不能完全满足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三是环保专用设备缺乏。缺少了专用设备,处理环境信访案件和污染事件的效率必定要大打折扣,更不能保证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从而直接降低了我局的工作效率和监管力度,使群众受到困扰的环境问题不能得以快速解决,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也随之出现大幅反弹。

二是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从长远的环保角度来看,环保部门只是承担了一部分工作,而有相当一部分工作都分解在有关部门。为此,建立一个由管委会统一管理,环保局统一调度、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联动管理的工作机制是有必要的。开发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可根据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要求,细化成员部门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完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方法和方式,从而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联动工作机制。

三是建立和完善乡镇环保服务、监督机制。乡镇环保管理员承担本乡镇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环保基本常识的普及,负责本乡镇的环保信息反馈,指导和监督本乡镇所辖村环境整治,及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并上报乡政府和区环保局依法处理。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先争优工作总结下一篇:初心向党医心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