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学生思维独创性、灵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借助艺术活动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主动追求美好事物,对学生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篇1: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是,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能力匮乏,在创新型道路上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在高校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高校致力于将艺术发展融合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为开拓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制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思维;大学生

高校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教育事业上也在不断探索和进步。高校艺术教育就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型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个人

拥有创新能力是推动个人进步的源泉,不论是在个人学习还是事业发展上,创新能力都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众多伟人中,不曾有谁只是单纯的活在他人的陰影下就能取得成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创新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生发展不能只专注于书本的专业知识,要冲破课本知识的禁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有所作为。

(二)社会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这就要求就业者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就业者只会一味的模仿别人,企业的发展只会止步不前,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知识型人才,而是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创新能力,设计新式产品、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都离不开创新型思维。毕业大学生不仅要有过人的专业知识,先进的创新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知识为基础,思维为导向会大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三)国家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推动中国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国的伟大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散发着自己的光与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医技术、传承千年的建筑技术……都是无数人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教训不要创新改造的伟大发明。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干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发挥创新思维,才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

二、艺术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

首先艺术创作是创新思维的表现,现实中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宝贵的结晶,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所有的作品里都包含着无数的心血。高校通过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将艺术带进校园,以艺术作品为媒介,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开拓思维,通过作品体会来自作者的“画外音”。在文艺复兴时期,无数的西方艺术者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支持,反对当时宗教主义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这一时期的艺术复兴运动对近代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作用。历史上的事实证实,重视艺术教育利用社会发展,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创新思维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创新思维,所有的艺术作品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艺术起源于意识,精神进步意味着思想进步,通过艺术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精神境界,实现“艺术-创新-艺术”的最终目的。汉字从商代甲骨文演变到现代简笔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演变过程中衍生的各种字体是文人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从艺术到创新再回到艺术的现实事实。

总之艺术教育和创新思维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艺术教育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手段,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实现从无到有,由低到高,由个体到总体的整体转变。同样的,艺术教育也有利于艺术本身的发展,高校艺术教育进校园从本质上说是对艺术作品的宣传,是对文化的传播,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三、利用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一)建立逻辑思维,提高创造力

艺术创作是抽样与具体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也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数学专业,学生在做数学题前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首先要明确出题意图,明白题目问什么;然后理清题目条件,构建清晰的解题框架;最后做题步骤清楚明了,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高校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从作品中把握创作背景、作者意图等,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框架,提高创造力。

(二)引进优秀艺术教育教师,加强师资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离不开学校教师,教师在课堂教育时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由教导教学变为引导教学,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带艺术进课堂,将艺术与理论相结合,实现理性美与感性美的有机结合,从而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万世师表孔子一生都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教导学生“礼、乐、射、御、书、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曾记载:“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可见艺术教育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三)艺术活动进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良好的艺术氛围对高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引进各地艺术活动走进校园,还是传统艺术文化还是现代艺术形式,不管是语言类还是舞蹈类类,通过艺术表演工作者运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让艺术教育走进学生学习生活中,对学生从精神上渗透,环境上渲染,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艺术活动,结合一定的奖励体系,鼓励大学生加入到艺术活动中,在活动中引发思考,比如在传统艺术表演模式的影响下,如何创新表演形式,从而吸引观众眼球,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建设创新思维,提升创造力,提高综合性能力。

(四)因材施教,鼓勵学生个性发展

对于高校而言,艺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发展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学习状态,针对学生学习个性,综合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实施针对性教学。如果学生对艺术感悟能力较高,教师只需点拨即可,无需过多言语;如果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较低,就需要教师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感受艺术之美。专注学生个性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发现美、感悟美、追求美,在艺术之美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开拓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自我。

(五)完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创新需要动力,艺术教育能够在精神上启发大学生不断学习进步,如果能配合奖励机制,就能更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创造也会更有动力。奖励机制要建立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艺术作品的特点结合到个人专业知识上,通过感悟艺术作品,在学习实践中应用,完成一场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碰撞。当然奖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建立奖励机制是为了完善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的能够更好的学习添光添彩,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六)加大艺术宣传力度,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教育意识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大学生认为艺术教育与专业学习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排斥艺术教育,对接触艺术作品有抵触心理。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普朗克对量子论有着重大的贡献,他的一生不止爱科学,爱创造,也爱音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他从来没有荒废自己的音乐事业,他精通钢琴、大提琴、管风琴,对音乐的造诣不输专业音乐者,普朗克曾经说过:“音乐不但有助于我消除疲劳,而且有助于我的物理奇异量子的科学思考。”可见,艺术教育对人的帮助的无穷的,可以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参与艺术教育的意识,使自己的专业学习更上一层楼!

四、关于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

(一)认识模糊,进度缓慢

综合来说,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进度不容乐观。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许多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薄弱,具有片面性,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许多人认为艺术教育对学生是“副科”,从主观上弱化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高校的艺术教育推进艰难、进度缓慢。

(二)照本宣科,缺乏新颖性

高校引进艺术教育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提高综合性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是高校如果照本宣科,对艺术的宣传仅仅局限于表面,毫无创新可言,这本身就偏离了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成长。

(三)缺乏艺术环境,艺术教育的条件落后

高校想要加强艺术教育,对艺术教育的环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实中,相当多一部分高校关于艺术的教育氛围不浓厚,比如缺乏优秀的师资教育团队,教育设施相对落后,艺术教育课程开设缺乏,对学生艺术教育的范围也只局限于一些文艺晚会和文艺比赛,并且还不是人人都能参加。这就导致学生关于学习艺术的意识不够强烈,对艺术文化的关注度不高,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五、小结

艺术离不开创新,创新推动艺术发展,对于当前社会现状而言,艺术教育仍是一个薄弱之处,高校艺术教育在某些方面弥补了这种不足,通过改革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向前进步。综合上文,大学生的发展进步影响着整个社会,加强自我艺术学习,培养创新性思维,接受充足的艺术教育,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思想,突破标准化思维,加强自我综合素质建设,为自身发展提供原动力。艺术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艺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欣.浅谈艺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

[2]李莉,周世祥.谈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学理论,2011(9).

[3]李莉,周世祥.浅谈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4]吴池.浅谈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文学生活,2012(11).

作者:陈贞

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篇2: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摘 要: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学生思维独创性、灵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借助艺术活动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主动追求美好事物,对学生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新思维;艺术实践

一、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

(一)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藝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重要条件。艺术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对生活进行了提炼,用艺术的手法对生活进行了重新的塑造。艺术作品充满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艺术家在情感支配下通过想象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训练,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分析和鉴赏了大量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需要多种思维的有效参与,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和审视客观事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细节上提高行动的有效性。在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具有整体把握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聚合、发散的思维方式。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升华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任何艺术活动都是将事物的形状、色彩、空间等知觉对象,整体性地进行综合、叠加、黏合、变形、补充和夸张,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意象,这要求学生对艺术形象的形成进行综合性的把握。审美赏析活动也需要使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要把握事物的细节,对细节进行观察,另一方面要在把握局部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整体。艺术赏析的过程是学生思想升华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实践、艺术赏析等教育活动能促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艺术的方法来改变世界。

(三)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思维独创性是指思维主体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只有具备独创性思维,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取得质的突破,达到高质量的创新。高校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味艺术形象,鼓励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度的思考研究,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艺术活动还具有批判性,这种批判表现为学生不仅关注艺术作品,而且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家的思想主张,能运用当下审美价值理念对艺术形象进行批判性的赏析,并且对艺术形象的价值做出重新判断。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其他活动无可比拟的自由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它受个体自主意识主导,由个体对作品作出评价,有助于破旧立新。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才华、修养,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引导学生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二、艺术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则

一是多学科进行交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多学科视角,融入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它学科的内容,进一步把艺术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多元智能,达到有效进行人文渗透的教育效果。

二是优化教育的理念。新时代的高校艺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要进行必要的艺术理论教育,还要组织开展丰富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传统的艺术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高校要把艺术教育作为传授艺术知识、进行艺术训练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还要在艺术课堂上尊重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是提高教师的素养。高校艺术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质量,新时代的高校艺术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丰富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艺术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艺术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艺术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艺术研讨活动,发挥教师对学生引导作用,通过开展趣味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提高艺术教育有效性,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

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

首先,艺术教育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思考,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通过微课或慕课呈现与艺术相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其次,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投入艺术创作实践,教师还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美好课堂的重要条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课堂展示的空间和机会。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就艺术作品进行互动讨论,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艺术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积极投入艺术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通过经典、优秀、前沿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创作信心。其次,教师还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他们利用互联网自主寻找艺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效果。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艺术创作技巧,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专门讲解这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

(三)组织开展多种艺术实践活动

教师要多向学生展示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艺术技巧进行创作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教师不仅要在艺术课堂上进行示范引导,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动手操作。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实践任务,在因材施教理念下使学生高效进行艺术创作。例如,教师不仅要组织开展艺术作品的鉴赏课,在这基础上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创作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展示、游戏、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艺术创作实践。教师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只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水平,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实现突破,还要将生活与美术教育进行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艺术实践,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帮助学生在学习艺术理论知识之余,体会到艺术活动的乐趣,从而积极投入艺术实践活动当中。

综上所述,依托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当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艺术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学生积极投入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提高艺术创作能力,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宇.论高校开展美术教育的策略及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7(5):154.

[2]刘文生.加强美术欣赏教学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46.

[3]乔伟莉.高校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J].艺术科技,2018(6):273.

[4]唐慧.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4):84-85.

作者单位: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作者:张洋洋

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篇3:

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通过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一篇评论引出对欧洲音乐中心论,音乐的欣赏与尊重音乐的思考,艺术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艺术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和理念,其实只会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就要尊重各类艺术,重视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作品

人类已经跨入新的历史千年,新世纪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世界各国也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学生审美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

艺术欣赏涉及到学生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和对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艺术作品背后必然涉及到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发展作一些梳理和总结,可以为艺术欣赏教育理清一条清晰的脉络。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学生增强对艺术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要经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提高,这种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对自然和艺术长期地感性接触、体验,又要求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各种艺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但是,无论何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仅从一篇音乐评论的片断,浅谈一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在培养大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时,首先要从尊重艺术的心态、从民间艺术作品着手。

《中国的音乐形态》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巴黎《政治与文学辩论报》所撰写的一篇评论。文中提到:“我们发现中国人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中国人歌唱时,就像狗于饥饿或受惊吓时的叫喊,或像猫被鱼骨头卡住时发出的嘶叫……但是,即便如此,至少中国人尊重自己的音乐,保护其天才所写的杰作,尽管我们厌恶中国音乐,并与此而产生恐惧。”这简短的几句话引起了我对欧洲音乐中心论、音乐的欣赏与尊重艺术的思考。

首先,柏辽兹的这一段话是典型的文化进化论在音乐界泛化而来的一种文化霸权思想,是欧洲音乐中心论,长期以来欧洲音乐一直被视为人类音乐文化进化的唯一标本。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弥漫了整个世界。从单音体制到复音体制、从五声音阶到七声音阶、从调性体系到无调性体系进化的规律被当作普遍适用的、衡量一切音乐先进与落后的“国际”标准。在这欧洲音乐中心之内是从格里高利圣咏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勋伯格等等的一长串权威作曲家和作品,而没有非西方国家的音乐和音乐家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民间艺术作品的优秀之处视而不见,正是欧洲音乐中心主义泛滥的后果。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音乐从内容到形式、从乐器到乐种、从艺术风格到审美意识在不停的演变,只是它没有按照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标准变化罢了。柏辽兹对音乐文化价值判断的标准来源于西方音乐价值体系,定位于欧洲音乐中心论的立场上,以惟我独尊、居高临下地姿态“俯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必然就会得出类似于“中国人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这种偏激的评论。

从人类学角度讲,文化是没有高低之分的,西方擅长宏大,我们擅长细腻。我们的《梁祝》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之一。大二度在西方曲子里是极其不谐和的,而在侗族大歌里却是审美归宿。西方音乐都是天国性的崇高,我们的美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径,是此岸性的,而不像有些人说的是他们的雏形,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觉醒和崛起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各民族文化正在彰显自己。对于任何不带偏见的人来说,这种彰显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差异就不会有发展。保存并发扬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文化之幸,人类之幸。就以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为例,无论是非洲音乐对当代通俗音乐的影响,日本绘画对凡高、莫奈的影响,中国古建筑对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都可以充分说明当代欧洲艺术的发展确实得益于我们这个世界仍然存在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的差异乃至对立,经常诱发人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创新。

其次,谈谈艺术欣赏。以音乐欣赏为例,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的欣赏与人们的听觉习惯、生活体验以及文化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经常接触某种音乐,就会对个人的听觉审美习惯造成影响。柏辽兹发表出“我们厌恶中国音乐,并与此而产生恐惧”的结论,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浪漫的法国乡村,在歌剧院中听格鲁克、斯蓬蒂尼的歌剧,听海顿、贝多芬的交响曲,记忆中充斥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格格不入。音乐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的人群,他们所欣赏的音乐也定然有很大的差别。音乐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和理念,其实只会使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不能以孰好孰坏来评断。

再次,尊重艺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艺术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艺术的形式。它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是表现自身和他人的内心的精神活动。例如,音乐以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需要,这种情感是民族、时代以及富有个性的艺术家对于某个特定的事件反映出来的一种概括性的精神内容。柏辽兹的评论中提及的是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这种文化自身都不同程度的存留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沉积,以及不同民间音乐家创造的痕迹。在它的风貌中,闪烁着过去时代的文化光彩,是一笔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至今能得到如此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因为我们的先人尊重自己的音乐,保护其天才所写的杰作。

此外,重视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目前,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艺术鉴赏”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中的必修课。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鉴赏的普及和教育,弥补目前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之欠缺。对于教授公共艺术课程的高校教师来说,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对大学生开展民间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形式、最有效工具之一。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肩负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因此,在高校开展中国民间艺术素质教育,重视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意义更为重大、深远。中国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特色最浓、价值最大的本原艺术体系,它的内涵涉及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文艺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其造型强调主观想像、自由表现、感情抒发,更能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中国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起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更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更能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大学生开展民间艺术素质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关心人类的责任感,能使学生能从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两方面来思考和对待科技活动,从而纠正现有专业教育只重教学生“做事”忽视教学生“做人”的偏颇。

高校的民间艺术素质教育目标,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使学生对民间艺术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使学生学会鉴赏民间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掌握一些民间艺术的制作和应用方法,同时获得更多的民间艺术熏陶、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精神品质。学生通过接触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品质。

总之,在文化日益多元、选择日趋多样、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各类艺术的尊重、高校中对民间艺术素质的教育更是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诚然,时下的环境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民族性作为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用心去接触民族艺术作品,只要我们尊重自己民族的艺术,不以顶礼膜拜西方艺术的姿态去看待传统艺术文化,开启学生保护传统艺术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民间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特有智慧。使学生从中国民间艺术大师身上,学到对民族的忠诚、对人类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是世界艺术中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简单的艺术形式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涵义,蕴藏着一个民族悠久美丽的传统。

作者:魏聪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审计资源节约型作用论文下一篇:地铁给排水投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