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抑郁症的中医护理论文

2022-04-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产褥期抑郁症的中医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目的探讨产前焦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7月58例产前焦虑症患者,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对产前焦虑症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护理,58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引起产前焦虑症的原因很多,据实际情况给予心理疏导,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缓解了紧张焦虑情绪,确保其康复,顺利完成自然分娩和母婴安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产褥期抑郁症的中医护理论文 篇1:

类风湿关节炎辨证施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摘 要】 综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西医护理和辨证施护的应用进展,及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现状,提示中医辨证施护与类风湿关节炎转归关系密切,为今后临床开展类风湿关节炎辨证施护提供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辨证施护;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3.02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nganathan等[1]研究发现,全球大约0.5%~1.0%的人口受RA的影响,是所有患病人群丧失工作能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RA患病率为0.35%~0.40%,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目前,护理在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辨证施护能缓解患者疼痛、控制症状、消除不良心理[3]。本文就辨证施护在RA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临床现状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开展RA辨证施护提供参考。

1 护理在RA中的应用现状

早期、联合、合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是治疗RA的主流[4]。但由于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慢,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依从性差,极大地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近年来,护理在RA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关节功能锻炼、疼痛护理、院外延续护理等方面对RA患者的药物治疗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5]。孙洪[6]通过对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进而控制疾病发展,降低致残率。De等[7]研究发现,恰当的饮食指导可控制RA患者病程进展速度。Rayman

等[8]报道,食用富含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鱼油对RA患者的症状改善有较好效果。吕敏等[9]发现,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关节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痛或压痛、关节肿胀、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前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针对RA患者进行恰当的功能锻练,既能改善关节功能,又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徐丽珍等[10]对RA患者实施包括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及关节护理在内的疼痛护理后发现,疼痛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情绪,还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罗永娟等[11]对RA患者出院后进行院外延续护理,首先通过出院评估制订护理计划,提供延续护理服务,采用一线干预措施,结果表明,患者在疼痛程度、知识认知程度、运动锻炼频率、医嘱依从性、再入院率、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总之,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疼痛护理等综合护理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显著缓解了疾病症状,增加了治疗依从性。但由于患者身体健康水平、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在护理患者时,应根据其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 中医护理在RA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RA的中医治疗及护理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敷贴疗法、穴位注射和中药离子导入等。如高小伶[12]将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护理,灸前将针柄上的艾绒团捻紧,施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针刺意外并及时清除灰烬,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并护理患者,3个月后发现,患者在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疼痛缓解程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胡玲等[13]将活动期RA患者分为护理上常见的隔姜灸、温和灸及雷公藤多苷3组,结果发现,艾灸可显著改善活动期RA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痛等症状与体征,且与灸程长短密切相关。王静[14]给予对照组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其中包括熏蒸前的患者准备、环境准备及心理护理,熏蒸中的温度控制、病情观察及处理,熏蒸后的安全防护及饮食护理等,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张良善等[15]将川乌、草乌、白附子、天南星、细辛等研成细粉,调成糊状外敷关节患处,并与口服阿司匹林、复方雷公藤制剂的药物治疗组比较,结果发现,贴敷护理组缓解关节症状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郝桂锋[16]将川芎嗪、丹参、甲钴胺等药物穴位注射,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患者生理、心理护理,并对晕针、疼痛等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及护理,结果发现,穴位注射配合综合护理可以通过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物理刺激等方式对人体发挥作用,起到良好的镇痛抗炎、化瘀消肿及舒筋活血作用,提示该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总之,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等中医护理虽能起到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弥补单纯西医护理的不足及缺陷,但未根据证型进行护理,没能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护的优势。

3 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现状

辨证施护是通过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动态地、整体地认识疾病,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做出“证”的诊断,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因人、因时、因地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如情志护理、起居护理、纳食护理、中医特殊护理技术等[17]。中医将RA辨证分为6型[18]:①风湿痹阻证,施护原则为疏风通络,散寒除湿;②寒湿痹阻证,施护原则为散寒止痛,祛风除湿;③湿热痹阻证,施护原则为清热通络,祛湿止痛;④痰瘀痹阻证,施护原则为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祛痰散结;⑤肝肾亏虚证,施护原则为补肝益肾;⑥气血两虚证,施护原则为补气益血。但在对RA的辨证分型上,大部分没有区分活动期和缓解期,且分型过多,护理方法过于繁杂,不利于临床护理操作与实施。

中医辨证施护已在临床多个疾病中应用,如中风[19]、抑郁症[20]、胸痹[21]、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便秘[23]等,干预效果显著。临床上针对RA患者的辨证施护文献较少且不成熟。幺远等[24]将RA辨证施护的研究对象限定在幼年患者,并调查辨证施护在幼年RA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影响,将

50例幼年RA住院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早中期的湿热内蕴型38例,早中期的寒湿阻络型9例,晚期的肝肾亏虚型3例,给予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同时配合中药外敷,辨证施护4周后观察关节肿胀、疼痛等指标,结果显效7例,好转3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赵保丽等[25]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辨证施护在RA患者中的作用,按就诊顺序将188例RA患者随机分为辨证施护组和对照组,辨证施护组100例选择风寒湿阻证和肾虚寒凝证为观察对象,并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88例给予一般护理,1年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辨证施护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RA中医辨证施护组疗效明显优于一般护理组。王祥飞[26]将就诊的148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划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5种类型,每组74例,观察组根据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1点疼痛数学等级量表(PI-NRS)、生活质量测评,以观察辨证施护对RA患者心理、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患者入院2周后SCL-90、PI-NRS各因子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提示中医辨证护理与RA转归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推广。但是目前针对RA的辨证分型还不规范且较繁杂,没有区分缓解期和活动期,严重阻碍了RA中医辨证施护特色的发挥。

4 问题与展望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病变可使关节疼痛、肿胀及畸形,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影响生活、学习及工作,继而造成社会生产力的降低和政府财政负担的增加[27]。相对现代医学护理而言,中医护理能明显弥补其不足及缺陷,且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中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笔者介绍了中西医护理在RA中的应用现状及RA辨证施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提示对RA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在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上有确切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在护理RA患者时,区分RA的活动期和缓解期,简化其中医证型,并运用可操作的辨证施护方案进行护理,是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下一步需要努力

的方向。

5 参考文献

[1] Ranganathan P,McLeod HL.Methotrexate pharmacogenetics:The first step toward individualized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2006,54(5):1366-1377.

[2] 尤欣,唐福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和基础研究进

展[J].武警医学,2010,21(3):185-188.

[3] 谭艳梅,李素珍.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施护[J].光明中医,2012,27(4):809-810.

[4] Mouterde G,Baillet A,Gaujoux-Viala C,et al.Optimizing methotrexate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Joint Bone Spine,2011(78):587-592.

[5] 周静,周佳燕,王春霞,等.中医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78-80.

[6] 孙洪.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3,33(3):243.

[7] De L,Aller R,Castano O.Vegetarian diets:Effect on health[J].Lancet,2009,373(9664):659-672.

[8] Rayman MP,Pattison DJ.Dietary manipulation in 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nt,2008(22):535-561.

[9] 吕敏,徐水萍.功能锻炼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护理与康复,2006,5(5):365-366.

[10] 徐丽珍,傅芙英,帅国花.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124-125.

[11] 罗永娟,吴秀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9,25(1):9-11.

[12] 高小伶.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189-1190.

[13] 胡玲,郝峰,钟峰,等.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1,4(6):401-405.

[14] 王静.中药熏蒸对类风湿关节炎疼痛影响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87-1588.

[15] 张良善,王丽霜.身痛逐瘀汤合五虎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

8289.

[16] 郝桂锋.穴位注射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0,32(2):

126-127.

[17] 谭柳纯,徐君容.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概述[J].全科护理,2011,9(7C):1964-1965.

[18] 张雪芬,孙云丽.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施护[J].光明中医,2013,28(5):1025-1026.

[19] 汤华.中风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11-112.

[20] 刘叶荣.辨证施护在64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9):751-752.

[21] 徐翠玲.胸痹心血瘀阻型患者的辨证施护[J].护理学杂志,2010,25(23):67.

[22] 吴滨荣.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

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61-62.

[23] 李升莹,张伯尧.便秘辨证施护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4):306.

[24] 幺远,马松春,卢燕,等.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治疗:附50例病例分析[J].中医杂志,1997,38(9):549-550.

[25] 赵保丽,郑晖,李华.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施护体

会[J].四川中医,2008,26(12):123.

[26] 王祥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施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09-811.

[27] 张锦花,殷海波,石白.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62-66.

收稿日期:2014-12-10;修回日期:2015-01-19

作者:吴绍萍 杨光静 李飞燕

产褥期抑郁症的中医护理论文 篇2:

产前焦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焦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7月58例产前焦虑症患者,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对产前焦虑症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护理,58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引起产前焦虑症的原因很多,据实际情况给予心理疏导,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缓解了紧张焦虑情绪,确保其康复,顺利完成自然分娩和母婴安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产前焦虑症;孕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23

产前焦虑症是孕妇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是其对所面临的潜在威胁产生恐惧和忧虑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的焦虑心理。常见表现有:情感脆弱、依赖性强、睡眠不好、失眠多梦、精神紧张等。针对产前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心理疏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孕妇的焦虑症状,减少难产、滞产及剖宫产机会,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保证母婴平安,顺利度过分娩期。

1临床资料

2011年9月——2013年3月58例产前焦虑症患者,年龄18-28岁20例,30-42岁38例;初产妇32例,经产妇26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0人,小学文化程度18人;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周。

2产前焦虑症常见的原因

2.1生理因素专家表示,怀孕期间,雌性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非常高,在这样的状况下,孕妇会变得特别细腻、敏感;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等产前并发症的孕妇,由于自身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怕殃及胎儿,因此也易焦虑;由于孕晚期各种不适症状加重,如出现皮肤瘙痒、腰背腿痛、腹壁皮肤紧绷水肿等不适,使心中烦躁、易焦虑;由于身体的原因行动不便,整日闭门在家,注意力集中到种种消极因素上,加重焦虑。

2.2心理因素城市孕妇对婴儿性别大多能正确看待,但在人的潜意识里仍有对胎儿性别有歧视,特别是农村孕妇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或家人对婴儿性别比较在意,心理压力大;怕孩子畸形,医学虽然发达,通过仪器和各种化验检查,但有些胎儿存在的健康问题仍不能查出,怕生个不健康的宝宝,孕妇对此焦虑;担心宝宝出生后的喂养和护理,照顾不好孩子,又害怕宝宝出生后自己的体型改变,忧心忡忡;有些性格内向的孕妇易焦虑,外向者心理容易产生不平衡;有些孕妇担心影响性生活,害怕丈夫出轨,整天胡思乱想,忧虑重重。

2.3社会因素特别是初产妇,缺乏对生产的直接体验,从电视,报刊、网络等媒體上又耳闻目睹了她人生产的痛苦经历,考虑到自己也将经历此过程,心中不免焦虑;担心孩子出生后,自己的职业受到影响或家庭经济压力加大,而产生焦虑;部分农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封建思想严重,有些对妊娠的传说恐怖怪异,特别是产后禁忌很多,卫生条件差农村女孩受教育程度底,家庭经济差,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婆媳关系不和睦等易诱发抑郁症[1];东四妇产医院付小青主治医师表示“女性年龄的推迟会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产妇高龄化是孕期妇女焦虑指数不断攀高的主要原因;职业群体中的白领女性,在当前工作、生活双重压力下,已成为期罹患抑郁症的主要人孕群。

3产前焦虑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1运用心理干预,加强产前健康教育产前对孕妇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减少分娩的压力,孕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指导[2]。对正常的孕妇,心理干预可预防孕期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心理干预(即心理护理)对围产期孕妇的影响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初次生育的孕妇和高龄孕妇更是有着无法替代的效果,心理护理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心里紧张恐惧等因素而导致意外发生的几率,提高了整个分娩过程的安全性,是一项十分人性化的举措[3]。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要纠正对生产的不正确认识,补充精神食粮。特别是初产妇,要帮助她们了解有关妊娠的知识,接受怀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从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学习一些孕期保健知识;积极参加准妈妈俱乐部活动,通过和别人交流,正确看待自己的焦虑问题,同时自我调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经常参加正规医院举办的孕期讲座,有产前并发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并发症,与医师保持密切关系,有问题时及时请教并保持良好情绪;如存在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问题,现代的医疗技术也能采取剖腹产的方式将婴儿顺利取出,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安全,解除后顾之忧。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的不良心态,消除心理的烦躁[4]。

3.2开展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工作中的一个新兴护理措施,主要是从产妇的角度出发对产妇可能造成的因素进行提前预防和控制,应用在分娩护理当中,主要就是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和身体护理,这就是现代化产妇护理当中的主要方面[5]。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孕妇提出的问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亲切友善的态度去解释,得到她们的信赖与支持,取得密切配合;对胎儿性别比较在意的孕妇及家属,做好思想工作,男孩女孩都一样的看法,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不要给孕妇施加压力;对于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孕妇,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沟通,稳定孕妇情绪,尽量消除不良的精神刺激,顺利迎接新生儿的到来。

3.3家庭方面的支持在妊娠最后阶段,孕妇常表现为心理依赖性强,希望寻求保护,引起他人重视,可能会喋喋不休,这是宣泄不良情绪的合理渠道,此时丈夫要理解妻子情绪上的波动,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陪伴,耐心倾听妻子诉说,丈夫要多关心体贴,给予妻子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打消其心中顾虑;腹壁紧绷会给孕妇造成多种不适,丈夫可在晚间为妻子轻抚腹部,一方面是与尚未谋面的宝宝交流,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妻子的不适,使妻子依赖心理得到满足,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孕妇的母亲或婆婆最好也能现身说法,让孕妇了解生产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减轻分娩恐惧;丈夫要主动配合妻子调节生活方式,不抽烟喝酒、熬夜,经常陪其散步和运动,增强其自信心,以解后顾之忧;同时鼓励丈夫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给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以利于调动其积极性、良好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6]。

3.4生活护理及“心理营养”妊娠期间,饮食起居要规律,这样精力、体力才充沛,这是最根本的基础。每天保证8-9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可贪睡;适当活动锻炼,促进孕妇和胎儿血液循环,有利于胎儿的发育,以及將来的顺利分娩;饮食合理搭配,注意营养均衡,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保证孕妇在妊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不能只顾饮食营养,“心理营养”也要保证,临产前不要整日呆在家里,做一些有利健康的活动,如编织、绘画、唱歌、散步等,多分散注意力,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未来的担忧上;创造一个洁净、赏心悦目、温馨的家居环境,让孕妇感到心情舒畅。事实上,只要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孕妇都可以顺利地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3.5角色的转换指导孕妇适应角色的转换,传授母乳喂养知识,哺乳的正确方法及步骤,以及母乳喂养的好处;讲解新生儿出生后的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呕吐、溢奶、新生儿黄疸,以及女婴的假月经等;妊娠后期做好乳房的护理,用毛巾热敷乳房,有乳头平坦或凹陷的孕妇,每日用手指或吸奶器轻轻牵拉,使乳头突出,以利日后顺利哺乳;身体许可的话,尽可能让新生儿出生后30′内母婴接触,完成首次哺乳,以增进母子感情;鼓励孕妇多看一些产褥期保健及育婴书籍,为日后顺利角色转换打好基础。

4讨论

焦虑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引起一系列作为应激反应的生理变化,患产前焦虑症的患者已经逐年增多,一些孕妇在当前工作、生活双重压力下,容易患产前焦虑症[7]。产前焦虑症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如今这个竟争压力如此激烈的社会,产前焦虑症不仅对产妇自身有巨大的危害,还严重地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健康教育是人性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产妇生产和康复,保证母婴健康[8]。据调查显示,98%的孕妇在妊娠晚期会产生焦虑心理,有些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会使焦虑心理减轻,有些人不善于调节,心理焦虑越来越重。有关专家报道采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同时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一定的显著效果。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及沟通技巧。同时护理人员要帮助孕妇孕晚期采取积极的态度消除产前焦虑,当然这还需要孕妇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希望所有的准妈妈都能早日脱离焦虑症的困扰,重新找回往日的健康和幸福,生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

参考文献

[1]东明珍.农村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5:274,327.

[2]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7.

[3]黄芙蓉.心理干预围产期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2,05(216):149.

[4]魏春燕.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分娩中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2,05(216):41.

[5]东明珍.农村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5:274,327.

[6]柳珍莉.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J].心理医生,2012,05(216):229.

[7]施健健.舒适护理对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4):545-546.

[8]王苏梅,周艳秋,等.改进全程陪产护理措施提高产妇满意度.护理学报,2009,3:90.

作者:程新英

产褥期抑郁症的中医护理论文 篇3:

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保健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归纳、整理和分析孕产妇中医体质的分布、对妊娠结局影响以及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心理保健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孕妇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以及对体质偏颇者进行辨体施膳、辨体施养、调畅情志等中医指导,促进偏颇体质向平和质转化,预防和减少围产期抑郁症的发生,在围孕产期保健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孕产妇;体质辨识;心理保健

Applica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in maternal health care

LIU Xiangxiang1, HUANG Qinjin2, TANG Meiyu1, GU Jingjing1, GUAN Wei1, ZHANG Min1

(1.Maternal Health Care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99, China; 2. Business Management Office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99,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maternal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influence on pregnancy outcom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in maternal mental health care. Through identifying the constitu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CM guidance given to those who had physical biases to determine meals and differentiate physical culture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of body-constitution and regulate the moo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iased constitution is promoted into a peaceful one so as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which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field of maternal health care.

KEY WORDS pregnant woman;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mental health care

隨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目的的调整,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实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先后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1],并初步建立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医体质辨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对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逐渐增多[2-6],并将其应用于孕产妇保健服务中,以促进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 中医体质辨识的概念及演变

《黄帝内经》是世界医学史上论述人类体质现象最早、内容最全面的医学文献,对人类不同群体及个体体质的特征、体质的形成、体质的分型及其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相关的治疗及预防保健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后世医家则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临床常见体质病理状态及其表型做了分类。现代临床上对体质类型的分类研究,是在历代各医家对体质类型阐述和分类基础上的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7],是王琦等根据中医理论,在原有七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体质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更为合理和全面地反映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辨识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2 关于孕产妇中医体质辨识的国内研究现状

2.1 孕产妇的体质类型分布

中医学认为妇女受孕后,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致使孕妇机体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特殊生理状态,有别于非孕状态。而且体质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又与自然条件(如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水土性质)的差异有关,体质往往决定着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和发病趋势[6]。

葛莉等[8]对福州1 000例孕中期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总体体质分布为平和质20.2%,阳虚质28.5%,湿热质25.5%,阴虚质25.2%,气郁质23.1%,气虚质23.1%,血瘀质19.1%,痰湿质10.9%,特禀质7.0%,而孕中期妇女体质特点为多虚、多湿热、多气郁。这与福州所处气候、地理环境和人们生活饮食起居习惯有关;加之妊娠复养胎元,身体调节能力减弱,体质更加多虚,多湿热。黄敏等[9]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三林社区500例孕产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孕产妇体质多以偏阴血虚型和偏痰湿型为主,这主要与现代社会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加之孕期血下聚于冲任,阴血更益不足,甚至出现阴道下血,腹痛欲坠,造成胎漏、胎动不安等。张华等[10]认为孕期妇女体质各异,而当代孕妇的体质特点多表现为“阴虚”、“痰湿”和“湿热”。这与现在生活方式和观念有关。女子过早的性生活、多次的人工流产导致肾阴亏损;而嗜食肥甘,大量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而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减少,从而导致营养过剩,脂肪堆积,痰湿内生;以及气候变暖,“天以常火,人心应之”而浮躁,故使人常处于一种阳盛火旺的状态;南方又处湿地,易于形成湿热。因此,在孕期间,应当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孕产妇的体质干预,从而调和阴阳、气血,使各种偏颇状态向理想的平和型转化,促进孕妇自身的健康。

2.2 孕妇体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孕妇体质与胎儿的健康相关,有着母安则子安,母弱则子弱,母病则子病的关联性,母亲的生命健康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赵颖等[11]探讨孕妇体质类型与早期先兆流产发病的关系,发现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体质类型以阴虚质所占比例最多;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气郁质所占比例最多;通过中医药调整妇女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有望成为预防早期先兆流产的有效途径。周群等[12]调查了132例反复自然流产住院患者发现,体质类型与反复自然流产发生有密切关系,主要病理体质是阴虚质、气虚质和阴虚兼肝郁质。汤凯萍等[13]调查了1 892例孕妇孕产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发现,偏颇体质中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别为33.13%、18.88%、4.32%,均明显高于平和体质,提示孕前和孕期的偏颇体质类型对优生优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孕期偏颇体质导致的早产、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分别为7.13%、6.90%、4.62%,均明显高于平和体质,认为平和体质更利于优生优育。郑燕玲等[14]分析了孕前中医体质对优生的影响,结果与汤凯萍等[13]调查结果相近。张艳丽等[15]研究了670例不同孕期孕妇的中医主体质及新生儿健康情况,发现近一半的孕妇中医主体质为不健康的偏颇质,且孕妇中医主体质与新生儿的湿疹/奶疹的发生有明显的联系。陈丽亚[16]对136例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亲进行体质辨识发现,这些孕产妇体质是以阳虚质和气虚质为主,所占比例分別为33.9%和20.34%。说明母体气血虚弱将直接影响新生儿的体质,改善妇女气虚、阳虚、阴虚等偏颇体质,对于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3 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心理保健中的应用

3.1 祖国医学对孕产妇心理保健的认识

我国远古时代就有孕妇情绪对胎儿影响的论述。《妇人秘科》指出,“受胎之后,喜怒哀乐,莫敢不慎,盖过喜则伤心而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气郁,忧则伤肺而气结”。因此做好怀孕后心理保健是很重要的。

产妇经历怀孕、生产、哺乳等过程会伤到气血,或者因为产后心情烦闷,导致心血暗耗。我国传统医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有“产后血虚心气弱,惊悸恍惚不安宁”的记载。心脏和肝脏分别主神明和情志,和孕妇的思维情绪密切相关,妇人一旦心血亏虚,肝血不足,就容易出现神志不清,精神失常的现象,这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基本病机[17]。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产后抑郁症属中医“郁证”、“百合病”、“癫证”、“不寐”、“脏躁”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历代古籍对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相关论述,包括隋代《诸病源侯论·产后风虚瘀狂候》、宋代《妇人大全良方》、明代《万氏妇人科》、《证治准绳》、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灵枢·本神》、《校注妇人良方》、《万氏女科》、《陈素阉妇科补解.产后恍惚方论》等。中医古籍记载,偏气血虚者出现产后抑郁原因是“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为产后思虑太过,所思不遂,心血暗耗,脾气受损,气血生化不足,气血虚弱,血不养心,心神失养所致;偏血瘀状态者产后元气亏虚,复因劳倦耗气,气虚无力运行,血滞成瘀,或产后胞宫瘀血停滞,败血上攻,闭于心窍,神明失常致产后抑郁[18]。中医妇科学将产后抑郁辩证分为心脾两虚、瘀血内阻、肝气郁结三型[19]。

3.2 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心理保健的研究进展

大部分孕产期妇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和应激反应。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苟辉志等[20]调查337例孕产妇发现有14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或(和)抑郁,占44.21%。围产期抑郁症(PDN)指的是孕期(产前抑郁)或/及产后(产后抑郁)或流产后的主要抑郁发作。产期抑郁症的迹象与症状同其他时期发生的抑郁症相似。产后抑郁症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产后抑郁症可出现情绪改变,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自我评价低,对生活缺乏信心等表现,严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混乱或昏睡状态[21-22]。国内研究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7.3%~34.9%,且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3]。

中医学认为,不同的体质类型对疾病具有不同的易感性。体质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共同决定的,具有相对可变、可调性。通过体质调养,使偏颇体质向平和质转化,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进展。目前,中医学关于体质中医调摄的方案已较成熟[24]。因此,对计划妊娠妇女体质状态进行中医体质辨证分型,对体质偏颇程度较轻者,给予相应的健康处方,指导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推拿按摩、养生保健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对偏颇程度较重者,则由中医专家对其进行中药调理指导,协助其在受孕时达到生理和心理最佳状态,做到因人、因时、因地施用,减少围产期抑郁的发生,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25]。

张薏等[26]的研究发现妊娠期抑郁症的发生与妊娠期的中医体质明显相关。妊娠晚期体质偏颇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增高。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也与产后的中医体质偏颇明显相关[27]。

王红锦等[28]把60例产后进行康复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体质辩证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王媛等[29]把13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基于中医体质辨证给予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干预42天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体质辨证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使产褥期妇女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李润杰等[30]将234名产妇随机分为常规访视组和体质辨识组,体质辨识组在普通访视内容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情况对偏颇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治疗,根据中医体质类型,为产妇提供饮食、调神、运动、经络、中药等多方面的养生调理方案,以调整产妇偏颇的体质。常规访视组则按照普通随访内容访视。结果中医体质辨识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普通访视组。唐朴勤等[31]对2 564例孕产妇进行孕前体质辨识、孕期及产后健康状况评估,并针对体质类型和评估情况进行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摄、动静养生等中医指导,明显降低了产后抑郁症和产后缺乳的发生。提示对孕产妇实施全程个体化、针对性的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管理,可有效地减少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水平。

总之,我国孕产妇抑郁、焦虑在各地发病率各有差异,而且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治疗规范和指南,加强预防尤为重要。在完善二级和三级预防的同时,把预防关口前移,实现一级预防,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和薄弱人群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32]。自古以来,中医把“治未病”理念贯穿始终,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中医体质学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围孕产期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适合融入妇幼保健服务中,应该努力发掘利用。通过对孕妇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对体质偏颇者进行辨体施膳、辨体施养、调畅情志等中医指导,促进偏颇体质向平和质转化,预防和减少围产期抑郁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为优生优育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EB/ OL]. (2008-08-22).[2018-07-01]. http://www.satcm.gov.cn/ yizhengsi/gongzuodongtai/2018-03-25/6641.html.

[2] 徐彩飞. 中医特色孕产妇保健模式的应用和管理[J]. 中国医院, 2011, 15(3): 35-36.

[3] 庄爱文, 李荣群, 张薏, 等. 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 27(4): 782-783.

[4] 周仲芳, 王庆稳, 罗家红, 等. 中医体质辨识研究进展综述[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9): 138-139.

[5] 周尹婷, 蒋力生, 蒋维晏, 等. 中医孕前保健的现代研究综述[J]. 江西中医药, 2016, 47(5): 71-75.

[6] 俞若熙. 体质辨识应用研究进展与意义: 首届国际体质医学论坛.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体质学术年会[C]. 北京: 2012; 7.

[7] 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4): 1-8.

[8] 葛莉, 张素英, 陈锦秀, 等. 福州孕妇妊娠中期中医体质辨识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6): 1920-1922.

[9] 黄敏, 乔韵. 社区孕产妇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分析50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8): 154-155.

[10] 张华. 中医体质理论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3): 105-106.

[11] 赵颖, 吴惠君, 罗颂平. 早期妊娠妇女及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J]. 新中医, 2010, 42(7): 42-43.

[12] 周群. 反复自然流产与中医体质学的相关性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13] 汤凯萍, 郑燕玲. 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1(2): 91-94.

[14] 郑燕玲, 陈冰青, 李丽贞, 等. 广州市越秀区新婚妇女孕前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6): 45-47.

[15] 张艳丽, 汪天英. 孕妇中医主体质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附675例临床资料[J]. 江苏中医药, 2015, 47(4): 39-41.

[16] 陈丽亚. 136例低出生体重儿与母亲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J]. 中医儿科杂志, 2015, 11(4): 56-58.

[17] 赵翠兰. 补血益气组方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海峽药学, 2015, 27(3): 176-177.

[18] 丘驰, 卢琼芳, 张新燕. 孕产妇中医体质与孕产期疾病[J].内科, 2017, 12(5): 643-645.

[19]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303-306.

[20] 苟辉志. 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 (1): 86-88.

[21] 翟书涛. 妇女精神卫生[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92-196.

[22] 杨怀洁. 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5, 24(1): 72-77.

[23] 陶建青, 龚冀荣, 陆锦滢. 我国产后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 26(2): 171-174.

[24] 郭慧宁, 胡国华, 叶茜, 等. 备孕女性偏颇体质的中医调理[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6(1): 110-112.

[25] 叶茜, 吕洁雯, 陈建芳, 等. 中医体质辨识在孕前优生优育保健模式中的研究和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 25(3): 422-424.

[26] 张薏, 张伟, 周晨, 等. 妊娠晚期抑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 28(8): 1661-1663.

[27] 张薏, 周晨, 丁森君. 产褥期抑郁症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 28(4): 830-832.

[28] 王红锦. 中医体质辨证法对促进产妇康复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4): 173-174.

[29] 王媛. 中医体质辨证在产褥期妇女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17, 15(31): 3908-3909.

[30] 李润杰, 张宏艳, 张金鑫, 等. 社区产后访视中应用体质辨识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3): 127-129.

[31] 唐朴勤, 丁霞. 中医参与孕产妇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21): 3558-3560.

[32]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 OL]. (2016-10-25).[2018-07-01]. http://www.gov.cn/ 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作者:刘想想 黄勤瑾 唐美玉 顾晶菁 关蔚 张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冶金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论文下一篇:外伤性前房出血护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