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2022-10-09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 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 也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学生感受和理解教材, 获得良好的语感并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读的训练, 在读中整体感知, 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受到情感熏陶。

朗读、吟咏, 符合汉语言特点和规律, 是培养能力之道。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 掌握最牢。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 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 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 都应指导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不断加强内心的体验, 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目的。然而在教学中, 朗读常常是只重形式不求实效, 要么是大家稀里哗啦的齐读, 要么就是那四五个尖子生读来读去。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 学生朗读的时间加起来却不到5分钟。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 没有用心、用情去读, 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如何才能以读为本, 读出课文的心声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抑扬顿挫, 读出语言文字的韵律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真正能读出感情并不容易, 需在朗读技巧上指导学生, 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的处理。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定好朗读基调, 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如《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 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 节奏美、形象美, 是进行节奏训练的训练佳点。“漫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 /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 /在草丛……/”。“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 读出明丽清脆, “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 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 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叮当有声, 错落有致, 读出了语言的韵味, 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

二、入情入境, 读出语言文字的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 就会苍白无力, 索然寡味, 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

语文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 要生动形象, 富有启发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 成功的表情朗读, 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 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 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 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 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 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 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抓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等词语, 边美读边想象, 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的景象跃然眼前, 孩子们读得快乐、幸福。再抓住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瑟瑟发抖、鲜花凋谢、树叶飘落等词语入情入景的朗读, 没有孩子们的花园寒冷、荒凉, 孩子们读得悲伤、心痛, 而花园的景象却深深地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三、心灵交融, 读出语言文字的情感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 打动学生的是情, 震撼学生的也是情!

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 每一篇好的文章, 在一字一句之间, 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 奔涌着作者的思潮。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 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 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愉悦性情, 陶冶情操, 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 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是通过121个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的,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 更没有激情的赞叹, 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 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 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活起来, 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通过反复朗读, 在对将军的情感变化知晓后, 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 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 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 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 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战士被冻僵了定格了, 沉淀了。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 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再敬上一个庄严的军礼, 老战士的形象永远的刻在孩子们的心上。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 不一而足, 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 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 让他们各尽所能, 读出语文课的心声, 为语文课堂增色添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分析下一篇:多种材料介入的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