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家庭教育讲座文稿

2023-05-17

第一篇:于丹家庭教育讲座文稿

于丹老师教育讲座观后感

陪孩子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教育讲座,受益非浅。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孩子从小天天与大树玩耍,大树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先是让孩子摘了自己所有的果子去卖,用以换各式各样的玩具,接着是截下树枝,用于盖新房,娶媳妇,最后是砍下树干,做成独木舟供孩子去周游世界……这个故事里的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孩子要什么,我们做父母的就给什么,使孩子从小就养成&ldqu;衣来伸手,饭来张口&rdqu;的习惯,不懂得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所需,认为父母所做的这些都是理所应当,不懂得珍惜和回报。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数都比较自私,不懂得感恩。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代办,要让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应该让他(她)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指导他(她)自己叠被子等等,不要怕累着他(她),其实做这些事情,并不会累坏孩子,相反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并能让孩子在自己动手中获得乐趣,在劳动中体会劳动成果获得的不易,从使孩子在享受父母、亲人给予的爱时能怀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拥有健康的人格。这样的孩子,无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位置。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为孩子做的。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为家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儿子已经九岁了,却像个小皇帝,在家里除了学习就是看电视、玩游戏,连被子都不会叠,每天起床都得大人叫,更别说帮大人做什么了,简直是个生活的&ldqu;低能儿&rdqu;!唉,作为母亲,我真的很失败!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以后,我要从我自身作起,改变为孩子事事代办的做法,努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努力缩短被同龄孩子拉下的距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强自立、懂得感恩、拥有健康人格的社会接班人!

第二篇: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

今天,我陪同孩子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老师开篇用了“一碗米的价值”,讲述了最初一碗米通过不同人的改变,其价值不断发生变化。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价值都是“一碗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人的价值拉开了差距。发展的不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对“一碗米”的加工程度。而对人的加工,则是通过不断的教育来实现的。因此,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明确有些事情是需要疏导,而不是一味的高压。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通过兴趣的指引,让孩子有意识、自觉的去完成各项事情。对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而不是让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从而使孩子产生厌烦和不满情绪,失去做事情的兴趣。所以在拟定孩子的人生目标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做事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而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于丹老师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这样孩子长大后,没有自理能力,造就许多孩子高智低能。例如,现代社会不乏一些孩子上大学后,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到放假给父母带回一包待洗的衣物。

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快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发展。

三、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女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用古代传统的孝顺理念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登天还难。孔子曰“色难”,意即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由于过份的纵容和溺爱,现在的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难得恭敬,给脸色,发脾气似乎都不为过。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做事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对别人来说是有意义的,是可以帮助别人的,帮助了别人会得到感谢。同时,引导孩子当别人在某件事情中,帮助他时,要怀有感恩的心,要懂得感谢。

四、于丹老师的观点还有挫折教育,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融合能力。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前所必备的素质。但是,我们周围的孩子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让孩子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第三篇:听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

听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

今天通过书林大会我看了有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真是十分有感触。在此也谢谢书林大会推荐的视频及书籍。

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觉得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机构更是责任重大,如何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博客、学校网站等途径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耐人深思呀!

第四篇:于丹讲座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我有许多答案,希望能帮楼主的忙

①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②要有快乐的生命,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才学习的。她用一句话来讲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有兴趣的去学习,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其次她还讲了不要轻易放弃。挫折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成长经历,只有经过挫折的磨练,我们才会更加成熟。如果放弃困难,放弃学习,久而久之,你可能放弃生命。这话说得很对,现在的电视、报纸上经常报道有一些中小学生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家人、老师或同学闹别扭而自杀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使自己处于一种又快乐又朴素的状态,在逆境中自我修复,快乐成长。

我还明白了许多:我们要学会自立,学会感恩,不要凡事都依靠别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造成了他们自我为中心,眼高手低的特点,这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人格培养。我们还要在逆境中学会自我修复,不要只会哭,因为哭是无能的表现。也不要凡事只求父母给,父母做不到的就说是他们无能。我们更要孝敬父母。

这个周日,我准时的在8:20分坐在了沙发上,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河南台法治频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专题讲座。

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小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很好的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与学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看完了于丹老师为我们上的这一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从前,我以为,只要学习好了一切都不是问题。爸爸妈妈尽量的给我腾出大量的时间供我学习,除了学习,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妈妈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等着我去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甚至让我误以为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

听了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后,我才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样做人。

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小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所以我们从小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

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学习,不是吗?

③于丹讲座观后感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抉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饿,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于丹教授的讲座。

看完这个讲座后,我的感触很深。这个讲座总共分四讲:一是树立目标;二是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三是学会感恩;四是抵抗挫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讲与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教授讲了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是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每一个人,没一个事物。有的人想感恩却不会感恩。我来说说,当别人帮你时,及时说“谢谢”。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对父母也是感恩。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性。一次,于丹教授女儿的花篮破了,便嚎啕大哭。于丹教授把花篮用彩纸包起来,比原来的还好看。她女儿破涕而笑。我从中明白了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很可怕。要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可以换来飞翔、自由,挫折又何尝不是呢?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教授对现代青少年的主要病症,做一个积极奋进的快乐的自己。

④今天上午八点,我看了于丹博士导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过得人一定十分奇怪,这是一个教家长教育孩子的讲座,你一个小孩儿,能有什么感受呢?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个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我总结起来就是四点:树立目标;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讲和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老师讲了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可现在我们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难万难到要个我们一个好脸色看。可将开的社会上,你已经有了习惯,爱发脾气,可昔日的父母已经变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可不会将就你,可见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他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换来自由飞翔,挫折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指出的现代儿童的主要病症,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自己。

⑤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小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很好的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与学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看完了于丹老师为我们上的这一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从前,我以为,只要学习好了一切都不是问题。爸爸妈妈尽量的给我腾出大量的时间供我学习,除了学习,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妈妈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等着我去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甚至让我误以为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

听了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后,我才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样做人。

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小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所以我们从小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

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学习,不是吗?

第五篇:于丹讲座作文

观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有感

青山小学二四班家长董小燕(季桑妮妈妈)

周五放学,宝贝从学校带回一张电视节目播出预告单,是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专题讲座。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的安排,我们一家得以在这个周末,在这样一个冬日的清晨,围坐在沙发上,用心倾听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收获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一直以来,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宠着,惯着,怕她吃苦受累,更怕她受委屈,为其遮风挡雨,尽可能为其提供最好的条件,总想着给她解决所有问题,好让她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地行走。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家长的给予是应该的!

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通过讲座,也让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感恩上天给予我温暖的家,健康的宝贝,感恩老师,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

通过讲座,我懂得了家长应该将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每一个关心自己,为自己付出艰辛努力的人们。感恩于心,还要报恩于行。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之耳熏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每天新的知识都是老师教给你的,你要谢谢老师;妈妈每天接送你很辛苦,你要感谢妈妈;好朋友给你的帮助时,你要谢谢朋友……

感恩是一种良知,是一种美好情感,更是一种优秀品质。记得一位哲人说: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未来才会是有所作为的人。大树之所以高大,是因为它将感恩看作是一种责任,用绿荫守护着大地;花朵之所以鲜艳,是因为它将感恩看作一种责任,用缕缕清香,清爽着人们的;小草之所以,是因为它将感恩看作一种责任,用一片新绿映衬整个世界。

让我们用善良的心怀感恩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来回报这个世界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大班安全用电教案下一篇:异地商会成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