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

2022-05-16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自信对教师自身发展以及实际教学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作者依托课题“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自信的策略研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自信具体表现:教师教学自信之间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女教师、教龄较短的教师和农村偏远教师的教学自信普遍偏低,对他们的教学造成了消极影响。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

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教师使用良好的数学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数学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小学生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也是能够体现教学要求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协助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其次能够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方式。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逻辑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够为学生在将来初高中的学习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数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思想[1]。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思想,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条件中快速理清思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数学思想的本质就是一种逻辑能力,所以学生在使用数学思想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手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教学活动的不正确使用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活动。

二、数学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甚至到初中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一直都是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法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简单的长方形的周长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直接画出一个长方形,通过结合长方形的相关性质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讲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笔记本或者草稿纸上画出简单的长方形,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其实数形结合思想主要是利用“形”来表现“数”,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在图形上直接标出相关的数学条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就是将学生抽象的思考过程简化到实际的笔记本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锻炼逻辑思维。其次就是能够通过具体的图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表示出来,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没有发育完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形象化思维学习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最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符号化思想的应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脱离不开符号化思想的教学,因为大部分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2]。比如说加法的交换律,虽然有文字的解释,但是更常用的还是:a+b=b+a,或者说加法结合律:(a+b)+c=a+(b+c),这些符号都是数学符号化思想的具体应用。而且学生如果能够掌握相对成熟的符号化思想,在初高中学习代数相关知识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有部分的代数习题都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渗透数学符号化的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经典例题法对学生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比如说教师教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可以找到经典例题(1000+100+300-500+200-400)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1000+100+300-500+200-400=1000+100+200+300-400-500=(1000+100+200+300)-(400+500),通过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这几个算式的运算结果是一样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括号”的实际运用规律,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括号简化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关数学知识,同时渗透了符号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类比思想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能够进行相关性的学习。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思想可以结合数学知识的结构特征和思想内容进行比较。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可以拿加法交换律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引导。像加法交换律是a+b=b+a,那么从结构上考虑,乘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应该是a*b=b*a。这就是从知识的结构特征和知识所传达的思想内容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或者教师在教学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可以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比如说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相关解题思路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小恐龙有一个头四只脚,翼龙有一个头两只脚,那么现在一共有12个头,32只脚,一共有几头小恐龙,几头翼龙。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同时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使用类比思想的几率。

4.单位思想的应用

其实对小学生来说,单位思想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对于单位的思想没有实质上的认识,比如说学生经常分不清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这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系,但更多的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单位思想时,一定要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千克和克的相关数学知识点时,首先可以讲明白千克和克是不同的重量单位,在实际的生活中千克表示的重量比较重,克表示的重量比较轻。所以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单位是千克,像在超市买菜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马铃薯多少元/千克,或者是洋葱多少元/千克。为什么千克单位看起来要比克单位重呢,因为1千克=1000克。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于单位的理解,进而能够树立良好的单位思想,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或者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

三、数学活动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小学生的天性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经常难以集中,尤其是面对数学这种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教学过程相对枯燥的学科来说,学生的表现更贴近本性[3]。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活动,通过趣味性数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游戏教学,教师教学加法交换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在班级内部选择两名学生分别充当公式中的字母,教师首先教学a+b,也就是让一个学生a和另一个学生b牵手站在一起,之后教师教学b+a的过程时,让一名學生b主动和学生a进行牵手,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进行提问,这两名同学的动作导致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了吗。学生回答没有,教师顺势引出a+b=b+a的交换律相关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2.开展贴合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的影子,所以教师教学时可以选择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比如说教师教学“有趣的图形”的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布置给学生开展课外数学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学校中由不同的图形构成的建筑或者校园设施都有哪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有趣的图形”的相关性质和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有趣的图形”的数学知识。在课外数学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都有哪些有趣的图形。这两种办法都能够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于“有趣的图形”的认识,最终促进学生学习图形知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是指导学生能够进行良好学习的明灯,数学活动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小路。在黑暗的数学知识学习摸索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开展数学活动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小平.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 2019, 672(2):32-34.

[2]张鹏.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4):82-82.

[3]许雨润. 小学数学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16(6):120-120.

作者:罗志忠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摘 要】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自信对教师自身发展以及实际教学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作者依托课题“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自信的策略研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自信具体表现:教师教学自信之间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女教师、教龄较短的教师和农村偏远教师的教学自信普遍偏低,对他们的教学造成了消极影响。通过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自信的途径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自信。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广大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角色定位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而“专家型教师”不但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学识基础,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教育研究力就是指教师探求教育教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真义、性质、规律的能力。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面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基础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研究力的提升是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一、教师的数学史素养内涵

教师的数学史素养包含知识、史观、能力三个方面,具体指:数学史知识的储备与增长;辩证、联系、发展的数学史观;数学史的解读、提炼能力;数学史料的运用、加工、评价能力。

二、掌握有关数学概念的逻辑知识

1.科学把握数学概念的逻辑定义。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经过抽象形成新概念,由此压缩和简化了语言,加快了思维速度和深度。一个概念引入之后,就要借助语言,将其加以明确、固定和传递,这就要给概念下定义。对数学概念下定义,其基本方式是“种差+属概念”,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比如以四边形为属概念,可以分别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下定义。在对概念下定义时,不能循环定义,比如“用两直线垂直来定义直角,又用两直线成直角来定义垂直”,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种差+属概念”是对数学概念下定义的基本方式,但对小学数学来说并非理想的定义方式,因为小学数学学习大多采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因此许多数学概念无法严格按照“种差+属概念”的方式定义。比如在小学教材中先教长方形,后教平行四边形,无法以平行四边形来定义长方形。正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不少概念最初都没有严格定义,只是通过描述性方法来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特征。

2.正确认识数学概念的逻辑分类。如果将一个概念的外延集,按照某一属性分成若干个子集,也就是将一个属概念划分为若干个种概念,这就是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分类。被分的属概念称为划分的母项,分得的若干种概念称为划分的子项,所依据的属性称为划分的标准。通过概念的分类,可以使有关的概念系统和完整,同时使被分类的概念的外延更清楚、深刻和具体。但对概念分类时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每次分类只能依据一个标准、分类要不重不漏、不能越级进行分类等。

三、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一)关注认识科学性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仍有少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够正确,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让教师对教育科研有正确的认识。例如聘请知名一线专家来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让教师明白科研对其教师生涯的重要性,让教师正确认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有“以研促教、以教尋研”的科学思想,做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明白低头拼命研究如何教学生做数学题是井底之蛙的做法,要看看高屋建瓴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是怎么样的。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鼓励教师积极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验等方法解决问题或困惑,使老师们找到科研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意识的目的。

(二)关注科研能动性

学校应加强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组织,并且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要制定教育科研的奖励措施,注意保护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创新性和积极性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激励,不能使其浮于表面;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和加大中小学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为提升教育科研质量提供物质支持和保障,加强科研专家指导和培训的力度,以及增加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引导学生透过复杂的生活情境,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事物中的普遍规律,这也就是数学老师要必备的抽象能力。比如,在教授“百分率”一课时,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也能够从生活中抽象出基本模型,抽象出许多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如,发芽率=发芽种子数量÷种子总数×100%,出席率=出席人数÷班级总人数×100%,投篮命中率=命中数量÷投篮总数量×100%……至此,很多教师就认为已经将百分率计算的“渔”教给了学生,后边就开始进行变式的练习,结果,大部分学生还是机械地模仿基本训练中的计算方法,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原因是什么?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在多个复杂的百分率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类比,找出这类题目本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基本的数学模型,归纳出解决这类题的共同方法。而百分率的计算中非常明显的数量关系是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比值,需要强调的是部分量与百分率的对应关系。这样抓住本质教学后,学生后续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

(四)数学史育人的价值思考与探索

教育界学者与教育实践者始终致力于对新时代背景下数学课程承载育人目标与内涵的探索,汪晓勤教授指出,数学史发挥的教育价值体现在知识之谐、方法之美、探究之乐、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德育之效六个维度。上文的历史解读可借鉴此六个维度归类分析,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诚然,这些价值并非在一节课中全面覆盖,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取舍。此外,数学史发挥的育人价值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下,一线教师仍需在数学史的学习及融入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体会、发掘数学史能够发挥的育人价值维度与内涵。

结束语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式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它绝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教师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使自己具备更高标准的品质和关键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陈秀清,黄海鸥,吴碧海,陈恩,廖燕.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质提升途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4}:《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2]梁莲华.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4}:《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3]董远辉,莫家观,赖耀军,童华平,李杰兰.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4}:《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4]岳晓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升[J].小学数学教育,2018,{4}(Z3):39-40.

[5]董淑香.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研究[J].赤子(中旬),2018,{4}(02):378.

作者:吴冬梅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全面落实,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着较多弊端,数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壁垒。数学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保障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塑造完善的思维模式。本文围绕数学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展开研究。

关键词:数学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1.003

数学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传统文化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形成一种抽象的思维模式。数学传统文化指人类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数学思想和数学产品,其教育意义近年来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将数学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通过数学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了保障。教师从数学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揭示数学知识的内涵和特征,有助于小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数学传统文化的渗透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数学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数学与人类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数学传统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关键组成内容。数学学科蕴含的知识内容、思想、技能等,都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学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具有紧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将数学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可以保障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保障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得到培养,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发展。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复杂的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导致了数学教学存在难度。通过数学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将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创新,可为小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的数学教学课堂。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数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一直以来是我国义务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极为重视。然而,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影响,教师更加侧重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使数学素养的教育受到忽视。数学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设计过于程式化,教师在固定的教学流程中完成对知识的讲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保障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数学教学的内容单调

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存在着内容单调的弊端。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着偏差,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课本内容上,忽略了拓展小学生的课外数学知识,导致小学生的数学视野受到局限。数学教学内容的单调会使教学课堂乏味、枯燥,不利于小学生投入,从而降低了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也随之降低。

三、数学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1.利用数学典故,引入数学教学

数学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蕴含着多样的数学典故和数学故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引入的环节时可以对数学传统文化进行利用。课堂引入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注重引入环节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备课,为学生整理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引入内容,如数学家的名人趣事、数学史故事等。如此,小学生可以激发起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助于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拿出七巧板这一道具,对学生讲七巧板的发展历史:“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距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最开始七巧板叫‘燕几图’。”同时教师可以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图片展示。通过数学传统文化的引入,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受到激发,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好奇心,这有助于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2.以学生为主体,深化数学传统文化体验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明確。数学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渗透数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深化小学生的数学传统文化体验。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年、月、日”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使小学生对年月日的数学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为学生普及我国古代人民计算日期的历法知识,如“甲乙丙丁”等天干地支。同时,为了深化小学生的主观文化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制作日历的实践活动。通过数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以激发,这使小学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传统文化意识。

3.开展数学名著阅读,拓展数学传统文化知识

数学名著是数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小学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局限在了课本之中,导致了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索受到限制。因此,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思路进行转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混合运算”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为浓厚的兴趣,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展示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数学名著。通过对数学名著的阅读,小学生的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得到了拓展和丰富,这有助于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培养起积极自主的态度,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4.从数学实践中渗透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同时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当注重实践内容的生活化,使小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起数学思维,使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深化。

比如,在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年、月、日”这一课时,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完年、月、日的数学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的活动,以保障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日历的制作。小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达成了深度的数学学习,将课本中的数学原理转化成了实践,使得小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数学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此外,通过年、月、日课节的内容,教师可以渗透古人是如何定义、判断年月日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5.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激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负起职责,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数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性作用,可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数学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数学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利用,为小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秦从严、黄宋兵《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史的实践研究》,《小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17期。

[2] 吴丽明《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2期。

[3] 杨彦军《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年第4期。

作者:王淑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秘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