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相较于普通历史课程,该门课程主要将历史与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综合到一起。而关于该门综合性历史课程如何优化设计授课方案,是每个历史教师需要面临的教学思考。鉴于此,从教学细节角度出发,就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相关对策展开分析。

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几年来,对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探索一直呈现着不断提升的态势,无论是各阶段的一线历史教师还是历史学科的相关研究人员都在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献计献策,可以说总体上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是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和前进的。作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者,笔者认为在坚持初中历史不断发展的大方向上,在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还看,还是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和教学瑕疵是需要调整和纠正的,而本文就将以这些课堂教学细节为切入点进行相关内容的探索,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共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细节探索;学生主体

为了能够使本文在研究内容上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本文在写作形式上采取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教学调整的思路来进行。依据发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细节问题,对细节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细节问题的具体方法进行达到本文研究目的的思路來进行。为了使本文的研究真正具有可行性和使用性,在教材的选取上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进行探索。

一、课堂教学细节之一,课堂互动效果差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依然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较少、互动质量差。所谓互动频率较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领导地位,将知识点进行口述,而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而是只“奉献”出了耳朵,并没有将大脑和嘴带入课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可能随之涣散。所谓互动质量差是指虽然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但交流的问题往往都是让学生进行“是与非”的回答,或是对课本内容的阅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发挥出来,甚至很多时候学生回答的内容都是没有进行思考直接脱口而出的。

(二)问题的分析

本文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细节问题,虽然与历史学科的特性有着很大的联系,但最大的问题则是体现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遵循新课标理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仅仅从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是不足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的培养、历史思维的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则应该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师生的互动性进行重新的考虑与界定。

(三)教学思路调整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提升课堂师生互动的频率与质量呢?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临场发挥”当然是不行的,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度这一重要问题,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能够时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哪些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本文认为设置开放性思考题、辩论题并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进行备课时,教师就可以从“科举制度的利弊分析”为切入点设置问题,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有关“科举制度的利与弊”的辩论,辩论时教师特别关注沉默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并提前预估学生在课堂辩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提前预估并准备好处理和总结的方法。采取课堂辩论的形式,可以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还可以扩大课堂参与的群体,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中回答问题、参与辩论,而学生的回答也不再停留于“是与非”的表达上,而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论述。这就使得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无论是在频率上还是在质量上有有明显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细节之二,教师过于依赖教材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的观察以及对学生进行的采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往往都是仅仅围绕课本来进行的,课本涉及到的内容一丝不差,课本不涉及的内容丝毫没有,这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并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理解。

(二)问题的分析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三要素,离开这三要素,课堂教学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很多时候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又太多与强调这三要素的重要价值,以至于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完全依赖于教材,被教材束缚了手脚。虽然任何一本教材的价值都是值得尊重的,同时任何一本历史教材在内容上也都是精挑细选的,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任何事件的产生都是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顺序来进行的,同时历史事件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就使得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会有所筛选的从大局出发,从重要事件、重要问题出发,出于无奈不得不省略掉很多相关内容。而对这些内容的补充与扩展,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弥补的,同时这也正是教师教学存在的重要价值之一。如果教师仅仅依照照本宣科的方式讲述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自学就没有任何差别了。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不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还导致了学生面对历史问题,找不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无法将历史问题与学习知识有机相连的现象,因此本文认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坚持既尊重于教材又不盲从与教材的原则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对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三)教学思路调整

针对这样的细节问题,本文认为历史教材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时,尤其是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时要提前多相关资料进行大量的收集,而这一工作最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材参考资料”的收集与编撰,教师根据学生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将适合在课堂展示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例如在对人教版初三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进行讲授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美国诞生”的意义(可以从现代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和书籍中对《美国诞生》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以小组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对学生上交的内容进行整理会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相关内容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并且涉及到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在这些资料中就可以找到课堂教学的灵感,哪些相关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内容是教材没有体现的……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某一小组所提交的内容讲解出来之后,该小组成员还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而这一自豪感不仅能够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动力,同时还会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相关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美国人和英国人是什么关系?“莱克星顿”在什么地方?“波士顿”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虽然在教材中都略有涉及,但是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并不能给学生产生整体的印象,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来龙去脉进行解释,并通过美国地图来标出重要地点的所在位置,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教学思路依旧是在尊重教材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在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融入了两个特殊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适当的筛选并融入到教学设计当中。第二个环节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即教师将小组提供的相关知识进行课上讲解与展示,并对被选中小组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方法对该小组学生进行激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两个特殊环节的融入,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历史知识更具有连贯性,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意识。

三、总结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从历史课堂教学的两个细节之处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灵活使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精神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刘艳.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研究——以初中历史课《秦王扫六合》为例[D].鲁东大学,2016

[2]黄翔.以生为本找好切入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6(08)

[3]丁于彤,杨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考的路径——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0)

作者:俞琼仙

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2: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相较于普通历史课程,该门课程主要将历史与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综合到一起。而关于该门综合性历史课程如何优化设计授课方案,是每个历史教师需要面临的教学思考。鉴于此,从教学细节角度出发,就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相关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教学细节

历史与社会,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课程内容繁杂,且覆盖领域较广。该门课程不仅涉及历史内容,更以此为前提延伸出了很多相关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历史教师面对综合性特征如此强大的课程,如何注重教学设计,优化课堂质量,是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尊重学生感知意识,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初中生作为独立个体,在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偏向于自由,独立性发展[1]。因此,教师在开展该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尤其是对于课程知识的观点阐述,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补充。教师之所以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是因为通过学生所提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够掌握学生就该节课程的学习现状,以及知识理解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课堂结构与内容,为激发学生课程学习主观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原始农业和先民家园》为例,笔者就该节课程提出了问题“通过古代农具到现代化农具的演变和发展,同学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之后,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认为“农具的进步代表着人类智慧的进步,也是文明的进步。”还有同学表示“该历史课题,主要阐述了我国生产力提高的发展历程。”最后,我对于以上学生的看法加以肯定,并将学生所提观点串联到一起,得出更完整、更系统的答案。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一味关注自身的课堂主导地位,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程学习主观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推动课堂教学进度,更有助于训练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优化课程导图利用,促进知识具象化呈现

在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教材中,很多知识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加强对教材导图的分析与解读,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掌握课程知识,加深课程知识内化与吸收程度。比如,笔者在讲解《早期区域文明异与同》,便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地图进行具象化教学。首先,笔者让学生自主观察相应地图,并引导学生将观察重点放在文明区域周边环境,比如河流等。經过地图的观察,学生发现每个区域文明的起源地,附近都有一条可供人类生存的河流。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学科知识,观察中国、埃及等不同区域文明地区,在气候上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最后,学生发现无论哪一区域文明,所属地区所呈现的气候类型同属于北温带。可见,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合适的环境。即文明与自然之间是相辅相成,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加难以分割[2]。笔者经过此次课程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该节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比以往知识学习更加深入。同时,学生对于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也掌握了全新实践技能。可见,利用导图分析实现课程知识传授与讲解,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化该门课程内容,更是实现多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各门学科之间联系的思想认识以及实践技能。

三、教学资源元化,扩展课程内容覆盖面

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单纯依靠教材展开课堂教学,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将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作为课堂设计者与组织者,教师有必要就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创新。扩展课程内容的覆盖面,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首先,多媒体是极具教学特色和教育价值的一项教学资源,教师应将其充分利用到课程教学规划与教学实施工作中。比如,在讲解《虎门销烟》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时时代纪录影片,以及该历史事件存在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意识到“无论是历史中的鸦片,还是现在的冰毒,都严重危害着民众的健康。”这对于实现初中生“远离毒品,珍重生命”的德育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或资源,从而更加细致化地分析课程知识。比如,历史年表或者地图等都是比较优质的教学工具,可以有效辅助该门课程教学的顺利展开。同时,教师利用数据图形,将历史事件中所包含的具体要素进行细化分析,具象化展现[3]。以便学生在形与字课堂背景下,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提高该门课程学习水平。

综上,细节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动力,也是决定初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为了能够向学生灌输更多课程知识,务必要注重优化课堂细节设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综合性课程内容的实质含义,实现学习效率与学习品质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于翔.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亚太教育,2015(35):130.

[2]徐庆.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3):167-169.

[3]毛秀坤.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注重学生长远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才智,2013(17):51.

编辑 谢尾合

作者:潘娅宁

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信息化时代促使教育工作者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正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在此背景下,来自美国“林地公园”中学的两位教师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经过对教学实践的大量研究,总结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我国把握教育信息化时代特点,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国内教学实际情况,对该模式进行改进,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所谓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结合教学需要录制微课、撰写自学任务清单等,并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和理解新知,在课堂上提出自学困惑、解决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策略翻转初中历史课堂。

一、课前准备,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学生需要利用有效的學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此可以为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般情况下,笔者会录制微课,编写自主学习任务单。

以《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前,笔者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秦统一中国的原因”“秦统一中国的措施”“秦统一中国的影响”这些重点内容,并围绕这些重点内容,选择适合的应用软件录制微课。在微课中,笔者以“隐身”老师的形式展现图画,讲解内容。如此录制出的微课,使师生突破了时空限制进行“互动”。同时,笔者还围绕微课和教学内容,编写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究。之后,笔者利用网络渠道将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下载观看,结合微课和教材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实现对基础内容的初步理解,同时锻炼学习能力。

二、课堂教学,内化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虽然颠覆了教学过程,但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知识的内化完成的。因此,在组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时,笔者采用以下策略来指导学生。

(一)合作学习,交流成果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学生先在课前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对新知内容建构了初步的认知。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合作探究,暴露自学不足,弥补自学不足,由此留下难以解决的问题,留待教师指导。

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为例。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根据微课内容,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隋朝统一的原因是什么?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自主展现自己的思考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点评。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们可以初步解决基础性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如朝代更迭的规律,笔者会有针对性地给予点拨,以便节约课堂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学情,教师指导

教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无论是实践传统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都需要教师发挥教学引导作用,针对学生们的学习不足与学生们进行互动,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突破学习不足,加深对所学的理解,进而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内化,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基于此,在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会引导学生提问,联系教材内容一一解答学生们的问题。

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鼓励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之后提出遇到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笔者引导学生们对比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在解决了此问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们预测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情况,借此感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突破学习阻碍,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还让他们学会应用历史分析社会发展,实现学用结合。

总之,在实施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翻转历史课堂,驱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突破重难点,由此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编辑/彦章

作者:常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会计高等职业教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