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态环境论文

2022-05-05

小编精心整理了《学校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在对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学校生态环境的基本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寻求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有必要的,这也在理论研究上丰富和发展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分析视角。

学校生态环境论文 篇1:

论中职学校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化学实验教学

摘 要:化学实验是中职学校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还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绿色环保行动,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由此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化学实验;生态环境保护;中职;绿色化学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污染,这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学生来说,环境保护意识越早树立越好。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理念已成为化学界的共识,其核心在于用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理念指导化学教学活动。虽然中职学校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少、层次不高,但只要教师好好加以利用,仍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绿色化学实验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研究。

一、绿色化学实验的内涵与意义

化学教学的方向应该朝着无污染、无公害、清洁环保的方向发展。在中职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的化学实验中,学生应该运用一些化学方法和技巧,使用能减少环境污染或降低对人类危害的材料来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所谓绿色化學实验,并不是指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不产生一丝污染,而是尽量不使用有害物质,特别是有损于人类健康的物质,这更符合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绿色化学实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有害物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另外,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主要以职业教育为导向,所培养的人才面向市场,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面向大众,所以他们更有责任准确应对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化学问题。对于化学教师而言,为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和观念,应在实验教学各环节中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本着生态保护的理念开展化学实验、分析化学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做,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加强实验操作技能

通常,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克服实验恐惧心理,对化学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当学生不懂实验操作的时候,他们会怀有恐惧心理,唯恐被化学材料所伤害,做实验时畏手畏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加强基础知识教育。例如,告诉他们:强酸、强碱虽然在理论上有较强的腐蚀性,但是在实验中只要大家按照规范科学操作,危险性会非常小。而且实验中使用的实验材料已经被稀释,即使肉体接触到,只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对人体就不会造成伤害,何况实验时会戴胶皮手套,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操作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就基本消除了。

在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方面,只有让学生多加练习、熟能生巧,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胶头滴管的使用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面,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勤抓常练。一般而言,生态环境保护专业课程理论偏多、实验偏少,这导致学生的实验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则时间更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采取每堂课都让学生进行实验练习的方法。例如,药品的取样、胶头滴管的使用、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溶液的配置等。由于这些实验材料容易携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常练习是可行的。取用固体粉末药品时,不能有丝毫药品洒在桌面上;滴入试管的液体不能触碰到试管壁;滴定实验时要很好地控制液体流量。学生要想掌握这些实验操作技巧,必须反反复复地练习,才能为以后更深一步的化学实验打好基础。

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绿色环保行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化学实验操作基础技能后,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绿色环保行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化肥厂、农药厂及造纸厂等,通过参观活动给学生渗透最前沿的生态保护理念,还可以带领学生针对一些化学类工厂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等,让学生利用实践推进环保活动。此外,学校可邀请相关专家来学校开展有关环保知识的讲座,让学生接受环保理念的洗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动手,从网上查询有关的化学知识。例如,在一次制取氯气的实验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制取完氯气后多余的废气,应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收取。然后,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如何对汽车尾气进行收取才能不污染空气的相关知识。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结束语

总之,以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绿色环保思想意识的教学举措,符合绿色化学的内涵,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理念,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行动中践行环保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配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6.

[2]王祖浩,等.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韩小莹

学校生态环境论文 篇2: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摘 要: 本文在对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学校生态环境的基本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寻求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有必要的,这也在理论研究上丰富和发展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分析视角。

关键词: 学校生态环境 高校体育教师 队伍建设 影响

学校生态环境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在学校从事体育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外部条件要素及与要素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现象的集合。它包括影响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其他教育工作各因素的构成,主要是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成长和发展不能够脱离周边环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高校体育教师的生活、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这一小环境内进行的,环境的优劣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一、物理环境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校物理环境主要指学校的人工物理环境,是一种深深打上人类劳动烙印的环境,它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绿化、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近些年来,由于人为物理环境的改善,高校扩建或大学城的建立,许多校园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对体育教师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作为校园物理环境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学场所、器材设备、图书资料等因子相对于全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在校生日益增加的趋势,由于投入资金的有限性,增长相对缓慢,仍然不能满足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学习和科研的需要。调查中发现:有52.2%的体育教师认为现有的体育场馆不充足;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以竞技体育项目的场馆为主,如篮球场(馆)、排球场(馆)、田径场、足球场等,对于社会上日益流行在高校中又十分受欢迎的网球馆、室内游泳馆、轮滑场、台球室、棋牌室等休闲类场馆却少之又少;仅有4.7%体育教师认为学校的体育器材能够满足自己的教学、科研需要;在图书资料方面,有60.7%的体育老师认为没有充足的资料,不能够满足自己进行体育教学、学习和科研的需求,由于没有充实而丰富的书籍,不利于体育教师及时吸纳新知识,拓宽知识面。这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物理环境的匮乏势必会影响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成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二、制度环境——考核制度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所谓制度环境就是,依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学校各种工作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层次性、组织性和程序性规定的有机集合。建立既科学规范,又能为高校体育教师所能认同和接受的制度环境,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是建设高校教师队伍所必需的。宏观上而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制度环境还是有利于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运行一种强调政府作用为基础的行政约束机制,它是通过政治压力和行政强制手段保障制度的实施,以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把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然而从微观层面看,高校制定的一些制度却不太科学或者在执行过程中不够公平公正,得不到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认可,最明显的就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考核制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考核指标”对自己影响的问卷调查中有23.8%的体育教师认为对自己影响较小,这也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负面导向性。再者,部分学校在考核过程中忽视公平公正只是“走过场”,在考核过程中还缺乏民主监督,一些善于交际、人际关系好,工作却并不一定出色的体育教师常常得到较好的考核结果。以上这些现象暴露了高校体育教师考核中存在的方法和过程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考核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对多数体育教师而言并没有多大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这会挫伤部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给我国的高等体育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

三、精神环境——高校人际关系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精神环境主要是相对于物质环境而言的,包括学校传统、校风校纪、教学风尚、人际关系等多种复合因素,是学校内质、个性、精神风貌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这其中尤以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

学校传统、校风校纪、教学风尚作为学校精神环境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重视,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风校纪。即使具体到体育院系(公共体育部)这一小系统,也大都提出了自己的口号。这些精神理念一旦被学校教师认同和接受,就会变成一种持久而无形的力量,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及职业行业规范,从而激发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人际关系是学校精神环境的核心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可以使体育教师对集体产生信赖,进而忠诚、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调查结果和访谈来看:高校体育教师之间的关系虽然显示在问卷上的是大部分的教师认为体育教师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但仍有47.5%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之间存在动机不纯、彼此敌视甚至采取相互诋毁、排斥的等不正当手段的恶性竞争,其结果往往是破坏性的。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大部分领导没能够深入教师之中了解体育教师的所需、所想,很少参加学校开展的有益于增进与体育教师感情的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学校领导忙于行政性工作,特别是有的领导官僚化,管理能力不强,工作方式简单生硬,等等,这些都很容易造成领导和体育教师之间的隔阂,不利于良好干群关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惠风.浅谈教育生态学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运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2):96-98.

[2]徐魁鸿.教师教育生态学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8(4):61-63.

[3]周家贵等.关于当前高校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1):45-49.

作者:于延飞

学校生态环境论文 篇3:

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生态环境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的角度,对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探究各种生态环境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并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中,揭示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效益。

关键词:学校体育;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周君华 韩晓东 丁永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络电子设备论文下一篇:市政工程勘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