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浅析——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2022-09-12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从1998年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2015年建成重庆市第一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创新基地, 在重庆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笔者参加工作4年来, 指导了多个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 发现学生研究性学习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以便参考。

一、研究过程意志薄弱

学生听到要“像科学家一样”研究时热情高涨, 可提出多个课题,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会发现想完成1项课题难度极大, 加上学业负担的加重, 很多课题“流产”。如笔者任教的班级56人共提出课题144项, 其中2人各提出13项, 但坚持到底的只有4项。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专职教师短缺。任课教师多由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历史等学科教师兼任, 本身工作繁重, 除了课堂接触, 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监督力度必然降低, 从客观上为学生的放弃提供了“便利”。二是课程地位弱势。作为非高考学科, 研究性学习处于弱势地位, 许多教师都不知地理为必修课, 存在随意挤占的现象, 作业易被学生放在“选做”之列, 而且不交作业一般不会得到处罚。三是研究规划不足。研究性学习强调“始于兴趣、终于坚持”, 没有标准答案, 学生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要承受诸多挫折, 若无明确的目标和研究规划, 是无法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坚持完成的。

二、文献检索能力不足

文献检索是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支撑, 有些学生的研究课题创新性不足, 往往是因为对前人研究成果了解不够。学生在文献检索时面临三大困境:一是不会主动查找文献。这类学生做课题很认真, 但不会主动去查找文献, 习惯于老师“给”文献, 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对导师依赖过多, 是一种被动学习。二是不能多渠道查找文献。这类学生主动尝试去检索文献, 但是路径较单一, 多通过百度搜索, 而在面对专业性问题时具有局限性, 所得信息往往鱼龙混杂, 易被误导。三是不能精确查找文献。这类学生可以运用诸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专业数据库, 但不知如何筛选资料, 多不能准确提取关键词、甄别好文献, 也就无法全面认识研究现状。

究其原因,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检索技能缺失。教师讲授文献检索方法时缺少演示和练习, 多出现“上课听方法, 下课做实践”的现象。一来因为课时少, 不能细讲;二来在传统教室教学, 没有网络提供给学生进行演练;三来科任老师自身文献检索的水平有限。二是教学软硬件缺失。大多数高中的图书馆馆藏量小, 学科种类不全, 缺乏及时而系统的文献更新;另外, 受制于资金、维护成本和使用率, 很多高中没有电子图书馆, 学生无法进行较为深入的文献检索。三是共享文献较少。电子文献更新快, 大多论文下载是需要付费的, 如中国知网每篇论文需要3-5元, 当下载较多文献时就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 对中学生而言是很大的开支。

三、研究过程参与不足

研究性学习重视探究过程, 实践性很强。有些学生参加只为得奖, 家长和老师也会以此吸引学生, 极易引发“重结果而轻过程”现象。究其原因有三:一是钻研精神缺失。有些学生对研究对象并不真正感兴趣, 感兴趣的只是研究带来的奖状和荣誉, 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从未体验或从未想去体验。二是记录能力不足。多数学生知道过程记录的重要性, 却不知怎样实施, 如制定课题方案、实验或考察记录、撰写研究日志等, 不成体系或者文字不通。三是价值认识不足。在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结果肯定或否定过程”的现象, 而科学发展往往依赖于长时间的观察和积累, 只有认真地思考每一个环节, 才能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 研究才能逐步深入。

四、研究过程质疑不足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部分学生思维固化, 质疑能力不足, 面临三大困境:一是提不出问题。这类学生面对新的课题, 没有想法, 提不出自己的问题, 但听到别人提出的问题时又会觉得很有道理。归根结底是思维懒惰, 对新鲜事物、现象缺少敏感的神经, 只习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二是不敢提问题。这类学生有想法, 但不敢积极主动展示, 男生尤为明显。这归根结底是心理问题, 对自己的想法没有信心, 不想成为焦点, 不能及时把握机会, 事后又会后悔自己不够勇敢。三是提不准问题。这类学生能够积极思考, 敢于提出问题但不准确。一方面, 日常学习主要解决别人的问题, 加之缺少系统训练, 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另一方面, 研究过程及反思不够深刻, 没有质疑点, 自然提出的问题也就很难准确有效。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也正在实施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摘要: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为例, 总结了常见的四类问题, 即研究过程意志、文献检索能力、研究过程参与和研究过程质疑不足并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

注释

1本文受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野外实践活动基地培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014-00-24) ;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野外实践基地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初探》 (课题编号:XH2015B042) ;《基于野外实践基地及大学先修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课题编号:XH2015B245) 资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富氧连续煤气化工艺的发展概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下一篇:浅析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