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政治论文

2022-05-0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课程初中政治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课程教学要求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互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初中政治论文 篇1:

新课程下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探究

【摘要】通过对当前初中政治课思想品德学业评价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改革和深化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 学业评价 发展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实行,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等负面因素的作用,众多学校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从评价的主体上,还是从评价的目的、方法、形式上,都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全面推动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培养德才兼備的优秀人才,势在必行。

一、对当前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的反思

1.评价目的重选拔,轻发展

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核心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业评价中很多教师仍然更多地注重“尖子生”、“优等生”的选拔,把学生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学业评价完全忽视了德育的功能,德育评价成了一种摆设。这种评价的片面性,往往使得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效果失去了面向大多数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也会导致一些学校教学资源分配极端不合理、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初中生良好公民素质的形成。

2.评价手段重考试,轻多元

当前,相当比例的初中政治课在学业评价上仍然采取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分数是评价的核心,学生学没学会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教师行不行,学校好不好,一切都看分数。这种考查手段过分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没有一点实际意义,而且以学生的试卷成绩为单一标准,还会得出考试分数高的学生道德素质也高这一种奇怪结论。实际学习生活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他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肯定会有所区别,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关注他们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容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挫折,这才是我们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

3.评价主体重教师,轻学生

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他自身、周围的同学、小组、家长和教师等等都可以提供相关评价。然而当前很多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仍然沿用旧的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教师就是宣布学生好坏的法官,不管教师是不是了解真实情况,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在评价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考核体系,一方面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没有得到任何发挥,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评价的结果也不能体现真实和公正,与学生的实际的情况出现巨大的差异。

4. 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初中政治学业评价一味注重学生的书面考试来进行学习成果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就使得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中,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

二、新课程下推动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改革的建议

1.评价目的要着眼于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目的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初中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平台,因此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和学校老师要不断更新认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各种手段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发展、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观察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建立自信,真正实现学业评价以学生发展的根本目标。

2.评价手段要多样

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科学习效果的考查,还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公民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评价方法和手段上要把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从教师层面,除了测验性评价,还可以使用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形式,要结合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运用这些考查方式,另外还可以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作为学业评价的一个补充。

3.评价主体力求多元

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初中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而同学、小组之间的评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从以往的以教师为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学业评价既要包括教师的评价,也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家长的评价。简而言之,所有参与学生成长过程的人都有权参与评价活动。这种多元、互动的评价结构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评价方式要结果与过程并重

初中政治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既要保证学习后获得了知识,更要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发展、学习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收获,因此,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在学业评价中的地位同等重要。过程考核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也要重视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表达出来的态度、观点。具体地,教师可以建立政治课堂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过程记录档案,也可让学生填写《学生记录手册》,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学习情况、心得以及自我评价。初中政治课学业评价中,只有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才能既准确反映出学生思想行为领域的学习成果,又能真实体现出一个学生思想品德的高低。

参考文献:

[1]吴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6.

[2]郭会敏.有效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1(下).

[3]孙淑玲.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11.

作者:张凤莲

新课程初中政治论文 篇2:

新课程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探索

新课程教学要求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互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近年来很多地方探索出了成功的做法,让我们感到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合作、展示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助于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最终将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笔者也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目前政治学科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滞后。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很多内容与现实来相比较是相当滞后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观念陈旧。以现行的陕西师大自版政治学科教材为例,很多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宽,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即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题”、“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便是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题”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现象,从而领悟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

3、衡量标准片面。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正是因为如此,使学生对政治学习限入了单一的模式,死记硬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激情。既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更没能实现政治学科的育人目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1、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艱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2、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特别是在当前全区都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教师们有必要让自己动起来,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

三、加强学习小组建设调动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因此,教师们可以充分开展小组学习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

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

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游尧菊

新课程初中政治论文 篇3: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创新

摘 要: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战场,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在初中现阶段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教师应怎样在政治课上向课堂要质量呢?那就需要教师对初中政治课堂进行创新,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讲求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选择合适的途径与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实践与体验活动,努力把政治课堂教学引入生活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学习的质量。那么现就本人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创新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理念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

行为的创新离不开理念的支撑。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政治课的主要弊端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45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初中政治是一种负担,产生厌学情绪。而现行的初中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因此,我在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时,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课堂中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导入中的创新——采用最好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能直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用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好的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我在导入中多采用生活中的故事、趣闻、歌曲、小品等形式,有时也用直接引入、问题引入、复习引入等方法来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授《把握学习新节奏》时,我首先引入的是中医看病的方法,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给初中的学习把脉,然后再开出两组药方,一组是通用的,另一组是专用的,要求必须对症下药。其实这两组药方对应的就是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由于引入了生活的常识,就使原本枯燥的内容活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中我用幻灯片展示了一条直线和一条波浪线,让学生自己选他(她)更喜欢的人生道路,然后进一步设问有没有人的人生真的能达到一帆风顺的直线状态,顺势抛出教学主题“人生难免有挫折”,成功导入新课程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创新就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新的资源重组和整合,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创新性思维,从而能更好地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创设意境,让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往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对不良诱惑说“不”》时,以他们自己身边的不良诱惑为题材讓学生自己去演绎其中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演小品,就等于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扩大表现出来,而这样做既给了学生发挥才艺创作的空间,又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其他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学生所演的角色也容易

增进亲近感,缓解了严肃的气氛,使课堂教学由枯燥变得生动

形象。

四、展示评价的创新——真正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学习习惯

想要让学生永远有学习的动力,必须引入评价机制。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中,虽然也制定了很多的教学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却往往只规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缺乏对学生积极上进行为的鼓励与引导。更多的教师干脆直接通过处罚条例来约束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对于初中生来说,与其在课堂上用严格的事后处罚去约束学生,还不如强化事前的激励来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向积极上进的方向努力,逐步把学生的行为巩固成习惯,再把良好的习惯升华为素质。但传统的评价机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初中政治的课堂需要,这就需要自己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新的评价机制。由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而更侧重小组的合作学习,这就使评价必须由单一变为捆绑。建立学习帮扶制度、小组合作制度,鼓励以优帮差,防止两极分化,避免学习气氛淡薄、差生无事可做、纪律难以控制等问题产生。生本课堂建设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发言讨论。通过创新的评价制度的推动,让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

趣,激发学习动力。

当然,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还有很多创新是随机的,只要在课堂上学生能动起来,这种创新的思维火花是到处都可以捕捉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本身就必须走创新之路,而这种创新首先必须通过课堂这个载体。诚然这就需要教师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才能向初中政治课堂要质量,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新课程下初中政治课堂中创新之路就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张芳.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教学[J].学周刊,2014(03).

编辑 王团兰

作者:羊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白血病护理医学论文下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