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2022-04-1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银行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力的规避并降低风险。但随着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着各种复杂、多样化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存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然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做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相应策略。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1: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摘 要: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指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内控观念滞后和人员素质较低、内部稽核缺乏权威性、内控系统缺乏有效性、内控手段缺乏先进性等问题,并就强化会计内控机制和监控体系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危机国和周边国家国民经济所造成的灾难,引起了各国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也于当年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02年又对该指导原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旨在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002年又相继下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股份制商业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同年又下发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为规范和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其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供了总体的指导。

通过努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内控优先意识有所增强,内部控制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防范风险的要求,调整和完善了组织结构,新建和修改了大量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和审填的会计制度,风险控制措施正逐步完善;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统一管理的内部稽核体系,对规章制度合理性和经营活动合规性的反馈、纠正机制正在形成。但是,我国国有商银行内部控制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够。尽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审计等领域的运用广为人知,但从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不少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知之甚少,对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则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些商业银行把内部会计控制机械地理解成各种规章的制定、装订和汇总,认为做了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有的商业银行虽然在理论上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表现在实践中则发生了背离。如在把握内部会计控制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管理上不够规范,有的甚至把内部会计控制与发展、内部会计控制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

(2)内部稽核缺乏权威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稽核工作长期做法是对同级行长负责,内部稽核实质上是作为同级行长领导下的一个职能部门,机构、人事、工资不能保证其相对独立性,从而扮演了一个既是经营利益的受益者,又是违规行为的查处者的双重角色,因而很难保证稽核监督的公正客观。另外,稽核部门不仅要履行同级行长赋予的职责,而且对查出的问题不经请示不能上报,没有自行解决问题的权利。这样一是不能对由于行长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不能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纠正,从而无法保障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无法真正行使其权力和职责,软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人员不足,力量相当薄弱,谈不上强有力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加之稽核工作多以事后检查为主,起不到查错防漏、纠正违规、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的作用,事前预防能力较弱。

(3)内控系统缺乏有效性。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制度从条文上看虽然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但相互之间协调性、配套性、制约性差,因而有效性较差。从岗位设置上看,虽然对岗位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因数量庞大、要求复杂,会计内控与人员编制、经营效益等因素有很大距离,往往很难落实;从工作流程上看,虽然单项业务规章制度比较严密,但由于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型业务,往往导致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的综合管理、动态控制难于落实。

(4)内控手段缺乏先进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的电子化己有很大发展,但目前,大部分稽核检查和各类业务监督活动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查帐的水平上,缺乏运用高科技方法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同时,如何有效地控制高科技所带来的风险,如对电脑业务、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的控制等,这给内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5)内控观念滞后。商业银行对于如何完善内控机制,准确把握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法人自控不力、内控制度与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约束力随着其职位的升高而减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上,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奉行规模扩张的经营指导思想,向商业化转轨之后,树立了利润目标型的经营思想,提出了“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银行在经营中过分追逐利润目标的完成,不仅忽视了银行经营的社会效益性,也忽视了银行风险防范和银行企业形象建设,这就使本来就不太健全的内控制度失去效能。

(6)人员素质较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业务处理的质量,高业务素质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而且可以有效弥补内控制度的不足。随着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推出和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队伍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桎梏。在许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规模庞大,层次结构不合理,岗位配置与业务工作需求不相适应,整体素质偏低。一些重要岗位也由于长期不轮换,使银行会计人员不能熟悉更多的银行业务,达不到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要求。

3 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并颁布的《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必须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各行行长要重视和支持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主管行长要对行长负责,加强检查指导;会计主管要对主管行长负责,督促制度落实;一般会计人员要对会计主管负责,自觉执行会计操作规程。下级行要对上级行负责,认真落实各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上级行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下级行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保障。只有从意识上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才能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是制定及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体,因此,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队伍,才有可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执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对有关会计人员的资格及业务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会计主管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管理知识;其他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持会计证上岗。这些具体要求的制定,使得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及考核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3)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框架。根据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需要,应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如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会议控制系统、人事教育控制系统、筹资风险控制系统、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系统、外汇业务控制系统、信用卡业务控制系统、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和清算风险控制系统等等。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如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会计凭证必须按规定编制和传递;手工核算必须坚持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双线控制的原则;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制定和执行严密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与会计业务有关的软件必须由会计部门提出需求,并经会计部门测试认可后方能使用;同城票据交换必须完善管理控制制度;各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必须遵守相应的会计核算手续等等。

(4)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业务流程。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执行并发挥作用的,因此,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流程,是会计人员及有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必要前提。

(5)制定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岗位轮换制。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岗位设置要求,配备足够的会计人员,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明确工作权限和岗位责任,禁止越权处理会计业务。错账更正、大额支付等重要会计事项以及在工作时间外进行的任何账务处理,必须经过会计主管核准。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进行操作,个人密码要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防止失密。实行重要岗位的定期轮换,联行、记账、同城票据交换、财务等重要会计岗位人员要定期轮换,不搞一贯制。

(6)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监督评价与纠正是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管层、业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检讨,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监管规章的变化、银行组织结构、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是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与纠正的监控机制,也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应当建立健全总行稽核派驻制度,将下一级的稽核部门作为上一级行的派出机构,稽核人员纳入上级行的管理,使稽核部门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确保稽核监督部门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监督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查处工作上具有权威性,真实反映发现的问题,起到对下级行行长的监督制衡作用。要充实和加强内部稽核监察人员力量,内部稽核人员,应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品德素质和实践经验,才能将稽核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监督的职能作用,使内部稽核部门成为加强内部控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总之,内部会计控制对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如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地实施,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允平,王尔康.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7).

[2]何叶.关于完善银行基层会计内控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4).

[3]李彦平.浅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J].武汉金融,2005,(6).

[4]杨平波,刘淑萍.关于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1).

[5]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

作者:刘晓玉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银行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力的规避并降低风险。但随着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着各种复杂、多样化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存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然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做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对策

近年来,不少商业银行案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所出现的很大一部分风险问题都与银行会计密切相关。究其根本,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还处在初创阶段,存在不少的缺陷。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银行审慎经营的前提,也能为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转提供保障。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已有的也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会计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部门之间的内部控制并未发挥整体功能。同时,在银行的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中还有一部分人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未有深刻认识,重视程度以及参与热情都不高。商业银行并未树立“内控优先、审慎经营”的理念,重发展、轻管理,经营管理过程中任然存在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抢占市场份额、追求业务指标、扩张业务规模等方面的问题[1]。

(二)风险动态预警机制不完善

根据“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应该起到预防的目的,但是当前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更偏向于对业务环节的控制及事后监督检查控制,而没有对突发性事件或案件的预测预防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三)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

由于受限于管理层次重叠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实现全面、准确、快速地信息传输,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传送、分析系统,导致没有畅通的信息横向交流渠道,信息无法实现共享[2]。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内控系统中信息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也就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给内部控制的其它要素。

(四)未形成合理的会计监督

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垂直化管理未到位,导致部门独立性受到了影响。商业银行在内审部门的人员配备上参差不齐,专业的人员不多,且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因此有一定的风险隐患存在。内审、稽核没有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针对整个银行的内控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受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不足的影响,银行所有的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无法被内审、稽核部门充分获取,也对内审部门的权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3]。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应该着重从以下几点来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系统:

(一)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商业银行内控环境的好坏,对内部控制的效果有直接影响。首先,中央银行应该在制度建设方面加以完善,以《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内控管理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为内部会计控制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做好会计工作机构与岗位的优化工作。根据权责相结合的原则,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加以明确,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负起相应责任。

(二)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和人员素质

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并颁布的《进一步加强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必须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各行行长要重视和支持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要从意识层面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5]。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质量。因此,要加强会计人员准入管理,择优安排。同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严格考核、明确奖罚。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业务能力。

(三)营造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置,也是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已普遍成立稽核中心、实行集中稽核的条件下,转变稽核中心的职能,由其承担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职能,使之成为一个集事中管理、事后监督、风险监测预警和风险处置综合协调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控制与管理部门,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增强对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管理行为的内部控制管理,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6]。

(四)健全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果发挥。内部控制的一大目标就是保障财务与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充足的信息和有效的交流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给内部控制体系中各个要素,保持其正常的运转。

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包括:内部沟通、授权与控制、客户档案、产品知识、政策及程序、内部核算、风险控制、企业信息等组成部分。

(五)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完整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是由管理层次和操作层次两个方面组成的。管理层次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应该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央行的要求,着眼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从而做好对银行会计风险的全面防范和控制工作。操作层次会计控制制度应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特点,设置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实行岗位负责制,上下监督。

监督评价与纠正是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与纠正的监控机制,也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应当建立健全总行稽核派驻制度,从组织体系上保障稽核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使稽核部门的地位超脱于稽核对象之上,只有保障稽核工作的权威性,才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三、结论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生搬硬套外部经验,需要结合银行自身的具体情况、企业文化和人才特点,建立起一套既具有本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内控机制,营造科学、高效的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活动,建立涵盖银行所有业务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加速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进程。(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鲁宝兴 王波.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思考[J].济南金融,2006(10).

[2]孔莉.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

[3]马宗霞.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报,2008.

[4]赵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08.

[5]严双才.基层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6(11):29-30.

[6]姜炳麟.任嘉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6(l7).

作者:赵书浩 张啸林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3:

加强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编者按:2009年7月21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以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为主题举办了第一期会计论坛,分行副行长刘克俭作了关于《加强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主题报告,总行会计财务司副司长沈明系统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依据与实现途径,7位嘉宾从内部会计控制的不同侧面作专题演讲,现将论坛部分材料整理编发。

一、密切跟踪会计改革进程,积极推动金融会计业务创新发展

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发展是与当前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相适应的。一方面,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为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总体上看,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正在走向不同区域、国家间的互溶,国际间趋同的趋势明显,人民银行会计也不能例外,也必然会趋同于国际间中央银行会计的通用标准。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发展,必然是人民银行会计标准向国际间中央银行会计通用标准趋同进程中的发展,是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人民银行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的脉络,积极适应国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吸收国内外、人民银行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完善会计管理手段,创造性地做好会计工作。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已经是既成事实并将继续深化。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对我国金融业会计实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很多方面需要做出调整,人民银行履行职责也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变化。一是在解读金融数据方面,需要考虑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报表数据的影响,这对于人民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开展金融研究都是特别重要的。二是在落实会计工作职责方面。按照“三定”方案,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有协助商业银行完善会计制度的职责,随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大量建立,会计部门有必要研究企业会计准则,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用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三是在人民银行会计标准改革方面。下一步企业会计准则的很多方面也要在人民银行应用,很多方面对完善人民银行现行会计标准有借鉴意义。这也是人民银行会计工作者需要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因此,广大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必须要有更加宽广的会计视野,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断跟踪研究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完善知识储备,强化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服务。

二、构建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有效促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会计人员加强沟通交流能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需要通过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解决。搭建好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会计人员交换专业工作心得,探讨专业疑难问题,比较专业水平差距,这无疑对于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设高水平会计队伍都有重要意义。

搭建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必须多从资源整合角度做文章。一是要强化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会计交流和人民银行行内部门间的会计交流。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有广泛联系,不仅银行账户、支付清算、票据交换、资金融通等方面有实际的业务关系,会计标准上也有相通的地方,会计管理手段上更有广泛的相似性,会计部门之间、会计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有利于双方依职责做好会计工作。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间需要不断加强会计交流,会计部门与相近业务部门之间,会计部门与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研究等职能部门之间,都有很多会计问题需要沟通交流。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培训机制。培训工作应逐步实现几个转变:培训范围由主要对会计主管培训转变为面向一线会计人员培训;培训手段要由现场培训转变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培训;培训师资要由主要为人民银行内部人员转变成主要为机构外专家学者;培训内容要由主要为人民银行专业管理知识转变成主要为会计综合业务知识。实现这些转变,可以使更多的会计人员受益,使专业工作理念得到提升。同时,基层行要从强化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角度,附之以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要完善以会代训机制、会计论坛机制、讲演会计制度机制、业务技能演练机制,使会计人员的思想动起来、丰富起来、完善起来。三是要建立会计人员专业问题研究机制。目前,人民银行聚集了一大批高学历会计专门人才,要组织这些人员广泛参与问题研究,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管理等方面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选题开展深入的研究,要鼓励会计人员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研究成果。四是要充分利用好人民银行目前已经建立完善起来的信息交流系统,在内联网上开辟网络论坛专区,积极引导会计人员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观点,开展交流。

三、进一步强化“大会计”理念,拓展会计综合统一管理新渠道

开展会计研究、加强会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必须要有“大会计”观,将其纳入会计综合统一管理范畴精心规划组织。加强会计综合统一管理是人民银行近年来会计工作总的基调。会计基本制度出台后,人民银行各级行建立会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普遍强化了会计综合管理。但会计综合管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会计财务部门作为各级行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各行会计综合管理手段的特色不够突出。三是各类检查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多种问题。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当前会计研究和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热点。

实践表明,会计综合管理要随着会计管理要求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加强,必须常抓不懈;会计综合管理做得好,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就高,反之,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就不可能高。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在不同的阶段,会计综合管理目标不同、内涵不同,工作手段上也会存在差异。目前,在多个部门横向并存的状态下,会计综合管理要着重协调不同部门间的会计工作关系,打造各部门共同接受的会计基础工作环境。下一步,随着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体制的优化完善和人民银行会计标准的改革,会计综合管理要着重解决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问题,真正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全面提升会计反映能力和会计分析水平。

认识清楚会计综合管理的这样一个进程,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研究是有意义的。第一,这表明我们加强会计综合管理要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根本性目标。因而,要紧紧围绕会计基础工作做文章,提高分析反映水平,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第二,这表明我们目前所从事的会计综合管理手段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们已经在会计检查、会计辅导、会计培训、会计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要在会计论坛、会计基础环境建设、会计信息管理方面有新的突破。第三,这表明我们坚持强调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是现实而迫切的。会计综合管理中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提高会计反映和分析水平也有赖于我们不断深化的会计研究。我们要通过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会计工作深化发展。

四、建立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推进会计管理创新

近年来,人民银行重视会计研究工作,每年都有一定研究成果涌现,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还需要加强。主要表现是,一些研究成果停留在对会计一般性问题的归纳总结上,是会计人员对当前人民银行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缺乏应用价值;一些研究成果过于理想化,完全超脱了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人民银行目前的会计工作无法应用这类成果;一些研究成果纯粹是理论概念的堆砌,对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有益,但对会计实务没有实践指导作用;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虽然对提升当前的会计实务工作是有益的,但成果应用不够。

建立会计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必须从会计研究和会计实务两个角度做好对接。从会计研究角度看,要引导会计人员加强对制约人民银行会计实务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和会计实务中对目前会计改革有促进和指导作用的选题的研究,提高会计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同时,要充分发挥近年来入行会计人员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储备丰富的优势,从理论角度对目前会计实务中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研究,强化理论支持作用。从会计实务的角度看:一是要认真挖掘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问题开展会计研究。二是要增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能力,要从理论角度审视实务发展,从实务角度反观理论支撑,做到理论与实务的真正有机结合。三是要从实务角度做好会计研究成果的深化工作,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初步形成的会计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解析,看这些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目前没有解决好,从而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四是对成型的研究成果要大胆加以应用。各类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是不同的,有的只是观念上有了新突破,要积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有的只是在某一个方面对改进实务有启发,要对这个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深入研究,使其发挥实践指导作用;也有可能某一项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改革思路,要做好对这类研究成果的再研究,确实对当前实务工作有促进作用的,要制定相关改革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做好会计成果的转化工作。总之,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问题,加强会计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切实使会计研究发挥促进会计改革和会计管理手段创新的作用,使各项研究成果转化成我们从事会计管理、推进会计工作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的能力。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

作者:刘克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研究论文下一篇:财会流程的会计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