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22-09-05

第一篇: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宋诗鉴赏40例

2015古诗词鉴赏:宋诗鉴赏40例

目录

1.魏收《寻隐者不见》 2.寇准《书河上亭壁》 3.曾公亮《宿甘露僧寺》 4.欧阳修《画眉鸟》 5.欧阳修《别滁》 6.苏舜钦《夏意》

7.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8.周敦颐《题春晚》 9.曾巩《西楼》

10.司马光《过故洛阳城》 11.王安石《江上》 12.刘攽《雨后池上》 13. 张舜民《村居》

14.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15.苏轼《东坡》

16.黄庭坚《夜发分宁奇杜涧叟》 17. 【北宋】董颖《江上》 18.陈与义《早行》 19.杨万里《小池》 20.徐玑《新凉》 21.罗与之《看叶》 22.陈与义《襄邑道中》 23.陆游《梅花绝句》 24.翁卷《山雨》 25.某尼《悟道诗》 26.文同《北斋雨后》 27.范成大《横塘》 28.叶绍翁《夜书所见》 29.王安石《梅花》 30.李唐《题画》

31.陆游《禹迹寺南……》 32.程俱《豁然阁》 33.唐庚《春归》 34.梅尧臣《东溪》 35.陆游《幽居初夏》 36.文天祥《夜坐》 37.欧阳修《戏答元珍》 38. 吴锡畴《春日》

39.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40.刘克庄《戊辰即事》

1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隐者不见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注: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

芝,灵芝。 1.隐者所居之地有何特点? 2.诗中的对“风”、“松”、“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风无形,松苍劲,云渺渺,远离尘世,远离尘嚣,清幽恬静,安谧神秘。

2. 除了点明隐者所居之处,也烘托了隐者的高洁与脱俗,更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以及寻而未遇的怅惘之情。

2.阅读寇准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怎样奇妙的画面?

3.全诗以景写情,隐隐传达出诗人情感上的挣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1.秋日暮色中,诗人独自上高楼,凭栏俯瞰:河面上烟波浩淼,船只稀少;河岸上,一片辽阔。望着那悠悠流水,诗人的心中不免生起绵长的思绪。

2. 一带远山,静卧在落日余晖中;秋山本是无情物,却似有情又有意,扯过夕阳余晖披在身,金灿灿,暖融融。

3. 前两句诗人触景生情,悠悠江水凄凄之境勾起

诗人绵绵愁绪,后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不愿任这愁绪泛滥,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景色的观赏上,这就是所谓的“以景撇情”。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银山:江中巨浪。 1.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 ②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诗? 答案

1. 长江之滨,悬崖之上,陡峭险奇。

2. 诗人宿于甘露寺,是在傍晚,还是在早上,推开窗子,向外看长江,在一刹那之间所产生的奇妙感觉:窗下波涛翻滚,水天相接。那江水拍打着,翻卷着,似乎就要扑涌进窗里一般。

2 4.阅读欧阳修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山间自在啼。 1.诗的前两句表现什么内容?

②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

1. 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间的美好形象:自由自在,百啭千啼;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

2.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的思想感情。 5.阅读欧阳修的《别滁》,完成后面题目。 别滁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诗的前两句对饯别场景作了怎样的描绘?气氛怎样?

2.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 诗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烂漫、柳丝的轻扬,一句话,是一个看不出有半点离愁别绪的饯别场景。气氛明快而热烈。

2. 且,是暂且、姑且的意思。一个“且”字,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开怀畅饮的表面上的欢悦,而透露出来则是被表面上的坦然平静掩饰着的内心里的极不平静。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松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 2.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3.第四句写“莺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④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1. 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

2. 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

3.以动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

4. 宁静、清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淮中晚泊犊头

3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的景色。 2.写出你对诗人“满川风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 答案

1. 晚云沉沉,笼罩四野;两岸上,春草青青;不时地会有一棵两棵缀满了花的树,从船边,从眼前闪过。

2. 诗人在泊舟之后,没有躲进古祠,而是站立在古祠之外,看那“满川风雨”,赏那涛翻浪卷的大潮。若非胸襟开阔者,情怀旷达者,谁能如是之从容?由此可见,诗人的心情十分闲适,十分超然。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渔樵一路归。

1.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二句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诗人笔下的村野日暮时分的气氛怎样? 答案

1.苍茫暮色之中,几只昏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翻飞于密林之外。 2.恬淡、静谧中更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9.阅读曾巩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竹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楼四面稀疏的帘子用钩卷起。 1.用自己的话描述前两句诗展现的画面。 2.品味尾句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 答案

1. 海上的波涛,翻卷如云,前一片刚飘过去,后一片又追上来;天上的乌云,翻卷如浪,前一个刚退下去,后一个又跟上来。北风在呼啸,雷声滚滚来:一场骤雨即将到来。 2. “卧看”二字,可见诗人胸襟之壮阔;“急雨来”三字,更传达出诗人心中的期盼。从这尾句之中,不难体会到诗人澎湃的心潮,激越的心绪。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故洛阳城 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1.诗的前两句描绘“连山”之青,“素波”之明,用意何在? 2.“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 3.尾二句该怎样理解? 答案

1. 诗人用“连山”之“青”,“素波”之“明”这明媚的一切,来反衬衰败后的洛阳的凄凉。 2. “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人有识”。 3.“春风不识”,因此年年吹拂春草年年绿;“人有识”,因此就怕见这满城野草满城绿。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1.阅读王安石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低徊”一词描绘出了“晚云”怎样的情状? 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这幅图画的基调是怎样的? 若说这首诗也以天象与江上景物的变化暗写船上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简要地说明诗人心情变化的情况。

答案

1. 暮云低垂,雨意浓重。 2. 朦胧、悠远,开阔、奇幻。

3. 诗人的心情可由下面的图示来表示:沉重——愁苦——疑惑——豁然开朗。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雨后池塘的状态? 2.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更作”怎样解释? 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人用“明镜”来喻池塘,以“磨”字来拟写池塘波平如镜的情状。

2.东风乍起,吹打杨柳似起舞;随后,凝在杨柳枝叶上雨滴,纷纷落下,敲打着荷叶,若琵琶声声,如鼓声阵阵。

3. “更作”就是“再作”的意思 。

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风,使得杨柳翩翩起舞,这已令人惊奇不已;落下的雨滴,敲打着荷叶,又化作美妙的乐音,更令人叫绝。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的“秋日村居图”风格怎样: 答案

1. 夕阳下,晚归的牛,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的背上没有骑着牧童,却驮着几只更加悠闲的寒鸦。

2. 清幽、宁静、恬淡、安详。

1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 2.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 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 2.匆来匆去。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1.坡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2.从诗中可以感受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1.是一个月色清朗、坡路坎坷、行人稀少的地方。

2.置身于世外,超凡脱俗,开朗乐观,意气昂扬,达观洒脱的情怀。

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夜发分宁奇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1.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2.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醉”与“愁”? 答案

1.离之愁,别之绪。

2. 因离愁而借酒浇愁,却愁更愁;醉眼朦胧中,那满川的风,满川里铺银泻玉般的月光,怎也是一派愁容?莫非也在替那离人愁?“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过是“景因情异”罢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

【北宋】董颖

6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钩。

1.二句写江上秋景,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幅“秋景图”: 2.前两句诗中的景物,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3.诗人笔下的“江上”环境有什么特点? 答案

1.万顷沧江之上,一派浓重的秋意。江面上,波平如镜;远远地飞来两团白雪,直待它们飞近了,飞到了眼前,才发现那竟然是一对雪白江鸥。 2.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静到动。 3.辽阔、静穆、澄净,充满着勃勃生机。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题目。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兽毛制成的衣服。 这首诗,为渲染出行之“早”,诗人调动了各种感觉从各个角度来表现,请围绕下面题目作具体回答。

1.句从什么角度,表现了什么内容的? 2.次句从什么角度写的?

3.三、四句又是从什么角度,写处了早行时环境的什么特点? 答案

1.从触觉的角度:露水湿衣觉轻寒。突出了一个“早”字。 2.从视觉的角度:天上星斗还分明。不仅突出了“早”,而且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了。 3.视觉与听觉并用的角度。早行的环境很清冷,很寂寞。

19.阅读杨万里的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这首小诗中,“小池”是一个具有怎样意境的所在?请作简要的赏析(不少于60个字)。

答案

小池是一个清幽、精致、温馨,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所在。一眼清泉,汩汩细流,喷也无声,流也无声——恬淡安谧。小小荷花,蓓蕾初成,孕着奇胎,即将绽放……就引得蜻蜓急不可待地立于“尖尖角”之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原因是隐喻着人才刚刚显露出才能,就受到了爱才者的关注,于是呵护,于是培养,于是终于茁长为参天大树!

2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7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1.首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凉”?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试作简要分析。 2.尾二句又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新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

1.是侧面描写,兼有映衬的手法。诗人不直接写“凉”,而是写水,写田畴上稻子的叶子,写透过树丛的日光……而这一切无不透露出无限的凉意。

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黄莺在这刚刚凉爽下来的青山之中欢快地鸣唱着。这样写,不仅写出了爽人宜人的凉意,更写出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看叶 罗与之

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人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

花是美的,姹紫嫣红开遍,这只是春天的一种形式罢了。叶子也有叶子的美!绿影扶疏满眼看,意味也许更绵长。于平凡中见不凡意。

2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 1.首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美好的场景? 2.次句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3.你对船上主人公这次乘船航行的心情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

1.航船顺流而下,两岸落英缤纷;花的世界花的海,航船如在花中行。甲板,船舷,被花映衬得一片红彤彤。

2.用了映衬的手法,以动衬静。表现了航船顺风顺水而行,十分迅速。 3.悠闲、愉悦,并且有一种凌云壮志滚涌在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之中。

23.阅读下面陆游的诗,回答后面各题。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首二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怎样一个背景? 2.你对诗中梅花的形象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野外,雪中,月下;空旷,寂寞,清冷。

2.诗人以梅自况。梅是高洁的,却无人问津,因而寂寞,因而愁苦。这正是被罢官得不到重

8 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本诗描写的是山间之雨,为表现其特点,诗人所采用的手法特别新颖:写雨却不从“雨”字着笔。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象?后两句又写了什么景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前两句写的是一整夜天气晴和,月色皎皎,星光灿烂,天上既无云彩也无雷声。后两句写的是早上起来,忽然发现溪流里的水满了,流得湍急起来,。想来一定是别处的山里在夜中下了一场酣畅的雨!

2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悟道诗 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在这首诗中看,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请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也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从这首诗中还可悟到这样的道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放弃属吏的例行参见。

有人认为这首诗景、情、事三方面巧妙结合,抒写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你是怎样认识?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首联总写环境的幽雅,统领全诗,引起下文。颔联写室外的鸟雀、蝴蝶,“占”、“寻”二字尤其传神,将景物的清新、淡雅,以及勃勃的生机,乃至诗人心情的愉悦、闲适,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颈联笔锋一转,写到了室内与知心好友品画、品茶的高雅的情趣,只是两个细节,就把诗人不同流俗的志趣概括浓缩在了方寸之内。尾联写的是面对着清幽的景色,摆脱了公事的烦冗的超脱之感,那感受太美妙了,就宛如当年一无挂碍在山里的家中一样,活得真切,活得洒脱。诗人就是这样将景、情、事三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9 横塘 范成大

南浦①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①南浦在屈原的《九歌·河伯》中有:“子交子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在江淹的《别赋》也有这样的句子:“送君南浦,伤之如何?”于是后人便以南浦来指代水边的送别之所。 这首诗在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与前两句有什么紧密联系?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这首诗的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年年送客横塘路”,“年年”表明送客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横塘”诗人送客的必经之路;在这句诗中诗人用的虽然是直接抒情的方式,但却把笔墨荡开,不去写眼前的离别之情,而去写以往的送别经历,接着就为眼前的离愁增添更加浓郁的色彩。“细雨垂杨系画船”,是用来写眼前的送别的,但是那别情却是用景物暗示出来的。蒙蒙细雨,依依杨柳,彩绘画舫,无一不象征着离别离情。作后一句诗中的这一切景物与前两句有着互补关系,“石桥”、“朱塔”、“细雨”、“垂杨”、“画船”,合在一起,在“绿川”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构成了一幅多么空灵秀美的画面!

2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对“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诗中的有这样的评价,“以无知儿女之乐,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妙处。 答:叶绍翁的这首七绝,写秋声、秋色、秋思、秋愁,却不落窠臼,别有情致,寥寥二十八个字,除了用“萧萧梧叶”“寒声”“江上秋风”等,从正面来衬托自己客居异乡“秋风思归”的愁苦之情外,后两句诗采用的则是反衬的手法,用孩子们在篱笆边挑着一盏灯笼捉蟋蟀这样一个细节,以孩子们的无忧无虑、活泼天真与自己的凄然神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反衬出了诗人的羁愁之

29.阅读王安石的《梅花》,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价这首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明。 答案

决非抄袭之作!古乐府不过就是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与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本诗,则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与追求——“凌寒独自开”,明写的是梅花不惧恶境傲霜斗雪的品格,实写的是诗人的情感世界。 30.阅读宋代诗人李唐的《题画》,回答问题。 题画 李唐

10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据明代郁蓬庆《书海题跋》记载,钱塘人宋杜云: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③牡丹,一名富贵花。 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诗人旨在借“题画”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者,醉心声色犬马者,贪恋荣华富贵者,一句话,讽刺的是那些缺少真正审美能力的人。诗人所题的画,画面十分淡雅宁静,让人不由得想起“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句:滩涂之上,白云深处,一带远村……看上去,画成它十分容易,实际上画好这一切是恨不容易的。但这样的艺术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只喜欢大富大贵的牡丹,他们哪管什么艺术不艺术呢! 3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诗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陆游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①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②一柱香。

[注]①河阳愁鬓:即潘鬓。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后世因以潘鬓为鬓发班白的代名词。②蒲龛:蒲,蒲团,僧徒坐禅及跪拜之具。龛,供奉佛像及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1.苏轼为追悼亡妻王弗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江城子》,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将陆游的这首诗中的中间两联与苏诗坐比较,看二者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2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诗眼”为一“空”字。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相同点:抒发的感情相同;不同点:苏诗直抒胸臆,陆诗寓情于景;苏诗直率,如江河奔涌,陆诗委婉,似溪流百折。 2.一个“空”字,贯穿诗的始终。“空”,空虚,空漠,空冷,空无之意。空虚之感,空漠之心,于是,眼前的一切便全成“空冷之景”;万念俱灰,怎能不顿生空无之念。但这“空”字的背后跳动着的则是一颗滚热的心。

3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11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

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2.前两句写乘舟返城,隐隐流露了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2分)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1分)、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1分)。

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惠城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2分),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1分)(本小题最多得3分)

2.(4分)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2分)前面写东风浩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1分)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1分)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1分)(本小题最多得4分)

3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往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①东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县。②野凫:野鸭。 1.请联系首句的“发船迟”与尾句的“车马疲”,做简要赏析。(3分) 2.历代诗论家对颔联极为赞赏,请从情与理的角度简要分析之。(5分) 参考答案 (1)“发船迟”写乘舟泛溪,靠近溪中一个美丽的孤岛,便坐在舟中观景,小船也仿佛知晓他的心意,迟迟不发。“车马疲”,写临近黄昏的时候,乘着马车返回城市,尽管神疲体倦, 12 却是尽兴而归。“车马疲”写返程途中车马驰骋、尘土飞扬,同“发船迟”写扁舟迟发使诗人得以悠闲赏景,前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扰攘闹市的厌烦之情。更反衬出对幽美宜人的东溪的向往之情,使全篇首尾呼应。【3分】

(2)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野凫眠岸”“老树着花”八个字,就捕捉住水乡春日最具特征的景物,诗人用简淡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有意闲”“无丑枝”,表达了他对野凫眠岸和老树着花的独到感受、新鲜发现,此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官场和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闲意”。【5分】

3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生出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籜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下鹭”)(1分)③以声衬“幽”(“鸣蛙”) (1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1分)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1分)

36.阅读下面这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简要分析全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2分)这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使全诗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2分)

2.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

13 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 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 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 ③冻雷:春天的雷声。 ④物华:泛指万物。

⑤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

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寓意?(6分) 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5分) 参考答案

1.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风光图(或“写出夷陵春意萌动的景象”),(2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早春的雪压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2分)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2分) 2.答案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遭遇的豁达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观点2分,分析3分) 答案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观点2分,分析3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14 (2)“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颈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以“逆(迎接)”“私(偏爱)”两个动词,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2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2.一是伤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2分)二是忧国之情。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2分)

3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4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戊辰即事① 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①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说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以小见大的手法。(2分)以诗人的身份,尚无青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3分) 2.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 15 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3分)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娇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3分) 16

第二篇: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复习

1、学习目标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复习

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

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5)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騈赋,文赋。

(6)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7)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摸鱼儿”“短歌行”“行路难”“破阵子”“长亭送别”等都大量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4,重点掌握赋,比兴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铺陈事实,直抒胸臆。全诗,从相识,初恋,相思,到结婚,受虐待,被遗弃,叙事十分清楚,用辞十分质朴,具有一种天然美。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一般连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濕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重点段落简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后的悔恨心情以及对婚姻的看法; 比兴句:“桑之为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第三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鉴赏(三)

古诗鉴赏(三) [推荐时间:30分钟=15分钟(语基+默写)+15分钟(三首古诗)]

一、语言基础知识

1.(2010·山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扒手(pá)

.和稀泥(hé) .C.畜养(xù)

吱声(zī) .

步履蹒跚(pán) .寒噤(jìn) . 扪心自问(mèn) .什锦(shí) .

兵不血刃(xuè) .

露马脚(lòu)

.D.顺遂(suí)

.蒸馏水(liú)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情愫

百叶窗

手疾眼快 B.灯芯 座佑铭 C.按捺 峨眉山 D.阔老 喝倒彩 (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稗官野史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珠联璧合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对簿公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广告代言的法律出台,目前只能使用《广告法》来规范广告代言行为,这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B.继2006~2007年的那一轮房地产泡沫之后,当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房价新高,制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本泡沫。 ....C.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美元的不断贬值,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股市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D.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在国内恶评如潮,媒体甚至到了无事生非的地步。有媒体连他....向日皇行大礼也不放过,嘲笑他的表现像个“矮化了的大国”元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利,改变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B.全国总工会4月5日决定紧急拨款200万元,用于对在王家岭“3·28”特大透水事故中遇难矿工及其家属的慰问。

C.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D.政治分析师亚采克说,坠机灾难影响深远,它将对选举产生巨大影响,现阶段难以详细评说,但选举结果可能出人意料。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古诗鉴赏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注 却关:打开门闩。 (1)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王禹偁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作者在朝敢于直言讽谏,曾三次被贬为地方官。

(1)开头一句(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0·天津)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注]

[注]

(李白《蜀道难》)

(白居易《琵琶行》)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C 4.D

5.(1)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2)剑阁峥嵘而崔嵬 (3)间关莺语花底滑 6.(1)用白描手法写水中和岸上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个场景连接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显示了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2)悠闲自得、恬静闲适的思想。

7.(1)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艺术手法。先抓住江南水乡的特点,突出了多云多雨容易使人生发愁恨,但美丽的江南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给人的印象总是秀美迷人的。 (2)作者胸怀大志,却屡遭挫折,面对振翼搏击的行如缀的万里征鸿,不由发出世无知音的感叹

8.(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用心

爱心专心4

第四篇: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1)

2010全国语文卷一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2010全国语文卷二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2010北京卷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 竟巢于恶树之中

,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0上海秋季卷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来

2010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

2010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2010湖北卷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试题答案】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

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22. 运用拟人手法,请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描写花朵的多姿,“叠”凸显了枝叶的茂密。 (2)(4分)

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百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第五篇:2013-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

(2017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 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 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 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2017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2017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①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

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

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③(2017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2017新课标1)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注】

②①

,秋风斜月钓船归。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2017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浙江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2016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1】

黄昏。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2016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①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0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2016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

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

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

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

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

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

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

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2016天津卷)14.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2016新课标)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③①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2016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①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②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①②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⑤③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2015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

【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怨。山有时而童巅徽外三两弦【4】

【3】

【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2015福建卷)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2) 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家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1: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2分)

(2)请欣赏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答:

(2015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201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8分)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 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

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015新课标1)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2015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背绿痕皴段,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 分)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 分)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②

①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2014北京卷)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

1 (2014福建卷)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

双调·蟾宫曲____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 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下一篇: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