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处理中职语文和专业课的关系

2022-11-26

多年来,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备受冷落, 这与普通中学的关注程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事实上,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 家庭情况普遍不好, 语文素质不高, 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而中职阶段是他们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国家现在提倡终生学习, 一个劳动者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技术更新的脚步, 这就需要他有更多是自学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来自那里?来自他良好的语文素质, 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就是我们中职语文课的一大重要任务。所以我觉得我们中职的语文教师切不能妄自菲薄, 不要整天抱怨语文课越来越不受重视了, 课也越来越少了, 周课时由原来的四节变成三节到现在变成了每周两节。其实语文课很重要, 它是一个中职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 所以我觉得语文课的一大任务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

其次, 作为一名劳动者, 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学习能力之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素质, 一个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 他的道德和职业素质往往也是高的。所以语文课的另一任务就是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和职业素质。

教育部在1998年7月颁布的《职业高级中学 (三年制) 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 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 语文课是职业高级中学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职业高中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掌握职业技能,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全面素质, 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以及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职语文课当前的现状

职业学校重专业轻语文, 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长远意义。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原来的基础以及以后择业的需要, 普遍存在轻“文”重“专”的思想, 这种现象实际上是陷入了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误区。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技术和动手能力, 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语文素质没有提出过明确的要求。从中职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 多数属于被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淘汰出来, 家庭情况不好, 学习成绩较差。很多学生都认为上职业学校学好专业课, 获得一技之长就行。对于语文, 学不学无所谓。由于对所学知识缺乏认同感, 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大大降低,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学习状态萎靡不振。爱因斯坦说得好:“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 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 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到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 语文素质的培养对于一个人和谐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如何解决中职语文的这些难题

中职语文教育要坚持“语文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方针, 同时也要坚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的态度。语文课的确应该是充实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 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 但绝不是语文课就不重要了, 绝不是语文课只是专业课的附属, 绝不是语文课就可以轻视了。我觉得语文课和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来讲我们说最好是德才兼备, 但德往往比才更重要, 而作为基础中的基础的语文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因为它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使命, 更是关乎着学生一生的发展。

同时实用性、应用性、岗位性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精髓与极致。因此, 教师要粗略知晓所教专业的实践岗位群、具体工作场合以及职业环境等情况, 并以此为向导, 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 综合权衡, 精心策划出仿真度高的工作场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语文能力训练, 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 为今后胸有成竹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也在改变,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体现职业特点, 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摘要: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 语文课是职业中学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职业学校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掌握职业技能,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全面素质, 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以及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为专业课服务的情况下上好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专业,发展,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张祖春, 王祖琴.基础教育改革简明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 [Z].

[4] 眭平.江苏省中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教通讯.

[5]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

[6] 程达.语文学科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下一篇:浅析天然气供热企业计算机安全维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