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

2023-06-11

第一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

深圳市属公办中学招聘教师笔试内容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2017年深圳市属公办中小学招聘教师笔试内容

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的最新资讯、考试公告及真题资料请详情查看广东教师招聘网,我们会及时更新动态! 2017年11月深圳市市属公办中小学公开招聘常设岗位教师101人公告,中公广东教师考试网现将招聘有关信息整理如下,以供考生参考。

深圳市属公办中学招聘教师笔试内容

一、报考

(一)报考方法及时间。

1.报考方法:网上报名、网上打印报名表和准考证,不受理现场报名。具体报名程序和方法见《考生服务系统网上报名功能使用详细说明》(附件5),也可登录深圳市考试院网站(http://)查询。

2.报考时间:2017年10月23日 10:00至10月27日17:00。

2017年10月24日将公布一次无人报考的岗位(如没有无人报考岗位,报名期间将不公布),10月30日将公布各岗位的最终报名人数。

2017年11月8日16:00至11月10日17:00登录深圳市考试院网站打印准考证。

(二)报考注意事项。

1.每人限报考1个岗位(含我市市区同日举行的事业单位常设岗位工作人员招聘)。

2.严格按照岗位要求报名。个人条件与报考岗位要求不符的,笔试成绩无效;经人力资源部门认定为提供虚假资料报考、多次弃考等恶意报考、弃考的,指使、煽动他人恶意报考弃考扰乱招聘秩序的,将纳入个人征信档案,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3.报考者提供的联系电话应准确无误并及时接听,确保能够及时联系;因提供错误联系信息或无法及时联系造成的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二、笔试

笔试委托深圳市考试院统一组织。报考者凭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两证缺一不可)参加笔试,笔试考场规则详见准考证。笔试合格线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统一划定。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和市教育局不组织、也不委托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前培训。

(一)笔试科目及内容。

此次招聘的笔试为教育类,考题按3个不同学段的招聘岗位命制:分别为高中与职校、初中、小学。具体参见《招聘岗位表》。

共考两科,一科为客观题,一科为主观题,最终笔试成绩=(客观题成绩×50%)+(主观题成绩×50%);笔试内容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基础理论、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实施要求。

笔试内容范围及考试大纲请登录深圳市考试院网站查询。

(二)笔试时间。

统一安排在2017年11月12日(周日)。(点击阅读笔试备考资料) 分2场,上下午各1场。第1场为客观题,笔试时间为10:00—11:30;第2场为主观题,笔试时间为14:00—15:30。

(三)笔试地点。

考场将实行随机分配,具体安排及要求详见准考证。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四)成绩公布。

笔试成绩及合格线将于2017年11月28日16:00前在深圳市考试院网站公布。

三、资格初审

(一)时间:2017年12月9日9:00开始直至初审结束。

(二)地点:公布笔试合格线时同时公布。

(三)初审办法。

对笔试合格的报考者,依笔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各岗位根据拟聘用名额的5倍确定进入报考资格初审人选;其他笔试合格且名次在拟聘用名额8倍范围内的报考者为报考资格初审递补人选。若某岗位笔试合格的报考者人数少于拟聘用名额5倍,则该岗位所有笔试合格人员都列为报考资格初审人选。

为及时通知递补人选进行报考资格初审,笔试合格且名次在拟聘用名额8倍范围内的所有报考者均须在2017年12月9日上午9:00之前到所报考岗位资格初审现场等候,直至所报考岗位资格初审结束。

进入资格初审人员,经审查合格的,确定为进入面试人选,当场发放面试通知书;审查不合格的,不予进入面试,并按同一岗位笔试总成绩由高分至低分的顺序,从递补人选中依次递补进行报考资格审查。

(四)须提供的材料。

报考者应提供材料原件供审查人员验证,并提供复印件供资格初审单位留存。

1.应届毕业生。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本人报名表、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或落款时间为2017年9月1日以后的毕业生推荐表(函)(加盖学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或“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处”公章,研究生的推荐表加盖“研究生院<处>”的公章亦可。初审时无法开具的,由上述单位开具证明代替)、院系推荐意见(推荐表中已有的不需再提供)、成绩单,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拟聘拟调人员计划生育情况个人承诺书(附件3,符合相应条件的,办理聘用备案手续时需提供计划生育证明,否则取消聘用资格),岗位条件要求的其他详细证明材料。属20

16、20

17、2018年市外院校深圳生源毕业生报考市内户籍要求岗位的,需提供深圳户籍本;如户籍迁至市外尚未迁回深圳的,须提供深圳户籍迁出地派出所开具的证明。

军队院校地方班毕业生报考应届毕业生岗位的,需提供就读院校出具的地方生证明。

2.社会人员。

报考者本人报名表、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执(职)业资格证(岗位有要求的才需提供)、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拟聘拟调人员计划生育情况个人承诺书(附件3,符合相应条件的,办理聘用备案手续时需提供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否则取消聘用资格)、岗位条件要求的其他详细证明材料。

其中雇员或临聘人员报考涉及雇用或临聘时间计算问题的,还须提供雇用合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证明或其他能够证明雇(聘)用经历的材料。我市事业单位常设岗位工作人员报考的,还须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3.无论应届毕业生或社会人员,有下列情形的,均须按要求提供相应材料:

(1)夫妻分居市外一方按本市户籍人员报考的,须提供结婚证和夫妻双方身份证,深圳户籍人员的户籍本。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2)岗位有工作经历要求的,须提供原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经历证明,以及该工作时间段的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或工作合同、工资单、人事部门开具的在岗证明等(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或工作合同、工资单、人事部门开具的在岗证明在资格初审时可暂不提供,但必须书面保证,最迟在办理聘用备案手续时提供,否则取消聘用资格)。境外归国人员无法提供社保缴纳记录的,以原单位开具的工作经历证明为准。岗位没有具体岗位工作经历要求的,可在初审现场提供劳动合同等证明。

(3)岗位要求英语、职业资格等级的,高于要求等级的均为符合条件,须提供相应等级证书(大学英语

四、六级的可提供大学英语相应等级考试425分以上的成绩单,专业英语八级证书)。在官方语言是英语的国家留学2年以上的留学生,报考具有大学英语

四、六级要求岗位的,可不提供相关证书,但需提供留学证明资料。

(4)留学归国人员资格初审时需提供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尚未取得《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可以凭深圳市外国专家局出具的《出国留学人员资格临时证明》接受资格初审;未毕业的,资格初审时必须提供就读院校开具的在读及毕业时间的证明;所有留学归国人员通过考试、体检和考察后,必须凭《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办理聘用手续。

(5)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联合办学的,按国内院校毕业生报考,资格初审时须提供国内院校出具相应的证明。属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联合办学取得国外学位的,办理聘用手续时需提供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联合办学学历学位评估意见书》。

(五)其它要求。

1.报考者所提供的初审材料必须齐全且保证真实,如材料不齐或弄虚作假,不予进入面试;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2.报考者须本人按时到现场进行报考资格初审。报考资格初审合格的,由用人单位现场发放面试通知书; 3.资格初审只是对报考者提供材料的初步审查,最终以办理聘用手续前的备案审查结果为准。

要了解更多深圳教师招聘、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等广东教师考试的动态,请关注广东招教网。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第二篇: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主要内容

三个维度的主要内容:

“维度”包含三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的主要内容:

1、职业理解和认识。主要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其中,“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是核心,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追求。

2、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主要要求:关爱学生(全身心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主要要求:(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2)尊重规律,因材施教。(3)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个人修养和行为。主要要求:“内外兼修”和“为人师表”。

(二)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

1、教育知识。主要包括:(1)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2)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识。

2、学科知识。所谓学科知识,即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

3、学科教学知识。主要包括:(1)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2)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通识性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三)专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1、教学设计能力。主要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导学设计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要求:教学环境创设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有效教学能力;探究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主要要求:(1)班级管理能力:建设班级和开展班级活动。(2)育人能力:结合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组织开展德育、健康教育和学生指导等的能力。(3)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主要要求:评价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教学评价(或反思)的能力。

5、沟通与合作能力。主要要求: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6、反思与发展能力。主要要求: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发展规划能力。

十四个领域主要内容: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九)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3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4.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三篇: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上传者:姚国峰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小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1、“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

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2、“专业知识”维度

从小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小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小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 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小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 略”等,是要求小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2、“专业能力”维度

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小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十四个领域: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第六,学科知识;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八,通识性知识;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能力;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第十,教学实施能力;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3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能力;1.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4.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能力: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四篇:《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阅后小记

假期里抽空阅读了《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因为肩负初三毕业班的授课任务,临近春节家里事物也比较多,所以忙忙碌碌地翻阅,有些“囫囵吞枣”之意,只能略写些不太成熟的心得体会。

《标准》一书初阅有些公文大纲式的枯燥感,但细翻几个章节发现编者还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将国家标准政策和实际教育教学环境,社会环境结合研究继而编撰了这本书。

《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规范,是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是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亦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写了这些,又想想书里密密麻麻的解释和要求细则,深深地感慨老师越来越不好当了,责任重大,挑战巨大!

就其内容而言,《标准》一书描绘了一个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和能力坐标。全书内容贯穿突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本、遵守师德标准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以及各方面能力并能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要求。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内容太多太全面,不累述。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是有关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的章节和后面关于专业知识的专题。两者结合起来阅读并思考,确实给我一些更广阔的思路和提示,心里也有了一些相关的思索和尝试新方法的希望。正如书中所言,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从无知到慢慢了解世界的开始,情感世界也开始一点点丰富。所以,中学生们敏感而好奇,身体心理都在逐步发育完善,这个过程注定了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其次,中学生正在全面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范围,他们需要接触和学习不同的知识。广阔的知识面,是他们找到自己兴趣的开始,良好的兴趣才是美好未来的开始。所以,中学教育不是要让学生们学习到多么深刻的知识,而是尽可能的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指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同时积极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动向,帮助使得他们人格健全,使他们懂得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这样的要求,不可谓不高,不可谓不难!难怪在后面的专题三中,编者明确指出了现代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并将这四方面有机结合,对教师把握“专业知识”进行要求和操作指导。在具体实施中,这四个领域需要通过两个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把它们串联起来。我认为在中学阶段学科知识在本阶段教育的作用很大,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故而,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多的暂且不提,我认为就自己而言,很多东西要在实践中体验并努力收获,不是立马可得。但是,现在就拿起书,去学习去提高自己,不论是英语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关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又或是心理研究的书籍甚至是任何一本可以提升自我帮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书籍,都不应该放下,时间或许是不多,但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就从现在开始,去努力做些什么,总比浑浑噩噩下去要好。

第五篇: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1.“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第二,突出中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教师要“将保护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中学生的人格”,“信任中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中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中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中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中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2.“专业知识”部分

《标准》从中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发展的知识。目的在于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中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学教师仅仅只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特点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学习,了解中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需要了解学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和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了解初中和高中衔接阶段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对中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中学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中学教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也正是综合性特点特别要求中学教师关注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要求教师掌握中学教育与教学理论。中学教育与教学因其基础性、养成性、启蒙性等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幼儿和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学教师应掌握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通识性教育要求所关注的是中学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它是非功力、非职业性的,同时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3.“专业能力”部分

《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如要求“制定中学生个体教育教学方案”、“发现和赏识每一个中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自我评价”等;同时体现出了建构主义(如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组织教育教学)、教育智慧(如要求“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多元智能(如要求“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等教育新理念。 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等。

第三,关注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如增加体现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特殊性的一项新能力要求,即“涉及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教育教学)活动”,这是遵循中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每一个中学教师都应该能够做班主任,每一个中学教师都应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这是考虑到中学教师工作依托于多角色人际互动这一活动特征,因此对中学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人际沟通合作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如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中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提出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

十四个领域是: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第五,教育知识; 第六,学科知识;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 第八,通识性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 第十,教学实施;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第六,学科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八,通识性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第十,教学实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3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4.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振兴教育大会心得体会下一篇:中学继续教育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