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现状分析

2022-07-24

第一篇:农村教师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农村基层教育抓起。2003 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 47 % ,这意味着半数以上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要在农村完成。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教育的奠基工程,只有基础牢固了,楼房才会建得高大、雄伟。那么,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对某镇农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在倍受关注的农村弱势群体中,小学教师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多数人看来,教师是一个令人感到幸福、满足的职业:“工作稳定,环境单纯,假期多”。然而,在社会变革和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小学教师已成为一个饱含清苦酸楚、面临生存窘况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状况。关注、改善其生存、生活状态,无疑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大的期待和寄托。

一、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整体素质不高。在农村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结构不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以某普通乡镇小学为例,骨干教师缺乏:市级骨干教师仅占教师总数4.6%;年龄结构老化:46岁以上教师占48.3%,31-45岁教师占23.3%,30岁以下教师占28.4%;学历层次不高:大专以上

教师 (均为自考、函授等成人教育学历)占20.9%,中专学历占76.7%,其中近半数为民师毕业,高中及以下学历占2.4%;学科、专业单一:语文、数学专任教师占绝大多数,其他学科专任教师几乎没有。全乡教师中仅有2人是体育专业毕业,其余均为普师和幼师专业毕业。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专业教师十分紧缺。

工作负担重。只要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小学教师的身影”,是山区教师工作环境艰苦的写照。目前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师课时数普遍为16-20节/周,村小及教学点教师大都在20节以上,大多数教师跨科目、跨年级任课,边远教学点实行包班上课,有的要负责两个班。此外,还要承担个别辅导、家访等工作。新课改的培训、教研日活动有时占用双休日。大部分教师反映自己每日累计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多余的教学工作量自然分摊到其他教师身上。

专业化发展不足。在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泉水”的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不管有没有“一桶水”,一用数十年。历史原因造成了中、老年教师的文化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继续教育的不足又导致了其思想观念和业务技能的落后,有些中老年教师实际上只是识字的农民,知识更新程度慢,信息技术素养差,教学、科研等业务素质低,课堂教学方式单

一、手段落后,效率不高。究其因:一是培训目标被歪曲。尽管教师有自我提高发展的愿望,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成了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为不影响晋职加薪,教师参训率达到了100%。

但买一本书,参加一次考试,一年花费百元到数百元不等(完全由教师承担),教师的反应是“费时费力还费银子”,“权力部门的变相创收”,挫伤农村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职能部门难作为。进修学校和教研室,承担教师日常培训任务,但职能严重弱化,力量不足,深居简出,下基层开展培训活动要由学校或教师承担活动经费,农村教师认为这种培训机会少,有也是坐而论道的多,敢于“下水”示范的少,指导性不强。三是学习渠道单一。专业培训、网络学习、报告讲座以及学术会议,一般教师难于企及,平时学习渠道以自学、同行交流为主。节省费用、工学矛盾相对缓解的学历提高于是成为一枝独秀。在调查中,30岁以下教师参加自考或函授的占100%,有的还同时兼顾等级考试,但普遍存在学非所教,都为职称、文凭而学。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受内部流动体制(如城乡)不畅以及外地、其他行业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吸引,大多数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都有“跳槽”的想法。某乡镇小学五年间通过停薪留职、外出打工、转业的教师流失率达5.2%,流失教师基本上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这对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近年来,考公务员、考研以脱离农村教师岗位成为新趋势。

农村社会尊重和关心教师不够。一是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天秤向财富倾斜,经济地位决定了社会地位。在农村,知识水平不高的打工人员收入超过教师成为普遍现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难于富教师”,道出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尴尬境地。收入的相对低廉,影响教师地位的提高。二是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农民重教程度密切相关。

管理制度缺乏创新和活力,普遍存在管理简单指标化,不尊重教育规律。改革浪潮此起彼伏,考试指挥棒依然权威,一边是喊素质要减负,一边是保质量,“减负减负,后果自负”,让教师在传统与改革的困惑中无所适从。既要忙着能力素质的培养,又要应付各类考试、竞赛,肩负着多重压力。面临来自社会、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压力,在与奖惩、待遇、职称、提升、下岗、分流挂钩的竞争性管理制度下,校长与教师以及教师间的关系普遍紧张,教师感到人际压力沉重;“分是学生命根,考是老师的法宝”,也导致师生关系仍以权威式为主,平等合作和放任型比例很小,师生难融洽。

二、建议: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将此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工作中不在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等;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等,开发校本课程等。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

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要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的能力,使农村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特别要使农村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热爱农村儿童。要通过教育和其它有效措施,使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扎根农村小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比如大幅度提高工资、实行轮换制、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专门的进修机会、举办专门的培训班等,使农村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一潭死水。要大力推进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可以考虑采取四点措施。一是招聘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聘用一批素质高、年纪轻的代课教师缓解一下当前师资紧缺的矛盾;三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四是改革教师内退制度,将农村教师的内退年龄提前,动员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前退休。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性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素质教育的源头性工程。当前,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阻碍着基础教育和谐均衡发展。要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遵循规律,结合实际,积极进行改革才能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及对策研究

汪应洲

(甘肃省康乐县莲麓初中甘肃·康乐731516 )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化已经是教师教育发展之趋势。然而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贫乏,教育专业化水平较低,学科专业化整体程度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一、当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历层次低下,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

我国西部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在小学中,教师学历更低,具有本科学历者很少,大多数教师只有中专学历,甚至初中学历。此外,由于教师学历层次的低下,致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完善,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学科知识专业化严重受阻。

(二) 教师年龄偏大,骨干教师紧缺

西部农村小学大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区财力紧张,好多地区普遍采取“只退不进”的教师管理办法,受此影响造成连续多年部分农村学校不进一名新教师,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此外,由于城乡生活条件的差距,农村教育设施的不足和农村教师待遇相对低下, 使得一些教学成绩卓越,教学理念新颖的年轻骨干教师纷纷流向地理条件、教学条件较好的“城区”,骨干教师大量流失。

(三)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除了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外,学校大都没有别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利用。此外,目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主要凭借经验进行教学,有的甚至是拿着教学参考书生搬硬套, 1

因而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四)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低下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普遍较弱,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科研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知识,科研方式落后,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低。

(五) 教师缺编严重,教师负担过重。

西部农村小学大都地处偏远地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在教学上的角色很庞杂。例如,临夏州某农村小学,有学生200多人,7个教学班,但只有五位教师,他们不仅要教语文、数学等学科,还要身兼班主任,甚至还要完成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功课的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师授课量平均为24节,教学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二、影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之外,还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促进西部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认真对待影响其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一)制约我国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1.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往往认为教师只要具备较高水准的学科专业素养,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能够得到学生、家长及领导的认可,至于他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与研究,对教学的影响似乎并不那么直接。也就是说, 这些教师只注重眼前的教学效果,缺少从事教育理论探究与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因此他们在专业发展上很难突破,这势必会影响专业成长的进程。

2.教师职业认同度低

“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从教就是谋求生活,让生活有保障而已,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内驱力不足

实践表明,一个内驱力很强的教师,往往具有高度的内在工作动机,他渴望成功,并倾注全部心血反思和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追求自我专业的发展。然而大部分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成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选择的一种

手段,还有一部分教师抱着“吃老本”的态度打发日子。

(二)制约我国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制度保障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与城市教师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不仅工资待遇低,物质福利差,而且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等福利措施也很难真正落实到位。此外,西部农村小学教师还缺少正常的评职、晋级、进修等机会,即使在同一地区,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各种福利待遇也完全不同,教师收入的校际差异也比较明显。此外,各种教育资金的投入与城镇小学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

2.教育经费的拨付与使用

在走访中,天水市某农村小学夏校长曾这样描述他们的境况:“要算帐,这学校最起码有三万五千多元的教育经费,但钱全在学区,这边一分钱都没有,学校的灯泡、锁子坏了,还得打申请,由区上统一采购。”天水市某小学郑校长也谈到“我们也想给学校老师搞一点福利,再拿出一部分钱搞一下教育教学和科研,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钱,想也是白想!”在西部大部分地区小学经费全部由学区统一管理,统一支配,下属小学需要什么东西必须得申请,然后由学区统一采购!下属小学基本上没有自行支配经费的权利,这对学校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建设很是不利!此外,由于农村小学一般都地处偏远,即使有科研方面的资金,也被一些条件好的学校所抢占,这方面的投资根本就没法落实到真正需要的者的手中。

3.学校管理者

由于西部农村地区一般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此,这些小学的管理者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科研意识也淡薄,甚至有的校长自己也不知道科研是什么。知识的更新更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部分学校校长还在老师跟前摆“校长资格”,认为自己是校长,就高高在上,对下面的老师不屑一顾。此外,他们不能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表扬和宽容,也不能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这些严重制约着教师内在驱动力的激发,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教师间的合作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小学教师队伍只是“人+人”组合而成的群体

( group),并没有真正形成团队(team),大部分教师只顾及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教师之间缺少合作意识,协作精神。

三、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其得到有效的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向西部农村倾斜的教育政策及保障机制

1.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为切实促进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国家应在政策和机制保障上向西部农村地区倾斜,加大投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后顾之忧。首先,应着实提高工资待遇和特殊津贴。其次建立健全教师保障制度,在收入水平、退休待遇、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最后,建立健全教育政策长效监督机制,使得一系列“惠师”政策真正走进西部农村教育教学之中。

2.补充优秀大学生到教师队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解聘不合格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能娴熟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逐步改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鉴于西部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普遍实行学区统一管理的现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经费审批到各小学,由小学按照需要自己支配,学区或上级部门年终对账目进行审核。此外,优化西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启动科研基金和培训补贴等经费保障机制。

(二)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1.改善学校管理环境

校长要立足现实,切实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建立新型管理模式,积极学习前沿教育思想,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同时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表扬和宽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环境和氛围,从而引领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之中。

2.促进教师间合作

“教师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形成教师集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

【1】发展,也只有在教师集体中教师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一定

要携手并肩,互为伙伴,彼此信任,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以课堂为平台,交流教育心得,研讨教学方案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突破等问题。其次,教师以教育教学过程中棘手问题为研究题材,齐心协力,合作研究。再次,汲取他人教学之优点与先进理念,进而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行为。

3.加强校际合作

在开展校内科研交流的同时,积极邀请城镇小学骨干教师来农村小学“传经送宝”。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汲取骨干教师学期计划、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的闪光点,从而达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三)加强自我修养,自觉适应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教师一定要自我充电,加强专业知识素养,夯实文化底蕴,不断对知识升级,防止教学理念和知识的老化。首先,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技巧。其次,积极主动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和优秀教育刊物。再次,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揣摩名师教学设计、领悟名师教学随笔。最后,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达到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2.反思教学,累积经验,着实提高研究水平

“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是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审视,一种推敲,一种质疑,一种肯定或者批判。”【1】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对于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来说,一定要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方法,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着实得到提高。 [1] 郭浩.机制创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2):13-16.

[1]李镇西著.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3.建立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程度

教师资源共享也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之一。教师一定要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在各种杂志书刊、博客、网站上发表,实现共享和交流,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浩.机制创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2):13-16.

【2】李镇西著.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文章结构比较合理,措施也比较具体。但在分析外部因素时,要总结出存在的关键问题所在,这样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才能做到前后呼应。你再把第二部分认真修改一下。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现状分析

时光如流,岁月是梭。转眼在在偏远闭塞的山乡僻壤教学18年,时代的进步给我许多的应接不暇,与时俱进的时刻有了太多的无奈遗憾。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师看教师。我静下心来开始正视自己、正视我们自己的职业,为自己走过的路来一次回顾,对农村教师来一诠释。但提到这看似简单的话题,我却倍感沉重。我不能游说别人对教师的认可,对教师的解释。我也只能顺势议论,遮盖自己的“尴尬”;因为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以我自己的理解,描述我所了解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给自己一个心安的注解。

一、现状与反思

(一)、对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没前(钱)途,没有“后发赶超”,没有“一举成名”,更不要说“光宗耀祖”“君临天下”。选择教师职业,真的是“弱势群体”的无奈抉择吧,设若叫别人拿自己的职业与教师交换?我想不会有多少人会心甘情愿。那是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物价疯涨,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市场经济生存的指挥棒鞭策着所有人一切向前(钱)看!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养家糊口,供子女读书,赡养父母,同样参与社会交往,同样为五斗米折腰。不可能不闻世事当圣人,两袖清风谈教育?

(二)、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没有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属于社会森林中的弱势群体。虽然,人若一味地向钱看其实是很无聊的、无意义的,尤其是当自己物质条件极差的时候,必然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精神食量做补给。但是,现实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每况愈下。教师失去了原来教书尊严,变成了安全为主“以人文本”的“保姆”,成天期盼的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别来闹事,学生能不出事……能有个安静的教学环境进行单纯的教育教学;就心满意足了。这一原来最最基本的要求都成现实了奢望,诸多学生安全责任事故啊叫教师忧心忡忡、提心吊胆。每每开展“应试”检测,把学生均分、及格率、保学控辍等等教学附加工作令人焦头烂额,身心憔悴。

(三)最可怕的是舆论方面,一谈到教师,许多人心中首先想到的是“乱收费”、“乱办班”、“素质低下,误人子弟”甚至是“毫无人性的暴徒”、“色情狂”,谈及教师便咬牙切齿,把个别现象和自己对教师的误解变本加厉地倾泻出来,把教师生吞活剥。

出现这样的现状,教师真的很无奈。这是因为:

第一、许多人搞错了对象发错了火。拿高等教育的问题来质问中小学教师;拿城市(也包括县城)中小学的问题来质问农村中小学教师,拿成人问题来套问小学生问题。其实收指责的教师恰恰也是受害者之一。

第二,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新闻媒体连起码的职业道德都不具备,不弘扬正面精神,而是添油加醋地放大某一负面,煽风点火、阿谀奉承,对于关键问题,比如均衡教育、教育公平,教师地位等,只会隔靴搔痒,一笔带过;而对群众关心教育问题,他们就拿一些中小学开刀——什么打掉门牙,揪掉耳朵,逼疯学生,最好再来个强奸犯……这样,让群众出了气,让自己也飘飘然起来。至于广大人民群众怎么看教师,至于因此对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就不管了。

第三、教师是人并非神仙,就有可能犯错;而且,教师这个行业人员众多,林大出杂木,难免会有个别人渣败类。所以,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看待教师犯错,不能以点带面。应该比较和评判的是行业犯罪率(犯错率),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式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而不是本末倒置地渲染个别犯罪案例。我们不妨把从业总人数做分母,违法乱纪者做分子,来求一下犯罪率,假如所有的行业做一下评比,教师职业肯定是排在后几位的吧?别忘了教师总人数这一巨大的分母。相信教师,相信大部分教师。正如某一血站的工作人员所说:“我们喜欢教师的血,因为验血的合格率很高,教师的血干净”。是啊,“教师的血是干净的”是我们的自豪。

第四、教师内部的相互倾轧。人多,心就多,并且有知识,于是很难管理。何况有些人会拉帮结伙,搞派系争斗,肚子里有点墨水的,要整起人来可比一般人要强得多,所以教师内部也就出现了内乱。当然,现在作秀,令教师疲于奔命,“迎检”“活动”已经是家常便饭,还有名目繁多的考试、继续教育之类的。动辄就下岗,不给评优选先,不给晋级涨工资,年度考核不合格……招招都打在每个普通教师的软肋上,让所有老师提心吊胆的,耗费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换来的只不过是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而已,当然还有有些人的面子、口碑、以及政绩。

第五,错把教育当社会,把所有社会的不足全部踢给学校,教育无法承担整个社会之重。

总之,特别强调,教师同样是人,不是神;更不是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只不过是太阳底下一群微不足道的小草而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不要总把教师想象的多么高尚,更别奢谈什么师德,只需要职业道德足以。直接点,按劳取酬,爱岗敬业足够。至于有些人无奈地安慰自己说什么“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之类的话,也只不过是精神胜利法吧。因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站在台下既不费力还又讨好的事人人都会。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是职业的要求,不要对农村教师那样肆无忌惮地苛求。想当初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按现在的算法,优秀率也就72除以3000等于2.4%。我们应该知足了吧。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已经足够。

二、改革与希望

因为农村与城市差别、区域间的差异。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的差异。区域、城乡差别直接影响教育资源中最为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教育资源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以人为本、以师为本,、以人才文本。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中小学管理机制、办学体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状况得不到改善,多农村中小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农村青少年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农村的落后面貌终究难以改变,全面奔小康的奋斗目标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在“两基”任务顺利完成以后,要巩固和发展“双基”成果,必须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当务之急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尽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关。应该着力于:

(一)、及时补充优秀年轻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日益老龄化。一是规定凡刚毕业的师范学生必须到农村乡镇中小学任教一定年限以上,方可招聘录用到市直、县区学校任教。二是要切实把好教师入口质量关,宁缺勿滥。三是要采取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

(二)、保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目前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除了在住房、医疗、学习、交流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外,工资待遇也是最差,教师工资上划到县统一管理、统一发放的规定没有得到实质性落实。对此,各级政府要从民族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提高认识,采取得力措施,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各方面的待遇,凡在乡镇驻地及以下学校任教的教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且终生享受。同时在职称评聘、提拔录用、接受再教育、参观学习、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鼓励教师自觉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安心教学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热心农村教育事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广大农村建功立业。

(三)、建立健全教师交流管理制度。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县以上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偏远农村中小学任职,作为今后继续任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一方面锻炼提高骨干教师素质,另一方面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在一般情况下,建设一支稳定、过硬的教师队伍,不随意调动教授,合理地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进行中长期规划,不随意调动教师。

分析也罢,浅谈也罢。现实总是具体存在,教育需要在反思中前进,教师需要稳步中为人师表地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论心中何等纠结,我们必学坚守。在农村教育的征途上继续,书写大写的人生。

第四篇:当今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缺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文件提出,乡村地方的教师基本工资水平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而且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这表明,农村教师的待遇将有显著的提高。在2014年年底,地方上整体对教师工资进行了调整,农村教师工资已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这一点看,工资待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足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笔者在2015年7月底至8月初对d县100多所中小学包括教学点、完全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研中,却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学校负责人和家长、村干部都表示,现今教师对教学以及参与学校管理等的积极性较低。

一教师积极性缺乏的表现

《学校管理学》一书对积极性作了如下定义:积极性属于心理学范畴,属于人的个性倾向性。所谓教师积极性,是指教师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的心态以及表现在行为上的努力,进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表现形态,它的主要判断标准有两点:一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二是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结合笔者对多名教师及学校领导的访谈,发现教师积极性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不动,学校领导调动不了教师

笔者通过与农村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的谈话,发现教师在很多时候并不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一些学校领导表示,他们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打亲情牌,强行调动会引起教师的反感,特别是将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农村地方优秀教师调往条件差一点的教学点,基本上不可能,即使明确表示给予多少补助,教师也基本不同意,严重一点的,就表示我辞职不干了。这是管不动的表现之一。即使勉强调动,教师答应去一两年,大多数去几个月就向上级部门申请调回去,得不到上级回应的教师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调走,并且在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疏忽。这些都表现了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

2.教不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反馈,都没有认真对待,甚至漠视。教师对教学准备的不关心,则表现在对坐班制度的抗拒。现今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实行一种坐班制度,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有的坐班制度要求教师在上午、下午上课前20分钟在办公室,有的则要求在每天的第几节课在办公室,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充足的备课时间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的时间,但在调研中很多教师却普遍表示他们希望上完课就直接回家,认为这样坐班没有任何意义。同时,笔者在一所农村初中实习的时候发现,教师在坐班时间多是闲聊,而非自我提升,甚至他们都表示,其他学校也是这样的。这些表现出教师对教学准备缺乏积极性,对教学过程缺乏积极性则表现在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在笔者实习以及旁听的很多课程中发现,两位笔者曾经的老师上课的内容及方式和十年前大同小异,说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并没有给予重视,甚至没有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在访谈中,很多学校领导表示,教师对教学的结果也并没有表现出重视,教师普遍上完课就直接回家,特别是农村部分教师本身要做农活,只将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最后考试的结果如何也并不关心,他们只完成自己分内的教学工作。即使考试成绩在年级组排名倒数,教师也并没有受到影响。这表明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3.培训不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

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需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这不只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国家出台过很多鼓励教师参与培训的文件,如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通知》鼓励教师参与培训,而教育主管部门基本上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与集中培训,还有平时学校自发组织的校本培训以及其他综合性培训,但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校长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都表示,每次提到培训他们都很头疼,上面下发通知让他们组织人员,但人员很难组织起来,教师不愿参加,即使给予一定补助,教师也不愿意参与培训,更不用说自费参与了。本应是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培训,教师却普遍抗拒,这反映的是教师对自身发展缺乏积极性。

二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

在访谈中,笔者同样询问了学校主要领导、学校校长、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关于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通过这些访谈以及笔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对当今教师积极性缺乏的思考,发现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教师引进流出机制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有教师个人的原因等。

1.农村教师引进流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环境的特殊性,现今教师的主要组成有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其中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部分是当地老一辈的教师以及赋闲在家的村民,其中有的仅有初中学历,而公办教师除了部分原在编和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外,大多数公办教师都是采取新机制引进的年轻教师,即三支一扶大学生、师范生、支教生等,新机制引进的教师如果不是当地的人,很多在学校待一两年就离开了,特别是农村交通不便利的地方。据笔者调查,在一些偏远一点的地方,新机制留下的教师一个都没有。教师职业是一项长期的职业,一两年根本不足以了解当地的学生以及融入学校集体,这些教师在带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离开,不只对他们自身的教育积极性有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教师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学生习惯了年轻教师新的教学方法,再用老教师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就不适应了,教师也会觉得很累,进而影响其教学积极性。

同时,在教师流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农村地方教师紧缺,一般不存在辞退教师的现象,即使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也依然在一线教学。而一些优秀的教师,要么被城市的学校挖走,要么寻找各种渠道调走,最后留下来的教师,即使对教学工作抱有很大的热情,但要么精力跟不上,要么能力跟不上,久而久之,也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这便是农村地方很典型的优秀教师留不住,不能胜任教学的老师送不走的现象。

2.农村教师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交通很不便利。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有这样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的教师每到冬天要爬山去上课,山上全是积雪,每次单从山脚爬到山上都要很长时间,而且道路非常危险;教师一旦到了学校,可能一个月都没办法回家,这是出行的不方便。另外,还有办公条件的不方便。农村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大多由教室改建,所有教师在一起办公,因为东西很多,即使努力整理,工作环境也很杂乱。在笔者所观察的100多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办公设施都比较陈旧。在工作的软环境上,镇上的教师相对好一点,教师一天可能只有半天课,而在农村偏远地方,特别是教学点,有的只有一两个教师,只能采取复式教学,大多从早上上课上到晚上,不要说钻研教学,连基本的教学工作都跟不上;而且,同事之间也缺乏交流,这样不利于自我的提升,同样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培养。

3.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助力者,其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和教育质量的好坏。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儿童的成长维系在教师身上,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了解农村教师积极性缺乏的表现和原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天才.找准管理着力点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7)

第五篇:农村物流现状分析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我国对农村物流的发展给与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物流产业,要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

解决农村物流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工作,是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物流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但是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处在供应链上游的农村,农产品无人问津、低价出售,供应链下游的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这种现状致使农业生产收入微薄,丧失生产积极性,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

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消费者中介组织餐饮业加工企业

我区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1、我区农村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 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还是农村主要经营方式。无论是农户的自我服务能力,还是当地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都处于比较涣散和落后的阶段,功能相当薄弱。新的合作经济组织也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化知道都还处于萌芽阶段,远不能满足农村物流的实际需要。农产品大多数还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超市、连锁店、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等进行周转,几乎没有十分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结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就更没有了。物流标准化的运作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协调性差,依然还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另外,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滞后,同样也是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之一。

2、物流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

农村的信息网络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向导,虽然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远不够健全缺乏快捷、灵敏、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而且农村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标准的信息队伍,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无法真正到达农业生产者,农业物流的流向、流动都有很大的盲目性。

3、宏观调控和物流政策尚不到位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缺失,很多地方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物流作业无法规范,物流需求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物流企业对物流外包的盈利难以预期,市场难以达成物流合约。而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农村物流的发展,当前措施还比较模糊,加上农村物流市场尚不成熟,多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层出不穷,正规的农村物流企业在市场中无所适从,也得不到政策的有效保护,从而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金融等服务尚未健全。

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物流需求点多面广、规模小,面向农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务容易出现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比较高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务容易出现交际成本和交易风险都比较高的问题。

5、农村物流技术落后

我区农村物流现在通常还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多数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使大量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严重,成本增加。据统计,在缺乏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情况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竟然高达25%-30%。大量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蔬菜水果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6、农村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

大专及以上高中和中专初中及以下

长期以来,我区存在重物资生产轻物资流通的现象。近几年虽然也培养了不少物流人才,但相对还很贫乏。真正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熟悉农民贸易习惯和现代农村物流特点的人很少,更别谈能够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并系统规划的人才了。在目前我区物流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农村物流环节上的缺口严重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农村物流的网络建设、区域合作、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建设、科研管理管理层面也还有大量工作需要逐步开展。

农村物流具有散落性、差异性、特殊性、自然性和边缘性,它不同于普通意义的农产品流动,而是涵盖了包装、装卸、运输、仓储等一系列经营链的总称。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美国又是现代物流高度发达的国家,早已实现了物流现代化。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 论指导下,我区也要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畅通、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所示。 批发市场之外的批发商农产品生产者超市连锁店产销售直挂中小商店消费者批发市场餐饮业

(1)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

在国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已经广泛普及,通过网络,农场主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农产品期货价格、市场供求信息、气象资料等情况,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易和咨询等 活动。可是在国内,在我区范围内,农业信息体系还比较欠缺,需要对农业信息工作加以重视,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府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信息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路子,目前我区基本形成了基本的信息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副产品外销、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之路。下一步我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一是不断建设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依托平台,积极探索信息进村入户途径;三是利用平台,广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2)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服务产业,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尤其熟悉相关法规,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分布、农产品企业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层人才。因此要加强我区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制定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采用多种途径引进掌握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在我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初期,可以聘请各方面的农产品物流专家组成物流专家组,在整体农产品物流规划、重点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进行广泛的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委托大专院校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尤其加大创新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与建立示范性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积极开展农产品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选择那些岗位接近和 知识结构接近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进修、业余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急用人。

(3)扩大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

不断推广农产品物流管理,努力扩大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鼓励企业改造农产品物流流程,政府给予企业释放农产品物流业务服务费用一定比例作为补贴,将农产品物流组织和管理活动从企业核心经营活动中分离出去,积极采用农产品物流服务外包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培育农产品物流需求市场,为专业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创造市场需求条件。

(4)推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化

加快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对其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专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其上规模、上水平。争取两年内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服务质 量好的专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积极发展现代运输方式,例如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多式联运、甩挂等,加强协调和联合各种运输方式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强低成本、安全、高效农产品物流系统建立,以便把网络化和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提供给企业。联动发展农产品企业与农产品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供应链各环节,为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

(5)建立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

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臵性审批。在为农产品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规定外,其它不必要的、对行业技术进步、企业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有阻碍作用的前臵性审批项目一律取消,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幵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开放农产品物流市场,通过强化市场竞争解决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鼓励外资和民营农产品物流企业到佛山市创业。

(6)加强组织和协调,确定政府对物流管理的组织机构

农产品物流业是新型服务业,涉及面广,具有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为加快发展我区农产品物流,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由交通局、规划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常设办事机构,统一运筹、规划、协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 同时机构明确分工,加强各镇街、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实现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 (7)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升级

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贷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采用农产品物流的规范与标准,充分运用农产品物流技术,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加快向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升级。传统运输企业升级,要树立主动服务于工商企业的观念,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利用本土优势和人力成本低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参股、互为代理等方式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在合作实践中学习先进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共享农产品物流资源,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网络系统,逐步实现组织再造、流程再造和网络再造,实现从单纯运输到综合农产品物流服务的升级。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升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年度工作总结开篇下一篇:年度节能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