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常规管理论文

2022-05-07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班级常规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序有效的常规管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优良的班风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由于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的特殊性,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重要、也更为复杂,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们在实施班级常规管理时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做创新。

班级常规管理论文 篇1:

幼儿园小班班级常规管理之我见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班级集体的面貌,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用脑去做。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来探讨,如何在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通过营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榜样、提高家园互动质量为策略,从而实现班级常规管理目标。

一、班级的常规管理概况

什么叫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班级常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在我们班级内,孩子们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会自己事情自己做。能独立进餐、上厕所,会自己穿衣服,会听音乐排队等。家长对我们常规管理工作也比较满意。我们把每日活动情况发布在家园联系栏中,以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掌握。当然我们也鼓励每位家长可以通过E校平台对班级的常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回复,使我们能便捷地了解工作中的得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密切了家园的联系。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班级集体的面貌,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用脑去做。作为小班的班主任,如何帮助小班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是我们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三、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防范式

有些老师认为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不敢放手让孩子自主地活动。我的搭档教学水平很好,但是她为了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责任,总是不敢放手让孩子自主地活动,从而限制了幼儿灵动性和好学性。

2.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

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现在很多老师是机械地运用说教这一方法解决问题,未能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来进行教育。有时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向幼儿讲过的规则,幼儿就没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更多的以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那么幼儿也能更好的接受和了解,从而今后减少类似事情出现,达到尽量完美。

3.榜样示范作用不足

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比如,有些老师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自己却和一个教师肆无忌惮地聊着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自然他们也不会认真遵守纪律,久之,幼儿的纪律和身心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二是没有创造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只顾着自己讲道理来教育孩子,而忽视了孩子之间的榜样教育,没能让孩子明白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应该向谁学习。这样会导致孩子榜样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

4.孩子的坚持性差

在幼儿园里,有教师监督,幼儿就能够遵守规则和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一回到家就会变回原形。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理论知识缺乏,对常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能力不能全面理解。

一方面,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能力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教师往往很难考虑到事物的关联性,孤立地看常规。另外,由于自己理论学习的不足,还错误地以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住孩子。

第二,教师缺少榜样示范的正确认识。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影响最显著的榜样是给儿童温暖和关爱的人,拥有更多权力、影响或技能的人,以及与儿童相似的人,或同性别、同龄的人。教师是幼儿最好的行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也没能成为幼儿良好的学习榜样。另外,幼儿同伴的观察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中也有浪费这一资源的做法。

第三,家园合力不足。

一是家园沟通有问题。教师未能让家长明白常规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常规管理的内容。因此家长不能做到同步教育。

二是家长的观念问题。有不少家长认为常规管理是幼儿园的事情。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师幼关系和谐是常规管理的奠基石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言,“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我班在孩子入学前,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孩子入园前我们召开家长会,邀请孩子和家长参观幼儿园,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喜欢上幼儿园。入园后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来打动孩子的心,对一些生活动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哭闹的孩子教师要多关心、多体贴,使孩子们心里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另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孩子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在大家的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二)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班级治理的要害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治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把握孩子发展的脚步。那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适应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呢?首先,治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治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治理者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天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治理者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熟悉、观念调整之后,治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要害,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

(三)给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机会和放手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

体现幼儿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常规的制定。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一是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二是制定的常规更符合幼儿的需求,三是幼儿更能明白常规的意图与价值。如果教师能够给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那么幼儿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知识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增加了与同伴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常规的主动建构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采取有效的手段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做个“勤”老师促进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

二是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进餐常规。

三是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

四是将评比奖励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自觉意识。

五是班级常规管理个性化。

(五)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具体健康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教师要想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首要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好幼儿的表率。如教师不让幼儿挑食,那么教师自己便不能挑食。能够最有效地管理幼儿,并能使幼儿对老师更信任、更尊重。另外结合班内的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从而激发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等形式给幼儿以榜样示范。如通过故事讲述《大公鸡与漏嘴巴》的故事,可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或以表演形式把故事陈述出来,榜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展示。如通过让幼儿观看木偶戏《森林动物园》,来使幼儿受到文明礼貌以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常规管理

家园的密切配合对小班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起着润滑和推动的作用。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在家庭中请家长保持和幼儿园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总之,想要解决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增加教师的认识,转变教师的观念;其次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用理论充实大脑,用理论发现问题,用理论指导行动;再次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摸索出一套适合孩子发展的方法。外在的强化和模仿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自律道德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出路是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而不是机械死板地灌输规则。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教师应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

作者:朱春金

班级常规管理论文 篇2:

奇思妙想束常规——职业学校班级常规管理有效方法浅谈

摘要: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序有效的常规管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优良的班风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由于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的特殊性,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重要、也更为复杂,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们在实施班级常规管理时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做创新。本文正是笔者在班级常规管理中部分创新做法的介绍,抛砖引玉,希望能找到共鸣、更希望借此文能引出更多的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见《百度百科》)。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序有效的常规管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优良的班风有着极为积极、重要的意义。在常规管理有序有效的班级中,每个个体才有在学习上、能力上、行为上取得进步、获得发展的可能。

职业学校在生源选择上处于劣势,生源选择的劣势也直接造成了职业学校班级组成的复杂和班级管理的困难,因此,班级常规管理在职业学校更为重要、在实施上也相对艰难。

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要求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们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重视和组织;而生源的差异和常规管理实施的艰难,更要求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们必须运用智慧去重视和组织。这些班级常规管理的小智慧、小举措、小坚持,往往会改变班级的大风貌、改变学生的旧想法,推动班级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而我,也是愿意发掘班级常规管理小智慧的班主任。

方法一、抽屉可做大文章

【背景故事】一年级报到的那一天,我看着每位同学桌上堆放的新书,提出了一个规定——班级抽屉不允许放书。霎时,班级里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但毕竟是新生,学生之间都不熟悉,也没人敢站起来反驳,于是议论声很快消散了。我知道,她们在小学甚至初中时,书本都是放在学校抽屉里的;我也知道,在我们学校,不给在抽屉留书的班级几乎为零。但是,我还是坚持制定了这样一个创新的常规要求。因为我不想让学生带着小腰包、拎着小挎包来上学;我也不想看到班级抽屉就跟杂货铺一样,零食与书本并存、垃圾与知识同在。三年了,这项常规一直在班级的管理条目中,没有更改。

抽屉能否留书,恐怕很少有班主任会将它与班级常规放在一起去谈,但我却将“抽屉不留书”作为一项班级长期的规章制度,纳入常规检查和考核。在我看来,抽屉不留书,是一个常规管理上的大问题。

首先,清空抽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始于对课本的珍惜和尊重。只有将书带回家,才有回家后看书及作业的可能;只有将书带回家,才会将书本丢失的概率降到最低。

其次,清空抽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整理个人学习物品并井井有条的开展学习,现下竟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的技能。将所有课本留在学校,省去了整理这一步,其实也就丧失了提高生活能力的机会。在班级里,带齐书本和交全作业都是基本的常规考核,最简单的两件事,其实反映了深刻的个人行为习惯培养的问题。

第三,干净的抽屉利于建立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更利于维持班级的卫生状况。我告诉学生不要“徒有其表”,外表上清爽整洁,结果抽屉里却什么都有、什么都放,要讲卫生、要“内外兼修”;而学生的小抽屉干净了,整个班级的卫生情况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卫生常规自然也就好了。

方法二、会说话的小席卡

【背景故事】新生报到时,我拿出一堆小号的席卡套,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个。学生拿着这个小小的席卡套,一脸茫然。我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让别人认识你、也是将你自己推广出去的有效途径,你所要做的,只是裁出一张与卡套大小相当的纸、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并且将它放入卡套内。在开学初的二个月时间里,你都必须将这个席卡放在桌面上。

一枚小号的席卡,开启了新生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一步。在学生看来,他们只是按照一个“好事”的班主任的要求,完成了任务。但对于我而言,这枚小号的席卡,告诉了我许多有用的信息。

首先,放置席卡初步建立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进入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份就是双重的,一重身份是学习者、另一重身份是准职业人。学校如同大社会、班级如同小单位、课桌如同办公桌,那么,放置在学生办公桌上的席卡,无疑让学生感受到一丝压力――我已经是一名准职业人了,如果我做一些不妥的事情,别人会通过席卡知道我的相关信息。

第二,放置席卡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利于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熟悉班级。新班建立伊始,陌生感的消除是工作的难点。学生与学生之间是陌生的、我与学生之间是陌生的、课任老师与班级之间也是陌生的。而一枚代表自己的席卡,正好可以作为陌生感的消融剂,同学通过席卡上的信息相互了解、我通过席卡上的信息了解学生、任课教师走入班级需要提问时,看着席卡上的名字可以与学生亲切交流…新班级尴尬的陌生问题,就因为一枚席卡而得以解决。

第三,席卡的制作可以一探学生的本性。接手新班,每个学生对我而言都是未知的。报到时,她们都隐藏了自己,展现给我的,往往是最好的一面。而从布置给她们的第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中,我却多少探得了她们面具后的真实模样――哪些学生办事拖拉、哪些学生没按时完成任务还喜欢找借口、哪些同学保质保量完成了、哪些同学只是随便扯了一张练习本的纸写了自己的名字…而这些,都是第一手的资料,让我在给每位同学安排工作时,有了原始的判断依据。事实也证明,那些认真完成我的第一项工作任务的学生,在之后三年的学习中,都成为了班级中的得力干将和学校中的骨干力量。

方法三、沉甸甸的档案袋

【背景故事】建班二个月后,我到文具店买了44只牛皮档案袋,并且在每只档案袋的左上角用铅笔写上了每个学生的名字和学号。班会课时,我抱着它们走进教室,学生纷纷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我告诉学生,这只档案袋就是你们每个人在校四年的成长档案,在这四年里,你所获得的奖状、有价值的荣誉证书、写的检查甚至于拿到的违纪单,都会放在这只档案袋里。四年后,当你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这只沉甸甸的档案袋就能说明你高职四年所有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学生接过档案袋,将我的铅笔痕迹擦去,郑重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学生的所有奖惩材料,都会由班长一一放入档案袋中。每学期结束前,我都会将档案袋发下去,让学生自己整理、检查,同时也回顾自己一学期的收获与不足。检查档案袋时,班上都很热闹,有同学会感叹好友的成绩、也有同学会唏嘘自己的不足,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她们将这学期的档案袋检查完、系起时,脸上那自我鼓励和憧憬的神情。

班级常规管理的一项工作,就是记录、整理并积累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成长。而档案袋,正是完成此项工作的便捷方法。

首先,档案袋的利用,使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一个学生一份档案,奖惩情况都在其中体现、成长的点滴都能在其中找到。当我需要对一个学生做出评价时,我只需要打开他的档案袋,就能获得我想获得的信息。

第二,档案袋的利用,能够提高班主任和学生的工作效率。班级集体荣誉的申报、学生个人荣誉的申报,都需要很多材料去支撑,而档案袋,能够提高申报工作的效率。我或者学生本人需要相关佐证材料时,第一时间就能拿到,省去了等待学生回家拿的时间。

第三,档案袋的使用,可以教会学生收集自己的材料,激励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带班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待荣誉的态度十分随意,拿到奖状或证书后,就随手放在抽屉里,等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丢了。使用档案袋,学生会逐渐培养自己收纳材料的习惯,珍惜自己的荣誉。同时,学生在收纳和整理材料的过程中,看到档案袋从空洞到饱满、看到自己的成绩从无到有、从大到小,对他而言,这一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

制度四、温馨的班级表彰会

【背景故事】每学期,我都会利用一个早自习或者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开一场班级表彰会。表彰的对象是班级学生、表彰的项目是常规表现,比如一学期里从不迟到、满勤的学生、比如一学期里打扫卫生没有扣过分的小组、比如一学期里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文明宿舍成员…第一次的表彰会,学生很惊喜、很激动;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表彰会时,学生已经从惊喜转为了努力和期待。她们会努力地做好常规,争取表彰中的一个名额;她们也会静静地期待某一个早自习或者某一节班会课,表彰会的召开。表彰会时间不长、不会超过30分钟;表彰会的奖品很小,只是一份小小的零食,但是学生们对表彰会的重视程度却大大超过了我的预计和想像。我知道,她们的重视绝非因为一份小小的奖品,她们已经逐渐重视起常规表现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准职业人而言,有什么比尽力的满勤、团队的努力、友爱的合作更重要的呢?

班级常规管理通常通过一项项的规定和制度来实现。班级的各项规定和制度会打印在一张A4纸上,张贴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学生不要触犯。国有国法,班有班规,规章的制订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而言不可或缺。但是,是不是只要制订了这些严格冰冷的制度,班级的常规管理就一劳永逸了?学生就一定能改变自己不妥的常规习惯了?

对于学生而言,这张印满常规约束的A4纸是没有感情的,他们不喜欢但是却无力改变。比如,一位学生迟到10次,我就会给他发一张违纪单,因为班规上写有这一条。这位学生会因为害怕拿到违纪单而谨慎地不再迟到,这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违纪单的恐惧没有了,这位学生还是会迟到。如果这位学生平素就比较调皮散漫,根本不在乎违纪单,拿了一张又一张并上升为一项纪律处分,但是他还是不在乎,那么这项班规的制订就等于无效,教育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所以,常规的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冰冷的制度约束十分必要,但是温情的引导也十分重要。这也是我决定召开班级表彰会的初衷。

首先,班级表彰会的召开反映了班主任对常规管理的态度。每天,班级的各项各类常规考核都在进行,我通过召开班级表彰会告诉学生,我一直在积累着各项各类考核的数据,我重视着这些数据并会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纳,并不是形式上的记录而已。

其次,班级表彰会的召开激发了学生对常规的重视。传统的教育,使学生重视成绩多于重视常规,常规在她们心中的地位相当低下。但是对于职业学校的这些准职业人而言,常规的评价往往会超越对成绩的评价。做事先做人,连最基本做一个称职的职业人的素养都没有,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我的班级表彰会,每一类表彰项目都是常规评价,通过这个另类的表彰会,告诉学生学校对常规的重视、社会对常规的重视,也渐渐唤醒了学生对常规的重视。

第三,班级表彰会的召开激励学生在常规上自我反省和进步。班级常规管理表彰会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它挖掘出了班级中常规表现优秀的学生、也挖掘出了班级中常规管理的优秀方面,这些优秀之处会成为学生自我衡量和改进的标准。比如就迟到、请假这类行为而言,有些学生连自己请了几次假、迟到了几次都不清楚,更加不会去关心他人的考勤情况。在表彰会中,我首先表彰的就是满勤的学生,而这几位学生的突出表现会震撼到其他同学。我听到有人感慨:从没有迟到过啊?这么厉害!也有人感慨:其实如果我每天早起五分钟,我也不会迟到!这些话语,其实就是学生在对比后内心的真实反映。同时,我也相信,这些学生,也会像那些满勤的学生一样,重视起纪律、重视起考勤、将责任挑在肩上、将坚持放在心中,逐步有改善、逐渐有改变。

班级的常规管理通过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而实现,这些规章制度管理、控制和教育着班级学生、辅佐着班主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并不仅仅是没有生命的条目、也不只能是A4纸上没有感情的框架、更不能只是管理和控制学生的工具。在常规管理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得用一些小智慧,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善于动脑、敢于尝试、勇于坚持,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一定会得到巨大的收获。

(责任编辑:戴珍宏)

作者:黄欢

班级常规管理论文 篇3:

“爱满天下”理念下的幼儿班级常规管理

【摘  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重要的教育思想,“爱国”“爱民”“爱教育”“爱学生”……“爱”就是这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小处做起,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在爱的指引下以尊重幼儿的差异、一视同仁地面对幼儿为主,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个体化、适宜性的班级成长环境。

【关键词】常规管理  爱满天下  中班

面对自我意识发展敏感期的中班幼儿,教师更需要抓好班级常规管理,为幼儿建立一个自由、有序的成长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用关爱为幼儿架设好成长的阶梯,也为班级教师的一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不戴“有色眼镜”地看待幼儿;在尊重的基础上,一视同仁地热爱每一位幼儿,使班级幼儿都能获得良好的培养。

一 尊重差异——用关爱辅助成长

中班幼儿好奇、好动,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很多幼儿“不听话”,这给教师的班级常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教师应当站在幼儿成长的角度审视幼儿的发展。在常规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因为个别幼儿发生状况对班级幼儿造成影响而一手包办幼儿的事情,关心、爱护变成过度帮助,这让发展中的幼儿与别的幼儿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给予幼儿关爱的程度需要把握好,当幼儿由于自身能力而出现违反班级常规时,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或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以使其获得一定的进步。

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同时要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原因,在了解与尊重上对幼儿进行培养能有效地促进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关于幼儿的小事在常规管理中常常出现,而不同方面能力弱的幼儿在班级中也很多,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从小事做起,才能通过对幼儿能力的促进而形成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调皮的幼儿非常多,每一位幼儿在游戏、生活中,难免都有调皮的时候,教师需要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们,了解他们在尝试探索环境、探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当给予幼儿尊重与理解以后,幼儿同样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教师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双向发展与促进。

二 规则改变——热爱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规则的制定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制定规则时,教师考虑的往往是管理的便利性,而在规则实行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发现很多时候规则限制了幼儿的发展。教师的规则应当顺应幼儿的发展,而不是给幼儿以成长的束缚。班级教师在进行班级规则制定与实行时同样要以热爱每一个孩子的心态进行,对幼儿有帮助的规则才能进行制定与实行,而不能让规定的出现只是满足教师轻松地管理。

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便于班级教师管理幼儿,同时也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各种活动的进行顺序,使幼儿在遵守规则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技能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帮助幼儿从遵守班级规则发展到遵守社会规则。常规管理中规则的制定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班级幼儿的个性发展,同时还应当符合幼儿当下的学习发展。如认知世界的驱动让中班幼儿对各种物品充满了探究与好奇,他们乐于将班级中不同区域中的玩具摆放到一起进行探索,但是班级中的常规约束了他们的探索行为,老师看幼儿拿着不同区域的物品时常常会说:“请不要把它拿出来,请放回去。”这个“请”并不是一种商议,而是一种对规则的维护与肯定,这造成了幼儿的探索行为没有得到满足,也使得他们在探索的需求下不断地挑战常规,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游戏活动的混乱。在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后,本着热爱幼儿的心,教师应适当地改变常规,如制定让幼儿限时探索的机会,或者开辟一个新的“混合区”,让幼儿将不同区域中的物品在混合区使用,一次游戏或几天以后放回原来的地方,这样的规则不仅让幼儿的叛逆行为变少了,同时也满足了幼儿探索、创造的发展。

班级常规的管理不应当以教师的权威程度或幼儿对常规规则的遵守来评判,而是需要从幼儿的发展角度来思考,教师在做任何决定时,都应当先考虑幼儿是否能在其中获得发展、是否对幼儿现阶段的发展具有促进性,幼儿为先、幼儿为本才是幼儿教育中最主要的理念。

班级常规管理中,管理的最主要对象就是幼儿,只有幼儿能适应班级中的各种规则、幼儿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管理才能算是有了效果,而教师在做其他的管理时也才更能事半功倍。再特别的班级,只要教师秉持着对幼儿的关爱、尊重,幼儿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就能变得平和起来。在“爱满天下”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班级常规管理,能时刻提醒教师从爱的角度出发,处处以幼儿为先,用正确的方式辅助幼儿的成长,使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富洪主编.幼儿园班级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谢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园林建筑论文下一篇:铁路安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