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一体两翼毕业论文

2022-04-26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外贸一体两翼毕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一带一路”会实现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法规标准、贸易投资实施情况看,具备专业知识的外贸人才和翻译人才都比较缺乏,这会阻碍我国政策沟通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一带一路”的实施不但需要重要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大批的人才。

外贸一体两翼毕业论文 篇1:

基于专业群视角下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与财经类职业院校相比,综合性职业院校财经专业通常不是学院主流专业,建好财经专业群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是综合类职业院校财经专业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对财经专业群的构建背景、建设基础、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特征、构建等问题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特征;构建

财经专业群是指由两个以上财经类专业所构成的一个专业群集合。综合类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普遍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专业培养同质化,通过财经专业群的建设可以在教学资源上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以某一专业为核心全面规划专业群结构,聚焦专业发展方向,差异化发展,形成专业内涵特色。专业群课程体系是财经专业群建设的主要要素之一,是财经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财经专业群特色和成果的重要体现。

一、财经专业群的建设背景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泰职院”)是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公办普通高校,也是江苏省第一所冠以“职业技术学院”名称的院校。该院原有财经类专业十多个,近几年随着学院专业建设力度和招生压力的加大,专业整合提上了重要的位置,学院先后停招了部分师资力量不强或招生形势不明朗的专业。进一步理顺专业发展思路,构建财经专业群,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主体专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群内专业的共同发展、错位发展,成为财经类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财经专业群的建设基础

财经专业群是泰职院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包含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专业为会计电算化。该院于1994年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1997年招收会计单招学生,1998年招收高职普高学生,2012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院级特色专业验收,至今已有20年专业办学历史,16年高职办学历史,该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普专、单招)、会计电算化(金融)三个类别。会计电算化现建有江苏省精品教材1部,参编1部,学院精品教材3部,主编核心课程教材十多部;建有学院精品课程2门,分院立项2门;教学资源库先后获得学院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在多年办学实践中,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大胆尝试,务实推进,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三、财经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理念

财经专业在办学中逐步形成了“着眼三业、注重三强、紧盯三证”的“三个三”的人才培养理念。着眼三业即关注就业、成就事业、鼓励创业,让学生毕业后(近期)顺利就业;未来(中期)拥有稳定的事业;条件成熟时(中、远期)可以自己创业。注重三强即强化职业素养、强化专业能力、强化职业能力,让学生具备讲诚信、肯吃苦的基本职业素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具备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紧盯三证即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毕业证书、职业核心能力证书;让学生取得毕业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等证书,同时通过职业核心能力证书的考核过程,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变化。

四、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特征

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除具有一般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特征外,还具有财经类独特的特征。

(一)“平台+模块”是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外在形式的基本模式

“平台+模块”成为各专业群课程体系外在形式的基本模式,财经专业群也不例外。通过平台完成专业群对应职业群所需岗位基础能力,通过模块完成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需要指出,“平台+模块”只是课程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课程选取、组合是否合理,只有从服务产业、职业岗位等方面深入分析才能够找到答案。

(二)围绕核心岗位与群岗位共性构建群平台是群课程体系的基石

苏教高[2012]16号要求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泰职院财经专业群主要面向财务、营销、物流、国际贸易等服务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工商(含外贸)、金融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销售、物流、营销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泰职院财经专业群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物流、财务、销售(含外销)等领域,涉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处理,无论是物流、营销或外贸均离不开财务结算,财经专业群以会计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链及主要课程分析如下表所示。

无论从服务领域还是工作过程看,财经专业群均具有广泛的关联性,培养人才具有大量共同的特质,市场调研与多年毕业生跟踪表明,该院财经专业群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财经类各类专业首岗人员需求具有许多共同点,各专业升迁岗位也有许多共性要求。

(三)有机协同主体专业与两翼专业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如何协同好主体专业与两翼专业的关系,明确专业群服务链岗位群及岗位工作过程,将主体专业的优势资源与两翼专业合理协同,两翼专业更好的与主体专业融合。如果不能做好两翼专业与主体专业的协同,专业群课程体系便是形而上学、貌合神离,与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无异,不同学校相同专业依然趋同,人才培养没有特色,专业群协同优势便不能显现。不同职业院校的财经类专业群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具体情况,合理协同主体专业与两翼专业,形成自己独特的群课程体系。

泰职院财经专业群以会计电算化为主体,物流、“营销+国贸”为两翼。“讲诚信、肯吃苦”成为中小企业对各类人才职业素养最普遍的要求;“善沟通、知财务”成为财经类人才基本的职业岗位基础要求;“精核算、精营销、精外贸、精物流”成为各岗位对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会管理”成为各专业毕业生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快速成长进入升迁岗位的关键性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财经专业群人才特质的共同点是“讲诚信、肯吃苦、善沟通、知财务、会管理”,这是泰职院财经专业群的协同共性和特色显现;“精核算、精营销、精外贸、精物流”是各专业人才的独特要求,是各专业的专业特长显现。

(四)“情商+财商”是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与其他专业群的重要区别

财经专业学生未来服务对象不仅是物、更重要的是人。财经专业工作人员不仅要会做基本事务类的常规事项,还要面对各类人员,处理各类随机事项,对学生灵活机动、应变创新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中,在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加强情商、财商的培养。通过情商培养,提高学生控制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通过财商培养,树立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提高获取和管理金钱的能力。良好的情商与财商,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一)以有机协同为基础,构建“共享、分立、互选”的模块体系

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构成如下:公共素质模块(必修/共享,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基础能力)、群基础平台模块(必修/选修,培养当代财经工作者的基本能力)、专业核心模块(必修/分立,培养本专业职业首岗职业能力和升迁岗位能力)、专业拓展模块(选修/互选,培养本专业职业升迁岗位能力、群内专业职业首岗职业能力)、综合实践模块(必修/分立,培养本专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公共素质模块、群基础平台模块为共享模块,考虑财经专业特点,在财经通用管理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人文素质修养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专业模块与综合实践模块为分立模块,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首岗及升迁岗位能力,注重课岗一体、理实一体;专业拓展模块为互选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本专业职业升迁岗位能力,同时培养群内其他专业岗位首岗职业能力,学生具有更好的适应与迁移能力,可在群内相关岗位就业,且具有良好的升迁能力。

(二)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养成体系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如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创新创业能力等,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财经类工作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较高,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职业核心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好本职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适应其他相关工作,并使其更好地步入职业升迁岗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职业核心能力贵在应用,重在普及,难在养成。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中可以以实践养成为主要形式,构建职业核心能力教学体系。

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体系包含:独立设置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第二课堂、专业课程融入式的核心能力培养三个部分。独立设置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安排在财经专业群基础平台模块,大一重点培养商务沟通、自我管理能力,大二重点培养商务礼仪、团队合作能力,大三重点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三年不断线。在设置独立核心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将第二课堂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体系,安排一定的第二课堂(如讲座、技能比赛、社会实践、工作体验)等内容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把核心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结合、与学校文化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第二课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在体验中成长。专业课程中融入核心能力培养,是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职业核心能力养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能与专业教学相分离,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核心能力不是通过某一门课程可以训练出来的,核心能力必须渗透到每一门课程,通过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将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以就业为导向,对接岗位,课岗一体

专业分立课程模块应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分析,合理组合形成专业课程,安排在专业模块与综合实践模块,建立以能力为主导构建课程体系。如会计电算化对出纳、会计核算、财务助理、金融服务岗位分析,得出18个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最终形成会计基础实务、出纳岗位实务、会计核算岗位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税收实务与纳税申报、财务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对接岗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注重校企合作,采取“学做导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加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四)以行业标准做参照,对接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课证融通

职业资格证书是行业的入门证书,也是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标志,只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够担任相应的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在课程设计中,根据资格证书的层次与考核要求,尽可能将职业资格的考核内容与要求融入专业课程中,同时鼓励学生一人多证。如会计电算化专业以中小企业出纳、日常财务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等岗位为主线,引入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运用企业化的核算项目载体,按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最后通过全真的顶岗实习,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通,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人才。

学校的发展靠专业,专业的质量靠课程,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专业发展的前景。只有理清财经专业群对应职业岗位关系,从社会需求入手、兼顾地区、学生、学校实际制定合理的群课程结构体系,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实训条件、教学资源、教学实施中常抓不懈,才能充分发挥群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强伟纲.对高职业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7)下:30-32.

[2]童章祥.高职商贸管理类专业群构建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06):17-20.

[3]顾京.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要素研究[J].职教通讯,2012,(11):1-3.

作者:缪启军

外贸一体两翼毕业论文 篇2:

“一带一路”接轨职业学校外贸专业初探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一带一路”会实现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法规标准、贸易投资实施情况看,具备专业知识的外贸人才和翻译人才都比较缺乏,这会阻碍我国政策沟通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一带一路”的实施不但需要重要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大批的人才。本文从职业学校外贸专业的视角出发,就外贸专业改革与国家“一带一路”新战略的接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职业学校 外贸专业

一、何为“一带一路”

1.“一带一路”的提出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同年10月,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主席又表达了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的意愿,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11月6日,习近平主席主持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一带一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2014年11月8日,中国宣布为“一带一路”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2015年3月28日,中国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成为“一带一路”在实践阶段的纲领性文件。

2.“一带一路”与贸易的联系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4个国家和独立关贸区,覆盖总人口约44亿,GDP约2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投资贸易合作。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应考虑如何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如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构建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良好营商环境,做好利益共赢。

3.“一带一路”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专业化人才,它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紧密,也是对国家政策反应最灵敏的教育。因此,“一带一路”这项国家大战略的实施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宏大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从职业学校对外贸易专业出发,谈谈对外贸专业接轨“一带一路”的几点看法。

二、外贸专业如何培养适应“一带一路”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1.更新课程内容,重塑培养目标

“一带一路”新政策的提出,要求外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还要根据形势更新学习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和《实施方案》,并通过专题研讨、主题学习等各种形式开展教学。把“知时事、晓政策”作为职业学校外贸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形势、知晓国家新政策、外贸法律和流程,从而在外贸活动中做出有效科学的判断,这是“一带一路”新形势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2.增加实地参观机会,加强实操能力

学校要创造机会,增加学生实地参观,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走进外贸企业,熟悉国际贸易特征和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带领学生参观货运仓库、集装箱码头、货运机场等,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知识;带领学生参观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等,使学生理解制单、报关、检验检疫的各项操作环节,更加直观地了解各功能模块运作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步骤,提升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利用岗位模拟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把学生带入外贸实训室,进入企业运营角色,模拟企业运作流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思想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例如,通过展开“沙盘经营大赛”和类似填制单证的比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新选择外语教材,注重语言交际能力

“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对外语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以往侧重对外贸基础知识转向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材选择上,首先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突出岗位特点,进行语言专业化培训。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时,要在对“一带一路”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统筹安排。在内容上,把“一带一路”融入校本教材设计中,增加“一带一路”涉及的国际贸易惯例、国际标准的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后训练。此外,语言学习不应局限于英语,还应增加对其他语种的教学。“一带一路”覆盖的地区从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还有国内的西北、西南、东北各省。中亚、西亚国家都有自己的专属语种,学校可以增加阿拉伯语、波斯语和希伯来语的教学,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交流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所使用的语言都需要学习掌握,能用这些语言交流的人才将是高需求人才。

5.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校选择合适的外贸企业合作,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和针对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外贸专业的实习尽量安排在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或公司,为学生提供实地进出口操作的机会,体验真正的外贸业务,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另外,为加强对学生的贸易技能培训,可对外贸专业的学生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形式,利用现成的外资企业的资源,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环境与土壤。

6.加强国内外合作办学,实施“走出去”战略

职业院校的外贸专业教育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新机遇,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培养基地。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借鉴高等院校,加强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办学。目前,我国高校已同3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例如中德、中瑞、中意、中荷以及中国-东盟等一系列合作平台,交流的内容非常多样化,既包括政策对话,也包括人员互访、课程开发等。职业学校“走出去”必须循序渐进,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应努力与具备先进教学手段的国外职业院校或成熟的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本校教师提供短期学习进修的机会,从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要逐步实现专业课程的融合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体现专业化,做强专业;第三阶段是转型阶段,为海外学生或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开展各种专业化培训,既实现文化和技能的对外输出,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口碑。

三、职业学校成为“一带一路”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解决“一带一路”进程中的人才短缺,是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职业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带一路”这项国家大战略的实施将迅速而深刻地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宏大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正在发展中的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经贸合作新格局[J].国际商务财会,2014(6).

[2]徐新辉.商务英语创新教学和能力培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喻穹.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软技能”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8(1).

[4]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

作者:应瑛

外贸一体两翼毕业论文 篇3:

应用型大学共青团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对策研究

【摘 要】 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大学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新需要。笔者结合所在学校,从共青团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路径选择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工作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共青团;人才培养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都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举措,是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举措,更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举措。寻求特色化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类别层次、学科专业以及人才培养结构已成为当前应用型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共青团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有着深刻的联系,探讨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共青团组织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共青团组织的新期待

近年来,应用型大学共青团主动适应新情况,在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面对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应用型大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更要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将新期待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团组织要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向纵深方向发展

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群团组织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应用型高校团组织就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参与到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借助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深入广泛地宣传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有关应用型教育工作的讨论,吸收应用型教育人才担任团的干部,让基层团组织统一到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来,鼓励团学组织以丰富的形式参与到学校应用型教育工作的各项环节。

(二)团组织要在育人活动中展现新作为

团组织应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总体思路,科学规划统筹,大力培育和扶持有助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校园文化活动,找准团组织的工作切入点,种好“责任田”,使校园文化活动与实践教学环环相扣,让青年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去探求知识。

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共青团组织的具体做法

几年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团委不断创新育人载体、拓展工作领域、深化工作内涵、凝练工作特色,不断丰富工作内容的应用型教育属性和工作制度上实践教育属性,探索新时期应用型大学共青团组织的“新作为”,深刻认识和把握应用型大学育人新特征,在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展示新作为,探索新方法。

(一)全面宣传和落实学校“12345”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一体两翼(一体是以专业为主体,两翼以计算机和外语为两翼)、三元共育(人才培养的主体学生是一元,学校是一元,企业是一元)、四个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习目标与岗位任务目标对接)、五进五融(五进指的是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人员进校园、职业环境进课堂、岗位任务进教材、工作流程进课堂;五融指的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双师”融合、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融合、教学方法与工作流程融合)。“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两个体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三条路径(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四阶递进(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必备的岗位技能、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五个证书(毕业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学校团委通过专家解读、座谈会等形式向全校各级团组织进行宣传,各个团支部以学习贯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为主题召开团会,宣传覆盖全体学生。学校团委联合相关部门对全校团干部、学生干部进行考试,积极配合教学部门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拓展育人载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推进

学校已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毕业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的五个证书之一,纳入“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团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着眼点,制订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并得到各二级学院认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办法》整合了校内外素质教育项目,营造了“關注素质,拓展素质”的浓厚气氛,提出了素质拓展认证系统的基本需求,制定了素质拓展认证系统的基本框架(该项目得到企业支持资金10万元)。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新突破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青年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活动是应用型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抓手,将其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考核与管理,广泛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大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专业意识。要求一年级大学生广泛进行进行农村社会调查,二年级大学生广泛进行城市社会调查,三、四年级大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并将优秀调查报告编辑成《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农村社会调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城市社会调查》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专业调查》文集。2014年,学校下发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关于开展2014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全校各级团组织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成长需求,围绕实践主题,提前筹划设计,指定指导教师,选择实践地区,组建了“郭明义爱心团队”、“海参崴东方茶楼饮食集团暑期实践团队”、“黄金坪合作项目研究小分队”、“英语改革对儿童英语教育影响调查团”、“爱心支教团队”等208个社会实践团队,5000多名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其中校级重点团队35支,196名学生参与到重点团队实践中。校团委连续7年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今年,我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201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搭建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

全校各级团组织按照学校“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四阶递进”(基础知识、岗位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业类比赛,全面提升了学生岗位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以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英语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用友杯大赛等活动为品牌,积极支持學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素质。组织了第二届外贸同花顺股票交易大赛、第二届科普知识竞赛、第十届国际文化节、第一届模拟联合国大会、第五届会计实践技能大赛、第八届旅游文化节、第二届娃哈哈杯市场营销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搭建了良好平台。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社科奖第六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本科组二等奖,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张辉作品入围全国公祭日国际海报邀请展。

(五)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应用型”创业氛围

学校“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三条路径”(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学校团委作为学校创新创业行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举办了以“激情成就梦想,创业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学校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并多次邀请大连市创业典型、我校毕业生赵宏宇等到校进行创业政策解析和创业经验分享,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5月27日,我校“Young Talents俱乐部”获“创青春·服务业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大赛决赛一等奖,《大连L-MIX街舞培训工作室》、《DIY青春印迹》、《微幕原创微电影网站》等3个创业项目获得省级二等奖,《公益网络展馆》、《大连恒信代理记账工作室》、《最专业的校园快递》、《PC特色微电影摄影基地》、《外贸在线》、《格子屋》、《校园展销会》等7个创业项目获得省级三等奖。10月,我校学生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创业实践组”团体优胜奖。11月16日,L-MIX街舞培训工作室在两岸四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全国第二名,11月23日,我校社团爱蔓延义工团在大连市首届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中获得第四名。

(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打造“应用型”校园文化

4月至6月,学校举办了以“继承传统文化,飞扬绚烂青春”为主题的第九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了“百团争霸”定向越野比赛、大学生戏剧节、中华传统知识大赛、“永恒的绿色梦”—创建绿色校园系列活动、“我心中的一本好书”读书活动等多项主题活动。9月至12月,学校举办了以“火红青春映党旗”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了涵盖思想教育活动、专业技能展示系列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三大类近二十项活动,围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风建设、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培养等内容,参与人数超过6000人次,获奖390人次,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大会上,千人太极拳表演,千人健美操表演,千人花环舞表演,千人的花鼓表演,演绎着青春校园的多姿多彩,学生精神面貌健康向上,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薛立军,尹庆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

[3]陈小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

[4]于晓明.高校共青团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5]窦贤琨.高校共青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机制[D].7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简介:李华忠(1984—),男,辽宁台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共青团工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李华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理统计教学措施论文下一篇:总会计师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