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运输实务》课程改革探讨

2022-09-13

1 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 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 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 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 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 受其所困。我们应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 而是一种重构, 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 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 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 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本课程改革以职业需要为导向, 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 邀请货代和物流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相应的运输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 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掌握货物运输组织的技术和方法,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方法上, 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 采用项目教学, 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又鼓励学生个性和独创精神。教学过程结合运输方案设计与实施, 强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关系, 具有专业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践性,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老师指导, 学生练习, 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在项目开发上, 每个项目分为几个任务。任务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知识为能力服务, 任务用多少学多少, 项目用什么学什么, 不求知识系统化, 而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创新意识是目的。项目从简单到复杂, 不同的职业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通过任务完成, 提高兴趣, 增加成就感, 感受项目过程的乐趣。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 并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品质, 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 (1) 能熟练描述出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2) 了解货物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运输合同的内容、订立与修改程序, 会签订运输合同。 (3) 能按合理的运输组织流程, 处理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工作。 (4) 至少掌握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主要运输单证的缮制方法, 会填制这些票证。 (5) 熟悉运输费用的基本构成和计算方法, 会计算货物运输费用。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及相关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要求, 把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学习, 强调了以掌握概念、强化实际操作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在项目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收集信息, 对信息进行处理, 具有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学习, 能扩展学生的思维, 了解现代国际运输发展趋势, 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能相互合作, 共同发现问题, 使学生具有信息交流和团体合作的能力。项目学习的目的不仅学习了必需专业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技能, 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贴近行业运作实际。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既有能力的训练, 也有方法的运用, 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某门专业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 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

3 课程教学建议

3.1 教学建议

(1)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 以任务驱动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 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 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 注重学做结合, 边讲边学, “教”与“学”互动, 做中学, 学中做,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 (3) 在教学过程中, 要创设工作情境, 强化实际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 在操作训练中, 使学生掌握运输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知识。 (4)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仿真平台、实训软件、实物教学、运输企业现场教学等模式。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运输作业软件, 以保障教学的进行。

3.2 教学评价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可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试卷测评、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 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3.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 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2) 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 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开创就业渠道。 (3)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 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 将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 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3.4 教材编写

(1) 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 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2)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 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 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 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3) 教材应图文并茂,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运输实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 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 教材内容应有所区别拓展, 把运输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 以满足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5) 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 以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需要。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 进行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工学结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常见压力源及对其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