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在轻松的音乐课堂中飞翔

2022-11-20

自信, 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是性格成熟的标志。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挠, 奋发向上, 因而比一般孩子更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

音乐, 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 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触及着人们的灵魂, 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同时, 音乐又是一种表现艺术。音乐课上, 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 通过对音乐的表现, 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 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因此,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音乐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真诚的赞扬和肯定, 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 真诚地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是十分重要的。要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 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 你唱歌真好听, 你的口琴吹得真棒……等。在赞扬学生时一定要记住:赞扬必须真诚地发自你的内心。倘若孩子发现你在故意夸大其辞, 或言不由衷, 那么这份赞场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敏感的孩子就会有“你在作欢给我看”的感觉, 或至少认为你对他的期望值不像其他孩子那么高, 就会对你的赞扬“不领情”, 甚至会产生被“愚弄”的感觉。

当看到孩子们因不断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时, 教师还要不断地支持、鼓励, 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在音乐课堂上, 教师要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 要经常地使用“你能行”、“你真棒”等鼓励性的语言, 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 都会不断地努力。长此下去, 会自然而然地远离自卑, 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敢于表演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权威, 他们和学生一样是学习的一员。因此, 教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的态度、灿烂的微笑、爱抚的目光都将化解学生的恐惧心理, 为营造宽松、融洽、活跃的气氛提供保障。在歌唱教学中, 笔者利用“坐向效应”来消除学生的畏缩感。当笔者做正确演唱的示范后, 在指导学生呼气、吸气时, 就和学生同向而坐, 来比一比谁向黑板传送的声音饱满、均匀。没有了前面的尊者, 学生自然轻松了许多, 也敢于表现了。

低年级的儿童喜欢动, 唱完了歌, 让学生编编舞蹈有多开心。可刚开始时, 许多小朋友总是站着不愿动, 于是我就请几个有舞蹈底子的同学先上台表演, 然后教师自己也来上一段;让学生比一比, 哪些地方教师跳得好?哪些地方学生想得棒?然后告诉学生, 在你们中间还有:许多棒孩子, 可不敢表演怎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呢?在教师的鼓励下, 从开始的不敢到小小的身体摆动, 到自由地表达, 学生才体会到了音乐的乐趣。在这里, 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 在这里听不到有规律的心跳, 而只有响亮的歌声和笑声。

3 在多彩的活动体验中,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标指出: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 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是这种价值的具体体现。对学生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 而是一种内心体验, 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 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 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 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 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 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压抑越大, 离群体的距离则越远, 人的个性也就越孤独。灵活多变的音乐群体活动, 为性格孤僻的学生提供一个相应的参与和表现的场所与机会。在活动中, 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尽可能让他们参与活动, 让他们亲身体验群体活动的快乐, 在活动中走向自信。

在课堂教学时间里, 笔者安排了“五分钟表演制”, 先用开课时的5分钟左右时间, 让1-3名学生上前表演与音乐相关的小节目, 形式内容不拘一格:唱一首歌, 跳一段舞, 讲一个音乐故事, 说一个音乐笑话均可。起初, 多数学生怕丢人现眼, 激而不动。在经历了“畏首畏尾——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过程后, 现在已形成一道“以登台为乐、以表演为荣”的亮丽的风景线。学生欣赏自己表演的节目, 即使档次不高, 但看起来也格外赏心悦目的。

这样, 师生的情绪都处于积极状态, 情感全部融入于乐学之中。在没有心理负担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4 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信

新课标认为,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 使三者形成合力, 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要加强音乐课程与学校其他学科课程、特别是其他艺术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使之密切配合, 相互渗透, 共同发展。

在中高段教学中, 可以引入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心连心”、“春节联欢晚会”等文艺节目, 引导学生一起欣赏, 了解节目的形式、体裁, 认识各类著名艺术家, 同时促进学生对祖国艺术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关注。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在欢笑中, 走入音乐世界, 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音乐起源于生活, 所以在教学中, 不应把音乐知识孤立地对待, 让她贴近生活, 更能使学生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如在低段教学中, 听辨音的高低时, 让学生先听听小鸟和牛叫声的录音, 再让学生模仿小鸟和牛的叫声, 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初步感受音的高低。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接受。再如发声练习, 一般都比较单调、枯燥, 在练唱时, 可结合生活实际。如低段中练习强弱变化, 利用歌词“风来了”, 练唱强时用“大风吹”, 弱时用“小风吹”, 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 使学生易于接受, 从乐学中走向自信。

5 培养自信心, 使学生敢于挑战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到别人认同的情绪。而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无疑比成人显得更为突出。在上课过程中, 学生的每一次回答, 笔者都持着表扬和鼓励的态度, 即使回答错误, 笔者也不责骂学生, 而是肯定他爱动脑, 肯定他具有敢于表现自我有勇气;这样, 学生则会丢掉回答错误要受批评的思想包袱, 树立自信。

学生经常会认为无论在唱、跳、说、演等方面教师都是权威。如何使自己超越教师, 是许多同学想都不敢想的。其实, 在教学中, 教师也会犯一些小错误, 有时会忘了歌词, 弹错了琴键, 甚至还会不小心跑调。记得在一次欣赏课上, 笔者在范唱时, 一下子找不到旋律的音高了, 顿时, 笔者和同学都笑了起来, 原来紧张气氛一下子消失了, 教师接着唱, 学生也听得仔细, 还一起跟着唱起来。在合唱课上, 每当声部能准确配合后, 笔者则会请学生来进行挑战活动。开始, 没有学生敢站起来, 于是笔者就先请了一个合唱队员, 让他唱自己的声部, 笔者则唱另一个声部。唱完后, 许多同学兴奋地拍起了手, 笔者则宣布, 这位同学挑战成功这时, 教室里高举的手一下子多了起来, 有的挑战合唱队员, 有的挑战老师, 有的挑战好朋友……新的《艺术课程标准》融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类别, 它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学习, 倡导学生自信地参与艺术活动中, 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自信是成功的保障, 成功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读不懈追求的目标。自信能激励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 也是我们艺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的天空, 鱼儿邀游需要宽阔的海洋。让学生自信地表现自我, 需要我们为其搭建施展个性的舞台, 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分析下一篇:脱硫浆液循环泵汽蚀机理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