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修复工程范文

2022-06-25

第一篇:水生态修复工程范文

威县金水河水生态修复工程

威县金水河水生态修复工程 项 目 简 介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位,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制定了水系规划,特别是把金水河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将境内原有河渠进行扩挖、改造、提升,使之成为靓丽的风景带、群众的休闲带、城市经济的带动带。

金水河整体河道总长36.5公里,其中城区河段10.1公里,河道景观控制宽度150米,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期分段实施的原则,重点打造城区段。目前已投资1.76亿元,完成河道扩挖,土方量220万立方米,完成乔灌种植4.6万株。 金水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完善了城市排沥体系,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为把威县打造成为“城河相依、湖清景秀、宜居宜业”的滨水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篇: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1背景

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却承载了54%的人口,产出了84%的GDP。

快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高,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以我国北方为例,城市开发建设前,在自然地势地貌的下垫面条件下,70%~80%的降雨可以通过自然滞渗进入地下,涵养了本地的水源和生态,只有20%-30%的雨水形成径流外排(见图1a);而城市开发建设后,由于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见图1b),破坏了自然生态本底,呈现了相反的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a开发建设前

b开发建设后

图1城市开发前后径流变化情况(以我国北方为例)

针对当前这种状况,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针对城市地下水涵养、雨洪资源利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排水能力提升与内涝风险防控等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丰水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枯水期将蓄存的水“缓释”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住建部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实践,于2014年10月编制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即建设“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通过降低雨水的产汇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自然状态(见图1a),即建设“海绵体”。

径流系数是表征水文特征的重要参数,是自然状态下地表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与自然地理气候状况有直接关系。依据多年水文气象资料,我国降雨-径流分布规律可划分为5个区(如表1和图2所示),大致反映了各个区域的自然水文生态特征。

表一降雨与径流分区情况

年降雨量/mm >1600 800~1600 400~800 200~400 <200

降水特征 多雨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径流特征 丰水 多水 过渡 少水 干涸

径流系数 >0.5 0.3~0.5 0.1~0.3 <0.1

图2降雨——径流分带图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要恢复自然水文生态特征,其实质是恢复原始径流状况。在自然状态下,一般而言,大到暴雨时(小概率降雨事件)易形成地表径流;而在中小降雨时(大概率降雨事件)较少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主要入渗地下。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控制中小降雨的径流,将雨水留在原位,以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鉴于径流系数指标过于理论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易操作。因此,通过将径流系数的概念转化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通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求得所对应的设计雨强(mm/d),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指标,以便于实际操作。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根据本地区自然状况的径流系数推算而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径流系数)。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雨强,是经过统计分析当地的多年(一般不少于30年)降雨资料,将日降雨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扣除小于等于2 mm的降雨事件),推导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雨强(mm/d),并以此作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指标。以北京建筑大学对北京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雨强的关系推导为例,北京市位于半湿润地带,原始径流系数约0.1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对应的设计雨强为33.6 mm/d,大约由小至大降雨排序的92%频次的降雨控制不外排,即可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气候特征、城镇化水平、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指南》基于对我国近200个城市1983~2012年降雨资料,在统计分析年径流总量控制情况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关系基础上进行计算模拟,得到了不同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间(如图3所示)。供各地参考使用。

图3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

以设计雨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一是可与气象资料紧密结合,既便于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又便于决策层面做出直观判断;二是可直接作为具体工程设计计算的参数;三是可量化、可测定、可考核,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3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3.1转变建设理念和方式

一是从资源承载力角度,由“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实现原位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是从城市规划建设管控角度,由过去仅注重空间开发强度控制转变为开发强度控制与生态环境约束并举。

三是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角度,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统筹建设”。源头减排是从产汇流的源头减少雨水径流形成,加大入渗;过程控制是延缓径流峰值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系统治理是指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和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城市“海绵体”;统筹建设是指城市开发建设应统筹各类宗地开发以及道路、园林、水等设施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四是从排水安全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传统“快排”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的耦合。

3.2明确建设原则

一是规划引领。必须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明确控制目标,并落实到控规、修规和各相关专项规划中。

二是生态优先。以修复水生态为前提,科学划定蓝线、绿线,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三是安全为重。要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好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内涝风险控制的关系。

四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特征、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不同,应当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与指标,因地制宜的选择低影响开发措施及其系统组合。

五是统筹建设。应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 3.3健全组织机构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见图4)。首先,海绵城市建设责任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要形成有为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机制,明晰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统筹部署,健全机制。其次,完善部门协调与联动机制,统筹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建立规划、建设、市政、道路、园林、水务、水利等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机制。此外,还要健全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管理体系、应急机制,提升应急防灾能力。

图4海绵城市建设组织示意

3.4强化规划管控与落实

一是要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管控要求。 二是要通过相关专项规划予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产汇流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建设用地量大的地方也是雨水产汇流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场地建设、道路是降雨产汇流的主要源头,需强化源头减排的约束要求。绿地系统是城市最大的海绵体,其调蓄功能不但要高于其他用地的要求,还可担负周边建设用地海绵城市建设的荷载要求。如,北京市已明确要求公园绿地至少要做到2年一遇以上的降雨全部收集不外排,高于其他建设用地要求。水系统作为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完整体系,应统筹考虑实现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等多重目标。

三是依托现有基本建设程序和各项管控制度,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落地。 3.5耦合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措施

《指南》中提出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箴言”,含括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工程技术措施。 “渗”,减少路面、屋面、地面硬质铺装、充分利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 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图5透水铺装

渗透塘(洼地,主要是下渗和精华,没有雨水调用)

(1)渗透塘前应设置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有降雪的城市,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侵害植物。

(2)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6m。 (3)渗透塘底部构造一般为200-300 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500 mm的过滤介质层。

(4)渗透塘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 h。渗透塘应设溢流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渗透塘外围应设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

图6渗透塘

“滞”,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现时间,既降低排水强度,又缓解了灾害风险。

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

图7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 mm。

(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7)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 mm,并应设100 mm的超高;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 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250-300 mm,可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00-150 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图8生物滞留设施

“蓄”,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湿塘(雨水调蓄,有雨水再用的调节容积)

(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2)前置塘为湿塘的预处理设施,起到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池底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便于清淤;前置塘应设置清淤通道及防护设施,驳岸形式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为1:2-1:8;前置塘沉泥区容积应根据清淤周期和所汇入径流雨水的SS污染物负荷确定。

(3)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积和储存容积,永久容积水深一般为0.8-2.5 m;储存容积一般根据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提出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确定;具有峰值流量削减功能的湿塘还包括调节容积,调节容积应在24-48 h内排空;主塘与前置塘间宜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雨水湿地),主塘驳岸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6。 (4)溢流出水口包括溢流竖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应根据下游雨水管渠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确定。

(5)湿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

图9湿塘

“净”,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雨水湿地

(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2)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

(3)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是雨水湿地主要的净化区,其中浅沼泽区水深范围一般为0-0.3 m,深沼泽区水深范围为一般为0.3-0.5 m,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

(4)雨水湿地的调节容积应在24h内排空。

(5)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和降低温度的作用,水深一般为0.8-1.2 m,出水池容积约为总容积(不含调节容积)的10%。

图10 雨水湿地

“用”,利用雨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 “排”,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植草沟

(1)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3)植草沟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 ,曼宁系数宜为0.2-0.3。 (4)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200 mm。

图11 植草沟

3.6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综合各地已开展的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的实践,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为1.6~1.8亿/km2。政府要通过两手发力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在地块开发建设中,要落实业主或开发商主体责任;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多方筹措和化解资金问题。

3.7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水环境质量状况、排水防涝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及雨水利用、漏损控制等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结果可作为财政奖补的依据。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强度作为地块径流控制是否达标的衡量标准,通过区域总排口的连续监测,对于未达到目标控制雨量的部分进行处罚。此外,不同考核地块之间,也可研究建立年径流控制量的平衡和交易机制,鼓励公平分担、奖优罚劣。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先试,借鉴欧美国家的雨水排水收费机制,建立和完善雨水控制与收集系统建设与运行的激励(补偿)与约束机制,鼓励业主采取措施降低不透水面积和减少排入雨水管道系统的雨水径流量。 4案例

布里斯托尔海滨可持续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布里斯托尔Harbourside公共区域景观设计的最后阶段由英国景观建筑师Grant联合公司完成。布里斯托尔Harbourside已经获得了好几个奖项,包括星期日泰晤士报英国家庭奖,表彰其综合用途开发(2012)和建筑黄金标准(2008)。再建项目完成之际,布里斯托尔庆祝自己在2015年成为欧洲绿色之都——授予优秀的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创造力、文化和创新的城市。

可持续城市排水:可持续城市排水将雨水从建筑屋顶导流至港口,通过一系列管道、渠道和小溪,还可以灌溉种植。浮动的海港边缘芦苇在水进入港口之前过滤雨水和地表水。芦苇也创造了宝贵的栖息地,并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水边设置。其他栖息地包括面对中央广场的绿墙。

5结论

随着4月初试点城市名单的正式公布,一股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在全国兴起。热潮之下更需冷思考。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巨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许多问题有待深思。海绵城市的实质就是用现代雨洪管理来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雨洪及生态问题,实现像自然界那样的平衡。城市化区域对雨洪的综合性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传统的城市水网管道的建设,还包括城市的发展模式、规划、土地利用等等,需要各个专业的配合。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车伍:“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为行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更面临着诸多有待探讨的现实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的符号和愿景很好,但是大家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实质,并且不能踏踏实实地将其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可能会半途而废。”

第三篇:十二五-天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

郧西县天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项目

天河是汉江上游左岸大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山阳县,自北向南流经山阳,商南、郧西三县,于天河口注入汉江。流经郧西县的土门、香口、城关、观音等四个乡镇,于观音镇天河口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614km2,其中山阳县412.5km2,商南县59.6km2,郧西县1142km2。干流总长95km,其中郧西县境内62.7km,干流在该县境内自然落差326m,河流平均坡降5.11‰,其中鄂、陕省界至阳坡(沉溪河口)最陡,为9.25‰;县城至河口最缓,为2.56‰。流域形状系数0.18,属山区扇形流域。

境内支流众多,河曲发育,汇流面积100km2以上的支流有惠河、五里河、安家河和大麦峪河等。五里河为天河支流,位于县城东北部,在天河口上游的城区汇入天河。干流全长40.9km,流域面积434.7km2,流域内高山坡陡,河床平均比降16.5‰,五里河于小河汇入口下游1.3km处汇入天河。安家河是五里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三官洞乡瓜子岭东坡,自北向南贯穿安家乡和城关镇。安家河流域面积251.7km2,干流全长47.61km,河床平均比降17.18‰。

50年代,郧西人民在天河干流中上游修建一条全长43km引水渠道“天惠渠”,担负着县城周围三个乡镇4000多亩灌溉任务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并在天惠渠末端修建了郧西县第一座小水电站,装机60kW,供县城照明用电,从而开创了郧西县水电事业的先河。

二、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的必要性

天河支流——小河,五里河,安家河均在郧西城关镇汇入天河干流,天河流域是郧西县城人畜饮水水源地,也是县城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山区河流,洪水陡涨陡落,县城范围内河道滩涂常年裸露,兴建一定数量的拦河坝蓄水,营造滨河水系景观,建设亲水平台,可以给市民提供亲水休闲平台。

三、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目的

通过合理、有序、高效、科学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手段,使天河流域及郧西天河流域水系的物理环境和空间环境得到充分的改善,保障用水安全;构建与流域发展和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的水生态环境空间;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实现流域发展、城市建设和水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出生态优良、文明繁荣、发展可持续的流域发展新格局。

四、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措施

1 借助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地理优势,借国家之力协调治理上游水污染事件,保障本地区水安全

2 严格执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争取国家水源区补助资金,落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

3 严格执行新《水土保持法》,落实县域内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本流域水土流失

4 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天河流域内干支流中小型水库的兴建 5 在城区河段适当兴建拦河坝,营造景观水面 6 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亲水平台,促进人水和谐

7 引水入城,利用山区河流天然落差营造城市生态水系廊道,优

化城市市政及景观用水

8 改善城市供水单一水源结构,干支流结合,打造郧西多水源格局,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水

五、投资估算

按2011年2季度物价水平估算,工程总投资为10.3亿元。其中截污治污工程3.0亿元;水土保持工程1.0亿元;中小型水库建设3.5亿;拦河坝建设0.8亿;城市防洪工程及亲水平台1.5亿;城市生态水系廊道建设0.5亿元;

六、资金筹措

天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投资为103000万元,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及省拨款、地方配套和其他方式的融资。

其中,截污治污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城市防洪工程以申请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为主;中小型水库建设中供水为主的申请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发电效益显著的,可以结合融资和招商进行;拦河坝及城市生态水系廊道建设,以地方土地出让金结合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建设,适当申请中央及省级拨款。

七、建设与管理

由郧西县水利电力局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

第四篇: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

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曹金清 朱婕妤 韩欣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120)

摘要 城市水系的规划包括保护和修复两个方面,由于影响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的原因比较复杂,解决办法也多种多样,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技术可行、经济节省的规划方案。在对已完成的《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风景水系规划》(2010-2020)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 城市水系 水生态 水质 保护 修复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只有2200 3m,并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耗费了巨大的水资源,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水土大量流失,并且很多城市还在想法设法开挖河湖,建设水系。

在水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城市河湖水系渗漏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控制和保持地表水,一些城市的河湖水系开始进行一种硬质的防渗技术。从短期看这样确实可以有效切断地表水的下渗,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表水,但是从长期看加剧地下水资源的恶化,阻碍了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人为的打破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平衡,使得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大大的降低,导致水体的生态失衡。

尽管《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中提出了有关规划要求,但规范条文比较笼统。同时城市水系的规划涉及到部门和行业众多,如水务、供水、排水、环保、市政道路、农业、林业等,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景观、游憩、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规划的内容比较多,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1 污染源控制

城市水系的污染源主要有两类,即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外源控制包括对城市污水进行的点源控制和对初期雨水进行的面源控制;内源污染控制包括对水系水体的修复和河床底泥的处理。

遵循外源污染控制与内源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保护和治理双管齐下。

2 城市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规划 2.1 水质规划目标

通过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城市的水体至少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Ⅴ类水域标准,或《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中的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最终的规划水质目标是城市水系的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的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2.1 水系外源污染控制

点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污水排入到水系是改善水系水质的有效途径。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或截流系统是非常有效且最重要的控制和削减点源污染的方式,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制,建设污水截流干管,将 1 排入河流的污水切断。

面源污染也是城市水系的主要污染源,通过降雨的径流将污染物带进入水体,通过雨水调蓄、增加植被覆盖、增加透水地面、控制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收集转运等方式,可以有效减低城市面源污染。可以通过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住宅小区、机关单位等全面利用“低影响开发”(即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技术手段,一方面保证新开发区域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绿地和土壤对雨水的生态净化作用,解决初期降雨(降雨弃流)对水系的污染。城市湿地也是“低冲击式开发”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有效恢复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对污染的水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3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以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盐类和其它污染物质,通过水生生物、水体循环、清除底泥、换水、增氧等措施,达到控制内源污染的目的。

底泥疏浚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 2.4 河床、驳岸

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河岸力求多采用自然驳岸和河床,减少人工工程化改造。

需要改造的水系应采用生态驳岸,生态护岸即能稳定河床,还可以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利于水系内的动植物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功能净化。

对已硬化的水系,有条件时逐步取消水泥护堤衬,可采用透水性相对较差的粘土碾压夯实后,上部铺设渗水防冲砖。既有效的解决了大量的渗漏,又使得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补给,同时改善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提高了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 2.5 调水

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很多老城区在短期内要完成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改造或污水截流管道建设有一定难度,且企业污水的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污水排入水体导致部分水系水质较差。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排涝、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可以引清水进入市区,促使市区水体流动,活化水体,冲刷和稀释污染的水体,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使水体中的含氧量增加,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6 人工增氧

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和经济原因,不可能无限制的让水长时间流动,人工增氧的方法将是最有效的办法。

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可以抑止厌氧降解的发生。

在水体中设置人工水景,如小溪、人工湖、各种喷泉,一方面增加了观赏性,减低了水环境的呆板、缺少生气,通过动静结合、点线面变化、加上有人文含义的水景,能给人带来美感,使人看后赏心悦目,此为水景的美观性设计。同时还有小气候的调节功能、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增加了水质的净化功能。

曝气是最经济、应用最广泛的增氧方式,主要有橡胶坝跌水、人工曝气等。

橡胶坝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利于行洪、泄洪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水流溢过橡胶坝时,在坝面会产生跌落、紊动而进行曝气,水中溶解氧含量会明显提高。它只在水体流动时才能起作用。

多功能水质净化船是将人工曝气复氧、投加菌种、接触氧化等设施安装于一体的水质净化设备。先在河段中投加菌种,抽取未充氧河水,加压注入氧气,将水从船的两舷后部水面下的喷嘴喷出,再辅以螺旋桨引起水流紊动而进行掺气。此方法投资及运营费较高。

曝气机能够让大量水体流动并且向水中增加氧气,而喷泉是用喷嘴在压力作用下形成景观喷洒形式,适用于水深小于1-5m的水中使用。空气散气系统在水深5m和更深的水中应用效果最好。 2.7 水生生物

2 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植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根据气候条件、水质、驳岸河床、景观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对透明度较低、污染严重的景观水体可采用人工浮床、人工水草方式。

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微型浮游动物、细菌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和一些水生植物的繁殖。在鱼类放养时,应控制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合理调整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的放养数量和比例。根据情况可以提高休闲渔业的比重,也可以建设垂钓娱乐区和观赏鱼区。

3. 结语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首先控制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利用各种环境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以及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对水系进行保护修复,降低水系的污染负荷,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

第五篇:生态修复工程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工作汇报

精选范文:生态修复工程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工作汇报(共2篇)生态修复工程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工作汇报

一、项目基本情况**市东环海生态环保公路是落实**市“两保护、两开发”发展战略、开发、建设海东的重要推进项目。公路建成后将解决沿线1区4镇41个村委会的交通通达和通畅问题,极大的改善沿线各镇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对沿线各镇及**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带动作用。同时,工程建成后将形成环**东北沿岸的一道景观,对减少沿线侵占**保护区范围、增加沿线房屋防洪抗浪、抵御自然风险、杜绝污水直排**,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市东环海生态环保公路建设里程为61.76公里,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为下和至罗荃寺半岛段,全长12公里,路基宽24米,双向四车道。二期为海东镇罗荃寺至双廊红山庙,全长33.56公里,路基宽12米,双向二车道。三期为双廊红山庙至上关镇东沙坪村段,接大丽二级公路,全长16.2公里,路基宽12米。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全线靠海一侧设置4.5米的自行车观光道,充分利用公路两侧的剩余用地和景观平台,沿线设置8个观景区、14个观景亲水平台及二十多个旅游休闲节点,并对全线公路两侧的剩余地块进行生态绿化处理。工程建设内容为:一期工程征用土地611.53亩,拆迁房屋122户计19630平方米;拆迁电力、电讯等管线5450米;路基土石方148万立方米;排水及防护工程3万立方米;不良地质地段软基处治2200米;涵洞644米/23道。二期工程征用土地750亩,拆迁房屋35000平方米;拆迁电力、电讯等管线13250米;路基土石方73万立方米;排水及防护工程4.2万立方米;不良地质地段软基处治8800米;涵洞540米/36道。三期工程征用土地322亩,拆迁房屋18300平方米;拆迁电力、电讯等管线6410米;路基土石方52万立方米;排水及防护工程3.3万立方米;不良地质地段软基处治9300米;涵洞480米/32道。工程总投资35618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2500万元(路基5800万元,路面2700万元,征地拆迁安置400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10068万元(路基6712万元,路面3356万元,文笔村、挖色办事处、长育村、青山村往海边改线所占的征地拆迁安置费由洱管局新一轮生态修复工程支付);三期工程投资7150万元(路基5720万元,路面1430万元,红山庙、海潮河村、马厂村、大营村、河尾村、东沙坪村往海边改线所占的征地拆迁安置由洱管局新一轮生态修复工程支付),全线景观绿化投资5900万元。污水管由环保局负责实施,计划投资14800万元。

二、项目进展情况东环海公路一期工程机场路至天境阁12公里于20xx年3月18日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和路基工程投资8600万元,已完成可施工地段路基工程的和路面工程底基层。6月底已基本完成路基工程,春节前力争完成路面工程。二期工程天境阁至双廊红山庙段33.56公里于今年1月进场,已完成从8.5米到12米的勘测设计,线路优化设计和征地拆迁放线工作,于4月20日正式进场施工,完成工程投资2400万元,原计划于年底前完成路基工程,经过近一段时期指挥部、监理的大力督促后,承包人加大人员、设备的投入,并采取加班加点、见缝插针的施工方式,工程施工进度明显加快,计划提前3个月于9月底完成路基工程,20xx年6月底完成路面工程。三期工程双廊红山庙至上关东沙坪段16.2公里已完成工程设计和征地拆迁放线工作,已于6月15日前在上关镇海潮河村、河尾村两个点进场施工,完成投资500万元,环海公路全线已累计完成投资11500万元。

三、项目工期计划计划于20xx年12月31日前力争完成一期路面工程,

二、三期路基工程,20xx年6月前完成

二、三期路面工程,20xx年10月前完成沿线景观绿化工程。今年市委、市人民政府下达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市交通局计划完成1.5亿元。

[生态修复工程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工作汇报(共2篇)]篇一:公路建设工程进度汇报

万安县窑头至富坑口三级公路改建工程进度情况汇报

一、基本概况

万安县窑头至富坑口公路作为江西省万安县的一条通乡公路,是一条具有集散功能的三级公路。该公路的改建对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带动沿线乡镇发展旅游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促进邻县边贸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577万元,路线起点为窑头镇(桩号为k0+000),途径田南、湖陂、八斗、剡溪、南洲、村背、枧头镇,终点为富坑口(桩号为k16+817.168),路线全长16.817168km。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m。该项目共有五座桥梁,其中k4+867八斗中桥为48m长新建预应力空心板梁桥,k3+189.5湖陂小桥(桥长8m)直接利用,k11+098.5南洲中桥、k11+681.5村背小桥、k16+009枧头中桥均经桥面系改造后利用。路线共设置盖板涵18道,圆管涵53道,利用老涵5道。路线布设呈南北走向,路面设计为沥青砼路面。该工程划分为a

1、a2两个施工标段,其中a1标段起讫桩号为k0+000~k8+500,长8.5公里; a2标段起讫桩号为k8+500~ k16+817.168,长8.317公里。

[生态修复工程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工作汇报(共2篇)]

二、 项目建设进度

该建设工程项目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招标公告,并于2015年1月20日举行开标、评标工作,确定中标单位后并与之签订施工合同。现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施工机械已于2015年3月20日进驻施工现场,完成组建项目部工作,具备开展项目施工管理条件。项目管理指挥部组建工作也已完成。各施工单位均已开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a

1、a2标段均已完成红线及中桩放样工作,a1标段配备两台挖掘机分别从鲁下、湖陂对向开挖红线边沟,截至目前已完成4公里左右,a2标段基本全部完成红线边沟开挖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该建设项目运行过程总体正常,主要是a1标段因村民阻扰致使红线边沟开挖工作滞后,且较多田地已经育苗不能开挖。路线途经村落拆迁量超出设计拆迁工程量,公路红线内近一两年新建的房屋数量较多,许多房屋紧靠路基,距离公路太近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四、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对村委、村小组及村民的协调工作力度,增加机械设备,加快红线边沟开挖进度。在道路紧临建筑物地段利用道路中桩进行实地勘测,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以期减少不必要成本和减轻道路两旁原貌破坏程度。

万安县窑富公路项目驻地办公室

2015年3月26日

篇二: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2014.9.17 根据2014年 参建单位安全隐患自查不彻底、不够深入。

(二)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预防建筑施工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安办 [2014]27号),我局立即部署,结合?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闽交建?2013?46号)及?宁德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宁德市交通建设工程“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宁交总工办?2013?56号),以预防坍塌、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反三违为重点,开展工程现场风险辨识与防控,加强对施工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检查,发现并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在重大隐患未排除,不能确保施工安全时,责令作业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或暂时停止施工。主要排查内容如下:①桥梁工程:深基坑临边防护与监测,墩台身临时支架和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整体钢模的安装、保养及验收,连续梁挂篮施工,梁场制运架梁,梁板吊装及固定,现浇梁模板、支架的搭设与拆除,跨线施工安全防护等。

②隧道工程:掌子面与洞口开挖坍塌预防,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不规范整治,小导管、锚杆等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施工、锁脚锚管与钢拱架施工不规范、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不及时、仰拱初支与掌子面、仰拱与掌子面、二衬与掌子面安全步距超标整治。

③路基工程:路堑高边坡坍滑、抗滑桩施工坍塌。

④特种设备:提梁机、架桥机,塔吊,龙门吊,重型汽车吊,履带吊,翻模系统,施工电梯坍塌预防。

⑤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配备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编制各类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认真组织演练,不断提高事故预防、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能力。

根据专项督查的结果看,主要存在部分项目存在特种设备(架桥机)未取得检验合格证书就进行架梁作业,如省道201线宁德礁头至象溪公路象溪大桥工程,局质监站责令立即暂停桥梁架设作业,同时下发?宁德市交通质监站关于省道201线宁德礁头至象溪公路象溪大桥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通知?(宁交质监?2014?49号)。

(三)根据省政府安委会?关于开展公路隧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安委?2014?5号)以及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公路隧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宁安委?2014?8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成立由郭海鸣副局长为组长,经济发展中心、质监站负责人为副组长,运安科、总工办、计建科、县乡公路管理所、道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宁德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公路隧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宁交运安?2014?28号)。专项整治共排查由宁德市公路局养护公路隧道17条,由各县(市、区)交通局养护的隧道共7条,主要问题是未设置限高标志、存在渗漏水病害、路面标线不清[生态修复工程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工作汇报(共2篇)]晰,个别隧道未有照明等,通过专项整治,各有关单位均能够针对排查的隐患制定了专门的整改计划,目前均按照整改计划整改中,将逐步消除隐患。

(四)开展桥隧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情况。

根据?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转发交通运输部关于两家 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情况通报的通知?(闽交办

建?2014?24号),我局立即部署各县(市、区)交通局及建设单位开展桥隧工程隐患自查,并将排查情况及时报送我局,截止9月16日,共收到各单位排查的16个项目的25个隐患,其中12个已经当场整改完毕,剩余部分已按计划在整改中。同时组织质监站、总工办对辖区内的桥梁隧道隐患进行督查,根据督查的结果看个别项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如省道201线宁德礁头至象溪公路象溪大桥工程未取得检验合格证书就进行架梁作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我局责令立即暂停桥梁架设作业;国省干线(联七线)公路霞浦东冲至火车站段工程a5标段南岐山隧道k50+920-k51+010段ⅲ级围岩隧道8月18日开始开挖后至9月10日仍未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及挂网喷砼施工,且9月10日我局质监站现场责令其立即停止隧道开挖并及时进行锚杆及挂网喷砼施工,但在9月12日的检查中,该段锚杆大部分已施打,从现场抽拔的5根锚杆结果看,设计2.5米锚杆,只施工了约50多厘米,存在严重偷工减料及较大安全隐患,该项目目前我局质监站已经做完现场笔录、物证等证据的调查收集,将对其进行立案处罚。

(五)“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工作情况。根据?宁德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开展公路工程“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工作的补充通知?(宁交总工办[2013]90号),对于大型桥梁、隧道、国省干线、镇镇有干线等项目均参照该文件精神开展“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工作,其中平安工地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站。我局结合日常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均对施工单位每月一次、监理单位每三个月一次,以及业主每半年一次开展“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工作。同时我局质监站每周将各项目参建单位落实“平

安工地”考核评价的情况上报局运安办汇总。三季度以来共检查45项次监督项目的“平安工地”考核评价的情况,从检查的结果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平安工地”考核评价资料不够齐全、部分对如何开展评价及评分不够清楚,未对考核评价的内容进行实质性检查,考核评价内容未实事求是落实到位。从今的“平安工地”考核评价的情况看,共抽查了10个项目,其中个别业主对落实半“平安工地”考核评价不及时,主要有宁德市蕉城宏鑫交通工程投资有限公司的省道201象溪大桥项目及九都至虎贝公路,福鼎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霞浦县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福鼎段项目。

(六)工程项目督查情况

我局严格落实“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并开展专项督查,实事求是做好信用考核评价工作,至今共下发一月一通报8份,专项督查通报3份。目前我局质监站滚动监督普通公路工程项目20个,渡改桥项目3个,危桥改造项目4个;滚动监督水运工程项目16个。截止9月15日,我局质监站共发出整改通知书(含通报)56份,其中通报14份。从监督管理上看,我局质监站的监督检查基本上做到覆盖率100%,严格落实一月督查,整改跟踪复查、挂牌督办、回访等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我市工程项目安全态势平稳。

(七)对省级挂牌督办、重点督查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今年以来我市普通公路水运建设项目被省级挂牌督办、重点督查项目主要是在省公路局2014年上半的信用考核中检查中,福安市溪柄至楼下红色旅游公路工程s

1、s3标被列为重点督查对象,主要存在履约、管理混乱方面问题,业主为乡镇

下页 余下全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少数名族的节日范文下一篇:我爱秋天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