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印发多项文件中都着重提到:“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学校的艺术教师。”“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本文概括的提出了“转”“聘”“培”三种模式,针对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紧迫性,拟在探索更有效的乡村学校美术师资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篇1:

文艺视角下的广西农村民族教育:障碍及消解

【摘要】文化艺术教育一直是我国落后地区的教育痛点,受长期本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广西农村各中小学对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类的课程极不重视、教师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知不高、艺术类师资匮乏、艺术设备不足。因此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就广西民族教育的文化艺术类教育所出现的障碍进行研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促成“壮族文化艺术”与“教育和谐”的有机结合,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民族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民族教育;农村各中小学;壮族文化艺术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文艺视角下的广西农村民族教育:障碍及消解》

一、广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一)广西农村艺术教育及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农村艺术教育

目前,广西农村文化艺术类师资短缺,在教师分配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足,导致没法规划出最有效的农村教师编制,农村中小学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副课”经常由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任课老师来授课,一方面“主课”的任课教师教授艺术类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且不够专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这些老师的授课压力。

农村各中小学校依然将美术课程、音乐课程视为“杂课”[1],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形式大多流于表面,还经常出现文化艺术课程被数学、英语、语文等课程占用的情况,艺术课程在农村不受重视,成为文化课程附庸。广西壮族文化艺术的教育课程在农村基础教育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2.农村民族教育

广西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财政支持,但是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在义务教育普及的情况下仍然出现许多学生辍学的现象,许多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民族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稳步发展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广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民族教育规模还需要不断扩大。

(二)艺术教育发展趋势

1. 国内方面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一个重大的命题,相较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仍然存在流于形式、专业性不足、重视度不高、课程占比小、专业师资匮乏等问题,且由于学生的升学压力逐年增大,学业竞争激烈,而各中小学以考试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在这样单一的考量体系下,学生为以后获得较好的学习资源,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从而冷落了艺术类课程。再者,许多学生家长不能足够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国内的中小學未开设足够多的艺术课程;广大中小学生没法累积足够多的艺术素养。现阶段我国公立学校所提供的艺术课程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艺术课程需求,导致我国少年儿童艺术素养偏低,缺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国民对艺术的教育认知不足,不够重视。农村儿童几乎没有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机会,而农村儿童家庭也无力支持其学习艺术,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较差。

虽然国家颁布了有关重视艺术教育发展的政策,但仍然存在城乡艺术教育发展极不均衡,艺术师资极度匮乏,艺术设备普遍不足的等问题,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缺口仍然存在。

2.广西区内

广西区内针对少数民族教育制定了多项条例,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教育促进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8年11月28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鼓励并促进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民族教育,扶持具有壮族特色的相关学科建设,支持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的课程设置上,中小学可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等相关的选修课程,深度挖掘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二、广西民族教育及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障碍

(一)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的障碍

1.教育普及率

近年来,广西的民族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由图1可知,在广西,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普及率较高,在校人数最多。由此可见,中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在中小学处于萌芽阶段,亟需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启蒙课程。

2.财政支出上

由图2可知,广西虽然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但艺术教育的总产出仍然较少。在财政上的支持还需要科学的规划。

(二)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障碍

如图3所示,广西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支出占比较少,城镇儿童在文化艺术类实践活动中大多数会选择参观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熏陶的实地条件不够多元。相比较而言,农村儿童的文化艺术教育设施更加的薄弱,农村儿童几乎没有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机会,由于所在居住地与城市有着较远的距离,加之每次考虑出行的安全问题,使农村艺术教育的实施尤为艰难,再者,农村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较差,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知度不足:农村学生的家长有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学历不高,思想比较传统、艺术素养不高,在本身的思想上也不注重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再者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对壮族的艺术以及文化并没有深刻的认知。而农村大部分在职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文化艺术教育也缺乏认识。

相关的艺术设备配备不足:由于广西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也十分落后,对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引进艺术相关设备难度大,引进之后,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也是一大难题。与壮族文化艺术相关的书籍少。

艺术类师资不足:编制不足,工资待遇较差,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农村艺术类师资极度缺乏。

三、促进广西农村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对策

(一)经济支持与政策支持

当地政府加大财政支持、政策支持,有效的促进壮族聚居地区学校建设、教师培养培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融合创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加快推进壮族民族聚居地区文化艺术教育服务的普及。依靠广西当地的区位优势不断开展壮族艺术文化活动,培养农村孩子的艺术细胞,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艺术文化教学课程。

(二)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与广西农村中小学、当地村干部及教师合作开展对当地学生展开壮族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抛绣球、唱山歌等一系列有趣的文娱活动,给学生以体验式、沉浸式的艺术文化熏陶,体验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保有广西的文化多样性。

(三)“流动博物馆”“流动图书馆”

针对广西农村中小学生难以实地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问题,以大学生支教队伍的形式,搭建车上流动博物馆、图书馆,让农村中小学广大学生亲身体会壮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加大宣传

通过拍抖音短视频和纪录片的方式,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实时记录大学生的支教过程,宣传民族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媒体展现广西民族艺术文化教育的趣味性以及其深刻的意义。

(五)公益募捐

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志愿者投身于广西农村中小学的建設,并通过公益募捐来帮助广西农村中小学引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艺术设备。

(六)高校合作

与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艺术设计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美术学;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院校院系合作,鼓励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特岗教师考试,支援农村,解决高校的就业问题。

(七)补足配齐紧缺学科教师:相关部门应制定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断加强补充相关配置

重点补充农村、欠发达和民族地区乡镇村中小学教师。逐步提升文化艺术类教师的工资及福利,达到吸引文化艺术类师资流向农村的效果。

(八)加强教师培训,建构课程架构

加强对乡村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尤其是转岗教师的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要建立稳定和长效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艺术教师发展提供机会。与此同时,可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到总的教学计划中去[2]。在农村中小学建立一个可行性强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的课程架构。

(九)充分利用信息化解决开课问题

要充分使用好广西政府为广大乡村学校配备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以慕课、微课、小视频课堂等方式,拓宽文化艺术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为文化艺术类课程服务,努力帮助实现广西农村中小学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参考文献:

[1]杨青楣.农村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以江西上饶县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7(4):227.

[2] 刘深.关于广西高校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47):4-5,35.

作者简介:李培云(1999-),女,广西桂林,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谭芳冰(1999-),女,广西桂林,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张莹(1992-),女,广西钦州,硕士,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作者:李培云 谭芳冰 张莹

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篇2: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印发多项文件中都着重提到:“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学校的艺术教师。”“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本文概括的提出了“转”“聘”“培”三种模式,针对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紧迫性,拟在探索更有效的乡村学校美术师资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乡村教师;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重要举措中提到“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重点任务”的第二条“优先补足配齐乡村学校教师”中提到“重点补充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力争到2020年,音乐、体育、美术专职教师比例小学和初中分别不低于60%和80%。”第七条“积极开展乡村教师培训”中提到“组织乡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兼职教师培训,满足课程实施对师资的需求。”由此可见,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培育、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里的美术教育课程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学习美术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创新意识、激发想象力等,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城镇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和美术教师师资的配备已基本完善,能够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与此同时,根据对多地乡村学校的调研发现,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而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更是存在着盲区,许多学校没有美术课程。其主要体现在:专业美术教师严重短缺、现任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学校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方面。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农村学校美术类课程的开设,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否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文化艺术素养能否得到整体提升。在我国,美术教育的落脚点应该把美术教育普及到每一所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关注村小里孩子们的美术教育情况,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艺术熏陶、情操陶冶。

针对以上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紧迫性,本文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旨在探索更有效的美术师资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转”——优化师资配置,鼓励向美术学科转岗。把具有美术教学意向和美术特长的非专职教师,转岗到专业美术教师队伍中来。对凡具有一定美术专长且乐意从事美术教学的人员实行“转岗”,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专业进修,让他们挑起美术教学的担子。这一方法是针对乡村学校较难引进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配置满额等情况,组织有关教师进行意向申报、专业测试、全面考察,在确定人选后进行专业转岗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乡村学校美术教师师资的合理配置,师资建设成本不高。缺点是,存在转岗后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专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从而难以达到整体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水平。根据调研和一些实例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对转岗教师的专业培训,对于转岗培训的课程设施与课时量都应该有足够合理的标准和要求。

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教育局曾委托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对40余位非美术专业小学教师进行美术转岗培训,培训为期一学期,培训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案、国画、工艺制作、民间美术、速写、美术教学论等多种专业课程,总计约600学时。各门课程在培训结束时都有相应的考核要求,各门课程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据了解,经过培训,转岗教师教学效果提高显著,已基本能够达到美术专业教师的水平。从这一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转”这一完善美术师资队伍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其实施的关键和重点是要做好专业的转岗培训工作。

二、“聘”——拓宽师资视野,聘请优秀民间艺人与优秀退休美术教师。这里提到的“聘”,不仅仅指从社会上聘用具有美术教师资质的普通教师,而且要扩宽、提升视野,从社会各界聘请优秀退休美术教师、优秀民间艺术家,到学校执教或担任美术辅导员。

对于有丰富乡土文化资源的地区,聘请优秀民间艺人到校任教,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传承。从退休的优秀美术教师中返聘一部分重回岗位,也对现有教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这些教师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年轻教师队伍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这一模式的运用在前些年中央提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中成效显著。自201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目前我市各乡镇中心学校已基本覆盖。乡村学校少年宫主要是依托乡镇中小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由学校进行管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展课外、校外公益性活动。各地乡镇学校少年宫结合本地优势,挖掘乡土资源、特色文化,聘请当地优秀民间艺人与精英教师任教,创办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活动项目。有力提升了当地素质教育水平,满足了乡镇学校学生对音、体、美等学科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与瓶颈。优秀民间艺人与优秀老教师的稀缺性以及场地与设施的限制,使得这一模式很难在所有乡村学校全面实施下去;聘用教师的不稳定性与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这些教师无法完全替代专职美术教师常态化的开展工作。但在条件符合的地区,不乏是补充与提高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培”——转变培养理念,加强基层学校师范生培养,自培自用,定向培养美术教育师范生。为了乡村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拥有一批经过正规专业训练的专职美术教师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美术教师短缺的问题。以往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美术类师范生毕业后极少愿意到条件落后的乡村从事美术教学。近些年尽管国家在资金、设施等方面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扶植力度,但愿意长期留在乡村学校教书的美术类师范生依旧难以满足地方对美术师资的需求。靠短期支教、教师交流等活动,也仅能解一时只需。针对这一问题,从根源来看,应该转变师范生培养理念,避免盲目追求师范生的高学历培养,转而脚踏实地、按需培养。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美术类师范生,会有一部分作为志愿者到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我们应多鼓励并大力宣传这样的行为和做法,但这只是少数或暂时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会更乐于选择到大城市工作,有条件的甚至出国深造。那么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优秀人才致力于农村的美术教育?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发挥基层地区师范院校的优势,才能带动地区文化和地区师资队伍的发展。基层师范院校应该多培养一些从农村贫困地区出来的定向美术师范生,降低门槛、加强培养,这些学生会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发展家乡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让更多山里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

根据案例资料显示,安徽省砀山县早在2000年前后,为提升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做长远打算,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热爱美术教育的学生,与当时的淮北煤师院、宿州师专联合办了美术大专班。毕业后择优录取,自培自用,大大充实了该县美术教师队伍。由此案例可以发现,从当地初中、高中学生中选拔具有美术才艺、热爱美术教育的学生,委托或联合当地师范院校针对初中生进行5年一贯制,高中生进行2-3年的大专教育,之后择优录用,这一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以往美术类师范生毕业后大量流失的问题。

这一模式从长远来看是解决乡村学校美术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但依旧存在培养周期长、需要进行区域内整体统筹调研等多方面问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 改善美术师资短缺的情况。

除了以上提到的“转”“聘”“培”,三种模式外,还有招募志愿者,向各大师范院校、美术院校、文化团体、退休美术教师发出号召,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公开招募志愿者行动;制定教师流动机制,让有专长的美术教师真正流动起来,解放思想,让专业优秀的美术教师不局限在某一学校任课,而是有计划的让他们流动起来,可在全乡镇各乡村学校轮流进行任课,充分发挥其特长,从而达到优秀美术教育资源共享。已改行或转岗的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回归艺教岗位等多种措施。

但同时我们应看到的是以上每一种措施都有其利弊和特殊的前提条件,各地乡村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扬长避短、合理运用,以寻求适合当地情况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万丽君. 走向公平——中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调查与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2]许中伟.缓解农村中小学艺术师资紧缺矛盾之我见[J].艺术教育,2007,(02):36.

作者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作者:陈泽亚

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篇3:

艺术教育对于学生教育的促进和发展作用

【摘要】现代社会,需要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艺术精神对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人们满足全面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学生要想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就有很大必要性。

【关键词】艺术;教育;发展;艺术精神;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必要性

选题起源:现阶段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只注重孩子的文化学习成绩,却没有去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去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大多数城市的小学已经普及了很长时间的艺术课程,并且也有很明显的成效,然而在如今偏远点的小学学校仍然没有艺术课程,课程表上虽安排有,但是却因学校师资缺乏,被迫变成了上文化课。所以我就此现象做了番研究,写下了这篇论文。

研究意义: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使学生和家长不盲目的认识艺术教育,对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也同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艺术教育的作用

艺术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独特性,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得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认知、信仰和价值,这些观点体验和意义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一)艺术教育具有陶怡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作用

优秀的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学生在学习艺术教育的时候,同样能加强孩子思想品质,提高自身的修养,让自己变得更为完美。

(二)艺术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的到健康发展的作用

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鉴赏如:放声歌唱、观看或者参与模仿,解放自己,让自己更加的开朗,身心能得到一个健康的发展。通过观看、模仿这样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提升自身的审美的能力,有正确的审美观,对世界有着自己的认识。

(三)艺术教育具有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

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学生知道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耳朵去感受事物,用心去体会事物,它由形象思维的训练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程。

(四)艺术教育具有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

个性是人最重要的一个品质,人没有个性就会没有一丝生机,活得没有丝毫乐趣。所以艺术课程是最尊重和保护人个性的课程之一。

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以美育促德育

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才能产生化学反应。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到了,教育才会达到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更是注重情感的培养。现阶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了,造成这样的情况多数是手机。据调查手机占据了人们生活的绝大部分,接近五成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达5小时以上,比例高达47.17%,28.08%的用户表示每天使用手机在3~5小时,13.7%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2~3小时,2小时以下的用户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成。艺术教育能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是学生在学习艺术教育的必需品。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艺术课的教学和各类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如果只注重其中一类,那么另外一类就不能得到发展,两者就不能平衡。“应试教育”恰恰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注重于逻辑思维,过于机械,没有自己的想法,当受到艺术方面的熏陶,能避免思想过于机械,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形象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很重要,如果少了这类思维,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思维能力需要从小培养,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过程,如若一个人失去了童心,失去了思维,一直机械成长,那么这个人就很难长出一个健全的人格。

三、人的全面发展

(一)全面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当然,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的发展,而平均发展是抹煞人的个性专长的发展,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得选择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平均发展还是不可取的。

(二)综合素质与艺术精神

素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二是后天经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素质这东西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通过素质可以反应这个人很多内在的东西。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话: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牛顿说过“力是相互的”,其实人也一样,人也是相互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行为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高素质有品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这四项素质便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具体要求,学习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项的欠缺对一个人的发展会带来一些遗憾,品德素质的欠缺更是可能毁了他整个人,毁了他的一生。社会不缺有才华的人,但却缺高素质有才华的人。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艺术教育对人的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品格、审美等个个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在教育中重视艺术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四、国内外艺术教育对比情况

(一)国外艺术教育现状调查

1.体现以人为本各国艺术教育均不同程度的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个体人格的培养以达到能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2.艺术教育的普及化;

3.艺术课程的综合化和多样化;

4.评价的多元化;

(二)国内艺术教育现状调查

1.很多城市学校艺术教育有这门课程,但是不够重视;

2.多数乡村学校缺失艺术教育;

3.多数是学艺术教育,但不会“玩”艺术教育;

4.学生有艺术兴趣,但是专业艺术教育太贵,“贫穷限制了想象”。

结合国外艺术教育和我国艺术教育现状,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提供个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之中,并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文化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能从自己所感兴趣的艺术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自身终身享受艺术、学习艺术、发展艺术能力的坚实基础为基本任务和目标。

五、艺术精神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一)引导人类认识和走向文明的重要环节

人类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几乎都来源于艺术。世界通过青铜器和陶器认识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曾侯乙”墓中的编钟了解到当时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铸造技术的程度;人们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通过巴台农神殿和荷马史诗认识了古希腊的文明。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的质量可以通过音乐、绘画、建筑、舞蹈、戏曲以及文学作品来衡量,必须使受人认识并理解到,对过去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着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新的文明的诞生。

(二)雕铸和完善人格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把音乐看成是培养人达到最高境界“仁”的最重要手段。通过聆听,仿佛身临其境,在这欣赏的过程中,不仅有强烈的感情冲动,而且还包括了认识和理解,伦理判断和理性的丰富内涵,不论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还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人们的思绪、情感便会随音乐的起伏跌宕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索。人类在求真向善中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便会深深地感染启发着我们,这些优秀的艺术自然成了人生理想的教材。

(三)激发美的认知

人们在学习艺术知识时,能把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過反复的朗诵,对作品的细细斟酌研究,从作品中体味到不一样的美感,将自己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的意境中,“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感受美。学生通过对艺术各方面的探究,不仅仅能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内心的精神生活,追求自己内心最需要的东西。

(四)舞蹈艺术对人发展重要性的实例分析

1.促进人们心理健康。舞蹈是一门用肢体语言表现美的艺术,舞蹈教师通过舞蹈教学,不仅把美的艺术传授给学生,同时启发和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不仅能教会学生专业的舞蹈技能,更能向学生们传达一些做人的道理与文化修养。同时舞蹈能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医疗手段,可使学生追求完美、锻炼意志、发泄情感、感受快乐、展现自我、增强勇气、增加自信,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2.提高人们艺术修养。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舞蹈的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节奏感,从而可以学习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舞蹈动作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大小脑的并用,同时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表现能力。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通过人体的动,形象地表达人的思想内涵和广博的艺术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情操的陶冶和思想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陶冶情操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3.促进人们全面发展。舞蹈训练改变正常人的体态习惯,要求学员既要有很好的柔韧性,又要有很强的肢体力度,这些训练与学习的过程,磨练了学员的意志力和毅力。舞蹈是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人们兴奋,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舞蹈音乐教育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通过广泛接触舞蹈艺术,人们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结合上面所说的,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更全面地发展自身。

六、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要实现上述任务和目标,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象的主体性。艺术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包括弱智、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艺术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承认和维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艺术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肯定学生在艺术鉴赏和表现方面的才能,真正把学习艺术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艺术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都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

第二,内容的基础性。艺术教育现在是畸形的,很多人缺乏最基础的只是和了解,所以很被动。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不再是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性的全部或主要内涵。使学生热爱艺术,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艺术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而艺术教育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艺术教育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教育。它可以调动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世界,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奠定了在艺术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包括享受艺术、学习艺术、发展自身艺术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艺术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这就要求中小学艺术教学内容必须以有利于学生享受艺术、学习艺术、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获得审美愉悦体验为主要取舍标准,按照中小学生艺术能力发展规律建立艺术知识技能体系。那些影响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丧失艺术学习自信心的、具有较高难度且中小学生又无须掌握的艺术知识技能,不应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第三,过程的实践性。艺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此,中小学艺术教学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艺术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艺术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艺术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

第四,教材的创新性。目前各种版本的艺术教材严格说来还没有真正突破专业艺术教育教材体系的框架,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材编写必须创新。要把现行的以艺术知识体系和专业艺术教材为依据的教材编写策略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主体为依据的教材编写策略。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教材本身要具有中国特色,不盲目照搬国外教材。其五,现代意识。在编写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在内容选择上及时接纳和传播最新艺术创作精品。

第五,手段的科学性。要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之切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并能很好地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优化艺术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努力探索并尝试新的艺术教学形式和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艺术教材形式,不断充实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和多种媒体组合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艺术。此外,要注意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六,系统的开放性。学校艺术教育要把社会艺术教育环境和家庭艺术教育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艺术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内容的选择、要求的确立、教材的编排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要为教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要加强艺术课程与学校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和定时间、定地点的分科教学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探究、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加强艺术教育的国际交流。

七、著名科学家的素质与艺术精神

科学与艺术具有相似的审美和灵感,海森伯说过:“在精密科学中,丝毫不亚于在艺术中,美是启发和明晰的重要源泉。”现代科学证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智商在个人成功的因素中仅占20%。情商将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藝术教育不只是艺术教育,更是为孩子以后的学科和工作道路上,铺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传统观念中,家长会说到:“学艺术,能当饭吃吗?”现在可以很明确告诉大家,艺术不仅仅能当饭吃,还能当阳光、空气、水。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更要正确地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能让学生更全方面的发展自己,为自己的以后获取更多的资本。

【参考文献】

[1]李淑娟.论美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

[2]武兰平.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

[3]刘书林.素质的概念与21世纪青年人才素质的结构[J].清华大学学报,2001(1).

作者:蒲学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居民消费水平数据统计分析论文下一篇:促进图书馆信息商品化进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