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数学思维培养论文

2022-04-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创新数学思维培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它有着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表现。在核心素养下,要培养和造就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是要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要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创新数学思维培养论文 篇1:

农村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大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而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一改往常不足的学习方式有很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农村教师应当使用创新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培养他们质疑权威的能力,大胆自我表达,创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如何做到这些,就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学习钻研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未来中学乃至大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时期。但目前农村小学因为地理位置的偏僻、教学环境的恶劣和师资的缺乏导致小学数学教育远远达不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多数农村小学教师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所以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取代落后、不良的教学氛围,增加课堂中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一、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在传统农村数学课堂中,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这样课堂互动次数减少,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的效率并不高,对课上知识掌握不全面,课后复习死记硬背知识点,不积极思考,成绩自然毫无起色。现代新课程改革的快速进行,农村小学数学改革进程却略显缓慢,所以农村小学教师任重而道远。

新课程的改革将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上。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改变传统农村的教学观念,改变死读书的现象,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乐,玩乐中学习,更好地培养创新的精神。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使用微笑教学的手段,将笑容带进小学数学课堂,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小。同时,数学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改变学生被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环境,让他们主动提问,主动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将学生变为主动学习者,学生拥有了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就会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在数学学习上,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教师可以设计一种具体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目前有两块地分别需要900和1250棵树,有两个人每天分别能种24和30棵树,请问总共几天才能种。”并给课堂上的学生一定时间主动地思考探索答案,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并且应用知识,解决方法是多角度的,并不局限于某一方向。这样的教学方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同时,刺激了学生的好胜心,他们会积极思考答案,如果正确解答还能因此获得成就感,因而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提问的方式,创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一举两得吗?

二、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因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大多数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单方面讲课,学生在下面一本正经地听着,所收获的知识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的多。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容易让农村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容易让他们学习错误的低效的学习方法,不明白如何灵活应用知识。而且传统模式教学中,教学范围局限在班级,没有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忽略了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只学会单方面思考,而非多角度分析并解决难题。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了解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实践有效的创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教学可以不仅限于教室中,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自然,以学习内容为主,生活内容为辅,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堂下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和分享,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社交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向正确方向前进,并从中感受到合作和探索的乐趣,提高综合能力。

三、创造性问题打破固定思维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不自觉将学过的知识整合,归纳成固定的理解模式,因此形成固定思维。这样的固定思维不仅不利于学生未来的知识,更容易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打破这种定势思维,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学会如何更好地应用知识。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突破固定的思维,就需要农村教师在课堂上,时常提出一些具有突破性思想的题目。做到积极引导,不主动透露答案,带领学生探索不受传统思考方式的束缚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收获独立思考并得到答案的成就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了课堂也活跃了思维,最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四、設置求异和求同导学

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必须条件是学生应当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拥有基础知识并不代表拥有了创造思维。如果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基础知识用创造性思维加工产生新的知识,对于农村教师是一大难题。而创新思维不仅要有求同思维,还要有求异思维,二者相辅相成,发挥出最大效用。在平时教学的过程,教师应当应用求同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概括基础知识和概念,让他们明白如何学习前人思想。同时,教师要就让学生明白同一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的方法,即训练他们的求异思维。這两种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知识的发现和发明,都要求这两种思维,通过求同学习,通过求异创新,从而形成创新思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农村小学教师应当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并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从而真正从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段利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谈[J].软件,2014,(7):23-24.

[2]陈红红.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例谈[J].读与写,2013,(22):34-35.

[3]庞莉丽.开启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途径分析[J].读写算,2014,(21):23-24.

作者:郑龙梅

小学生创新数学思维培养论文 篇2: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它有着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表现。在核心素养下,要培养和造就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是要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要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内容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当中。

【关键词】 创新意识;思维习惯;创新性思维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论述,立场一以贯之,要求不断深化。小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在教育教学中从小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将使国家在未来世界中具有持续的竞争力。

创新思维是指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是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思维活动方式。创新思维有其独特之处,它要求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形成突破性的创造。但是,创新思维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和学习培养出来的。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而是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一种具有特殊的思维方式。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有学习能力,只要不去生搬硬套或死记硬背抄袭,悟出来的知识就可以视为创新;或者是他们能从以往旧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寻求到另一种新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视为创新。

我们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于鼓励和信心支持,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呼唤创新意识

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的。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没有留给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之中的时间分配比例不妥当,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不到重视,没有很好地发挥。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能愉快地沉浸在学习当中,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的一切。”创造力来源于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呼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的《圆锥的体积》时,组织各小组学生分别进行三组实验操作,分别是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和用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圆锥来依次进行。利用课前备好的水或沙子等材料来分组进行实驗,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操作等,最终探究出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假如没有等底等高这个前提条件,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则没法比较。这样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过程中有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出创新意识。

二、激励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需要经历长期反复练习才能形成的。激励学生动脑学习,核心之一就是创思维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也能使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得以持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也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体验探索与创造,感受到数学的美与乐趣。

有些教师或家长总是习惯性地把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用自己的经验方法抛给学生,没有正确地对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能力正在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扼杀,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有否养成、思维能力有多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他们的正确认知。

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却在教师的盲目指挥下慢慢地忘却了自己本身是有能力的,因为教师或家长过早地给予了他们现成的解决方法,就这样无意地让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缺乏了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机会。教师应培养学生面对一些“新”问题时,在思索过程中寻求出解决问题所具备的能力。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引导激励学生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范围内检索出有用的信息,与新问题建立起联系,思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教师在认可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不等于完全取代。

培养创新思维,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达到养成创新思维习惯的目的,使其受用终身。

三、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的创设绝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摆设。数学课上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是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服务的。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显示,他们学习的专注力和持久性不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必须具备培养情境的技巧和能力,引领学生探索体验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必须要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挑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敢于创新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情绪,促使学生有挑战新知的信心和动力,从而不会对新知望而却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第二课时,笔者在情境导入时用了拟人的手法:“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角的‘三兄弟’,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兄弟’为了什么事情而争吵不休呀?大家能不能当个小法官帮他们评评理?”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引出问题:“小松鼠背着一袋松果,它走着走着一路走一路丢,9个松果剩6个,大家赶紧算算看,小松鼠丢了几个松果呀?”利用学生世界的语言来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出感兴趣的问题,这就容易使学生瞬间触发如同竞赛般的激动,学习兴趣达至最高点。而这种兴奋的情绪动力就会驱使学生积极开拓思维,主动去寻索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虽说教科书所提供的信息是静态的,但是教师应善于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巧妙设疑,主动设计激发学生情感的动态形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笔者利用动画设计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动物王国开生日派对,熊大和熊二分别拿着21号和12号的门票,查看门票的蹦蹦说:“你们俩,谁的数字大谁就可以先进去。”可是熊大、熊二都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他们都很苦恼,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帮熊大、熊二吗?学生一听,个个都抢着要帮熊大和熊二的忙,瞬间,那股竞赛般的学习激情就上来了。笔者趁势把学生引进新知教学,学生也轻而易举掌握了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就这样,在课堂上巧设问题教学情境,对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虽说创新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实现和提高的,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传健.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王存金.小学数学要教学策略为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J].成才之路,2013(18).

[3]江计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2017.

[4]彭钢,蔡守龙.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邱炳池.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上),2018(7).

责任编辑  林百达

作者:夏桂芬

小学生创新数学思维培养论文 篇3: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初探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要体现“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力、想象力,初步获取知识的能力,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成文以飨读者。

关键词:数学 创新 思维 创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深挖数学教材本身蕴含的创造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创造氛围,为学生提供创造契机,多角度鼓励学生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从兴趣入手,注重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兴趣是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使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小学新生入学可以这样问学生:你家有几口人啊,今天你带来几个笔记本啊,你家有几间房子啊。让小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很有用,学习它可以使自己越来越聪明,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平时要多与小学生交流,经常提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很普通的生活数学问题,让小学生产生好奇心,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这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不仅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鼓励、赞赏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多说你能行,少说你不行,用“心”施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总是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低年级的学生爱玩,这是天性,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把学习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和思想压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游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不生思维的应变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从小养成在"做"中学,在"乐"中学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连加”时,教师先先拿出8只苹果,分别发给8个学生。教师先让4个女学生拿苹果表演摘苹果的小节目,再让3个男同学也过去表演摘苹果的节目;这时学生一看就知道有7只苹果了,最后,老师也拿个苹果上场表演,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4+3+1=?",同时也明白了怎样算出结果。这样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有所了解,又增加了学生间、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重视直观教学,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的。对具体,形象的事物非常敏感,教师要利用这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利用直观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特别有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不断探索出新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多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看一看,提高学生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魅力,让师生共同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如:“一张桌子有四只角,锯掉一只角,还剩几只角?”照常规的经验,学生便能回答:“还剩五只角,但是,老师若提示学生动手操作,就可能得出“还剩三只角”的不同答案。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答案不唯一或条件不充分的开放题,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促进思维品质的优化。这些直观的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体会到了发现答案的乐趣,学生美好的童心童趣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已,如果能营造一种气氛,创设一种合作的情景,就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从参与中获得高兴,满足,成功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创设练习设计不能太单调,或者过于简单以致机械重复,学生都会觉得没兴趣,不动脑筋,随便应付而已。这样的练习起不到好的作用,而且会起负作用,因此,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改错题,填空题,选择题,文字题,计算题,应用题等,或设计些一题多解的思考题,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要牢固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不压抑学生的个性,尊重、鼓励、赞赏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把课堂变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让所有的小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者:孙永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统计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