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瑶族自治县旅游

2022-09-24

第一篇:金秀瑶族自治县旅游

打造金秀旅游

依托金山秀水,打造旅游强县

如何充分利用好金秀的旅游资源优势,一直是金秀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自1988年以来,金秀大瑶山先后被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区重点旅游县。特别在2003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依法治县”的总体思路和“打基础,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方针,把“旅游强县”确立为金秀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加大招商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促进金秀旅游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金秀旅游业经济初见成效。然而从整体来看,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利用金秀的旅游资源优势、做好后续开发打造旅游强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摸清县情的基础上,我们应厘清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明确了发展旅游的总体框架:

一是找准基点,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大瑶山旅游业发展。在广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中,金秀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被列入七大重点建设精品景区之一,因此在2003年,县委、县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旅游强县”确立为金秀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先后编制了《大瑶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瑶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为金秀旅游的发展描绘蓝图。2008年10月,来宾市更是做了个重大举措,决

定在金秀县实行了差别化考核,尝试把GDP让位于生态保护,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取代GDP、财政收入和工业化建设的“考核老三篇”。在2010年5月1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到金秀瑶族自治县考察调研时,反复叮嘱当地同志,全国少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浓郁的瑶族文化风情是金秀的两大核心竞争力;金秀要立足于此,采取保护为主,适度利用和开发的原则,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这一系列的事情使金秀县的旅游开发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旅游业实现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找准基点,确立“旅游强县”发展目标,在切实抓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依托生态资源以及各方面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总体工作思路,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是抓住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完善金秀旅游基础设施。2009年初,县委、县人民政府综合分析,充分权衡决定在当年启动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的重大决策,按照整合资源,建设精品,树立品牌意识作为突破口,以发展生态民俗。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为重点,艰苦奋斗三年,实现金秀旅游基础设施大增强,旅游环境大改善,旅游知名度大提高,旅游经济大发展,实现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转变。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31万人次,旅游收入完成1.48亿元,“大瑶山生态民俗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根据打造旅游强县的需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着力推进主题项目建设,

形成产品体系支撑。打造、提升精品主题项目、金秀支柱景区,充分挖掘金秀自然资源优势。扩建硬化圣堂山景区公路建设、县城民族化改造、莲花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大瑶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保护项目的植物园、科普馆等工程将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切实改变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落后的局面。特别是加强对圣堂山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把圣堂山景区作为金秀的王牌景区,打造成国家5A 级景区,将是金秀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也是实施“旅游强县”战略的重要支撑。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由过去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全面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快旅游宾馆的建设,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和采取多渠道融资的办法,新建、改建一批有规模上档次,服务好的星期旅游宾馆,确保旅游接待的需求。2010年5月金秀“瑶都大酒店”的试业突破金秀县旅游宾馆档次低,床位少,达不到游客需求的制约瓶颈,整体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同时加快旅游购物、土特产品等步行街建设力度,金秀旅游吃、住、游、够、娱六大旅游要素基本配套,逐步完善旅游接待能力。

三是突出亮点,挖掘民族文化,打造“世界瑶都”品牌。金秀旅游主要分为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两大看。金秀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世界瑶都,民族文化因素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庆典、建筑、服饰、饮食、器皿等物质特征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美求异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了其前来旅游观光的热情。为开发金秀县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加快金秀大瑶山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金秀加强对

瑶族歌舞的继承和创新,积极推进大型瑶族乐舞诗画《瑶都神韵》的创作进度,提高旅游文化内涵。要加大对瑶族建筑装饰文化、瑶族服饰文化等的研究,并融合时代特征,充分运用于县城民族化改造设计上来。要以瑶族民俗文化为基调,积极组织圣堂山节、盘王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打造瑶族特色文化品牌;把瑶族文化的挖掘整理成果用来丰富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掘瑶族美食文化,特色瑶族餐饮业是旅游业的一条重要产业链之一。要把瑶族餐饮业变得精致,能吸引本地顾客、旅游顾客、国外游客的眼球;同时,充分依托丰富的药物资源,大力研发瑶医医疗、保健、养生产品开发和利用,把瑶族医药保健品的开发做成民族的特色经济产业来抓。通过对瑶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开发,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积极打造 “大瑶山生态民俗旅游”品牌。

四是突破难点,立足长远发展,成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金秀优美而奇异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度假、娱乐等旅游活动场所,使旅游业获得经济效益。一个地区有了旅游资源才能发展旅游业,从这层意义上说,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一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做好旅游发展规划,立足长远,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从源头上保证金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金秀的旅游资源属于青山绿水的原始优良自然生态系统,其景观多分布在高山深谷、人类难以到达的大瑶山。其景观生态系统极为脆弱,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这种顺境自然生态景观成了旅游开发的资源对象,若开发不当或开发后管理不

当,违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很容易造成自然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数亿年演化留下的珍贵自然遗产将毁于一旦。

2、加强管理,保护景点和景区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后形成的可接待游客的旅游景区,由于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景点的破坏和景区环境质量的下降两个方面。因此应从景区管理队伍建设、对游客的管理、对景区环境的保护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做好保护。

3、合理有度地开发金秀民族文化旅游。金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是金秀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因此在开发金秀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才能使金秀旅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桂林阳朔县是国家公布的旅游强县之一,通过对比才能找出我们的差距。“旅游强县”是金秀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篇:广西金秀月皇岭生态旅游

一、项目名称:

广西金秀月皇岭生态旅游

二、项目内容及规模:

项目用地3000亩,建设度假小区、文化园区、植物园、休闲文化园、老人公寓、漂流及水上游乐俱乐部等。

三、建设条件:

月皇岭地处头排、三江二乡(镇),山体庞大,历史文化渊源,山顶上有一罕见的泉水,山上建有壮族人民崇拜的民族英雄甘王庙,每年的中秋节,毗邻的县、市及广东的农民自发地前来朝拜,人数达2万以上。山下一条清澈的河水绕山而流,两岸森林密茂,青山绿水,风景迷人。头排、三江二乡(镇)地处国道线,交通便捷,综合开发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前景看好。

四、项目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

项目总投1.6亿元人民币,年收入达2000万元。

五、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股份

六、承办单位:

金秀瑶族自治县招商促进局

联系人:范汉坤手机:13978253856 电话:(0772)6216888传真:(0772)6216888

第三篇:论隆林各族自治县旅游资源的开发

摘要:隆林县是广西仅有的2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和百色市12个县(区)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他也是一个“老、少、边、山、穷、库”的县份。开发好隆林的旅游资源不仅对百色,更对广西的旅游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笔者从隆林县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如何隆林各族自治县旅游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隆林旅游资源开发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处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是一个“老、少、边、山、穷、库”的县份。1997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隆林是多民族聚居区,全县有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41%,是广西仅有的2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和百色市12个县(区)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广西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隆林各族自治县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五个民族,具有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古朴奇特、浓郁的民族风情,被称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加之隆林县北与贵州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黄果树瀑布接壤;西与云南昆明世博园、石林风景区接壤;东与百色、桂东南的大景点接壤,形成滇、黔、桂旅游“金三角”的中心,旅游及民族风情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隆林县为百色市的特困县之一,人均占有耕地又少,通过旅游,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特别是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帮助这些地区摘掉贫困的帽子,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当地旅游扶贫的目的。旅游扶贫投资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式,同时也是无烟工业,对环境保护也非常有好处。

一 隆林县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隆林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一)自然资源

隆林具有众多的自然观光景点,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有高顶冒清泉,林静水清;有的百林矗立,溶洞通天,奇峰怪石,独具一格。滚滚翻滔的南盘江,势如龙岩吐雨的冷水河,险滩遍布,瀑布星罗。据初步统计,现在隆林境内有名的风景名胜点就有25处,再加上2处人文景点,可开发的景点达37处。天生桥水电站一级高坝建成后,出现一个水面积为167平方公里,具有很大旅游开发潜力的巨大人造湖。天生桥旅游风景区包括了金钟山原始森林、大烘豹自然保护区、天生桥水电站、雷公滩、“天生桥”、坝来洞、同福鱼洞、六音洞等景点;还有克长自然保护区、者隘旅游风景区、德峨自然保护区等。

(二)人文资源

隆林各族自治县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五个民族,具有“活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美誉,苗、彝、仡佬、壮等少数民族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世代相传,保存完整,引来了无数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隆林壮族的壮锦、苗族的蜡染及各少数民族的挑花、刺绣、纺织等手工艺品堪称民族工艺品中的精品,具有很大的旅游商业开发价值。

隆林的民族风情可谓色彩斑斓、丰富多彩。苗族的“跳坡节”是苗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跳坡节”这天,远近村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坡场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竞

技活动,此时其他民族也蜂拥而至看热闹;“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这天,白天彝族村民杀鸡宰鹅、祭祀祖宗,入夜人们手持火把,绕着住宅和田垌转,尔后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抹黑脸”则是彝族男女青年交友或彝族人民喜迎宾客的特有习惯,冷不防的把锅烟墨抹到对方脸上,然后相互追逐嬉戏;仡佬族的“吃新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夏收前后,田里粮食成熟了,仡佬人都要举行一次别有韵味的尝新活动;还有壮族的“三月三”排歌节、壮戏;高山汉族的婚嫁习俗等均别有风味。

二、隆林县旅游资源的评价

隆林县境内虽无高山大河等观赏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无论质量还是特色,在发展旅游业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隆林县以人文景观构成旅游资源主体,文化内涵丰厚

隆林县虽自然景色优势不足,但其人文景观特别是民族文化以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百色、在广西,甚至全国占重要地位,从而构成该区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资源特色。

(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隆林县旅游资源的主体是民族文化,其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古朴奇特、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其它任何地方所难以仿造、替代的,具有较高的垄断性。

(三)与百色地区资源的互补性

百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就只有那坡的黑衣壮一项,开发隆林县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一定程度上与那坡黑衣壮旅游两者相互补充,弥补了百色游资源的劣势,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旅游诱惑因子,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隆林县旅游存在的问题

尽管隆林县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显著,保存得较为完整,具有很大竞争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尚未开发竞争力弱。

由于隆林县处于边远的西部地区,而且交通不便利,所以隆林县境内众多的旅游资源都尚未开发,即使已开发也只是简单的产品陈列。虽然隆林县政府也主导举办了两届的彝族的“火把节”,一届苗族的“跳坡节,但其民族文化尚未商业化、产品化,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品。另外,宣传促销力度严重不足,难以它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隆林县许多资源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已开发的景区有部分也因赶路时间长、游玩时间短的问题而处于半闲置状态;一些好的景区不能如期实现建设目标,造成全市旅游难以形成大气候。

(三)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欠佳。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好的环境,隆林县的旅游业尚未形成规模,其环境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旅游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差,旅游交通匮乏。目前,从百色到隆林的交通工具只有汽车,而且乘坐时间长达

4、5个小时,游客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路上,一定意义形成了花在路上的时间长,参观景点的时间少,另游客感到得不偿失而游客不愿前往旅游。二是旅游吃宿条件缺乏。目前,隆林县内有三星级旅

游宾馆1家,共有大小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约30家,床位约2000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缺乏旅游管理经营人才,旅游行业内懂旅游开发利用方面的人才很少,专业导游、旅游饭店高级管理、旅行社运作方面的人才更加缺乏。

三、 开发策略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开发和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规划、开发经营投资、管理上与国内市场接轨,突出隆林各族自治县旅游的建设主题,围绕该主题发展具有地方特色、轰动效应、参与性强、多样性的旅游产品。

(一) 以政府为主导,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隆林各族自治县与之交界的云南、贵州两省的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壮族、苗族、彝族、仡佬族与上述两省的民族虽然有相同的族源,但在民风、民俗上却有着许多的差异,隆林各族自治县应利用与两省民族的差异性文化吸引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继续做好每年由政府重点推介一个主体民族的节庆活动工作,深入挖掘各民族的文化,使节庆活动真正成为推介隆林各族自治县多彩民族风情,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助器,从而以旅游促进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旅游带动民族民俗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 以德峨民族风情村为主题,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

隆林各族自治县应把现有的德峨民族风情村开发利用起来,形成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德峨乡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德峨乡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德峨乡应围绕民族风情村为主题,对德峨民族风情村进行专项规划开发,如把壮、苗、彝、仡佬族的节庆活动场地建在此,展示少数民族各自的节庆、歌舞、服饰、特色村寨和饮食文化等专项的旅游产品,使开发有序的进行,逐步完善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将德峨民族风情村打造成隆林各族自治县的民族旅游品牌产品。隆林各族自治县还应将德峨民族风情村的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金钟山原始森林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级以及天湖和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坝”的天生桥水电站高坝结合起来开发、进行统一的规划,如民族风情游、水上休闲垂钓、生态旅游、科考探险游、水电工业游等多种旅游活动。

(三) 抓住地理区位优势,推进民族旅游发展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地理区位独特,是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的省际边界县城,正在修建中的百色到隆林各族自治县的高速公路将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该项目建成后,将连接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形成贯穿东西的横向通道,成为广西与云南、贵州两省联系的最便捷的公路通道。届时隆林各族自治县长期以来进入性差的局面将得到改善,滇黔桂三省边界中心县城的位置将进一步的凸显,这些都给隆林各族自治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交通设施的改善可吸引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旅游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先进思想文化观念,改变当地少数民族一些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不仅会对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保护、提炼和交流的积极作用,还能吸引外来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将加快隆林各族自治县成为滇黔桂三省边界地区旅游和游客集散中心。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自身旅游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前基础下对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注意处理开发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科学的指导方针指导各项开发和利用。力争与时俱进,百花齐放,使隆林各族自治县旅游产品成为拳头产品,使其持久的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为百色的旅游添上亮丽的一笔,让更多的人了解百色、了解隆林,同时让隆林各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四篇: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前景

关键词:旅游 民族特色 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简介及媒体摘要: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新中国建立后由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命名,并于1950年5月6日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建国后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全县总面积7150平方公里,辖5镇17乡,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总人口22.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6%。天祝素有“高原金盆”之称,是甘肃省综合资源最丰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比1998年增长16倍;财政收入3773万元,增长11.7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91元,增长9.57倍。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自治州、自治县前列。 2000年,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天祝县委、县政府于1998年作出提前筹备县庆的决定,确立了“团结、进步、开放、开发”的县庆主题,投资1.5亿元,推出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电力、水利、教育、文化、卫生和城市基础设施25项县庆工程,目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县庆各项筹备工作就绪。 8月1日,天祝藏族自治县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有独特的民族歌舞,丰富的物资交流和赛马。中央、省、地祝贺团体届时莅临天祝参加庆典,同时,热情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天祝,旅游观光,认识天祝、了解天祝,

共同庆祝这欢乐的节日。

正文:从1996年开始,天祝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全力培育壮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以建设“西北生态旅游避暑胜地”为目标,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以举办旅游节和县庆活动为载体,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力度,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和打造高原自然风光游、登山探险游、藏传佛教文化游、民俗风情体验游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坚持规划先行,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以打造精品旅游为目标,以丰富旅游产品数量、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为重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石门沟药水神泉、马牙雪山天池、天堂寺本康丹霞地貌三大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天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石门沟、朱岔峡、金沙峡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完成初期评审,旅游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坚持政府主导,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机制逐步形成。高度重视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把发展旅游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旅游产业开发委员会、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

展的意见》,制定了《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管理办法》、《天祝县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及服务标准》、《天祝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政府主导、项目整合、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努力加大对旅游规划编制、公共服务、宣传推广、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使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重点打造了县城至天堂寺、凉州区至祁连布尔智草原两条精品线路;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为省级AAA级景区,被甘肃省旅游协会评为甘肃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祁连冰沟河风景区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A等森林公园,马牙雪山景区被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峡谷地质公园。先后投入资金2.7亿元,完成石门沟、马牙雪山天池、金沙峡、朱岔峡、先明峡、天堂寺、祁连布尔智等景区景点公路10条202.2公里;完成县城广场、石门沟森林公园广场、石门沟游客服务中心、天堂寺民族文化广场、天堂寺大经堂、天龙苑景观广场、星级厕所等20多处景区景点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强化宣传推介,天祝旅游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以举办天祝三峡风光暨民俗风情旅游节、县庆等节庆活动为平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以及在高速公路设立旅游宣传牌、景区公路设立旅游标识牌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同时,采取部门联动、政企结合等形式,加大客源地宣传促销力度,旅游景区

特别是天祝三峡景区、天堂寺景区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85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

坚持以人为本,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诚信管理,严厉打击旅游消费中的欺客宰客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天祝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招商环境,提供优惠条件。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该县结合实际,适时出台了《天祝县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突出一个中心(县城),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县城—天堂寺,武威—祁连布尔智—冰沟河—毛藏神树沟,抓西秀龙—夏玛二郎池—松山草原),建设六大旅游主题板块(石门沟·药水神泉板块,天堂寺·北山公园板块,马牙雪山板块,天祝三峡板块,祁连布尔智·冰沟河·毛藏神树沟板块,西大滩二郎池·松山草原板块),加强区域合作,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打造“全省最具吸引力的民俗宗教生态避暑旅游基地”的奋斗目标,将2011年确定为“旅游建设年”,明确了今年发展旅游业的九大块25项重点工作,整合生态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十二五”时期每年县

级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推介促销,全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成为今后天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了发展旅游业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富民强县、维护藏区稳定的广泛共识。

根据甘肃省“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安排,定于2011年8月初在天祝举办赛马大会、民歌比赛和花儿演唱会。这为全面展示天祝悠久灿烂的华锐民俗文化、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必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天祝对外开放水平和知名度,聚集人气,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 12汉语言文学 杨祯 2012134046

第五篇:江华瑶族自治县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根据市局就业工作安排,为真实客观地反映江华瑶族自治

县就业形势的现状,掌握全县就业基本情况,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局就此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分析活动。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就业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覆盖了全县22个乡、1个国有林场、1个独立工矿区、4个居民社区。据统计2011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874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3人,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413人;帮扶16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共提供需求信息岗位11420个,指导进场求职人次8110次,全年组织大型招聘会两次,进场招聘单位97个,提供岗位数8630多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人员2684人。全年定期跟踪服务企业8家,涉及服装制作、电子设备生产、玩具制作、食品加工、家具生产、水泥生产等行业,为企业组织招用工人1760人,培训技能工人472人。2012年一季度,县人社局举办各型“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6场,参加招聘会6348人,达成就业意向2105人,招聘会发放就业、培训宣传资料20000份,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8000个。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108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62人,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228人;同时开展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 1

性培训工作,报名参培160人,登记回乡创业人数187人,有力地推动了劳务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我县从2003年开始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开发公益性岗

位,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067个次。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共计263人次,主要是从事各行政事业单位、学校、社区、集镇的保洁、保安、保绿工作。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和“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录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无技术特长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

我县高校毕业生除有近四成选择继续升学和在外省市就业

外,有近六成应届毕业生将回县就业,加之往届学生回流,预计我县每年动态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将在300余人以上。从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上看,通过人才招聘会、网络招聘、熟人介绍和高校推荐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较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大城市和发达城区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有更多的专业需求,可以给予较高的薪金待遇,这些对高校毕业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县将高校、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毕业生纳入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体系,落实促进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等各项政策。加强对离校未就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对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集中进行职业指导,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完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对困难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对一”就业援助方式及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臵措施。为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我县通过

完善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多项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现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确保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

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

我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用工总人数7142人,比去年新增用工1365人,缺工832人。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3822家,从业人员达到15047 人,比去年新增就业1232人,缺工573人。建筑行业(含个体建筑)从业人员2650人,比去年新增就业468人,缺工381人。宾馆酒店和商业超市有从业人员8639名,比去年新增就业 86人,尚缺服务员76名。

目前我县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只是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体现,绝非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在12万人左右,每年有新增转移就业人员4300人,在本地就业的约4万人,且多数是创业人员、个体经商户或从事服务业工作的,产业工人80%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工作,吸引他们远赴他乡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薪酬高于本地。

三、创业促进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近三年我县参加创业培训人数累计1710人,成功创业1560人,带动就业9630人。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给予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现有创业人员基本集中在种植养殖业和服务行业,符合发展第三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促进就业的需求。

四、就业形势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本地用人单位招聘意愿明显上升,外地企业加强了招工力度,使各类就业人员选择就业环境更为宽松,企业职员流动性更为频繁,就业人员流动性强直接影响就业局势稳定。一方面强化了就业人员的期望值,通过频繁跳槽得到高薪酬,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时,促使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另一面企业因员工频繁跳槽,增加了员工适岗培训的费用,影响了企业生产产量,相对于成熟期的熟练员工,适岗期员工薪水会低。总体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就业人员流动性更频繁,就业结构性矛盾更突出,既有社会方面原因,也有劳动者个人的原因。

1、个人方面原因:一是对就业和薪酬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的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对工作要求一步到位,理想化,导致部分就业人员就业难。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导致部分就业人员“有业不就”,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比较典型。二是部分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陈旧。近几年,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新增不少就业岗位。但餐饮、洗浴等服务性岗位及居民小区物业保洁、绿化、环卫保洁等岗位被认为是“不体面”岗位,当地人不愿在当地做,而是去外地做。特别是新生劳动力做事眼高手低,不愿从事苦脏累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三是缺乏专业技术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一些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转失业人员,过去在岗位的技能单一,转岗后自身的技能得不到发挥,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制约了这部分人员就业。四是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农村劳动力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

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还有部分人员总想到“正式”单位、大企业就业,即使已实现灵活就业也隐瞒不报,隐性就业现象普遍。

2、社会方面原因:一是就业人员就业信息不准确及时、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大部分是熟人介绍和社会广告招聘等,难免出现招聘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增加了就业人员择业的难度。二是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部分私营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不签劳动合同,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屡屡发生,另外,目前企业招聘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用人单位还设臵经验、性别、身高等障碍,缩小就业人员范围,自己也出现招工难的问题。三是本地就业人员就业成本增加。县经开区的企业比较偏远,到中心城区游玩、购物、消费,由于交通不便,增加了就业人员的成本,岗前培训的成本也比以前高。

3、当前就业的主要关注点:从劳动力供给方面分析,就业压力依然不容忽视。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及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的增多,城镇新增劳动力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加上隐性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的观望,今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会有增长。但随着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增就业岗位相应会增加更多。主要是普遍缺乏有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熟练操作工,用工结构性矛盾更大。

五、措施及建议

1、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春节、暑节两个黄金培训时

间,早布臵,早开展,缩小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

2、要结合县经开区扩大建设,将招商引资、岗位开发、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充分对接。依托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紧紧盯住县政府的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完善岗位开发带动机制。人社部门与用人单位建立创造岗位联盟,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用工与人社部门兑现优惠政策有效对接,实现在项目立项、开工、竣工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上岗培训协议和劳动合同。

3、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退转业军人等各类人员创业,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建议对还款及时、信誉度高、经营好的创业者,加大扶持力度,给予年度一定额度的循环贷款支持。

4、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要加强与乡镇人社机构的联系,扩容信息渠道,建立快速劳动力供需“光缆”通道,使岗位与求职信息能及时、准确、全面传递给服务对象,积极探索打造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人力资源市场。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出色完成就业工作任务。

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局优化营商环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