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初探

2022-09-30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机电、数控、模具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由于这门课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抽象概念多, 名词术语多, 符号代码多, 涉及的知识面广, 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 所以是一门既重要又难教好的课程。为此,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

1 根据培养目标, 确定实用化的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主要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 他们不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 而是要求能够看懂图纸及图纸上的各种技术要求、符号、代号, 懂得常规的测量技术, 强调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在确定教学内容时, 要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例如在公差配合部分, 不讲理论公式推导等内容, 而主要介绍尺寸及形位公差的基本术语、简单公式的运用、重点掌握表格查找原则及方法;在测量技术部分, 不讲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测量数据的处理等内容, 主要介绍各类常用量具量仪的选择、使用方法及测量误差的分类;在典型零件的公差与检测部分, 着重介绍圆锥、键、螺纹及齿轮的公差与测量。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可以减少理论教学时间, 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根据学生特点,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用举例法上好绪论课。学生们刚开始接触一门新的课程, 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这门课有什么用处?好学不好学?那么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上好第一堂绪论课。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 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史, 形象地讲清本门课的性质、任务, 尤其是它对后续课程的影响和在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并讲清本门课的学习方法。通过大量实例的讲解使学生感到这门课实用性强, 又不难学, 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 这对学好本门课至关重要。

(2) 对公式多的部分采用总结法。由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不好,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强, 如果学习上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 他们往往会因记不住而丧失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重点内容的课堂教学时, 多注意运用总结法, 帮助同学掌握记忆的重点。例如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计算部分, 如果学生掌握得好, 可增强学习的信心, 后续内容学起来也容易, 反之则不然。但这部分内容基本公式多, 学生特别容易记混, 不易于保持正确的学习思路, 那么在讲课时, 笔者帮助学生总结了三个基本公式:即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公差=上偏差-下偏差, 并告诉学生很多尺寸公差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三个公式来求解, 原来感觉这部分内容乱、需要记忆的公式多的学生, 看到用这三个公式就能解决问题, 很简单, 一下子就树立了学好的信心。

(3) 在测量部分, 采用分组、互动的教学方法。学习公差课, 一定要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以满足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测量部分内容的教学时, 由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同, 掌握程度也有快有慢, 针对这些特点, 在组织测量部分的课堂教学时, 可以把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成若干小组, 采用师生互动教学, 学生互相学习。通过实际零件的测量, 达到学会使用常用量具的目的。这样, 在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 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

(4) 对于难理解的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把语言叙述不清的内容用形象的动画来演示, 也可以通过360°旋转全方位地展示。如在形位公差部分, 对于形位公差带的形状、位置、大小等概念, 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改变枯燥的课堂教学。

(5) 有条件时, 可采用任务趋动教学法进行综合化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授基本知识, 但学生能力的提高却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所以, 在课程的最后, 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 应进行综合化练习, 这时最好采用任务趋动教学法。先由教师提出问题, 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 在教师的引导下, 各小组的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依据所学知识, 积极思考, 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可以把机加或数控专业学生在工厂进行机加实习时加工的实际零件图及实际零件拿来, 让每组同学经过分析, 搞清图纸上标注的各类公差的含义及作用、精度选择的依据, 最后实际测量零件, 并判断零件是否合格。通过综合化的练习, 可以充分地将书面知识转化成综合运用的能力。

3 根据课程特点, 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模式

以前,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 以一份试卷定学生的优劣。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上, 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甚至会出现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实际能力很差的情况, 难以衡量学生的真正水平。针对这一问题, 为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应将考试改为过程化的考核模式: (1) 平时表现:上课时的听课状态、实验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等, 占综合考评的20%。 (2) 经常在课堂上当堂测验, 随学随考, 用开卷的方式, 题量要少, 一道即可, 这样, 不存在互相抄袭现象, 可以正确地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比作业反映的情况更准确, 既有利于下节课教学的组织,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认真程度, 这部分成绩占综合考评的30%。 (3) 操作考核:将零件公差的确定、测量列为考核内容, 分成不同的难度, 以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以操作过程作为评价标准, 占综合考评的20%。 (4) 期末综合测验, 考核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内容, 占综合考评的30%。

总之, 要搞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教学, 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授模式, 结合本专业特点, 更新观念, 优化课程设置, 完善教学内容,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走教学创新之路,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 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 把他们培养成适应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技术性、实用性强, 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不仅可以了解、认识各项机械基础标准, 会查各项公差表格, 更重要的是具备了机械产品精度设计及检测的初步技能。因此,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中, 要根据培养目标, 确定实用化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 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模式。

关键词: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秀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03 (10) .

[2] 晋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的重构[J].职教论坛, 2002 (4) .

[3] 韩明容.林铸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7) .

[4] 赵大民.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1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切口可以反映大时代——浅论主题报道的故事化手法下一篇:钻井液用聚丙烯酰胺钾盐中钾的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