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2022-09-16

第一篇: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贴近基层实际 关心群众需求 强化保障措施

贴近基层实际 关心群众需求 强化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研究和探讨在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刚才,八县市委宣传部、州直宣传系统各单位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结合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2010)14号)文件精神,谈了近年来加强基层宣传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讲的都非常好,充分展现了大家对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视。过来,湘西州按照湖南省委推进“一化三基”的要求,切实加强抓基层打基础各项工作,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提高。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抓紧抓实新时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树立群众正确价值观,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和促进基层稳定,对于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州”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构建和谐湘西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城镇化水平得到大幅跃升,绝大多数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开始步入小康,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整个基层面貌发生重大历史改观和进步。但是,湘西州同其他地方一样,伴随城乡、贫富差距扩大,伴随社会经济成份、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趋势,基层群众思想的独立性、变化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精神文化需求选择性日益丰富,传统的信仰、观念、美德受到冲击,基层治理中出现人心难凝聚、群众难管理等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因为民族贫困地区基层工作条件差,解决群众问题的必要条件不完备,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不理解、不满意情绪渐次增强,“没有事情不理你,出了问题才找你,说错政策就顶你,处理不好就骂你,出点差错就告你”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受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一些封建迷信、非法会道门、邪教思想影响,部分干部群众价值追求发生偏差和扭曲,封建宗族和邪教黑恶势力在基层抬头,直接危及基层稳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着力掌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动权,在基层治理措施中先行一步,切实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指示精神,全力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群众教育和日常生活劳动中,体现到基层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巩固基层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二)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始终没有间断过,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十分激烈。大量事实表明,这种斗争大多发生在基层、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基层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落后文化甚至腐朽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在新形势下,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精神文明阵地,才能有效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求知、求乐、求健、求美的愿望日趋强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队伍还比较薄弱,基层宣传文化设施还很不完善,基层宣传文化的内容和方式还比较贫乏,这种状况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很不适应。在新形势下,只有顺应基层群众的愿望,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丰实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加强舆论引导,促进农村稳定的迫切需要。稳定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农村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上一些突发事件,给乡镇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要将舆情研判、舆论引导工作贯穿到农村各项事业、各个领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主动化解矛盾纠纷。要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置好突发事件,引导事态向良性方向发展。

二、立足基层,把握实际,在解放思想中探索乡镇宣传思想工作新途径 解放思想是我党思想路线,是我党永葆生机活力和不断推进事业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新形势赋予乡镇宣传工作的新任务,必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着力破除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思想,树立自我加压、自谋发展思想的同时,以思想解放开阔思路、拓展出路,自觉摆脱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作法,摆脱那些禁锢思想和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不断更新观念和创新办法,争创实绩。

(一)从破除宣传思想工作次要论入手,创新乡镇宣传工作思路。伴随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农村产业结构大幅调整,农民思想动态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农村思想宣传工作机制、受众主体范围和结构发生变化,加上社会片面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少数党员干部错误认为“只要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上去了”,导致出现工作“盲区”和宣传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甚至少数宣传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动力和信心缺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乡镇宣传思想工作不深入、不扎实,流于表面和形式。为此,要完成“四个转变”,牢固树立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思想观念。一要变传统的行政领导为主动服务,做到以人为本、分类引导、个性化服务,转变过去宣传思想工作“一刀切”、“拖大船”的简单作法,以主动细致的作风赢得群众拥护。二要变简单说教为寓宣教于示范激励、文化生活和娱乐,让宣传思想工作更加生动活泼,更易于群众接受。三要变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和发展好群众利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和感情。四要变文化普及为文化普及和经营并重,在抓好文化事业公益性服务同时,加强文化产业产品生产,多层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二)从维护群众利益入手,创新乡镇宣传思想工作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也是乡镇宣传思想工作内容紧贴群众需要的创新取向。一要从促进致富中创新内容。在过来的调研中发现,农家书屋中种养技术等方面书籍是群众最喜欢的,说明群众致富的心情是迫切的。为此,要重点抓好科技、经济知识的宣传服务。二要从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中创新内容。着力加强公共道德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文明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加强对群众信访上访事件的调解教育,理顺群众情绪;加强卫生知识教育宣传,保护群众健康。三要从促进民主中创新内容。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农民政治热情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保障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力方面积极作为,增强政务透明度。四要从促进惠民政策落实中创新内容。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宣传工作有责任让政策家喻户晓,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温暖。

(三)从便于群众接受入手,创新乡镇宣传思想工作方式。一要寓宣教于通俗,将深刻的理论政策知识用生动语言和鲜活事例进行通俗化描述,将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结合,并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宣教,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学以致用。二要寓宣教于群众身边。我们要在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理论法律“五下乡”活动和惠民文艺演出的同时,利用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在社区、村寨搭建文化活动平台,鼓励、引导群众自办文化。三要寓宣教于传媒科技。积极利用手机、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巩固农村远程教育阵地,用丰富有效的宣教形式为群众提供广泛便捷服务。四要寓宣教于典型示范。要及时总结推介群众身边的典型,实现典型引路。多年来,我州注意发现、培养基层典型,树立了一面又一面旗帜,效果很好。去年评选的全州首届道德模范不少来自农村。五要寓宣教于精神文明创建,用创建活动激发群众创先争优热情。

三、转变作风,增进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心在基层、在基础,队伍是关键、是保障。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在面临许多困难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要清醒看到,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总体薄弱的状况十分突出,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坚持数质并举,大力建立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一是干部轮训计划,定期举办宣传部长培训班、宣传文化骨干研讨班,三年内把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培训一遍。二是干部交流计划,每年从省市宣传文化部门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从基层宣传文化部门选派干部到省市机关学习锻炼。三是素质提升计划,鼓励支持基层宣传干部自主学习、到高校和党校深造,创造条件组织基层宣传干部到先进省市学习考察,使基层干部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坚持不懈学习,树立服务责任意识。每位乡镇宣传委员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必须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学习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上个世纪60年代,知识倍增周期为 8年,80年代缩短为 3年,进入 90年代之后,知识总量1年就可增长一倍。我们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就必须将学习作为生活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毕生不懈。要做到学用相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当前乡镇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任务重,且开展工作受到的制约很多,这些制约既有硬件方面的,也有软件方面的。但是,我们必须增强工作责任感,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进取思想,做到有条件要开展工作,没条件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开展工作。要多向党政领导汇报,多与各方联系和沟通。兼职的乡镇宣传委员要保证一定时间用于宣传思想工作,做到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应付。

坚持转变作风,切实增强工作能力。首先,要改进工作作风。作风问题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工作成败和人心向背,对内可以不断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内在驱动力,对外可提升吸引力、号召力和竞争力。改进工作作风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亲身感受人民群众巨大力量,充分发掘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增强工作能力。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自身能力不高不强难以开创工作新局面。组织领导能力、协调沟通合作能力、业务能力等等,都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四、切实建立健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保障机制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项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这就需要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当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体制机制上明显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造成一些地方、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孤立化”、“随意化”、“形式化”等现象。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关键是要提高认识,从体制机制上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全党的事、全社会的事,加快构建大宣传格局。

要突出党委的龙头作用。“龙头”强,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共管体系才能建得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党委龙头作用的发挥,首要的在于认识要到位。认为宣传思想工作是“虚事”、“软任务”,是宣传部门的事,宣传思想工作肯定上不去。为此,各级宣传部门应将宣传思想工作列入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摆上重要位置。要强化目标管理,实行项目推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由虚变实、虚功实做。要建立宣传思想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使宣传思想工作在地方、单位年度综合工作考核中有位置、有份量。

要坚持融入有为。宣传思想工作有作用、方方面面就会齐心协力来做。立足有为,我们要坚持融入的理念,通过与其它工作结合、融合,把宣传思想工作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让宣传思想工作“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重视工作网络建设。现在看来,建立网络易,发挥作用难。要探索建立乡镇宣传文化中心,这很符合目前乡镇文化站、广电站个头小,形不成合力,需要整合的实际,在各个层面建立完善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宣传思想工作运行机制。要着力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上积极探索,克服片面理解和运用宣传思想工作,防止将其作为上面的“规定动作”来应付,作为需要时的“应急使用”工具来利用,作为宣传政绩的手段来简单对待,坚持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其长效性功能。

要进一步加强平台阵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闲有所去、去有所乐、乐有所益”。 同志们,基层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实现文化利益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开创我州基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州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群众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

第一部分

关于群众文化需求

这里所说的文化需求主要包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如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欣赏演出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包括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中所追求的文化品位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内容,体现的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

群众文化需求概述

群众文化需求的历史演变、群众文化需求的区域差异、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进程对文化需求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文化需求的影响、社会阶层变迁对文化需求的影响、公民社会的发展对文化需求的影响、新技术广泛应用对文化需求的影响 群众文化需求的层次分析及政府的选择

文化需求的层次分析

从政府提供服务的便捷性和对服务对象的要求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初级、中端和高端的文化需求。

从受众人数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大众化文化需求和个性化文化需求。

从文化需求存在周期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稳态的文化需求和暂时的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受益效果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利于长远的文化需求和现实的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祖居与迁徙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祖居地域文化需求和移居地文化需求。 政府对于文化需求的选择

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

一是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得到,二是以文化产业的方式通过文化市场有偿得到。上述初级的文化需求、大众化的文化需求、稳定的文化需求、利于长远的需求和现实需求中积极的需求都应由政府免费提供。

现阶段群众文化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设施 、如何使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更加贴近不同区域群众的需、如何保障文化设施的有效运转

第二部分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概念。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专门论述。 2007年6月16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详细表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目标任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运行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

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创作成果得到保护的权利

为什么现在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

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政府转型的必然要求、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提升国民整体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在一定公共财政条件下提供的、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和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属性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标内容 发展规模指标、政府投入指标、社会参与指标 在不平衡性中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目前应以县为基本单位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等于一刀切 、财力重点向农村倾斜是实现城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 、激活文化主体和市场主体投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正确处理政府偏好与群众偏好的关系

从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看,政府偏好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过程中,政府更多的是从职能和责任出发,更偏重于解决群众文化需求的长远、全局的,涉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流价值观、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这样的服务和产品。而现实中,群众更注重享受成果、休闲娱乐、旅游、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如果以优先排序的话,政府会把涉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流价值观、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把提高社会成员素质放在第二位,把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放在第三位;而大部分群众的排序却与政府的排序是不一样的。

正确处理政府偏好与群众偏好的关系 要对政府偏好和群众偏好进行最有效整合,缩小偏差,必须科学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一是从层级上说,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文化需求的长远、全局的,涉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流价值观、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这样的服务和产品。而市、县级政府则应在保障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和功能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从财政体制上说,要建立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基本公共品供给的财政分担机制。从而做到政府偏好和群众需求的统一。

当前中央层面的举措和地方的一些做法

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实施免费开放、建设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各地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1、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支持各地文化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39.48亿元用于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投入近23亿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投入70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工程;投入63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十五”时期的近4倍;此外,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实施免费开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文化投入结构也逐步改善,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比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2、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2010年,全国文化基建项目1198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90.07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施工面积1243.46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140.8%;竣工项目5260个,竣工面积

3、315.53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129.8%。

实施免费开放

2011年1月27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2011年底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2012年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实现了向公众免费开放。

4、建设重大文化惠民工程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我省承担了《群众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研究,秦皇岛市被评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邯郸市“前村万户文化家园工程”和霸州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评为首批示范项目

6、各地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浙江省嘉兴市、江苏省苏州市推动城乡图书馆(室)互联互通、北京市发布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江苏省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实施了《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

第三部分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日益健全

目前,全省共有群艺馆、文化馆155个,公共图书馆146个,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92个。列入规划的15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已完成1345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文化广场500余个

2、各级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以免费开放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还结合服务职能,经常开展主题讲座、报告会、公益展览、公益演出等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3、注重创新文化惠民工程更加贴近河北实际

。流动舞台车配送完全依据下乡演出场次,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一视同仁,迁安市洪影评剧艺术团和平泉县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两个民营剧团就先后获赠流动舞台车。

流动舞台车工程

4、文化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在全国首次编辑出版了《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教程》。制定了《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人员能力标准》,将文化共享工程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能力都作了详细的划分,使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化。研制开发了“网上跟我唱”、“我的DV网上行”等一系列共享工程互动应用系统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弘扬,先后命名了河北科技大学等12个“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河北省民俗文化节走进广场、走进企业、走进高校、走进旅游胜地。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7、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激发群众文化热情

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以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可持续性为原则,依托各类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各个层面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会演、展演等活动,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联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的长效机制和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8、以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9、群众性自办文化蓬勃发展

河北省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连续评选了三批“农村文化之星”

各地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也促进了微利的经营性文化发展。

全省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民办图书室、博物馆、剧团、书画社、文化大院等民间自办文化机构2万多个、特色文化户4万余家。

10、经验与体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深刻把握现代化进程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影响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行规范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11、对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行规范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主要解决群众享受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权益问题; 文化馆、文化广场主要解决群众参与权问题; 网络主要是解决群众发表、表达权益问题等等。

除上述的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外,政府还应根据群众文化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现实情况,多设计、建设一些利于群众、群众乐于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12、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一方面,如何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一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突出的矛盾,决定了必须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另一方面,在社会中有蕴藏着巨大强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愿和力量,迫切需要加以引导。 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政府必须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跳出直接“办事业”的旧体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从直接提供服务转为间接提供服务,集中力量加强监督,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下一步重点工作

每市确定并重点扶持1—3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通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下,建成20个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市、区),带动和促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机构健全,资金、人才和技术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基本建立的目标。

一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 二是统筹整合文化资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创新。

三是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机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

四是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五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建设经费、人才和政策法规保障制度。

第三篇:家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新特点调查报告

(海安)

一、前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快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地区文化,以及文化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关键,最终发展地区文化。 因此我小分队对家乡文化进行了调查。

二、活动主题:

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美好社会

三、活动时间:

2010年2月17日至19日

四、活动地点:

海安车站、家庭文化室、居民家。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海安政府网 )

五、活动参与人员:

高益民、高娟、高聪。

在车站调查

(调查人数40人,县城22人,农村18人。)

部分调查

六、调查结果(即我地区精神文化现状):

(一)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志愿服务认识和义务献血认识得到了提高。

(二)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在乡镇,逐步建成文化站,最终做到每镇至少一个文化站。对已有的文化站进行更好的完善。力争100%通过省达标验收。在每个村推行家庭文化室的建设,和“农家书屋”的建设。增加群众的知识,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让人民群众积极地投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最后提到的是加快网络文化向农村发展。

2、在县城,建成小型体育场、科技文化馆、图书馆、南海广场、几所大书店以及一些公众娱乐场所,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民广场

(三)群众的文化意识得到提高,自发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且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

1、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机、影碟机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有线电视向农村全面推广,数字电视向农村逐步推广,让群众都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2、居民聚居地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得到发展,尤其以文化街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以海安花鼓、舞狮等传统文化和反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文化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

海安舞龙狮

海安花鼓

(四)由政府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较强。精心筹备每届的“青墩文化艺术节”、“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元宵灯会”“欢乐送百姓”“海安之春”“海陵之夏”“未成年人读书节”等活动。

(五)三送工程活跃了群众文化、即送书、送电影、送戏。

七、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向:

(一)群众对科学的认识提高,迷信在现实生活中逐渐被消灭。

对于迷信仅有7.5%的人支持迷信,但也有17.5%信仰宗教,不能够区分宗教和迷信。

(二)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志愿服务认识和义务献血认识得到了提高。

对于献血选支持的25%,选担心的10%,但也有5%的人反对献血。希望这类活动多开展。

(三)群众的募捐人数和量得到了提高。60%的人表示支持募捐活动,但要求公布募捐款的去向。

(四)文艺演出内容要更加具有创造性、时代性、地区性。

对所在地区演出评价1.较好25%(集中在县城);2.一般62.5%;3.差12.5%。对所在地区文化消费评价1.偏低10%;2.适中72.5%;3偏高17.5%。

(五)对实用技能知识的需求大大提高。

1.时政57.5%人;2.实用技能82.5%人;3.计算机网络67.5%人;4.科普32.5%人;5育儿25%人;6.农用35%人。

(六)希望的活动场所为公园、图书馆、体育馆等等。

认为需要改进或增大投入的是1.图书馆80%人;2.文化馆42.5%人;3.公园90%人;4.体育馆80%人;5.博物馆65%人;6.影剧院60%人。

(七)对艺术展览活动的期待。

八、我地区精神文化发展存在问题:

(一)迷信的行为和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思想在农村还存在,仍有一些群众宣传迷信。(以老年人居多)。阻碍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二)获得先进思想的途径少,很多群众多只知道主流思想的大标题,却对内容不清楚甚至不知。

(三)近几年,棋牌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丰富了老年人和退休职工的生活,但少数

不务正业的人也参与其中,不利于棋牌室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四)大部分群众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但被工作时间占用了。

对丰富和改善精神文化的态度1.渴望77.5%;2.渴望但无奈要做其他事65%;3只想挣钱没想过17.5%。

(五)仍有少数群众的思想比较落后,影响了其他群众的进步。

(六)文化活动的创造性不高,有些节目多次上演,导致部分地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七)在农村,文化投入较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个别乡镇对发展文化的认识还不够,仍旧片面的发展经济。狭隘的思想观念,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

(八)缺乏专业人才和文艺骨干。

九、解决文化发展的建议:

(一)把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石板街里下河风景

烈士陵园七战七捷纪念碑

(二)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

1、是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拓宽投入渠道。

2、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3、是加强村级、社区、公共场所的文化设施建设,设立专门的文化娱乐活动室,方便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来。

(三)加强文化活动及文化市场的监管,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提高群众的文化建设意识。做好宣传,提高群众文化消费的意识。

每天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为A少于一小时23人;B一到二小时12人;C多于两小时5人,且大部分群众文化时间花费在上网和看报

同样每星期花费在文化上的资金10元至50元的占绝大比例。

(五)创造性的开展县农民运动会,不仅能够增加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总体身体素质。

(六)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七)近几年,歌舞演出在农村,逐渐流行。主要是在喜事或丧事时演出。这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让农民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希望政府给与支持和相应的补贴。

(八)开展文化活动缺少人才队伍,使得文化活动服务能力难以提高,指导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欠缺,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建设一支懂业务、有能力,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文艺队伍。

(九)依法打击各种迷信活动,加大宣传科学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得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十、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我大体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发展状况,意识到文化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感受到了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

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快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人文社科学

09中文:高益民

2010年2月22日

第四篇:坚持文化惠民 服务基层群众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07日04 版)本报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王珏)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会,强调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刘奇葆指出,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坚持重心向下,沉下去、扎下来,满腔热情地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在群众中创作,在群众中提高,在群众中赢得市场、赢得口碑。要优先安排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文化项目,加大对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把群众“要文化”和我们“送文化”匹配起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创作贴近群众需求的优秀作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多一点家常味,多一点泥土气,多一点小而活,做到符合基层实际、更受群众欢迎。

刘奇葆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壮大文化人才队伍,积极探索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上台阶上水平,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会上,241个基层文化服务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第五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服从大局立足基层服务群众

围绕“三贴近” 做好“三服务”

中共高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解鸳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与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宣传思想文化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感召力、影响力与亲和力。

以服务大局为前提,寻找切入点,努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感召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推进社会稳定这个工作大局,切实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才最能体现宣传思想工作价值,才最有生命力。一要准确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当好“航标员”。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及人们的思想意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每一位同志,尤其是刚刚入道的新兵要有超前的政治敏锐性与洞察力,有把握时代脉搏和服从服务于大局的本领与能力,当好“航标员”,为领

1 导掌握全局出好谋献好策。二要准确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当好“司号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多、积极因素多、良好机遇多,但遇到的挑战多、不利因素也多。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媒体优势、人才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当好“司号员”,为四个文明建设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集中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三要准确落实好党委政府的决策目标,当好“战斗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联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扎实实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化“软”为“硬”,“虚”功实做,“唱”功真做,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工业三年强攻战、农业产业化三年升级战、城镇建设三年大会战、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之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努力实现高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全省十强市,冲刺中部二十强”的奋斗目标。

以服务基层为要务,寻找立足点,努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影响力。

乡镇、村组党组织是党的“末梢神经”,是党不可或缺的细胞组织,也是党的工作基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只有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整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才能走进群众、深入人心,才能更好的发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一要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要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网络,继续办好《领导干部导学》、“瑞州大讲堂” 2 等学习平台,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善于向实践学习的理念,倡导“知行统一”,追求“学以致用”,在实践中突破束缚,在探索中转变观念。要深入思考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深入思考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切实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二要把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群众生活在基层,接触最广、感受最深、了解最多,自然最有发言权。群众中虽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不多,但他们之中不乏“小诸葛”、“土专家”,他们最贴近实际,点子多,办法新,思想活跃,往往不受旧的习惯思维的羁绊,不受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只有把根扎进基层沃土,拜人民群众为师,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能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在《高安通讯》、电视台、广播电台把各地各部门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作法、好经验广而告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三要把自己作为最好的主力。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宣传思想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网络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做旁观者,当好主力队员,积极投身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去,扭转不想做、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的思想,从群众最想、最盼、最急、最难的事情入手,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寻找闪光点,努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亲和力。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为此,宣传部门作为党委、 3 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必须坚持在思想上引领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亲和力,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贴近“民情”。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带着深厚的群众情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根据各地不同的乡俗民情准确把握住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点、焦点、难点,为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好坏的第一标准。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二是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贴近“民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广大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最关注、最关切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且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安采茶戏、高安道情、音乐、小品等文艺作品,继续创造性地开展“凤凰大舞台”、“瑞州大讲堂”,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三是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贴近“民生”。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把贴近“民生”作为工作的重心,要加快市博物馆新馆、吴有训科技馆维修、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一大批惠民工程建设,精心实施广播“村村通”“村村响”工程,以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为平台,精心包装“中国农产品食品数字可追溯科技示范园”、“高安〃中国陶瓷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城”、艺术家部落等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有力地推进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解除劳动合同书模板下一篇:检察院司法警察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