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局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国际贸易局范文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关系

试析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关系

【国贸专业论文】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 货物损失风险 贸易政策变动风险 价格变动风险 收汇风险论文摘要:风险规避是出口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贸易术语和某些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国际贸易术语是为了适应买卖双方相隔遥远,分属不同国家的特点而产生,明确了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合理运用各种贸易术语来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是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之~。

一、贸易术语和货物损失风险规避的关系

《INc0TERMs2000)中对4组贸易术语的解释里都提到“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转移,这里的“风险”指的就是货物损失的风险,如CIF术语,买卖双方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货物越过船舷。采用此种贸易术语时,卖方要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货物损失风险。也就是说,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发生的全部货物损失(包括货物由工厂至仓库或者码头的运输过程中,在集装箱堆场或码头的存储过程中,由码头装船越过船舷之前时所发生的损失)由卖方负担。 按照卖方承担的货物损失风险由小到大划分,贸易术语变化趋势依次为Exw—FCA,CPT,CIP—FAS—FOB,CFR,CIF—DAF._DEs—DEQ~DDU,DDP。出口企业在选择贸易术语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各种贸易术语的具体解释和风险转移的界限,结合贸易的现实情况,如市场情况,谈判力量对比,商品性质,运输条件等,争取采用卖方承担货物损失风险相对较小的E,F,C组术语„„尽量避免采用D组术语。

第二篇:国际贸易实习报告-国际贸易实习报告 国际贸易暑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范文 | 实习报告格式 | 实习报告怎么写 | 实习报告总结 | 实习周记 | 实习日记

实习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十字路口之一,不论你是什么专业,实习之后都要写一份实习报告。下面是小编怎专门整理的:国际贸易暑期实习报告。欢迎参阅,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实习报告栏目。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大三已经结束了,老师要求我们在大三的暑假进行实习,而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可以

让我们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加强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不断地加强和巩固,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专业水平。

在整个具体实习过程中,真是地接触到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并对医药保健进出口这一行业有了深入彻底的了解,体会到贸易进程中不同当事人他们所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了公司的内外部运作策略,接触到真实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平台。

在这实习过程中,不仅了解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明白了跟别人的差距所作,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这个暑假,我经过学校安排到广东省纺织集团旗下的广东省医药保健品进

出口公司实习。公司是属国营公司,创立已有30多年历史,但因为经营不善,资金出现问题,而被国营的纺织集团收购。在大集团的带领下,公司显得更有建树,发展得更加有活力,公司董事指出,公司的运营状况不断地改善。明确地说,公司是一间代理进出口公司,主要为委托人做代理业务,收取代理费用。

一段时间后,小刘就让我熟悉抽检部分。公司的仓库是在芳村,去到那里,因为是约了检验单位去那为要出口的珠柏猴散这批药物进行抽检,所以我们到仓库首先就要把外包装拆掉,方便检验单位工作,检验单位比较苛刻,要求很高,我们必须在他们到来之前把所以准备工作做好,否则他们就会说要推倒下一期再约时间。因为有些货在3楼有些在4楼,我们奔波在两层楼间,还要不断跟他们通电话,在门口专人迎接,本来人手就不够,准备时间也越来越短,状况出现混乱。进行抽检,把货物都按编号编好,因为这批货分开几个仓放的,

不同的货量要抽检相应比例的货样,把货样拿出来后,再用检验单位所带来的封条重新将外包装封好。编好并把它们装好后,回到仓库的值班室把单据填好。来之前小刘就已经把不同批号的货单(必须要做的工序,方便检货时核对等。)归类好,但检验单位人员老是把货的批号看漏!老是说我们做的单有问题,也把其它相关的单据都混淆!害得我们要不断地跟她们核对,跟好货和单。一次抽检就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抽检这个过程,极其的繁琐!货物种类多,单据也较多,核实就越繁琐。即使是做了五年的老员工,面对这一环节还是觉得很难应付,可见,做贸易需要很大的能耐,付出的也会很多……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良多,跟课本所学的更有切身体会,也从中充分认识了走向社会工作

自身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更需要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

首先,必须加强外语学习。进出口贸易,很大程度上,外语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要件,同时加强口语的练习。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外语是我们与客户交流的桥梁,贸易流程中贸易函电、单证等都充分应用到,只有掌握外语,才能自如驾驭与外贸业务中。所以未来时间里,我必须不断加强外语学习,提高外语熟悉程度。

其次,总结自身不足。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贸易行业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有待提高,很多细节工作要有更多的充分认识。整个流程下来,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规避贸易风险,就要熟练地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搞好人际关系。这一因素在贸易行业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开拓业务的同时就是拓宽人际关系网。人脉广才能发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工作上很多事情也因此变得容易解决,更容易沟通,掌握更多的客户资料,最大程度地

减少风险。

在将来我会继续把认真学习的心态保持下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贸易实际操作水平,充分利用所有锻炼机会,逐步向资深贸易人员迈进。

第三篇:国际贸易期末论文:我国玉米国际贸易现状浅析

我国玉米国际贸易现状浅析

【摘要】玉米作为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人类的重要工业原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随着栽培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玉米产量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在世界谷物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消费量约占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的20%左右。通过对近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所贡献。

【关键词】中国玉米国际贸易

1.中国玉米生产、进出口贸易现状

1.1.玉米的历年生产情况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从1961年来是呈上升趋势,以平均年增长率1.45%的速度增长,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最快。200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714万公顷,是1961年的1.78倍,单产也从559公斤/公顷提高到4455公斤/公顷。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高产杂交种的培育种植、新技术的应用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据统计,我过生全世界播种面积和单产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由于播种面积和单产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玉米的总产量的不断增长。1961年-2006年,玉米总产量从1803万吨提高到14563万吨,年均增长5.2%。预计今年国内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将提高了6.3%,播种面积增长了1%,再加上雨水充足,天气情况良好,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SGS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1.5456亿吨。

1.2.玉米种植增长特征

玉米自16 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以来,已有400 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从中国的玉米生产发展历程来看,各个时期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前,玉米生产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增长缓慢;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玉米生产迅速发展;90 年代初,玉米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此后玉米生产又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总之,建国以来,玉米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但历程是不平坦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特征:

1.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玉米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玉米在中国粮食生产系统中的地

位逐步上升,由建国初期的10%左右,一直上升到现在的接近30%。

2.播种面积、总产量在频繁波动中上升

从播种面积来看,中国玉米生产虽然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有一定的波动。新中国刚成立,玉米播种面积有过小幅的下降,但随即迅速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6 年玉米播种面积有了新的历史突破,达到26 971 千公顷,比1949 年增加14 056 千公顷,增幅108.83%,年平均递增1.91%。从总产量来看,中国玉米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单产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以看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是单产增加和播种面积增加双重作用的结果。

3.单产稳步上升

随着农民自有生产资金的增加,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机械的高效使用,再加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玉米的单产日益提高。1949 年单产为962 公斤/ 公顷,2006 年单产达到5 394 公斤/ 公顷,是1949 年的5.6 倍。单产的增长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小幅的波动,但是总体上增长势头十分明显。

4.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

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调整,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逐渐形成了既分散又集中,但以集中为主的生产布局。目前,中国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狭长的半山丘陵地带,即东北、华北、黄淮、西北、西南五大生态类型区,形成中国的“玉米带”。玉米带中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共同建起了一条“黄金玉米带”,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

1.2.玉米的进出口贸易

二、中国玉米贸易的变化及现状

中国玉米贸易在世界玉米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003 年玉米出口达到历史最高(1 639 万吨)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玉米出口国。20 年来,中国玉米出口7 000 多万吨,约占全部粮食出口的59%,玉米出口不仅关系到玉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进国际间的联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玉米进出口业务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由于当时国内食物十分短缺,所以中国玉米表现为净进口;80 年代,中国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玉米产量增加,中国玉米大部分转供饲料,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玉米出口量逐步增加。1984—1994 年,中国成为玉米净出口国,并于1993 年达到玉米出口的一个高峰,出口量增长到1 639 万吨,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量的16.17%,成为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1995 年和1996 年中国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1997 年至今,玉米一直净出口。2003 年中国玉米出口总量为1 638.9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 年国家从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进出口政策作出调整,限制玉米出口,减少玉米出口配额,同时取消了对玉米的出口补贴,2004 年中国累计出口玉米232.4 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86%。2005 年在国内玉米大幅增产的背景下,国家再次出台新政策

鼓励出口。2006 年中国玉米出口又大幅下降,比上年减少554.3 万吨。从20 多年的玉米出口贸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玉米出口一度占据世界玉米出口的重要地位,呈现出贸易量大、贸易波动明显的显著特征。

与出口相比,中国玉米的进口数量相对较少。除1983 年之前的几年和1995 年、1996 年之外,其他年份均进口量小于出口量。但是自2003 年开始,中国玉米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 年的进口量是2003 年的65 倍。虽然目前中国还是玉米净出口国,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玉米进出口贸易逆转可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国外玉米的大量进口,必然会造成国内资金外流,国内玉米供应相应增多,从而使国内南方销区本来就有限的市场份额更多的被争抢,导致竞争更为激烈。第二,由于国内玉米增加,必然会压低国内玉米价格,造成国内生产者收益的减少,从而打击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最终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开始减少。第三,出口的控制也使一些国内出口企业刚刚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因此而丧失。

从历年的进口情况看,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国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缅甸等少数几个国家。从出口地区结构来看,中国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周边地区,主要流向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占中国玉米出口量的90%以上。

2.玉米的世界供求情况分析

三、中国玉米生产与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20 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虽然发展较快,为保证城镇居民口粮供应和饲养业、加工业用粮、增加外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业生产和贸易的诸多变化,一些新的问题正在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种单一,质量较低

目前,中国玉米产量虽高,但基本上都是普通玉米,而市场需求较大,经济效益较高,适合食品加工和工业加工的特用玉米较少。中国玉米专用化选育和加工利用方面刚刚起步,食用玉米品质较差,广大农村普遍用玉米原粮做饲料,深加工玉米比例不到10%,造成极大的浪费。

2.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

中国玉米生产成本项目中,劳动力成本比重最大,平均占总成本的40%左右,肥料约占20%,其次是燃料费、电力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农膜费等,而发达国家生产成本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土地机会成本、机械折旧、肥料和种子。可以看出,中国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生产规模小,整体效益差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落后农业经济,导致中国玉米生产经营方式和手段普遍落后,商品率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表现为粗放、分散、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方式。现阶段中国玉米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为主,由于中国人多地少,每个农业

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06 亩,在玉米产区,平均每个农户只能提供1 吨左右商品玉米;而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播种玉米面积2 600 多亩,收获玉米达1 500 吨。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玉米生产明显缺乏规模效应。

4.国际贸易竞争力不强

贸易竞争指数(TC)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类产品总贸易额的比率。贸易竞争指数取值范围为(- 1,+1),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一致;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且指数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小于进口,出口竞争力较弱。如果TC=1,说明该国某产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如果TC=- 1,说明该国某产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1997—2005 年,美国、阿根廷、法国和南非的TC 指数均大于0,说明这些国家玉米的出口竞争力都很强,2000 年以前巴西的TC 指数小于0,从2000年开始,巴西的TC 指数都大于0,而且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在所研究的玉米主要出口国中,中国玉米的TC 指数极不稳定,TC 指数大于0 和小于0 的情况几乎交替进行,可见,中国玉米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前景不容乐观。

四、政策建议

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本是构成价格的主要因素,近几年中国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因此降低化肥等价格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应该科学种田,节约生产资料的使用;重视生产过程中水、电等资源的节约。其次,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水利、供电、交通等状况,加大农机、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投入,以此来增强中国玉米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玉米成本。

2.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玉米品牌

充分发挥部分玉米主产区的绿色资源优势,对那些没有潜力或潜力很小的地区和投入成本过高的地区,要坚决退出玉米主产区范围,以此实现规模效益;发展绿色玉米和有机玉米生产,利用无转基因玉米区位优势,打造主产区的国际知名玉米品牌,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逐步变大量出口商品玉米为技术出口或转化产品出口,加强优质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及玉米油、玉米芽、玉米饼等附加值较高的玉米及产品出口。同时,政府应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市场供需、政策法规和疫病疫情、检验检疫标准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3.重视科技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科技在中国粮食增产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要千方百计地抓好农村教育,对农民进行再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新技术,培育玉米新品种,改良传统品种,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加大玉米科研投入,推动玉米生产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中国玉米对外贸易及其走势[J].世界农业,2005,(6).

[2] 柯炳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

(2).

[3] 程国强.构建风险转移防范机制———重视国际玉米市场风险防范与管理

[J].国际贸易,2004,(12).

[4] 秦臻.世界玉米贸易与中国玉米出口[J].国际贸易问题,2003,(1).

第四篇:国际贸易贸易试卷范文

课堂测验

一、单选题(共25分)

1、该表记录了A、B两国在葡萄酒和布匹的生产上劳动(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品)的产出情况,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那种说法对A国而言是正确的?(D) 每小时产出

A国

B国 布

5匹布

15匹布 葡萄酒

10桶葡萄酒 20桶葡萄酒

A在布匹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B在葡萄酒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C在布匹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D在葡萄酒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E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比较优势

2、按照上述条件,假定最初两国间并不存在贸易。此时,A国的货币单位为donaro,B国的货币单位为gelt,两国的布匹价格分别为20donaro和60gelt,那么,为使价格达到均衡,两国葡萄酒的价格分别为(C)。

A5donaro,20geltB40donaro,45geltC10donaro,45geltD10donaro,80geltE40donaro,80gelt

3、按照上述条件,如果两国间出现了贸易的可能(假定国际运输成本为0),那么,B国将会(A)。

A进口葡萄酒B出口葡萄酒C进口全部两种商品D出口全部两种商品E既不出口也不进口

4、按照上述条件,在贸易机会出现以前,按照国内的生产成本,每个国家都会有本国的价格比率。如果A国和B国间发生了贸易,那么这一比率(以葡萄酒对布匹为例)将如何发生变化?(A)

A 、A国上升,B国下降B、 B国上升,A国下降C 、两国都上升D 、两国都下降E 不会发生变化

5、按照上述条件,一旦国际贸易得以进行,新的均衡得以重建,那么,布匹和葡萄酒的比价(运输成本仍假定为0)将可能为(B)。

A、两国都是1.2 B、两国都是1.6 C、A国1.3,B国2.1 D、A国2.1,B国1.3 E、两国都是2.3

6、根据比较利益原则,有关美国选择进口而非自己生产香蕉的最佳解释是(D)。 A温带不能生产香蕉B美国生产香蕉需要付出大量努力C其他国家生产香蕉的代价比美国要少D美国的资源优势在于生产其他商品,而热带国家的资源优势在于生产香蕉

7、下列贸易理论中,(D)放弃了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的假设。

A绝对优势贸易模型B比较优势贸易模型C赫—俄贸易模型D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8、“对于美国高工资的劳动力来说,不应该通过向源自其他低工资国家产品征税的办法来寻求保护”。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是(B)。

A即使是实行零关税,美国的劳动力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工作。B美国工人在许多产业中具有的每劳动小时的高生产能力,抵消了其他国家在低工资方面的优势。C相对于外国产品而言,美国人更愿意购买美国的产品。D可以认为,相对于外国竞争者而言,美国高工资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9、假设1990年日本、加拿大和爱尔兰的出口价格指数是100,进口价格指数是100,2000年日本是150和140,加拿大是175和175,爱尔兰是167和190,计

1 算在1990-2000年内(C)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A日本B加拿大C爱尔兰

10、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 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11、绝对优势论的提出者是(A)。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D魁奈

12、欧盟对冻牛肉首先征收20%一般进口税,然后根据每周进口价格与欧盟内部价格变动情况征收变动不定的(A)。

A 差价税 B差别税 C特惠税 D最惠国税

13、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在诸种均等化中为主导力量的是(C)。

A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B技术密集度均等化C商品价格均等化D工资均等化

14、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鼓励战略的战略取向分别是(B)。

A内向型-内向型B内向型-外向型C外向型-外向型D外向型-内向型

15、在相互需求论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16、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驱动力是(B)。

A要素禀赋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17、一般情况下,不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

18、下列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A)。

A幼稚工业理论 B绝对优势论 C比较优势论 D资源禀赋论

19、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B)不是其假设条件。

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

20、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高于所用的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时,有效关税保护率(A)。

A大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B等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C小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D小于零

21、战略性贸易政策不适宜在哪一种市场条件下运用(A)。 A完全竞争

B自然垄断

C垄断竞争

D寡头垄断

22、如果一国进口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而劳动力是共同要素,则进口关税一定会提高以下哪个利益集团的实际收入?(A)

A进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B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C进口部门劳动力D出口部门劳动力

23、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B)。

A原始社会早期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早期

24、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A)。 A 海外直接投资战略B商品出口战略

25、《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D)。

2 A普惠税B差价税C最惠国税D特惠税

二、多选题(共11分)

1、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BCE)。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赤字D出超E入超

2、普惠制的原则包括(ABD)。 A普遍B非歧视C 非优惠D非互惠

3、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叶,占主导地位的是(AC)的观点 。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银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4、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有(AD)。

A产业内贸易理论 B产品生命周期论C人力资本论 D偏好相似论

5、下列哪些条件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ABCDE) A技术 B资源禀赋 C规模经济D产品生命周期 E收入偏好

6、19世纪上半叶,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BC)实行了一定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待本国经济有较大发展之后,才转而实行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荷兰

7、保护贸易政策的措施包括(ABCD)。

A 提高关税 B鼓励出口C 使用非关税壁垒D限制进口

8、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有(AB)。

A绝对优势论B相对优势论C国家竞争优势论D需求偏好相似论

9、坎姆模型的假设条件有哪些?(ABDE)

A外部规模经济 B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C生产规模报酬不变D生产要素禀赋相同 E生产技术和需求偏好相同

10、一般来说,外汇倾销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包括(AD)。 A促进出口

B限制出口

C促进进口

D限制进口

11、厂商要采取商品倾销战略,最好具备(BD)的条件。

A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B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C国际国内市场联通 D国际国内市场完全分割

三、名词解释题(共18分)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2、战略性贸易政策: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论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政府补贴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口政策(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政府通过保护国内市场使本国厂商获得规模优势进而扩大在国内和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的份额)。外部经济包括技术性外部经济(技术外溢)和收益性外部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如果一个国家中处于发展初期而规模小的产业属于战略性产业,政府可以通过保护和扶持的贸易政策,支持这些产业的厂商扩张产量,提高产业的市场规模效应和厂商的收益性外部经济,从而促进这些产业较快地增强国际竞争力。

3、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思潮盛行于16-17世纪。重商主义的信条是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形态,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都应该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金银货币。分为早期的货币差额论和晚期的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积极意义,但是混淆了货币与财富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

4、贸易条件:指商品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指数之比。此外还有收入贸易条件I=(PX/PM)*QX,Qx是出口数量指数、单向因素贸易条件S=(PX/PM)*ZX,Zx是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双向因素贸易条件D=(PX/PM)*(ZX/ZM)*100,ZM是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5、关税配额:进口国对进口货物数量制定一个数量限制,对于凡在某一限额内进口的货物可以适用较低的税率或免税,但对于超过限额后所进口的货物则适用较高或一般的税率。关税配额如由所有受惠国使用的,称为全球关税配额;如仅限于个别受惠国单独使用的,称为国别关税配额。

6、贫困化增长:贸易大国(特指发展中国家)出口扩张型增长如果使贸易条件恶化,且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超过增长本身所带来的利益,出现国民福利因为增长反而下降的情形叫做贫困化增长。即福利恶化型增长。

四、简答题(共16分)(参考答案较为简略,可拓展)

1、比较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异同。

答:进口配额与关税都能通过限制进口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地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厂商将从进口配额中获得更大收益。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和表现是什么?

答:

1、利用WTO规则,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实行贸易保护

2、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

3、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

4、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

5、服务贸易产品也列入保护范围。

6、理论依据扩展等等。

3、比较从量关税和从价关税的优、缺点。

答:从量税的优点是适用于量大价廉的商品,可以用于应对商品倾销的现象。缺点是税负不合理、适用商品有限、物价上涨时难以起到保护作用等等。

从价税的优点是税负合理、适用大部分商品、征收方法简单、税负明确。缺点是完税价格难以确定、通关慢等等。

4、比较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答: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

2、不完全竞争和完全竞争。

3、既供给又需求的角度和供给角度。

4、差异产品和同质产品。

5、考虑规模经济和不考虑规模经济等等。

五、计算题(共20分)

1、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0.02 P,Sus = 1400 + 0.03 P 计算

(1) 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 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 a. 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4 b. 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国内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如何?

c. 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

答:(1) 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16000,产量为1680;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8000,产量为1640 (2) 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2000,中国汽车产量为1560,进口量为200;美国汽车产量为1760,出口200。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 (3) A. 中国国内价格为13500,产量为1605,进口125。美国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0500,产量为1715,出口125。

B. 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 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243750,政府关税收入375000,社会总体福利增加131250。

注意:中国征收3000元关税后,中国进口需求变为800-0.05(P+3000),美国出口供给为0.05P-400,两者相等得出Pw=10500,所以Pc=13500。

六、论述题(共10分)

1、大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

答:包括生产效应、消费效应、贸易效应等。见教材局部均衡分析一节。要求会画图。

第五篇:国际贸易论文题目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要求:

一、 综合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结合你家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的成绩或问题,撰

写出一篇8000-10000字的学术论文。

二、 综合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结合你所在实习或者工作的单位的情况,撰写出一篇

8000-10000字的学术论文。

三、 论文格式要求按学校的统一要求严格执行(模板后期会上传)

四、 发现抄袭者取消论文成绩

PS:请大家在11月25日前选好题目,发给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以我收到的信息或者电话先后顺序确定论文题目的归属。指导老师的意思是选定题目后不准再改了,所以请大家慎重选择。谢谢。

国际贸易论文题目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2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3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4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

5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6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7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8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9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0 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11 ××地区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2 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13 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14 国际贸易创新与中国外经贸的发展

15 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16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7 美国对我贸易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18 出口骗税问题的剖析及其防范 19 ××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20 中国倾销与反倾销问题的案例研究 21 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22 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23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24 我国出口产品非正常低价现象探讨 2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2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7 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28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贸易 29 影响中国贸易条件诸因素的实证分析 30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出口 31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32 浙江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33 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34 中印两国对外贸易战略比较分析 35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36 我国技术引进的新特点 37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38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 39 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40 贸易磨擦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41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

42 入世保护期满后我国零售业的竞争策略

43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

44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中X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郭德纲评价范文下一篇:共青团征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