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山西日报范文

山西日报社论

人民日报社论: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第八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个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的新的重大部署,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系统谋划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含金量高,指导性强,必将对我国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主要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去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但是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困难很多,挑战空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今后要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选取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加以突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就是要紧紧抓住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一号文件对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我们要认真领会一号文件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按照一号文件的部署,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当前水利改革正处在攻坚克难阶段,必须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转变水利发展模式,为水利良性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统一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水利工作,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把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到位,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让我们共同迎接水利事业的春天,迎接“三农”发展的新的黄金期。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社论: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精心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明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继续保持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势头,为“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再创佳绩的一年。自然灾害极为严重,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外部环境非常复杂,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沉着应对,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农村干部群众吃大苦、出大力,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在极其困难之年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成就: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七连增”;农民收入年增长再创新高,实现“七连快”;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抗灾救灾有力有效,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十一五”圆满收官做出了重大贡献。

过去的5年,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十一五”时期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产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毫不动摇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明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连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背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大好形势之下,往往潜伏着危机。明年在高起点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挑战空前,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强农惠农的政策

1 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导向要明确,措施要过硬,行动要坚决。

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宏观环境复杂,越是经济发展遇到难处,越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哪一样离得开农业、农村、农民?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

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突出重点,瞄准难点,力争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

大兴水利强基础,就是要针对水旱灾害频发、水利建设滞后的瓶颈制约,大幅度增加投入,大规模开展建设,大力度推进改革。当前更要突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着力夯实水利这个最重要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狠抓生产保供给,就是要针对农产品总体供给偏紧、部分品种短缺的紧迫问题,毫不放松粮食生产,落实扶持政策,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科技支撑,搞好高产创建,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努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力促增收惠民生,就是要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的严峻局面,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动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扶贫开发等取得较大突破,多为农民办好事谋福利。

着眼统筹添活力,就是要针对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依然明显的突出矛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等更多向农村倾斜,不断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明年农业农村发展大政方针已定,任务非常艰巨,工作极为繁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担负起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舍得真金白银,拿出真招实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再创“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人民日报社论:统筹城乡发展 夯实农业基础

辞旧迎新之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全面部署了明年“三农”工作,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对于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奋发前行的一年。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以及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及时采取加强“三农”的重大举措。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民生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应对冲击赢得了战略主动,提供了基础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

好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除,新的矛盾问题又不断显现,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脆弱、比较效益下降、科技创新滞后、农民转移就业困难、资源要素流失等瓶颈制约,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较快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贡献。

应当深刻认识到,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农业,支持农村,关心农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功实践再次告诫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待“三农”问题。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有稳固支撑;农民购买力不断提高,保增长、扩内需才有持久动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整个国家才能安定和谐。

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根本原因在于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

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

明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抓“三农”工作精力不转移,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

循环经济是资源的高端利用形式,也是资源资本在更高层次融合互动的有效载体。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意义。我们要抓住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机遇,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新模式,贯穿于转型跨越发展全过程,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山西发展循环经济任务紧迫、潜力巨大

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发展认识的一次新飞跃。循环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模式,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的。循环经济不仅体现了“好”与“快”的辩证统一,还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可以说循环化是科学化的重要特征,是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的重要基础。

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际竞争不断深化,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我国以往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作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为迫切。山西每开采1吨煤炭,要损耗2.48吨水资源,并连带7—8吨煤炭及伴生矿产资源,全省万元GDP能耗达全国的2倍。煤炭资源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浅层煤炭资源、优质资源、整装资源越来越少,一些矿区的服务年限仅够维持15—20年,以区域生态承载和环境代价换发展的路子难以为继,“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方式亟待改变。如果不加快走循环经济的路子,资源难以承受,环境难以承载,发展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发展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袁纯清)

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从现代科技的角度看,废弃物仅仅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废弃物的利用潜力和空间将难以估量。山西每年因煤炭开采排放的6亿多吨矿井水,可供10000万KW新式发电机组使用;每年炼焦排放的150亿立方米煤气和挖煤排放的13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相当于一个“西气东输”工程;现存的10多亿吨煤矸石,可产生等同于3亿多吨优质动力煤的热能。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控制污染、提高效益,而且可以催生新的产业,创造发展机遇;不仅是传统产业优化提升的推动力,也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催化剂。顺着循环经济的路径走下去,可以有效激发废弃物资源化的潜能和特质,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将一种资源优势放大和扩展成几种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

二、把循环化和高端化结合起来,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路子

山西要以全局循环、高端循环为着力点,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探索一条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的转型跨越之路。

全循环、抓高端,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我们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工业新型化,明确各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引导模式,努力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煤炭产业的基石是集约安全发展。山西的优势在煤,潜力也在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首先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要在整合、提升、改造中形成一批特大型、大型高产、高效和质量标准化矿井。推广先进工艺,实施安全开采、绿色开采、保水式开采,合理开发和保护有限的煤炭资源。提高煤炭洗选率,加大煤炭资源深加工力度,依托煤炭精深加工形成一系列产业链,做好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瓦斯气、矿井水及煤矸石等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煤系高岭土深加工等综合利用项目。传统产业的关键是清洁优化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产业生态化的过程,我们要以煤层气、焦炉煤气、劣质煤为重点,发展新型、节水型煤化工产业,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焦化、冶金、电力等行业,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加速主要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安装高温废气回收及余热发电、废水闭环处理等循环装置,加大废渣的综合利用率和废钢、废铜等的回收利用力度,全程实现清洁生产。特别是要在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白炭黑,氧化铝到电解铝,到铝材、铝制品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大的突破。新兴产业的重点是高端快速发展。要着眼传统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依托煤

3 层气、太阳能和铝镁合金、不锈钢、钕铁硼等优势,发展多晶硅、光伏产业、不锈钢加工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要围绕节能环保和循环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引进高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升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

全循环、抓高效,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延长生态链和产业链,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链接起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构建生态、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业副产物高效循环利用。把种植业、养殖业副产物的循环利用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推广完善“养殖—沼气—种植”、“农—林—牧”、“种养加互动”等循环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率。推进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以促进资源节约为导向,以节地、节肥、节药、节种、节能为重点,把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无害化和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放在首位,实现农产品优质、绿色、安全生产。推进特色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以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形成大规模种植养殖基地。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扶优扶强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对核桃、红枣、苹果特色优势农产品要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业化走上良性循环发展路子。

全循环、抓集约,着力推进市域城镇化。山西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要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为引领,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始终,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实现区域经济集约、高效、协调发展。构筑城镇组群间循环共生网络。山西将以组群发展的理念,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着力促进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良性互促互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循环。各组群要将自身纳入全域循环体系,以提高社会总效率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优势为基础,以合理布局区域内企业、园区为承载,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关联度,形成区域大循环局面,推进城镇化走集约之路。统筹建设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着眼功能的集聚和完善,统筹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如中水回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供气等,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加快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构建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城市圈,形成有机融合的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建立健全静脉产业一体化发展体系。“静脉产业”的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对城市废弃物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实现“城市矿产”变废为宝。要以废旧物资回收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培育壮大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企业。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秩序的前提下,建立面向城镇组群的开放式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实现静脉产业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全循环、抓绿色,着力推进城乡生态化。树立循环经济就是“绿色经济”的理念,加快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突出节能减排、生态治理、绿色创建等重点任务。着力推进节能减排。认清节能减排是循环经济的核心,严把循环经济准入门槛,防止高污染企业扩张,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工作,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探索推广节地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着力推进生态治理。立足自身生态特点,以矿山生态修复、沉陷区治理为基础,实现废弃矿区土地复垦再利用。持之以恒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绿色创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植循环经济理念,传播循环经济思想,培养循环经济意识。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倡导生态生产和绿色消费,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循环之树常青。

三、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和良好氛围

小循环、企业兴,中循环、区域兴,大循环、全省兴。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要着力强化规划引导、园区承载、项目带动、政策创新和科技进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规划引导是前提。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要科学编制实施循环经济规划,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全领域、各方面,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落实到重大产业耦合延链上,落实到区域发展重大布局上,落实到节能减排降耗和生态建设上,落实到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互补发展上,在全社会形成企业间小循环、行业间中循环和生产、流通、消费间大循环的发展格局。

项目带动是核心。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关键是要有项目来承载、来落实。坚持将循环经济作为项目建设的第一道门槛,不上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传统产业项目,对体现“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理念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大开“绿灯”,建立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一对一”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专项目标考核奖惩和淘汰机制,切实抓好协调、引导、调控和考核工作,确保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园区承载是重点。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循环扩大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建设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园区,通过产业聚集、产业耦合、产业链延伸,在园区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能量、物质的合理、高效转换。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

4 建设和改造,提出进园企业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综合控制要求。依托园区核心企业的强大辐射作用和明确的功能,吸引企业填补空缺生态位置,使园区内各企业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传递和交换,达到信息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科技进步是动力。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构建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围绕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开发、引进和推广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优化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向资源转化的技术前沿进军,努力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并在重点市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一批示范工程,加快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体制创新是保障。按照“循环经济出题目、体制创新做文章”的思路,扎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大胆先行先试,在体制机制创新和重大政策突破上多思量、多谋划、多探索。完善自然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理顺采煤采气以及煤炭和伴生资源矿权分置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步伐。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和收费政策,调整水、热、电、天然气等价格政策。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拓展和延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恢复、破坏修复责任制度。

第二篇:山西日报:“晒权力清单”好

徐补生

2015年03月29日09:40 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晒权力清单”好

从“有权不可任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晒权力清单”新政颁布全国,不仅引发持续热议,更引来一片叫好声。一个是新提法,一个是新规定,目的只有一个:让政府放权,给企业松绑。

3月25日,山西迅速作出回应:今年7月1日,省政府将对全省全面清理行政权力后,向公众晒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省直部门到市县都将陆续推开,既有明确的时间表,也有清晰的路线图。

“晒权力清单”好就好在,百姓找政府办事,该找什么部门、走什么程序、政府该怎么办、多长时限内办结,什么事情政府该管,什么事情政府不能管,都由权力清单规定得清清楚楚。

阳光下最廉洁,阳光下没有腐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相反,手中的权力不公开“晒晒”,就容易“霉变”,出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力寻租,使公权力的膨胀、扩张、出轨、滥用时有发生。权力过大、边界不清、不透明,只会阻碍着廉洁高效政府的建立。

因此,“晒权力清单”的好处,远不止于给企业松绑、让百姓好办事,使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还在于能够对反腐倡廉起到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是反腐的治本之策。 现实中查处的许多贪腐行为,正是因为行使权力不公开透明,失去监督渠道而发生。特别是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如土地使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人员配置等,为确保参与各方不易、不敢、不想违规,从根本上避免腐败发生,就必须明确权力边界和行使过程,并透明地晒在阳光下。

需要指出的是,“晒权力清单”在许多地方早有尝试。在我省,晋中市去年8月晒出首份权力清单,多达3301项涉企权力被暂停使用。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并非走得一帆风顺。不少市直部门在自报涉企权力阶段,都存在少报和瞒报问题。甚至有一个局连续6次上报,都声称自己不握有任何涉企权力,最终的结果却是确认了7项权力。

一句话说得很形象:“交权的过程,就如同从自己身上割肉一般痛。”因为交权就意味着手中的权力变小,甚至变得无权。有些人自然会不习惯、不舒服、不愿主动配合。这也恰恰说明,改革最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晋中“晒权力清单”换来的是,收到政府这份“大礼”的当地企业家,对政府部门有哪些涉企权力、每一项权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清二楚,政府部门一旦越权就可以据理力争,一个个因此变得干劲更足。

权力清单一晒,效果立竿见影。更何况我省,不仅“晒权力清单”要一晒到底,更给“晒责任清单”明确了时限。这是“有权不可任性”的双保险,怎能不令人期待?!

第三篇:山西交通与山西物流

论文关键词:山西;交通;物流;发展;探索。

论文摘要:探讨了山西省的交通与物流的现况与发展,以及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及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模式,介绍了城市物流配送及农村物流试点的现状,并对区域交通物流发展进行了探索。

发展现代物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山西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领导高度重视山西省物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大力推进现代交通物流的发展,在规划研究、物流园区建设、城市物流配送、农村物流试点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一.山西交通

2 .山西交通的发展:

山西的交通是在落后、封闭的基础上艰难起步,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4月,山西全境解放时,全省能断断续续通车的公路只有1288公里。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重要的干线公路均不能全线贯通。有1/3的县城不通公路,有的县连大车路都没有。全省国营运输企业只有100余辆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过来的破旧杂牌汽车,大部分马车也散落在民间。面对这种情况,山西公路交通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力更生,发动群众,首先对太原至大同、军渡、风陵渡等几条重要干线公路进行了抢修,以较快的速度恢复了通车。此后对全省公路进行了整修和分期改善。经过3年恢复,全省公路主要干线均已畅通。从1953年国家实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在国家财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山西公路交通部门坚持“先求其通,后求其畅”、“充分利用原有道路,重点解决薄弱环节”的原则,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分期改善,逐步提高”和“依靠民力,就地取材”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山区道路修建工作,并对全省公路有重点地进行了改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山西公路交通工作有了较快发展。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煤炭产量和社会物资运输量增加,交通运输滞后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1980年,全省27261公里里程中,四级公路和等外路占到77%以上。到1983年,全省有路面里程仅占60%,尚有11091公里为土路,11个县不通油路,1240个乡镇不通公路,4203个行政村不通机动车。许多干线公路日交通量超过设计标准几倍、十几倍。通向河北、北京、天津、河南等邻省的重点公路,因通过能力小,经常出现堵塞现象。如太旧路原路,小堵天天有,大堵三六九,最长一次堵车整整七天七夜,引起国际舆论关注。其他出省通道,大部分为低等级公路或断头路。落后的交通,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晋煤和其他外运物资大量积压,仅1983年,全省积压待运煤就有3000余万吨,不少煤矿积煤出现自燃和被洪水冲走;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对晋煤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面对严峻现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心打破全省公路交通的半封闭状态,在加强省内干线和县乡公路建设的同时,打开通向省外的出口,并制定了修建10条晋煤外运公路的规划。从此,山西公路交通围绕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省交通厅在集中投资和技术力量的同时,对施工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对各项工程采取公开招标和地(市)县承包的办法,有效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1) 山西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统领、五个统筹、三个并重、三个加快、一个体系”。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经济社会与交通发展,统筹区域经济与交通发展,统筹城镇化建设与交通发展,统筹新农村建设与交通发展,统筹资源环境与交通和谐发展,坚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网”并重,建设与养护管理并重,建设与运输发展并重的方针,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构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支撑保障服务体系。

(2)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三个基础、四项工程、五项创新、六大网络”。即紧紧围绕构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支撑保障服务体系这条主线,加快建立交通发展的科技平台、人才平台,切实抓好安全、质量、廉政三项基础工作,大力实施高速公路网络化工程、干线公路改造养护工程、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运输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工程,积极推进理念、科技、机制、融资、管理五项创新,努力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运输站场、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六大网络,树立负责任、有作为、勤政廉洁、文明和谐的行业新形象。

(3) 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交通运输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公路建设。五年完成投资900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1000公里;建设高速公路2200公里,其中建成1300余公里;新改建干线公路5000公里、农村公路50000公里。到2010年,我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达到3000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6000公里,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20%;路面铺装里程达到56000公里,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70%。我省高速公路网 “九横九环”建成“五横五环”;90%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70 %县乡公路实现油路化,90%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在省会到市3小时高速通达的基础上,实现市到县2小时、县到乡1小时通达。

公路养护。加大公路养护投入,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指数(RQI)达到93。干线公路养护实现良性循环,2010年好路率达到85%。县公路好路率、乡村公路路面完好率分别达到75%。全省公路宜林路段绿化率达到100%,文明路达到8000公里。

运输站场建设。全省实现市市有一级客运站、县县有二级客运站、50%的乡镇有等

级客运站、85%的建制村有候车亭(牌),初步构筑起省市两级物流基础平台和信息平台。

道路运输发展。运力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长途客车在全省营运客车中

的比重增长3%;城际客运和旅游客运中高级客车达到90%;专用货车在营运货车中的比重增长20%,重型车增长30%;长途客运和货运市场集中度分别提高15%。全省实现中型城市之间当日往返,95%的建制村通客车。

水运建设。重点水域的渡运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科教创新。适应全省交通现代化建设需求、符合交通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数字交通技术实用化程度和行业管理信息化达到新水平,交通安全保障、资源利用和环保节能技术取得明显进步,推动交通向运输安全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成长的机制和环境,形

成一支具有行业特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管理型人才队伍、专业技术型人才队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人才在交通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行业文明及廉政建设。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制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明显提

高,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形成,“两个负责任”的行业形象得到树立。

二.山西物流

2.山西物流的发展:

近年来山西省物流业出现繁荣景象,物流业增加值随着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呈现强劲增长势头,08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高度693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370亿元增长10.6%,其中物流业增加值638亿元全省全年向省外运输煤炭5.33亿吨,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比重81.3%,煤炭外运量约占到全国省级调出量七成左右,向省外运储焦炭,外运焦炭占焦炭总量比重76.7%,全省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67.52亿元。公路、线路1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这利民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物流配送业发展,山西商贸物流工业利用现代物流发展新型流通,在连锁经营基础上加快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完善了商品配送,目前我省个各类连锁企业一百万家连锁门店一千万个,商品物流配送中心一百个多,形成了山西物产综合陪送,物流大型无形配送中心。

二第三方物流开始起步,省大型物流集团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过渡,一些大型运输集团,依托遍布全国运输网向专业化物流发展,太原烟草物流,中铁物流专业企业发展迅速,危险品物流也日益专业化,小件快递物流专著配送第三方物流正在形成,连锁企业零售物流形成配送规模,以中国物流信息联盟网为代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第三点就是物流信息化体的进展,目前山西省1300多户运输服务企业,山西物流信息网每天发布信息6万亿条,注册企业上万家,每天发布全国物流信息达26万个,太钢西山煤矿,南丰集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物流信息体系,积极采用以ERP管理软件提高了生产销售供应链各环节的速度,物流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点物流业对外开放卖出新步伐,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完善,物流业以列入外商投资领域,中外敦豪,沃尔玛,世界五百强国内外著名大公司相继入住太原大同城市太原高新区物流园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区域优势,技术资源良好,引资环境逐渐成为山西省新材料加工,生物医药新型行业物流中心。山西物流领域逐步成为外资最干感兴趣领域之一,山西省物流业生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沿海省区比有很大差距。

物流资源分散物流成本较高,山西物流工业企业成本,全国物流总费用占GDP18.3%,我们山西工业企业物流企业高达40%,而国际发达国家水平在10—12左右,物流企业之间基本没有分工和没有规模化,自成体系,二是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与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互相为影响。三是物流形态比较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传统方式的货物运输合仓储量占物流量比重偏高,增值功能货物配送加工量偏低,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薄弱,四区域物流组织化程度,政府之间行业协会之间,以及政府协会行业之间缺乏自觉沟通合作,五是物流专业人才短缺,除出储存、运输、配送人才短缺相关系统化管理人才,掌握商品配送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相关知识国际性午物流人才更紧缺.

三,交通物流的发展与探究

1物流平台的建设及发展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及筹办奥运和京、津等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山西省发展物现代流业创造了条件。物流平台的建设是山西省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物流园区建设。“十五”期间,山西省交通厅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状况,在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太原、大同、侯马三大物流园区的构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实施工作。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山西省物流中心”,专门运作物流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到目前,太原物流园区——太原公路主枢纽武宿货运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和可行性论证已经完成,规划占地2 000~2 600亩,一期工程的核心功能区建设占地面积481.5亩。按照省发改委对项目可研的批复要求,项目总体布局分为:国际物流公路港暨集装箱运输区、区域整车零担货运配载区、城市仓储物流配送区、综合管理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现在正准备动工建设。到2008年,随着作为奥运会备降机场的太原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完工,太原机场将延伸至物流基地,物流基地经过建设和发展,以及精心培育和市场壮大,将成为面向俄罗斯、服务于全国的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做到物流服务的市场份额占太原市及周边地区60%以上。

侯马市公路枢纽货运中心目前已经过文物专家的勘探,一期核心功能区占地300亩,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建设准备阶段。

大同公路主枢纽马连庄货运中心规划已经过专家可行性论证,该中心占地750亩,一期核心功能区占地450亩,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正在积极筹建中。

1.2配送中心的建设。目前运行较好的有太原市万柏林货运交易中心:该中心2001年成立,位于河西晋祠路,占地50亩,拥有库房4 340平方米、停车场1.8万平方米、服务区

2 700平方米、办公用房1 50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货运代理、货运信息、货物仓储、零担快运、物流配送、装卸、包装、加工等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共有各类经营户160多户,安排下岗人员2 000多人;平均日车流量1 000多辆,日货运量1.2万吨,年营业额达15亿元。该中心已经和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建立了货运联盟,日发布货运信息2 600多条,成交率80%以上,外地车辆回程配载率达90%以上。

迎泽物流中心。该中心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松庄,2002年完成一期工程、2004年完成二期工程,规划占地200亩,已经完成70亩,投资近2 000万元,由山西省汽车运输集团控股。主要从事:货运信息、货物中转、货物快运、仓储、装卸、保管、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日进出车辆1 500多辆,从业人员1 200多人,年货物吞吐量150多万吨。已经和全国40多家较大的货运市场实现了信息联网,并开通了货运专线80多条。成为山西物流市场的一颗新星。

除省会城市太原外,其他地级市的物流市场也是红红火火,如晋城市城区物流货运市场吸引了河南等省40余户物流企业场内落户,打通了山西和河南的经济走廊,连接了三晋和中原两个经济圈。目前,晋城市城区物流货运市场已成功开通了6条主干线路,辐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郑州、石家庄、太原等20多个城市。从市场投入使用至今,每天货物成交量达500吨以上,代收货款380万元,运输车辆出入市场800辆次,市场运送货物涉及10个行业25个大类近千种商品。

1.3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了提高货运车辆实载、减少空驶率,大力发展货运信息配载和货运服务组织。我们和清华紫光合作,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市场为主导,以用户为中心,建成了以计算机为支撑的物流专用信息网络平台——中国物流互联网,在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车辆调度、路径选择等方面,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在流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山西省物流业宽带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提供了高效、便捷、准确、及时、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目前加入网络的山西省信息服务业户有1 000多户、全国其

他省市的2万多户,每天发布全国物流信息15万条,其中山西物流信息2万余条。大大推进了山西省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

祁县60多户信息服务业户为其货运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06年3月底,全县营业性货运车辆达到3 800辆,从业人员1万多人,仅2005年税收就达3 7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2.5亿元)的15%,成为该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货运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全县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下一步,该县要整合物流资源,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物流公司,该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中。

2城市物流配送及农村物流试点

从1999年开始,我们就致力于城市物流货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引导和推动农村物流和城市配送的发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2.1积极引导,大力发展专业物流配送企业。交通运管部门在依法管理的过程中,对货运经营户经济提供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引导企业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发展专业物流。如:太原市的智海物流(城市混凝土配送)、烟草物流(烟草配送)、盛唐物流、中铁快运、宅急送、邮政物流等城市专业物流配送企业正在迅速发展起来。危险品物流也日益专业化、单一化:石油公司汽车队(汽油、柴油配送)、花园液化气供应站(液化气罐配送)、爆炸品配送等。同时各个大型商场、市场周围的货运出租车也发展了起来,大同市成立了三家专业出租货运公司,实行公司经营,“五统一”管理,进行规范化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太原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报经市政府法制办进行了审核,有望很快出台,该办法出台后将对太原市市内物流配送实行统

一、规范化管理和服务。

2.2鼓励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进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为了引导运输企业我们根据各企业不同的特点和情况,按照交通部《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试点工作方案》,按照“企业自愿,部门推荐,按需选择”的原则,经过企业申请、市地运管处推荐、省运管局审核,决定“山西汽运集团太原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汽运集团临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长治市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汽车运输分公司”等五家道路货运企业作为山西省发展现代物流工作的试点企业。通过试点,太原公司在物流快运、专线物流方面,临汾晋临运货运有限公司在特种物流方面、长治市一运在煤炭合同物流方面,太钢运输公司在企业内部物流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3积极推进农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村通公路、村通客车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致富奔小康,物流以最快捷、最经济的方式将农产品运出去、把农用物资运进来,得以实现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意义非常重大。

山西省各级运管机构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农村物流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南河种蔬菜批发交易物流园,集运输、包装、加工、销售、经营、信息、仓储、服务停车、后勤保障于一体,仅次于山东寿光的全国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园区拥有1个建筑面积2 000平方米的办公楼,35个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交易站,1个建筑面积40 000平方米的交易平台,5座预冷恒温贮藏库。蔬菜交易季节市场日平均发车200余辆,年交易吞吐量近2亿斤,上缴国家税收200多万元,同时解决待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达1 000多人,市场可及时发货直达全国近26个省市的100余个中心城市。平顺县借政府之力,鼓励、规范农村物流发展,目前已建立起大宗货物运输服务中心、粮食购销服务中心等五大物流机构,使全县涉矿产品物流和农产品(花椒、党参、核桃、小杂粮)物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城市的果品物流,吕梁市的红枣、核桃、小杂粮等农产品物流,晋中市的供销社物流等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到今年年底,全省计划培育和发展农村物流网点11个,总结经验后在全省推广。

2.4组建了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2005年3月,省交通厅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

的基础上,出台了《山西省构建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在大同市、临汾市、晋城市三个市进行试点。根据山西省重点物资——煤炭、紧急物资、战备物资等的分布和供需实际,确定在全省组建12支战略物资运输保障车队,总运力600辆15 000多个吨位。11个市各设一个50辆车的车队,省里组建一个危货运输保障车队。到目前为止,大同市、临汾市、晋城市三个试点车队已成功组建,并于2005年的8月、10月分别进行了车队集结演习和模拟实战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山西省重点物资和战略物资运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3区域交通物流发展建议

通过山西省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发展区域物流的几点建议:

(1)政府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公共设施建设部分,特别是要加大对货运站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制定物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物流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非公有资金进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网络建设,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推广托盘一贯化,物流信息标准化,制定物流条码标准以及物流信息交换标准。

(3)积极推动多式联运,构建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积极开展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形成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物流运营集团,进行集约化经营。

(4)整合现有运输、仓储资源,发展现代物流。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企业,延伸服务功能,增加服务产品,强化物流意识,改变经营战略,彻底摆脱小规模、低层次的恶性竞争模式,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

第四篇:南京日报 新华日报比较

3新华日报与南京日报一样

胡锦涛在观看话剧《郭明义》并接见主创人员时勉励文艺工作者

牢记文艺神圣职责 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4新华日报

基层,是施展抱负的最大舞台

——聚焦干部下基层系列报道 南京日报

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

5新华日报

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南京日报

第七届软博会今天开幕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换票入场

6新华日报

把江苏建成国内外知名软件强省

第七届中国(南京)软博会开幕 罗志军出席 李学勇致辞 南京日报

严肃换届纪律一抓到底

中纪委中组部通报第一批换届风气督导情况 7新华日报

加强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 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李学勇在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要求 南京日报

中宣部领导来宁调研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申维辰率队,杨新力主持座谈会 8 新华日报

南京日报

中国(南京)软件谷推介会在宁举行

杨卫泽出席并致辞

9新华日报

罗志军会见新加坡客人 南京日报

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联系点暨理论研讨会在宁召开

耿文清弘强陈绍泽等出席,南京案件审理模式受到好评 中央纪委监察部案件审理室主任耿文清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弘强 市委副书记陈绍泽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龙翔 10 新华日报

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省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无锡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会议 南京日报

胡锦涛向广大教师祝贺节日

考察北京第八十中学 11新华日报 南京日报一致

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李学勇在调研生态文明和城乡建设工作时指出 南京日报

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李学勇调研生态文明和城乡建设工作时指出 省长李学勇在南京、扬州进行专题调研。 12新华日报

与大地贴得近,远眺才有坚实的基础

“走转改”,新华报人坚持不懈的追求—— 南京日报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

——南京民工融入城市中秋主题茶话会见闻 13新华日报

共一轮明月 洒一腔柔情

——采访普通家庭普通人的中秋节

南京日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

温家宝与北京福利院老人共度中秋节

中秋节后的报道,新华日报侧重了普通人的过节状况,并配有生动的图片与每年都相同的领导送祝福更加有亲和力。

3日和11的报眼是一样的,都是新华社北京电,说明这件事情在国家的计划中占有一定地位

3日是胡锦涛在观看话剧《郭明义》并接见主创人员时勉励文艺工作者,是转型时期鞍钢的优秀工作着,具有代表性。 11日

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说明了当下产业转型和城乡结构的管理所取得的进步。

新华日报的报眼包括广告,形式比南京日报要灵活。

南京日报的报眼一般是报道重要国家领导的活动一般由新华社供稿,充分体现党报的提点

第五篇:【山西大学专业】山西大学招生网站-山西大学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山西大学专业】山西大学招生网站-山西大学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为了保证山西大学本、专科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之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西大学普通本科、专科招生工作。 第二条 山西大学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三条 山西大学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第四条 学校全称:山西大学第五条 学校代码:10108第六条 办学性质:公办第七条 办学层次:本科第八条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第九条 办学形式:全日制第十条办学地点:

校本部: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大东关校区:太原市大东关红沟南街36号第十一条 办学历史:中国近代最早创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2005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山西大学成为“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入选高校。 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十二条 山西大学设立招生委员会,由学校相关领导、学科专家、学生及校友代表等组成,对学校招生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成立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领导组,由主管校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校的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重大事宜。 第十三条 山西大学教务处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及其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山西大学普通本、专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十四条 招生工作在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下进行。 第四章 录取第十五条 山西大学招生计划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学校招生简章、学校网站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第十六条 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校按照各省(市、区)招生文件相关规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定确定投档比例。 投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相应批次科类招生计划数的120%。 第十七条 山西大学对考生体检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十八条 对于非平行志愿省份,在第一学校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满额情况下,按公布的招生计划,首先录取第一学校志愿的考生;在第一学校志愿不满的条件下,则录取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 第十九条 我校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即按照投档考生成绩由高到低、依据考生志愿顺序录取。 若出现考生成绩并列时根据拟录取专业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 当考生成绩无法满足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根据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满。 对于按以上原则无法满足专业志愿且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第二十条 我校在江苏省招生执行“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办法,即对进档考生按投档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当投档分相同时,参考考生的选测科目排序。 文史、理工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等级要求为选测历史为B+,物理为B+,其它选测为B,必测为4C1合格;艺术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测科目的等级要求为D级不得超过三门(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 在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实行“专业志愿清”的录取规则。 第二十一条 我校同意并执行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二条 我校部分学院实施按大类招生,学生在第

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课程,然后根据学生申报志愿及在校成绩进行专业划分,少于30人的专业原则上不开班。 第二十三条 物理学(国家基地班)、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初民试验班)和工商管理类(理科试验班)在山西省录取最低要求为文化课成绩须超出普通文史、理工类第一批本科控制线20分以上。 第二十四条 英语、翻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考试语种为英语;日语专业考试语种为英语或日语;俄语专业考试语种为英语或俄语;德语专业考试语种为英语或德语;法语专业考试语种为英语或法语。 其他专业考生不限制语种,但我校所有非外语专业的外语公共课只开设英语,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在外语学习上需自行克服困难或改学英语。 第二十五条 根据相关专业特点,我校部分专业对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相应科目的单科成绩有一定的要求。 具体为:物理学(国家基地班)——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初民试验班)——英语和语文,工商管理类(理科试验班)——英语和数学,文学类专业——语文,数学类专业——数学,外语类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 报考外语类专业考生须参加所在省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语考试。 第二十六条 运动训练专业实行单独招生,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我校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详情请参阅我校本科招生网“山西大学2014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 第二十七条 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依据教育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我校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详情请参阅我校本科招生网 “山西大学2014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第二十八条 音乐类和舞蹈类专业山西省投档及录取原则: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要求文化课成绩达省艺术类提前批本科录取控制线、专业成绩70分以上,根据各专业方向(例如声乐、键盘、民乐、管弦方向)各行当(例如扬琴、二胡、小号等)按专业成绩(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仅限我校招生的器乐专业考生兼报)投档并择优录取。 若以上计划有缺额,则调至音乐表演专业,在未被录取的进档考生中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除声乐、钢琴、小提琴、二胡、琵琶可增录2人外,其余每个行当只可增录1人)。 音乐学专业要求文化课成绩达省艺术类提前批本科录取控制线、专业成绩70分以上,按文化课成绩投档并择优录取(声乐考生和我校招生的器乐专业考生兼报)。 舞蹈编导专业要求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达省艺术类提前批本科录取控制线,按专业成绩投档并择优录取。 第二十九条 美术类专业山西省投档及录取原则:美术学(史论方向)专业要求文化课成绩达省艺术类一本线、专业课成绩达省统考本科线,按照文化课成绩投档并择优录取。 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方向)、雕塑、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专业要求文化课成绩达省艺术类一本线、专业课成绩达省统考本科线,按照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相加后的综合成绩投档并择优录取。 第三十条 省外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我校使用生源所在省艺术联考或统考成绩。 考生文化课、专业成绩均须达到所在省相关批次艺术类录取最低控制线。 相关专业录取原则参照第二十

八、二十九条执行。 第三十一条 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专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业投档及录取原则:省广播电视编导及戏剧影视文学联考专业成绩合格、文化课成绩达文史类或理工类第一批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5%,按联考专业成绩投档并择优录取。 第三十二条 体育类专业投档及录取原则:专业成绩超过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划定的本科最低控制线10分以上,按照文化课成绩投档。 在进档考生中,按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相加后的综合成绩根据学生所报志愿录取。 体育类专业身高要求为男不得低于4250px;女不得低于4000px(以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组织的我省普通高考体育类专业考试身高测试为准)。 第三十三条 我校对舞蹈类和体育类专业的男女生人数有具体规定。 第三十四条 山西大学按照国家要求承担“地方农村专项计划”,面向我省22个省级贫困县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实行定向招生。 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 第三十五条 录取结果按照教育部和各省(市、区)的有关要求及时进行公布。 考生可登陆我校本科招生网查询。 第五章 颁发证书第三十六条 学生毕业时,符合山西大学颁发毕业证书条件者,颁发山西大学毕业证书,符合山西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山西大学学位证书。 二级学院的证书,注有二级学院名称的字样。 第六章 其它第三十七条 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新生入学体检及资格审核。 对体检不合格的学生,学校将视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发现以弄虚作假手段取得入学资格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三十八条 新生入学后进行入学复查,其中音乐学院新生将进行专项考试复查,专项考试办法参照山西省统考考试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学费和住宿费的收取,严格执行山西省物价局统一核定的收费标准。 第四十条 我校为在校学生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及多种助奖学金20余种,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每年约有55%左右的学生可获得各类奖学金。 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等工作。 第四十一条 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超过山西省当年高考录取一本线30分以上且录入物理学(国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初民试验班)及工商管理类(理科试验班)的考生免收第一学年学费,第二学年综合成绩排名前50%的学生免收当年学费。 第四十二条 学校原公布的有关招生工作的制度、规定如与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四十三条 联系方式:山西大学网址: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双语热词范文下一篇:深夜听雨范文

热门文章

山西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