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成本管理支撑制度论文

2022-04-1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科学成本管理支撑制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科學的财务体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以物业公司为例,分析并找出优化财务管理职能问题的办法。

科学成本管理支撑制度论文 篇1:

政府会计改革下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科学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2017年10月,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对科学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改革下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

【关键词】  政府会计改革;新政府会计准则;科研经费管理

一、背景

(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1.会计基础。当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执行的是分别于2012年、2013年印发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后者明确规定:“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下,以现金收支所在的期间作为收支的归属期间,忽视了经济业务是否在实质上发生。

2.人员构成。以Y研究所为例,该单位财务处设处长1名,会计人员3名,出纳1名。其中高级会计师1人,会计师2人,助理会计师1人;年龄方面,45岁以上2人,35岁以上1人,30岁以上2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该单位财务人员老中青阶梯搭配,人员结构较为合理。

3.内部控制建设方面。Y研究所在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等方面已全面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依据制度编制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建立了符合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分事设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舉措,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制度》)。《制度》从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中通用、共性业务的会计处理出发,以增强单位财务报告信息与决算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为目标,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核算的标准体系。政府会计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提供者基于报告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有助于其做出决策的信息。政府会计改革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与过去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相比,可以显著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和反馈价值,并做好在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反映相关运行成本的基础,为政府决策部门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提供系统、科学的数据支撑,增强预算报告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支撑性。

2.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010年,为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财政部门修订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科学事业单位等相关会计制度,在基本满足了部门预算管理需要的前期过渡后,《制度》要求按照“归并统一”的原则进行一致的会计处理,解决了过去“多把尺子”计量会计信息造成的横向可比性不高、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的汇总效率及总体质量的问题,预算报告对国家决策的支撑作用有所加强。

二、转观念,做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变

(一)把握会计基础的转变。根据《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类科目的引入,对于从工作伊始就在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核算的老会计而言,是一种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应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从思想意识上消除“懒”“等”“要”等消极观点,使会计人员认识到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树立主动学习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宣传,提高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把握,通过《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相关具体准则、《制度》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在实际业务中的操作运用能力,减缓会计基础转变带来的“阵痛”。

(二)理解“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从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转变为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双基础”,会计核算模式实现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功能”,分别通过会计核算系统形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即“双报告”。理解“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是做好会计核算模式转变的重要前提。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以明确五个财务会计要素和三个预算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起点,掌握新政府会计准则下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方法,真实反映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三)掌握平行记账与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是政府会计标准构建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平行记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平行记账要求所有满足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同时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所有业务都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原始附件列于财务会计凭证后,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建立预算会计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之间的对应关系。

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之间因会计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产生的本年盈余数、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盈余数=收入-费用,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预算收入-本年预算支出)之间的差异,通过《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的编制及财务报表附注中相关信息的披露,建立起平行记账的两种会计核算基础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深刻领会两种会计核算基础在核算方式上的差异,才能牢固建立上述联系,也才能领会变革的深层含义。

三、强手段,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政府会计改革“平行记账”及“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对于提高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也提供了重要契机。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包括:

(一)可扩展性。根据《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3号)所确认的目标,我国应当在2020年之前建立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目前政府会计改革仍在进行中。为适应后续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应确保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尤其应在系统设计时考虑满足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等高层次、全方位的管理需求。

(二)标准化报告。解决政府会计领域存在的制度并存、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应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数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决策相关性,提高预算信息对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尤其是分支核算机构较多的科学事业单位,为满足部门汇总、层级汇总的分析、汇总要求,更应将标准化报告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原则。

(三)操作简单。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具有重复性工作在工作总量中所占比重较高的特点,在系统设计时应予以考虑。尽量使用系统逻辑设置代替人工判断,在完成财务会计凭证录入后自动生成预算凭证,将政府会计改革信息化建设与推行财务智能化、云服务、共享服务、银企互联、国库电子支付改革相结合,将财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效率、節省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经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应用型。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应面向应用,如后续数据分析及与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结合等。赵德武(1996)提出,会计信息的合理再加工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效用,并使经济决策建立在可靠的信息供给基础之上,因此对会计信息的再加工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面向应用的研究,增强会计信息对研究单位及政府管理部门对收支形势的判断和决策支撑作用。

四、借东风,加强制度协调

会计制度改革必然伴随着财务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变革。

(一)加强财务管理与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相结合。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单位层面对内部控制的总体安排及业务层面的制度设计,如对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进行明确的分工,相互分离。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以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基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更高,能够透过财务数据看到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内部控制提升的“发力点”。

(二)加强成本管理,服务项目绩效管理与评价。长期以来,科学事业单位的核算过程成本理念有待提高,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政府会计改革在财务会计中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科学事业单位必须进行成本核算,以准确、客观地反映项目的执行进度和执行结果,为绩效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五、结论

政府会计改革对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事业单位作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应积极推动政府会计改革下的财务管理。科学事业单位应积极转变理念,转变会计核算方式,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及内部控制建设、服务绩效评价,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S

【参考文献】

[ 1 ] 马永义.政府会计制度中“平行记账”的原理与实务探析[J].会计之友,2018,(2).

[ 2 ] 雒宁宁,刘雪飞,李承玉.一种基于ARP系统银企互联解决方案初探[J].经济师,2018,(2).

[ 3 ] 王秋菊.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8,(8).

作者:李承玉 刘雪飞 王洪旺 雒宁宁

科学成本管理支撑制度论文 篇2:

财务管理职能优化

摘 要:科學的财务体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以物业公司为例,分析并找出优化财务管理职能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控制

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财务人员在特定环境下,依据各种信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和平衡,以达到特定管理目标的活动[1]。财务的职能包括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职能和财务控制的职能。财务人员通过对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的总体需求,制订出若干个财务活动方案,决策者经过分析,从这许多的方案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这就是财务决策的过程。财务人员通过对前期数据和发展态势的统计与分析,对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量、设备采购、成本和费用、财务收支进行数量预测,然后做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叫做财务计划职能。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可能出现的偏差预测,在事前、事中、事后采取相应措施,建立科学组织程序和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运用科学方法对制度运行进行监督,消除隐患,对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追踪记录,统计差异,这是财务控制的职能。财务决策、计划、控制三大职能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公司完整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X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笔者在X公司工作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X企业财务管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财务管理制度随意,制度有诸多漏洞且不规范,在财务预测和决策过程中,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形式化,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素质低下,无法胜任难度较高的工作,久而久之,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松散,财务管理部门职能提供基础数据,财务管理根本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产生科学有效方案,导致公司资金运行效率不高、成本过高、利润率下降的情况。

(一)财务预测职能没有得到创新

X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仅仅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负责公司的出纳、数据统计和简单的现金管理等会计工作。实际上,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反映着公司的收入、支出、现金管理,还反映着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是所有资产、负债、成本管理、资金运行状况的总合,是管理人员对未来经济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假设,对企业未来发展发现、投入成本进行预测[2]。而X企业的预算的现实流于形式,或者说简直不能称之为预算,财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只能做简单的统计分析,根本无法对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可行性方案,拿出的数据只能对过去的经营状况做一个笼统解释,无法反映具体偏向,决策者也就无法据此对下一步战略进行调整。所以,由于人事上的不足,预算形式与数据出现老旧、流于形式的现象,财务预算职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很多财务人员只扫门前雪,不能把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状况联系起来,许多指标只管能否完成,不会在制定过程中进行科学创新和适当调整,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消极应付,使得预算完成以后,只是一些机械死板的数据,不能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参考价值。

(二)财务控制职能没有发挥应有职能

X企业组织制度的不合理,导致行政成本上升。在财务预算的可行性方案运行之后,没有采用有效方法进行监督,对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成本管理范畴过窄,忽略了服务业主、与其他相关部门对接办理业务等日常管理活动引发的成本,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技术人才聘请、安全隐患排除、维修等环节更是监管不到位,导致成本增加,但效果却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物业公司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X公司在公共服务工作等方面做得较好,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化,管理队伍也日渐庞大。然而,财务管理体系的不科学、不系统、松散无力,导致管理的协调成本越来越高,漏洞越来越大,各方面的费用也高于比例,并不断上升。但是X企业领导却依然将财务控制管理视为财务人员的工作,其他人也一律不关心不过问,显然也就无法取得良好成效的。成本管理的目的被视为降低成本,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成本管理简单等同于降低成本进行管理,显然是一种消极而非积极的财务管理理念,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三)财务分析职能未能得以发挥,制度运行失效

由于管理内容的不同,很多公司财务指标与经营指标常常出现不匹配的情况,X公司也不例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备和财务人员能力不足,导致财务预测职能难以得到发挥,进而使财务分析职能失效,制约企业的发展。而财务部门没有明确的、全面的、详细的数据储备,往往是决策者需要什么,财务人员才提供什么,这种不规范、随机性的报表、信息取用情况时常存在,给信息的准确性和规律性打了折扣,不仅造成了额外的不必要费用,更是影响了信息传递的及时与准确,对数据的价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此类推,总公司的内部财务信息都不准确,无法科学有效地对下属公司提出决策、指导与监督,经营风险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长此以往,公司乃至整个集团常常做出错误的信息判断,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危害。财务的信息管理功能完全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大大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

二、优化财务管理职能的措施和方法

企业置身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更是至关重要,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怎样更为有效地建立健康完备的财务管理系统,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是当前X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紧抓财务预算管理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既定的方向和一整套的应急方案,以应对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地统一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X公司目前需要的是聘请一名专业人员设计一套适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并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监督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确保数据来源准确、财务预算支撑有力。财务预算不仅预测着将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还体现了过去的经营状况和成果。预算管理的科学与否,关系到企业的资金能否正确运用、经济效益能否得到提高、企业管理能否得到加强。预算管理也决定着管理人员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成本支出和资金运营投入的估量。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全面预算就是一种创新,它对应突出对战略的支撑作用。财务人员的素质关系到财务管理制度能否有效运行,也关系着能否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更高水平的财务预测工作。管理层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在新进人才中多招聘一些财务方面的人才,并每年派遣相关财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更新财务理念与知识,确保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落实。首先,在财务管理制度得以有效运营的基础上,加强财务预测功能,从数据的来源、范围上进行深度整合,确保数据精确、全面;其次,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从而能够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整合形成全面、多样化的行动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具体可行性方案;再次,要加强创新能力。一个公司的掌舵手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掌握总比一个财务管理人员看的更为高远,财务管理人员要能够根据决策者的要求适时改进制度,优化财务预测职能。

(二)深化財务分析职能,监督财务管理制度运行

通过对企业的资本构成、资金周转、所有者权益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部门明确当前企业资产的分布状况,为管理者提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状况以及做出产业分析、战略决策的依据[3]。在X公司目前的财务分析职能几乎处于失效状态下,由于财务预测职能未能得以发挥,制约了财务分析职能的运用。对此,要加强财务分析职能的运用,加强财务人员财务分析的能力,及时发现生产与经营中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使企业利用现有的资源获得更多的盈利,并保持盈利能力的增长,对各个方面的资产盈利状况有所了解,以决定下一步投资偏向;同时,对债权债务状况有所了解,对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所把握,并掌握进行下一步借贷的收缩情况。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分析职能,从而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做出战略规划。

(三)科学、生态、绿色优化财务控制职能

在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X企业要想实现盈利目标,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财务控制职能,维护财务管理制度有序运行。在进行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拿出具体可行性方案之后,要运用科学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运用科学方法落实到位,保持不断跟进、记录、检测,一旦出现偏差要及时进行纠正,出现错误要及时进行补救。对于执行有力、效果明显的决策要做好详细记录,以供参考。对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和处理管理的合理性进行监督,促进企业良性经济循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能反映出来,且数据准确。决策者通过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检查企业经营活动执行情况,可以发现存在问题并通过财务控制职能进行纠偏和应急处理。此外,将全面预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应急机制,以确保生产经营和投资等的资金需求;严格执行全方位成本管理制度,实现全面、全过程不留死角且有效的成本管理,严格制定并执行各方面费用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并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同时,发挥提高企业经济效能作用,共同达到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X物业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管理方法老套、陈旧等问题。但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不重视也是问题之一。在一个规范化的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应当作为重中之重来进行运作。希望笔者的观察能够为产生一定参考价值,也希望X企业多在以后的发展中多重视财务管理问题,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者:王笑寒

科学成本管理支撑制度论文 篇3:

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策略

在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全面成本管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企业都引入了全面成本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本文对于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简单概括,围绕当前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企业做好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成本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成本管理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全面成本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突出优势赢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全面成本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来说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不少企业在这一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中,因为经验以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全面成本管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基于这一现状,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于全面成本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把握,更好地掌握全面成本管理技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全面成本管理模式的优点,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一、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内涵

全面成本管理是基于成本目标责任这一主线,基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思想、方法等内容,借助成本分析工具以及信息化手段,对于企业成本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管理的模式。

全面成本管理内涵包括三点:一是成本管理的全面兼顾,企业要基于作业和价值分析,将所有的成本支出都统一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去;二是成本管理全员参与,成本管理与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关系,需要企业将所有员工纳入到成本管理之中;三是成本管理的全程控制,成本管理要贯穿企业经营每一个环节,力争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支出都能得到较好控制。

二、全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全面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客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不少企业在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开展中,因为没有掌握全面成本管理精髓,导致这一工作开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目标成本分解不细致。目标成本分解是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能否做好这一工作,将直接影响全面成本管理水平。目前不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开展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目标成本的分解不够细致,即企业成本控制目标没有科学地分解到各个部门以及个人,从而导致了部门以及员工在成本管理工作开展中责任不清,影响到了成本目标的顺利实现。举例而言.一些企业生产部门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没有明确,部分员工不了解自己工作中,分解到自己身上的成本目标,在成本管理的工作开展中不够积极,部门的成本管理目标实现难度因此大增。

信息化支撑薄弱。全面成本管理对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目前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没有引入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各种成本核算、分析没有做到自动化、智能化,因此难以给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全面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成本数据更加详细、准确,在没有信息化支撑的情况下,是很难有效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

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完善的奖惩机制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不少企业并没有做到根据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开展需要来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这使得企业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很难顺利实现。在没有完善的奖惩机制情况下,担负有成本管理职责的人员没有动力以及压力去做好这一工作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结果导致了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全面成本管理工作非常復杂,需要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来规范这一工作,不过为数不少的企业在此方面并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工作比较粗放,随意性强。举例来说,成本管理工作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管理流程不够科学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工作主观性就强,部分员工为了偷懒或者为了自身利益,就会依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进行成本管理工作,这会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因为没有制度来规范约束而出现各种问题。

三、全面成本管理策略

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尽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是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围绕全面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科学进行目标成本细分。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努力做好目标成本细分工作,依据企业整体成本目标,层层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了解自己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以及所担负的成本目标任务。这样就可以实现成本管理的全员参与,将所有员工统一到成本管理大目标之下,从而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加强信息化支撑。企业需要根据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成本管理领域要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大量成本数据的准确核算以及及时共享。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全面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做到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评估等各个模块的完备。同时还要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确保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完善奖惩机制。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配套完善的奖惩机制,即将员工的绩效薪酬系数与全面成本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挂钩,成本目标完成情况好,则薪酬系数比较高,反之则薪酬系数比较低。这样就能够给员工更多的压力以及动力去努力履行好自身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职责,从而为成本管理目标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将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纳入到制度的约束之下,实现成本管理的更加规范有序。全面成本管理制度设计方面,一定要组织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制度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

总而言之,全面成本管理的应用在企业成本管理领域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一定要高度重视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积极借鉴全面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了解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论,从而全面提升全面成本管理水平。

作者:陈岳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官释明范围架构分析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合作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