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境练习

2022-07-29

第一篇:诗歌鉴赏意境练习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意境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象的完美结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用直白的话可表述为:“离别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归来的时候,已经老了。”那简直味同嚼蜡,没有任何想象的余地。鉴赏诗歌,要调动全身的想像力,在头脑中构造出诗歌的意境,方能感觉诗歌的趣味。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从艺术鉴赏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意境就是欣赏者通过对诗中艺术形象的感受和把握,并经过审美情感的联想和想象后,在头脑中出现的一幅美妙动人、启人遐想的生活画面。

一、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情感;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 例1: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解析:诗人只写了准备战斗出击时的自然景物,把艰苦的自然环境,肃穆的战斗气氛和我军英勇气概都烘托了出来,给人一种实感。但是战况和战果呢?这省略的部分,在欣赏者想象中就可以生成“象外之象”了。

例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析:诗的前两句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实写出诗人此刻心情孤独寂寞,直接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思乡恋友之情。第

三、四句却改变了写法,诗人感情的表达不再是直叙,而是避实就虚,由近及远,不言自己却言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不言自己忆兄弟,却言兄弟忆自己,立意更为新奇,取境更为巧妙。

景物与情思相结合,往往借助于比喻、暗示、象征、烘托等手法。

二、情景交融的“情性美”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真正上乘的诗作,应该是情景浑融的作品。如沈佺期的《独不见》前四句:“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落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其中少妇独守和海燕双栖、征夫忆乡和寒砧催落叶,情景对照,相互生发。 例3: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如果把这四句诗分为上景下情两阕,就显得死板、拘执,把浑一的诗境肢解了。诗人眼中出现乾坤漂浮、天坼地裂之景,实与此时孤独无依、老病缠身的悲凉心境有关;而诗人此时胸中充塞悲凉失意之情,也与此景此情的触发有关。

三、深邃悠远的“情韵美”

诗的意境的表现是千姿百态的,有的偏重于“形”的描绘,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的偏重于“神”的摄取,如:“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有的偏重于“情”的抒发,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的偏重于“理”的隐寓,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试欣赏王维几首诗的意境美与情韵美。 例4: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解析:作者写的是花开花落、了无人知的山间景色。一切都仿佛与人间了无相干,一任自然万物的自生自灭。然而,这个宁静的山间景色却是如此迷人,没有写人,却充满着一种向往空寂自然的浓烈情思。这是第一重意境。细想之下,空寂宁静的山间景色背后,又是一个百花争艳、热烈喧闹的大自然。人虽有寂寞之感,而花却生机盎然。这里又蕴含着一种对于生命的向往之情。至此,诗歌已经创造出了两重意境,王维的很多诗歌的意境都具有多层次性。

例5: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这里写竹林中独坐弹琴长啸,人在宁静空寂的境界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中情思,着落于何处,并未明言,使无穷意味,尽在明月相照之中,留待读者去想象体味。

例6: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解析:单独看《鹿柴》,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竹里馆》、《辛夷坞》也同样写得很幽美。但是,我们如果把“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讶诗人感情的幽冷和孤独了。难怪有人称王维为“诗佛”。

总之,意境不是确定的“象” ,它与一般艺术意象不同的突出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含蓄性和多层次性,它在“虚”与“实”的统一中更为偏重于“虚”的一面,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我们鉴赏诗歌时要特别注意的。 【解题方法指导】

第一,要善于联想与想像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出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然而不止于此,读此诗句,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

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反复揣摩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第三,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谓“风格就是人”,所谓“诗品出于人品”。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这里,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毛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遭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同是咏梅,为什么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诗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例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西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

首先,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气势磅礴。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的暗喻,维妙维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震撼人心。

其次,抓住意象,反复揣摩。

一、二句把海云、北风写得雷霆万钧,第三句写诗人却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一般人都垂帘闭门,哪有挂帘呢?但这恰恰是诗人真情的流露,他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

最后,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体现在“卧看”二字。外面风雨欲来,黑云压城,诗人却挂帘卧看,显示出作者处变不惊的风度。这一句虽没有高尔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种外露的激动,但要深沉得多,含蓄得多。

参考答案: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鉴赏诗歌意境大多以分析意境的形式出现。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诗歌鉴赏,会发现所有的诗歌鉴赏问题,最终都会归结为意境的鉴赏。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一定要答出为什么“感伤”,怎样表达出这种“感伤”情怀的。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的心境。(步骤三)

【典型例题分析】

1、(2006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

①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①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②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考点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民生产劳动的词作。上片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前三句:“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濛濛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作者

摄取了“数枝幽艳湿啼红”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田园景色。

但是,词人并没有完全被这迷人的田园风光所陶醉。他把笔锋一转,奉劝人们“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愁怅满怀,作无病呻吟。绘景生动形象,抒情真切幽邃。短短二十六个字,却跌宕起伏,清新自然,从而为下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描绘出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过片“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然而,“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夏耕、秋收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结句点题“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他们是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前后片上下呼应,表现了作者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表达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质朴健康的情感。

①题第一问要求复现诗歌的意境,难度不大;第二问是对诗歌思想倾向的把握,有难度,要求同学们深入阅读诗歌,并全面把握作者的感情,上片“莫为惜花对东风”的“莫”字,表明了作者并非“惜春伤怀”,特别是下片,作者的悲悯情怀一览无遗。

②题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难度很小。“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的祈祷,都能清晰地看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怜悯。

参考答案:①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②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2、(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①②

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①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②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透析:①题是对诗歌意境的考查。充分地在大脑中进行想像,然后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对中学生来说,也就是在翻译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已。

②题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不解”有不必了解、不愿了解的意思,作者着 “惯行”二字,表明自己达到了“惯看秋月春风”的境界。末句的关键字眼在于“卧听”,对“瀑布滩雷”这些惊险的自然风雨,只是“卧听”,这种处变不惊的气度,令人动容。

参考答案:①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②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3、(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①“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②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考点透析:①题是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写的是在沙漠上缓缓行进的一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但句中并没有出现骆驼和押运人员的形象,只有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这是以声传影,因声见形的妙用。这里只需写铃声之传来,自会凭联想,将声音转化为形象,在脑际浮现一支连延不断的驼队渐行渐远的图景。

②题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命题人降低了答题难度,因为很多考生对诗歌的表达技巧并不了然于胸,所以如果直接问“请简要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考生就有可能无从下手。考生只需要从诗歌中给“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找到依据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②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4、(2005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考点透析:①题是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是否了然于胸,是答题的关键。这首诗的

三、四句运用的是对偶,然后结合诗歌,具体说明,谁与谁对仗,即“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②题是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即对诗歌中的意境的分析。具体说来,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用什么景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同时,也隐性地考查了对诗歌中的词语的理解,例如尾联的“自”和“空”。这两个字的作用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欣赏,其实用乐景写的是哀情。如果分析到这些,考生就不难做答了: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一句一景,草、水、树、花、山、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尾联“花自落”、“鸟空啼”中的“自”“空”字,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参考答案: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②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5、(20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考点透析:本题是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包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第一问),和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第二问)。春衫已单,桃花落尽,野梅长成,是一阵冷风,天气骤寒,蛙声停歇,这是典型的春夏之交时天气乍暖还寒的季节特征。整首诗分别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写起,写出了“游子”身在异乡,身体、心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一点细微的变化,无不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参考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第二问,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理解应该是恰当的。

【达标测试】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①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①—③题。

[越调]小桃红· 江岸水灯

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①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__________的盛况。 ②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③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

4、阅读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小桃红·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5、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①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②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老夫聊以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综合测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三闾大夫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

三、四两句诗营造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秦川

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写的诗。②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坟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诗人在诗中是想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试作简述。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鸣。

①诗中用一个“

”字明写山野“静”意,又用了哪几个诗句写山野的静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动与静”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的句子。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阳春曲·春曲

胡祗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①这支小令,作者在借景抒情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②本曲重点写的是什么?

③试从“情与景”角度赏析这支小令。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①这首曲子的

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②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

【达标测试答案】

1、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此题侧重考查诗歌的“意境”,试题指的是如何来营造意境的,也就是说要回答诗人用来表现意境的手法和技巧。

2、参考答案:①“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②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解析:第①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鉴赏意境时要扣“情景交融”特点。第②题是评价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也是一道开放题,要言之成理。

其实所谓的“意境”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②题是开放型,表面上是两种相异的情感,实际本身并无矛盾,强调的角度重点不同,本身是统一的。整诗表达的是作者虽然怀才见弃,但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参考答案:①元宵。

②一个“闹”字,不仅烘托出灯火的繁盛,色彩的缤纷,而且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花灯华灯各展风采,良宵好夜色,水上灯船也煞是亮丽!

一个“涌”字,不落窠臼,诗人以虚托实,以幻写真,由于是在夜间,这茫茫江面上浮现的辉煌璀璨的灯船确实给人以宛若仙山琼阁之感。

③起笔诗人大笔渲染总写元宵佳节盛况,“万家”和“十里”从广阔的空间背景上描写出倾城出动、人如潮马如龙、灯火闪耀光辉照映的盛大场面。一个“闹”字,不仅烘托出灯火的繁盛,色彩的缤纷,而且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花灯华灯各展风采,良宵好夜色,水上灯船也煞是亮丽!十里江岸,灯火辉煌,携夫带儿闹灯春桥上。水波滟滟,光随水漂流。

4、参考答案:这首小令头两句写出江面水影浩白如绢,属静景描写,最后几句“吴歌„„惊起白鸥眠”,则显出动景,首尾动静呼应,和谐统一。(如写出“第三句写视线之内只见几行大雁在天空飞行为动景,与前两句的静景描写和谐统一”,亦可。)“雪晴天”两句描写了在晴朗的天空之下,绿色的浮萍、粉红色的蓼花高低不齐地长在水边。作者将白、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天点缀得异常绮丽。

5、参考答案:①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解析:①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考生首先要想象出诗歌上联描写的意境,然后结合诗歌作点具体分析,说明是怎样表现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②题属于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考生从动静两个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

6、参考答案:①“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

②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综合测试答案】

1、参考答案: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在沅湘之滨,缅怀屈原。

三、四两句诗借“日暮”、“秋风”和枫叶飘落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营造了一幅寂寥、悲凉、哀伤的意境,含蓄委婉,凄切动人。

解析:戴叔伦生活在唐代贞元年间,距离屈原在世已经一千多年了。他在今湖南做官期间,曾经到沅州(今湖南黔阳县)境内瞻仰过屈原庙,感叹之余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悲凉哀伤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对屈原本身却着墨不多,这与杜甫《蜀相》明显不同。前两句写屈原图谋楚国富强却遭谗言、被放逐,目睹楚国日衰却无能为力,哀怨何其之深,就像永远也流不尽的湘水沅水一样,感情极为深沉。

三、四句写日暮时分,夕阳西下,秋风萧瑟,枫叶零落,发出飒飒响声,诗人对着屈庙,缅怀往事,愈增凄凉。这两句既没有写事,也没有抒情,但典型的深秋景物,荒凉萧索的画面,与屈原的身世十分相称,也与屈庙和诗人的心情极为吻合,特定的景物和感情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了寂寥、悲忿的意境。

回答意境题关键在于分析特定的景物和感情的和谐统一,水乳交融。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在营造意境方面的确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大概是人们称诵它的重要原因。

2、参考答案: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索、寒冷。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创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

解析:诗人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归途中回首京都,感慨不已,写下了这首诗。“秦川”即长安一带;“迥”,说明已经走了较远的路程。此时正是早晨,太阳从东边的山峰后面升起,远近的山水格外明净,长安城阙重叠壮丽。这一派景色似乎明朗宏丽,但却笼罩在秋风中、寒气里,于是“乐景”涂抹上了悲哀的色彩。往下接着写秋风动竹,寒色笼松,霜冷露浓,给人萧条、冷落、孤单、寒栗之感。再加上诗人归途的感叹、凄然的感受,全诗的意境也就完全营造出来了。

表面上看,本诗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情调不尽相同,似乎难以统一。究竟孰主孰次,谁为谁服务?这就要看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从尾联“客”、“归”、“叹”和“凄其(然)”等词语所表达的感情来看,冷落、悲凉之情是主要的,而且这也与注释中说诗人晚年官场不得志、去官归家的背景相一致。正因为诗人的感情如此,所以尽管早晨日出天阔,长安城以及周围的景色还不错,也不能激起他的丝毫兴趣,这也就是以“乐”衬“哀”了。

3、参考答案:①幽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云外一声鸣。

②颈联写的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四野无人,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写无人可问,望云闻鸡是以声写静。

4、参考答案:①对偶: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借喻:红雪,“红雪”的意思是红杏如雪,形容茂盛;反问:一春能得几晴明?

②这支曲子重点写“晴”。 ③这支小令开头两句景:先写墙头杏花如红雪,次写屋后青山似画屏。后三句抒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赞美阳春三月的醉人景色,流露了作者爱好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悠然满足的心情。

5、参考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出了游人对春天的眷恋不舍之情。

示例二: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6、参考答案:①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 ②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

的气度。

第二篇:诗歌鉴赏意境答题技巧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诗歌鉴赏意境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三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

一、什么叫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 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小楼:思恋故国、思乡怀人。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 芭蕉。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

1 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寒蝉:悲凉、愁苦。

5、落花:惜春、伤春、感慨时光流逝、青春易老、生命短暂。

6、黄叶:飘零、凄凉、孤独、迟暮。

7、杜鹃(子规):哀怨、凄凉。

8、芳草:离愁、思恋。

9、鹧鸪:旅途途寂寞、离愁别绪。

10、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人。

11、哀猿:悲愁、思乡怀人、贬谪。

12、夕阳:失落凄凉、漂泊沧桑、家国之悲、身世之感。

13、细雨:无边轻愁、郁闷。

14、秋天、秋风、西风:悲凉。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代表坚强、清高、超凡脱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2. 梅花。代表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孤高、高洁的品格,。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牡丹:富贵、雍容华贵。

4、莲花:高洁、坚守节操。

5. 松柏。歌颂坚贞不屈、孤直坚强的人格,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6. 竹。代表清高、正直、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7.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 冰雪。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10、采薇:坚守节操、隐居。

11、南山:归隐田园、淡泊。

(五)、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

2 老边州。”

2. 长城。指边关、战争。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5. 请缨。喻杀敌报国 。

6. 羌笛。多表达边关将士的思乡与忧怨之情。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7、阳关:边塞。

三、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1)诗中通过什么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XX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3)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

(4)请分析诗中XX形象。

2、答题步骤:意象+画面+感情(作用)

3、答题规范:

答:这首诗选用了 、 、 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四、考题演示。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什么意象,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选用了夜晚、秋风、汉关、塞云、边月、西山这些意象,描绘了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诗歌鉴赏之意境

一、什么叫意境?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例:①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意象:暮秋、黄昏、寒鸦、江水;意境:渲染出一幅孤独、寂静的画面)

3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意境:组成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三、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祥、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常见的组合:

1、幽美宁静:山水田园诗。

2、清新淳朴、自然恬淡:山水田园诗。

3、宁谧祥和:农家生活。

4、开阔雄浑、苍凉悲慨:边塞诗。

5、萧条冷寂/荒凉寂寥:羁旅思乡、贬谪思归。

6、绚丽繁盛:春天图景、都市繁华。

四、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着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画面+氛围特点+感情

3、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画面,营造了一种( )氛围,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五、考题演示。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画面+意境特点+感情

答:此诗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初春景象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意境明净绚丽、恬静优美(或营造了一个明净绚丽、恬静优美的意境氛围)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定居草堂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步骤三)。

第四篇: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

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 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和命题

二、知识归纳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如月亮就是个常见的意象,人们由月圆联想到人的团圆,而当人无法团圆时,就自然产生思乡怀人之情;由月残则会想到人的分离,从而表达出内心的孤单、寂寞、凄凉之情。

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代表惜别怀远之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酒代表别离之情)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酒代表消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代表思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铃霖》(寒蝉代表悲凉,长亭代表惜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代表漂泊,浦为送别之地,为离愁别绪代名词)

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ZYB渣油齿轮泵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猿叫凄清,杜鹃啼血,表悲伤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凄清、悲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发凄切之音,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2CY系列齿轮油泵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落日怅望

马戴(孤寂冷清)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

杨万里(清新明丽)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西楼

曾巩(雄伟壮阔)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KCB铜齿轮泵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宿甘露寺

曾公亮(雄伟壮阔)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三、真题展示(阅读下面各诗及答案,并完成后面问题)

1﹒(20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ZYB-B高压渣油泵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问题: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2009年福建卷)5.阅读ZYB系列渣油泵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题:(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案:(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2009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ZYB煤焦油泵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4﹒(2009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ZYB-B可调式渣油泵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5﹒(2009年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BWCB沥青泵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lqb沥青输送泵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四、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意象、意境类考题通常会从哪些角度来提问?请予以归纳: 角度: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2﹒意象、意境类考题的答题思路是怎样的?请予以归纳: 思路分析:先点出具体的意象(即景物),然后结合诗歌的诗眼、抒情议论类句子和整体感情色彩ZYB增压燃油泵来分析诗歌意境,最后从情与景相统一的原则出发根据大意点出蕴含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五、知识积累

1﹒常见意象(见附录)

2﹒常见意境(氛围)类别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常见思想感情类别: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3GR三螺杆泵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六、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这两个意象除了描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这一凄冷环境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YCB圆弧齿轮油泵面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问:本诗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用竹林、孤琴、深林、明月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隐逸的思想情怀。

七、我来出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编制两道试题并拟好参考答案。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KCB征?

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景物有落月、啼乌、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是秋夜幽寂清冷。

②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八、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YHB轴头油泵大意。(略)

2)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诗

型不锈钢齿轮泵这些景物有什么特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NYP高粘度泵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燃烧器油泵意。(略)

2)诗歌首联和颔联哪几个词表现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凄冷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北京燃烧器油泵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略)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荒凉的边地、飞落的黄叶、秋高气爽的天空、飒飒的秋风和灿烂的朝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着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自身,都常见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这里的意境是辽阔深远的。接着作者想象一面目送归舟孤零渣油泵ZYB-7.5/2.0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而且他又进一步联想到: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最后作者又由想象回到了现实当中,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3)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与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如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事点染,便浓墨重彩地纵横写去,营造出了一个山高水长、夹套保温泵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翻译这首诗歌ZYB高温齿轮油泵的大意。(略) 2)请编制两道题目并拟好答案。

例: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②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①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内环式高粘度泵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九、学习小结

1﹒诗歌的形象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会从哪些角度来命题,解题策略是怎样的?

4﹒请写出十个常见意象及其所代表的情感:

5﹒请写出常见的意境类型:

6﹒请写出常见思想感情的类型:

7﹒自我学习反思:

http:///ktyzyb/KZYB.html

http:/// http:///

第五篇:诗歌鉴赏总复习【三】——意境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总复习【二】——鉴赏意象、意境

(一)意象

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色彩的物象。 ②举例说明 草木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梧桐: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③意象的主要特点:

(1)许多传统意象有着相对稳定的表意功能 ★ 柳——离情别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 梧桐——冷落凄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 杜鹃——哀怨、凄凉、思乡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2)单一物象可以有多重表意功能

燕子(甲)——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

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 殊)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 燕子(乙)——表现爱情,传达相思

古诗十九首: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一往情深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惆怅嫉妒 晏殊: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孤苦凄冷 张可久: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 留恋企盼

燕子(丙)——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 殊)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张 炎)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 燕子(丁)——代人传书,倾诉离情之苦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郭绍兰) 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冯延巳)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片羽 孤月 班马(离群之马) 都表示漂泊、流徙、客居的情感。

(二)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生机无限的景象。山日配,着一“丽”字;风花配,着意“香”字;泥燕配,着一“飞”字;沙鸟配,着一“睡”字。意象丰富,春日欣喜,溢于言表,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三)意境整合意象

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2、从两者的关系看,应该说意境是意象的整合。

(1)意象可以是物态的、零散个体的,而意境必须是情态的、浑然一体的。

(2)松竹梅兰、香兰杜若、山石泉流、珍珠翡翠、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柳絮、转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等,皆可以为意象。(3)诗人寄意其中、赋情其上,通过描摹、起兴、譬喻、类比、象征、烘托、对照等手段,才能承载和传递丰富的思想情感,进而创造意境。

(4)意境是诗的灵魂。许多字面上要求比较意象的试题,其实命题期待在比较意境。 例如: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 夜 四 无 邻, 荒 居 旧 业 贫。雨中 黄 叶 树, 灯 下 白 头 人。 以 我 独 沉 久, 愧 君 相 见 频。平 生 自 有分, 况 是 蔡 家 亲。

谢榛的诗论指出: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1)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这三个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人树合写,(说意象)以景衬情,以树喻人,树秋人老,有感染力。(说意境) 2)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中“司空为优”,请分析司空曙的诗句“优”在何处。

意境更动人: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哀景哀情,凄婉悲苦;(说意境)

抒情更强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得到了非常真切地凸现;(说意境) 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词铺排。(说意象) 【【真题】】

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3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分析】本题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所谓的“意境”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但“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又于“自鄙”中透露“自负”,含有“乾坤”之内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的怨愤不平之气。颔联紧扣首联,表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以云、月的皎洁喻自己的忠心,情景交融,对仗工整。颈联咏怀,“落日”、“秋风”写景,表现诗人积极处世的精神。尾联用典,自比“老马”,呼唤用老马的“智”,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

2、04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字。“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独(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3、07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案】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 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4、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4 【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写出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

附:常见的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6、颜色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和平。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命途多舛、对死者的怀念。

7、时间类:

破晓:初现希望时段。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人民的摧残。 深夜:愁思怀旧。

8、场景类: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9、日月类:

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类: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联系)。

常见意象所含意义: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芳草: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凄苦之音。 梅花:初用于赠别,后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芦花:顠零之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莲: 喻高洁,或表达爱情。

杜鹃鸟:为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6 蟋蟀: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联系起来。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悲伤的感情。 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少女怀春。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白云、明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常用手法。 水: 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了解意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因为这些意象虽然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但它付托的思想感情,传承至今,一以贯之,已经具有了民族认同感,所以,解读它,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是作者早期在画上的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画上画的是鹰,真是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诗作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曰:“起作惊疑问答之势。„„‘?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可见,此诗形象生动,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壮志,不愧为托物言志之杰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手工坊商业计划书下一篇:施工计划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