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档案管理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血站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了解目前血站档案管理现状,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升血站档案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12家血站档案管理现状的调查,提炼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思考。

血站档案管理论文 篇1:

简谈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 要: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适应现代文明的重大变革,具有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各血站应该改变思想,增加经费投入,提高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档案管理运行自动化,切实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

关键词:血站;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血站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信息库及信息网络建设,档案信息技术的运用、血站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血站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任务艰巨的系统化建设工程。因此,成功的进行血站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变思想,强化对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解决一切问题要先从思想入手。随着血站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血站规模的不断扩大,血站档案工作对于规范化,统一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体领导和员工也逐渐意识到档案在血站的日常管理、科研中的的重要性,但这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还没有认识到血站档案必须进行信息化的变革的地步,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需要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积极思考,努力发现问题,针对一些难点,重点,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努力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同时,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先从引入信息化到档案管理中开始,进行小范围的试点,这也是对档案管理慢慢熟悉过程的开始,然后举办档案信息化的各类展播,介绍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知识,多种形式并用宣传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彰显信息化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等等,营造一种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氛围。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什么是信息化建设,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最终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把信息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建设好。最重要的是,通过宣传活动,使血站领导和档案工作者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陈旧落伍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意识。让档案管理者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把学习先进的技术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引進新技术改革血站档案管理,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做全体员工的带头人。

2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硬件和数据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完备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血站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前提。血站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加强档案管理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完善相关硬件设备,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管理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作用的基础上,适当的购置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所必须的技术设备,如配备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微缩系统、数字音像制作系统等。当然,数据库信息系统是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数的选择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目前,大部分的血站档案部门仍然使用一些通过稍加改造的一般操作系统,如DBase,FoxBASE,FoxPro等,这些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单机状态下应用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是目前网络化的发展已慢慢的进入档案管理领域,在档案管理上一旦运用到网络技术,这些软件无论在功能方面还是提供数据完整性方面都不能适应变化。所以,今后的档案管理应运用多种操作系统,多个平台使多用户、多任务的工作能在网络环境下安全运行。

3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档案管理运行自动化

充分、有效的利用档案才算是真正发挥了档案的价值,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将对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现今,许多血站都建立了高性能的血站网络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这一现有的资源,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以达到血站档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科研以及其它工作的目的。血站档案与网络信息结合以后既可以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整理血站各部门的档案信息,还能达到档案资料查询与检索自动化的效果。在建立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交流,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使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交档案材料成为习惯。血站档案管理要丰富形式,对各种信息根据不同的用途,目的进行不同形式的存储、利用与管理,例如照片、录音、录像、文字等。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在血站网上开辟档案信息门户,将一些基本的信息或者对全体员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有选择的纳入管理系统,例如血站的沿革、发展历史、文件、规章制度等,实现血站内部随时可以查询,最终达到资源共享。同时针对不同的内容分门别类,可以分为公开的,半公开的以及保密种类,利用网络技术,分别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最终实现全部资料信息化!

4 加强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人才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要想顺利实现血站传统的档案馆向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档案馆转变,实现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除了加强血站档案资源的硬件建设,实现相关技术更新、保障外,最重要的就是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人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为了完成血站档案信息化的改革,及时的跟上当代血站发展的步伐,建设现代化的血站,对档案管理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血站应该培养一批事业心强、具备相关知识、精通业务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解决人才问题,要注重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且不必引起较大的人事调动,以减少建设的阻力。同时,从血站档案管理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有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把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纳入血站队伍建设中去,采取在职学习,脱产培训以及外出进修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大部分工作者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操作技术,为血站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个标准来规范、衡量,标准的制定既要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要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因此,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就需要一个标准去规范、指导。在电子文件形成后,对电子档案的集中保管,就需要一个标准去规范管理。良好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的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保证工作质量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建立一个实用性强的标准,以保证血站网、档案系统管理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从产生到被人们完全利用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血站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的实现需要我们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分工与步骤,统一各个部门的工作,最终成功实现由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存储到现代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档案在利用、科研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昌韬.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百色学院学报,2011(6)

[2]苏继凤,诸葛天秋.广西农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

作者:纪慧

血站档案管理论文 篇2:

血站档案管理现状与思考

[摘要] 目的 了解目前血站档案管理现状,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升血站档案管理水平。 方法 通过对12家血站档案管理现状的调查,提炼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思考。 结果 存在的问题有:档案工作与血站整体发展不相适应;重管轻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人员培训少,高素质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紧缺;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管理标准;归档整理模式和文件处置存在弊端,对非纸质档案重视不够。 结论 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现档案工作与血站同步发展;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于血站中心工作;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快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全文数据库;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框架建立血站档案管理体系;规范档案管理程序和范围,妥善处置不归档文件材料。

[关键词] 血站档案管理;现状;思考

血站档案是指在采供血工作和管理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像等形式为载体的原始资料。不仅包括采供血业务档案,还包括文书、基建、设备以及科研等各种档案,是留备查考的历史记录,具有原始凭证作用。对研究和借鉴血站发展史经验,总结血站学术、技术进步和推动输血医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下面笔者根据对12家血站调查情况,就当前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作进一步初步探讨。

1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工作与血站整体发展不相适应

调查的12家血站基本可以分为3类,即省级达标、市级达标和尚未达标。其中,5家达到省级档案目标管理标准,且档案库房面积在70~200 m2之间,均为2000年后投入使用;4家达到市级档案目标管理标准,档案库房面积在40~50 m2之间,均为1998年之前投入使用;其余3家无达标,档案库房面积小于40 m2,1家2000年后投入使用,2家1998年之前投入使用。由于受到条件限制,5家档案库房面积已不能满足现在或未来5年工作需要。多数血站虽然在档案管理达标过程中均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档案管理小组等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但由于部分血站领导和业务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档案员队伍不稳定等因素综合影响下,使得设立的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不足,更新完善滞后。在血站管理不断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研究较少,档案工作与血站整体发展不相适应。

1.2 重管轻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调查的12家血站中,普遍存在档案管理者满足于档案收集、管理,针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统计分析等二次或三次开发利用率偏低。编研成果也多为“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等查考性材料,编研选题范围较小,形式过于单一,对采供血业务工作中具有参考与指导作用的编研成果还不够多。许多珍贵的血站档案材料和业务档案处于“沉睡”状态,利用率不高,价值体现不足。

1.3 培训少,高素质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紧缺

从12家血站档案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统计看,综合档案员12人,其中专职仅2名,占17%,近5年参加档案部门培训2次以下者5名,占42%,各业务部门的档案管理员全部为兼职人员。因兼职过多,年龄组合偏高,培训机会少,使得血站档案管理队伍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素质偏低,档案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制约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1.4 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管理标准

调查表明,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尚未被真正摆上议事日程,目前12家血站虽都已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并拥有档案管理软件,但功能只局限于目录检索,没有建立全文数据库。调查中,只有1家省级血液中心及2家地市级中心血站表示正积极申请财政资金,考虑通过扫描、缩微等手段对档案资源进行全文数字化存储,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逐步实现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但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血站将面临工作任务面广、量大,资金投入大,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等困难。

此外,由于血站系统尚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档案管理标准,各地血站各有各的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目前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五花八门,标准不统一,管理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统一的血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12家血站的档案管理者都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采供血机构档案分类规则和行业标准等。

1.5 归档整理模式和文件处置存在弊端,对非纸质档案重视不够

目前,血站系统档案归档整理模式存在弊端,一是不少档案资料特别是质量记录表单和文书往往年末一次性清理上交,集中交档,这直接导致了综合档案员年终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成倍增加,使得分类立卷工作质量下降,容易出现工作失误;二是多数血站偏重于纸质业务档案的管理,对电子档案、计算机软磁盘、光盘、软件、照片等非纸质档案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三是对于不归档文件材料, 如重份文件、未成文的草稿、统计草表等, 往往被忽视而没有纳入档案管理范畴, 易因保管、使用和处置不当而造成丢失[1]。

2 对策与思考

2.1 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现档案工作与血站同步发展

不断优化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大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作用的宣传力度,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将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关知识培训列入血站年度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加强档案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血站的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2.2 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于血站中心工作

要想充分发挥血站档案的潜在作用,使其服务于血站中心工作,就必须进一步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深层次的档案编研工作。有条件的省级血液中心可以成立专门的编研机构,配备编研人员,加强编研工作的制度建设,为编研工作的开展创造必备条件[2]。血站档案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从“闭馆锁库”“ 重藏轻用”转向“管用结合”,既要制定好编研规划,又要适时调整编研选题, 拓展服务领域。在编研过程中要充分与业务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完成对档案材料的深层次加工编研[2]。血站的编研工作要紧紧围绕血站的工作需要,为领导的工作决策和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重要信息。编研选题上应围绕反映血站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来开展,使编研工作具有显著的血站特色和专业特色,确保编研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血站的实际工作需要。

2.3 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实现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关键在于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1)血站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将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列入每年的继续教育项目,有计划地开展单位内部和行业内部档案专业培训工作,让血站档案人员系统地、全面地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了解档案事业发展新状况。(2)随着血站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血站电子档案材料已开始成为当前档案较普遍的载体形式。因此,血站档案人员不仅要自觉加强对档案专业知识和采供血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既懂电子档案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血站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2.4 加快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全文数据库

针对目前血站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现状,应分步实施,有重点的抓好全文数据库建设:(1)应尽快出台全省或全国统一的采供血机构档案分类规则和行业标准等制度,统一血站档案管理模式和标准,实现档案管理一体化,为信息化建设做好铺垫。(2)各地血站要按照规划,舍得投入,配置计算机,添置缩微设备和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在现有血站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记录管理和档案管理功能模块,在两个模块之间增加一个“电子归档”的过渡程序,以实现记录管理与档案管理之间的衔接,方便记录的过程管理和立卷归档。(3)在遵守国家、行业各类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确定数字化的范围,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对重要的、专业性强的、利用频率高的业务档案原件,通过扫描、缩微等手段进行数字化,“数字图像”进入到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文数据库,实现档案图文信息的全文检索[3]。(4)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实行数据备份第三方保管。

2.5 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框架建立血站档案管理体系

血站建立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以ISO9000为框架和标准,将档案管理体系文件全面纳入血站质量管理系统工作,通过定期内审和管理评审,使血站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持续改进。在建立

和实施质量体系时,做到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及实施血站记录(档案)管理程序,成立专门小组编写制订记录存档过程管理文件;将血站档案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并定期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加大培训力度,充分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加强对档案管理中过程、程序、资源配置和员工严格执行记录标准等状况的监督评估,发现不合格项及时纠正并做好效果验证,持续改进血站档案管理水平[4]。

2.6 规范档案管理程序和范围,妥善处置不归档文件材料

一是要改变以往重视年终整理归档而忽视平时材料形成过程的状况,扩大档案管理的覆盖面,加强基础性工作,将档案材料形成的各个环节纳入管理范围[5-6];二是在不影响业务工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各科室从档案材料形成到移交归档的时间,以减少或避免归档前因分散保管而造成的毁损、丢失等,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三是加强对不归档材料的管理,不归档不等于不管理。要责成、监督各科室兼职档案人员严格管理、妥善处理和及时销毁不归档材料,避免丢失、泄密[1]。

[参考文献]

[1] 时莉.试论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22-123.

[2] 郭亦牧.血站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兰台世界,2010,S2:116-117.

[3] 朱红娟.浅析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档案管理,2010(5):70-71.

[4] 朱红娟.安阳市中心血站档案管理现状与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1):65-66.

[5] 李青.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创新[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27-28.

[6] 潘元旭.血站声像档案管理开发利用探讨[J].现代血站,2004,4(6):25-26.

作者:吴马剑

血站档案管理论文 篇3:

血站档案管理安全性探讨

随着采供血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内采供血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了集中、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妥善管理无偿献血者的资料与档案尤其重要。

1 血站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血站档案种类较多,包括业务、人事、会计、设备、基建工程技术档案。其中,业务档案客观反映了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及所供血液的质量情况,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资料,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献血者档案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 保证无偿献血者的隐私权。血站工作人员有义务对献血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并防止资料泄密。

2.2 举证作用。由于献血者在献血中,献血后血样的检测、用血均形成记录并存档,又由于它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因此,采供血机构档案具有很强的法律凭证力。完整的档案对于保护患者的利益,维护采供血机构的社会形象,处理好与血站有关的各类纠纷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2.3 巨大社会价值的信息数据库。献血者档案既有献血者的个人重要信息,也包含献血者健康体检、血液检测、血液去向,以及献血量和献血次数、献血者还血记录等献血和输血的重要信息;还有保密性弃血的献血者档案、有合格献血者档案和各类输血传播性疾病的献血者档案,等等。更重要的是,献血者档案在稀有血型、特殊血型以及应急输血等方面不可替代,其科学技术价值不可估量,国内血站形成了大量的献血者记录及其研究和报道。此外,血站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者的宣传、动员和血样采集工作,人体器官信息库、志工队伍、稀有血型队伍、固定献血队伍的建设及其形成的档案信息都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3 献血者档案的安全管理

由于血站风险意识的提高及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血站档案的凭证作用愈加重要,除对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安全与保密知识的培训外,还在以下环节的档案管理等方面应加强安全管理。

3.1 日常采供血环节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①血站员工做好采供血环节的交接,核对并保证数据的准确;②由熟练操作计算机人员进行信息数据的录入;③计算机系统由专人管理,分级授权。

3.2 日常档案信息资料的储存与备份。①纸质类档案资料以月为单位立卷归档,按正式案卷要求编目、装订,交档案室管理;②计算机档案由应用程序运行在客户端,并将基本数据保存在本地机以作纸类文档打印与备份。同时要将客户端数据定期保存在服务器上,进行光盘或磁带机备份。

3.3 重要的业务档案应长期保存。《血站管理办法》规定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存10年。但是,《民法通则》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因此,血站的业务档案应当保存至血液有效期满后20年以上,以适应民事诉讼20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3.4 扩大业务档案的保存范围。虽然《血站管理办法》要求保存10年以上的业务档案只有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而血站实际上业务档案的范围已增加至所有的采供血质量环节、关键控制点的质量记录。

3.5 建立健全档案形成过程和存档保管过程的日常监管机制。各科室档案定期整理归档至档案管理部门,经审核合格后入档。档案销毁必须由组织鉴定后才可进行。

3.6 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可靠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机密性的措施。

3.6.1 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开发、维护和使用电子签名及数据电文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及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签名的法律意义及其所承担的责任,并熟练掌握电子签名及数据电文的生成、维护、保存、传输和使用的知识。

3.6.2 电子签名的控制。采供血机构必须确定自己的签名形式,采用密码时必须加强控制,以确保其安全性及完整性。确定电子签名的使用范围并加以规定,防止滥用。

3.6.3 数据电文的控制。①对系统进行验证以确保其精确性、真实性、一致性以及能够识别无效或被改变的记录;②保护记录,可随时查阅;③采用计算机系统追踪功能;④对使用者的资格权限进行确认;⑤对硬件设施功能进行检查,确认功能运行及源数据输入的有效性;⑥要求操作人员有责任保证记录的原始性,防止记录被仿造;⑦对系统文件进行控制,包括充分控制文件的发放及使用,变更控制等。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心血站 来稿日期:2013-02-20)

作者:李鹏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族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农村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