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成长路上的声音

2022-10-24

第一篇:聆听成长路上的声音

聆听成长路上的声音

心声,让朋友与你共鸣

四年前,我走上了高中的奋斗历程,四年后,我怀着希望走进大学校门。是的,不是三年,而是四年!

初到大学校园,在同学的动态里,发现我们面临着共同的困惑:大学不是我们所向往的那样,甚至没有一点相像。我们共同面临着迷茫期。我是复读生,高中奋斗了四年,这就是结果,在这里熬过四年,走出校门我能是什么?社会上的就业压力,有多少名校高材生还在职场外流浪,而我,走出校门会有人认可我吗?从高中到现在,从没有这么轻松过,这种放松有点让人害怕。我开始有点渴望那令人窒息的高四生活。

终于,开始上课了,看到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原来照这种方式,除了课余时间没有老师看着你、督促你学习外,和高中一样,早晚自习,按时上课,老师讲我们记,课后自己做作业,只是不用在题海中挣扎,只要保证不挂科,其余时间没人管你。但是,老师依然对我们说,现在你是学生,学习就是你的第一任务。是的,要好好学习,只是我不想再像高中那样学习,我想要和高中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能将来在社会上更快的立足,将来让亲人生活的更好。

心中的声音,却无人诉说,于是想念高中同学,留恋曾经一起奋斗的日子。但是,那不可能再回来了。人有时就是那么矛盾,很想重新开始,但往往又想活在过去。面对新的面孔,新的生活方式,情绪波动,人际交往困难,不断困扰着新环境中的我。所以,对于大学生,

搞好人际关系,情绪的自我调控至关重要。在大学生活里,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和谐的心灵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比较注重细节的人,凡事追求完美,不知对自己,也对他人,都是很苛刻,高中时除了室友,我没有亲密的朋友,但是现在,你不可能再做什么事都孤军奋战,与人交往是大学的必修课,性格的怪癖也是与人和谐交往的阻力。我徘徊在集体的圈子外,迷茫,不知所措,如何才能和别人亲密交流?所以,我必须改变!

于是,我跳出迷茫,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重新修正人生轨迹,重新看待大学生活,主动接触周围的一切,不再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悦纳自我,同时也悦纳他人的缺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想有更多的朋友,我必须容纳他人的不足。总之,一切,从头开始。以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去面对新的一切。

心灵成长是一辈子的课程,永远学不完,用心去接纳生活中的一切,作为大学生,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心灵成长都要经历苦难,但这又不是什么苦难,可以说是成长体验,是心灵成熟的过程。

“共建和谐心灵,同创和谐校园”,只要我们正视心理的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正确有益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创建我们的和谐校园。有目标,我们就不会迷茫;有朋友,我们就不会孤单。

系别:安全工程系

班级:采矿工程1142

姓名:魏兵学号:201110106204

第二篇:聆听窗外的声音----学习中进步 反思中成长

学习中进步 反思中成长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5月17日、18日,赴随县环潭镇二小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两位湖北省2018年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两位随县年轻教师教学展示,他们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学科首席专家李光杰专题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教学》;结合现场展示课、示范课回应问题解决办法。教育专家的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省教学团程祥斌老师的数学课《找规律》,他能够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值得学习。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程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知识进行说和做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徐菁老师的《找规律》课中,通过男女生比赛记数字,从而引发学生找出两组数据的差别:一组有规律,一组无规律。而程祥斌老师一开始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打鼓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规律的场景里。接下来,他们都用六一的欢乐场所这个情境让学生发现规律。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省讲学团刘霓老师的四年级《鸡兔同笼》用了各种列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结果。周锦洁老师执教《鸡兔同笼》的假设法让学生豁然开朗。徐菁的创造规律中8个孩子来到讲台上,每人创设一个性别规律、表情规律、动作规律。不同梯度的练习,由易到难,从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5月18日在省首席学科专家李光杰的讲座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对数学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一、学习他们教师的敬业精神。

在课堂听课活动中,教师教态都十分规范,课堂组织紧张有序,当堂训练扎实有效,而且各个教师的课堂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敬业精神已经在教师身上得到完美展现。他们一定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敬业本质上就是工作观,他们的工作观值得我们学习,

二、学习他们高效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这一点在来自省小学的课堂中体现得十分到位。他的教学理念十分先进,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动。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合作交流。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合作,承担责任。

三、实践了才会汇集成河。

庄子说过:“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任何东西的形成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修剪、不断的完善才成型的。专家们当天有关评课,其内容自成体系,脉络清晰自然,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懂得了如何去评价一堂课,怎样来评价,以什么样的方法等等,非常具体。由此,我想到这样完善的内容是与专家们多年的亲身实践,不断分析总结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定会有所收获。

四、魅力创造奇迹。

有一种力量它是无形的,但它对人的影响却是无穷的。它就是人的魅力。我想这些名师的自然、时尚、洒脱、乐观也许是我也要追求的东西吧!同时这些优秀教师们都非常朴实、和蔼可亲、富有朝气,做事严谨认真,给我们竖起了榜样。

总之,教育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把工作做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完美。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并且我们还肩负着教学的责任。因此,我十分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它让我有了心灵上的思考,让我有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更好。

2018年5月21日

第三篇:聆听窗外声音,书香伴我成长

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分享品牌,需要聆听窗外声音,开放的实小需要聆听窗外声音,聆听名家、名师的声音,让师生与这些名人零距离、面对面,通过走近名师、从而更好地学习名师,同时通过榜样的作用激发起大家学习的激情与读书的动力,我想这可能是学校请这些名师、名人来校的初衷吧!作为阅读节的系列安排,9月底实小幸福地聆听了一些窗外的声音:

9月25日下午,学校请来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来校讲座、签名售书,听到这个消息,校园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交流着,“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等许多孩子们喜爱的经典作品都出自秦文君之手,能与心中的偶像面对面,实在是机会难得。能参加秦阿姨的演讲会的孩子是幸福的,因此,演讲的会场气氛热烈、孩子们抓住机会向秦阿姨请教写作上的种种问题。签名售书的现场排成了长长的两列队伍,许多孩子买了很多书请秦阿姨签,许多老师为亲戚朋友的孩子买了书请秦文君签,有许多学生都买了双份的书请秦阿姨签,原来那是准备送给阿湖小学手拉手小朋友的„„看着师生们选书、签名、看书的热情,我被感动了,学校被感动了,此时的校园被浓浓的书香弥漫着、浸润着„„

9月26日下午,学校请来了“教育在线”上的名人:看云,guiqulai 。诗意的网名,常听杨校长说起她的不凡,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在杨校长的盛情相邀下,才有了这个美丽的“周末约会”。真名:薛瑞萍,安徽合肥第六十二中学小学部的一位语文教师。认真教学生,每天记教育日记,引领家长参与她的教育阵营,教育在线上每日辛勤耕耘,教完一年级,“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成为网上的热帖并即将出版„„其实,介绍再多不及亲见一面,材料的介绍是可信可不信。然而,看云的开场白一下就把大家震住了:“有些特级教师只是盆里的青松,而有些普通老师却是山间的大树。我就是那山间的大树,因为我的根在沃野。”自信、有些狂妄。听过很多名师的讲座,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自评,大家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看看你到底狂在那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转眼,近三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休息,没有议论,有的只是静静的聆听与思索,是什么让看云抓住了大家的心?是她的率性、才气和激情,是她的开朗、执着和本真,更是教师之间的那份共鸣。腹有诗书气自华,看云用她的满腹经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读书会让你由内而外的美丽。三个多小时,时而激情背诵、时而引经据典、孔孟之道、圣经吉檀。折服于她的记忆力,她的表现力,她让大家感觉做一个好老

师的幸福,她让大家对‘灰色’的教师职业生涯又产生了一些期盼,追求生命的高峰体验,追求师生的交融情感,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愉悦一些,让读书成为我们成长的加油站。9月27日下午,学校请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教育在线网友,网名“玫瑰”。窦老师9月26日还在北京进行“保先教育”,夜里从北京赶到溧阳,上午溧阳实小上课、讲学,下午四点半回北京的飞机,时间就这么多,能给大家带来怎样的精彩呢?从1:30开始,3:30结束,两个小时时间,窦桂梅给大家连上了两节课“晏子使楚”,并进行了简短评析,干脆利落、激情四溢,让每一位听课者都发自内心地赞叹:名师就是名师。她的课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一句话,有足够的高度。这样的课是没法模仿的,因为只有窦桂梅才能上出这样的课。但听课过程中的震撼,无以言表。听完课就听许多语文教师在说自己该下岗了,其实每个听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自我反思。窦桂梅“迷恋课堂的激情执着,追求教师的专业尊严”“让师生在课堂里实现生命的生长,分享生命的愉悦。”“追求永远的温度,大量读书,积淀自己,让自己有背后的广度,让自己丰盈饱满”“你的课堂你做主,你的文本你解读,你的尊严你创造”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很少听语文课,因为自己教数学。但这节课却点燃了我对语文的热情,原来语文可以上得如此令人陶醉,上得让人如此热血沸腾。可以说窦老师的课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她的课堂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没有絮絮叨叨的文本解读,抓住线索,生发开去,大视野、广角度,分析深、透,爱国、尊重、自尊、实力决定命运,学生们完全走进了历史,情感完全融入了国家民族命运之中,第一次感受到语文课所带来的震撼,发自内心的佩服。虽然,我们很多人也许永远不可能达到“玫瑰”的高度,但‘玫瑰’的这次激情做课及即兴演讲却留给大家许多的思索,同样做教师,原来可以做得这样有激情、这样有尊严,其实,教师的尊严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尊严的生活,都可以使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充实一点、快乐一点,只要我们自己愿意。有时候,生活是一种态度,教师的生活确实很苦,但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自己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研究的快乐、认同的快乐、尝试的快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

三天时间,安排三个活动。大家是辛苦的,然而大家又是幸福的,因为精彩,因为感动,因为分享。聆听窗外声音,让我们开始思索和重新审视我们每天从事的职业,让我们开始关注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认识到捧起书本苦读积淀、厚积薄发的重要。怎样做一个有文化的先生?怎样做一个有特色的老师?怎样做一个善思考的行者?归根结底都要落在读书上,一个教师只有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才能使课堂充满文化的气息、充满诗的意境,才能培养

出儒雅的学子。作为书友会的一员,希望自己能远离喧嚣与浮躁,真正静心捧读一些教育经典,涵养内涵,让读书不仅成为专业提升的前提,成为业余的爱好,更成为内心的需要„„

第四篇:聆听春雨的声音

电影《春雨沙沙》观后感

桃园镇中心小学 李海燕

很久没有观看这么打动心灵的影片,很久没有被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感染。当我看完影片《春雨沙沙》之后,眼睛湿润了,心被揪着,那样痛,那震撼心灵的感动,涌上心头。

这是一部情深意重的影片,主人公周老师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爱的伟大和魅力。该影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叹为观止,周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影片主要讲了乡村中学校长周至诚兼任初二的物理老师,他用自己做的教具给学生们上了第一堂物理课,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了班里的学生,也吸引了教室外面放羊的孩子谷雨。周至诚发现了谷雨在物理方面的特长,不但允许他带着羊上学,还帮助他参加了县里和省里的物理竞赛。很多年后,让周老师引以为豪的谷雨在现代化的教室里用老师当年的教具讲了第一堂物理课……

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是讲述了老师对谷雨的那种既是师生又是父子的深厚情谊。周老师知道谷雨吃不饱就给他做红烧肉,煮面条,自己却舍不得吃一点。这是一种什么感情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周老师怕他冻着就把妻子给自己新买的衬衣送给谷雨而自己却穿着补了再补的旧衬衣,宁愿自己挨冻挨饿也不让自己的学生受苦受累,这难道不是父

亲对儿子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吗?周老师还把大部分工资给学生们买了教辅资料,用所剩无几的一点工资补贴家用,这就是他——一位视生如子全心全意培养人才,用爱心谱写美丽诗篇的伟大的人。

他一生无欲无求,只求自己的学生可以早日步入大学的校门。几年后,谷雨考上了大学当上了研究生,周老师也实现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却没能安享晚年,撒手人寰……当影片播放到此时,我听到了一年级的孩子们呜呜的哭声。我被影片也同时被孩子们的情绪所感染,和他们一起潸潸泪下,我不停地抱怨着老天的不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而倍感心痛。

擦干眼泪,面对班上四十多名孩子,我的心头涌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时的我百感交集。周老师用他的生命为我们书写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光辉形象。平凡的我,应该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尽管我没有遇到谷雨那样的学生,可是,前面的路依然很漫长。我知道会有许多孩子需要我们耐心的教导,细心的呵护,他们需要老师有慈母般的温暖,朋友般的情谊,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春雨的写照,更是我们的教育最真实的需要。你听,教室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正如沙沙的春雨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吗?

第五篇:聆听窗外的声音

聆听窗外的声音有感(六中赵永彪)

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组织开展聆听窗外的声音,在活动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再不能呈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我们应该把影响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各种问题,如科学道德、环境和资源问题,培养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感、敬业精神、敬畏感、知恩图报思想、树立社会公信力等人文的与科学的精神元素及时补充和吸收到课程中来,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聆听些“窗外的声音”,增加他们科学的和人文的精神营养。

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要办学目标,所有与考试和升学不相干的声音都被“屏蔽”掉了,不允许学生去聆听与考试无关的“声音”;学生因为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早已变得麻木不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聆听“窗外的声音”。图书阅览室、阅报栏、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和班级电视机等设施设备,在很多学校成了摆设,尤其是校园各个角落的一块块黑板报,几乎百分之百是升学考试的“导航仪”。

要把中小学生打造成国家的栋梁,学校应该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尤其要采取相应措施,营造氛围让学生多聆听“窗外的声音”,而不是把他们封闭在教室里。

首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的主战场。各学科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并具有自觉提升、拓宽课程的能力。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经常补充和有意识地渗透与人类生活及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同时,能及时聆听到“窗外的声音”,拓宽视野,挖掘潜能,激发学习内驱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经常聆听“窗外的声音”。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世界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立足学校,面向世界,谋划未来,既要及时“请进来”,经常组织形势报告会、讨论会、辩论会以及各种讲座,又要主动“走出去”,定期组织学生下农村、进企业、去军营、走访社区和观看各种展览会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的紧迫感,增加忧患意识。

再其次,运用硬件设施让学生多聆听“窗外的声音”。事实上,学校图书阅览室、阅报栏、黑板报、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以及班级里的报刊杂志,都是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的重要通道。我们要建章立制,善做管理“加减法”,坚决规范办学行为,设法腾出时间和空间,让所有硬件都来发出育人的“声音”,积极发挥硬件的育人功能。

学校没能很好地“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根源在于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为实际上还是“两张皮”。因此,当下最要紧、最艰巨也是最根本的任务,还是在于促使校长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使他们把挂在嘴边的先进理念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实际行动。校长要多一点理性思维,少放一些无谓的“空炮”。校本培训应该从强化教师课程意识、提高教师课程能力抓起,使每堂课和每项活动都能与日常生活和“窗外的声音”相链接;校长更要主动规范办学行为,有勇气和胆略去克服各种困难,自觉抵制各种压力,用实、用好并用活可资利用的所有资源,真正让学生从重复低效的作业堆和无休止的考试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努力冲破考试“牢笼”,淡化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去聆听“窗外的声音”;学校要自觉走向社会,主动“对接”世界,引领学生争做敢立世界潮头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述职述廉报告公务员下一篇:苏州竹节桩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