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2-09-13

1 采用多种方式, 激发计算兴趣

在教学中, 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讲究训练形式, 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 有趣起来, 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计算练习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寓教于乐。

1.2 用故事激发兴趣

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 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 以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形式娓娓道来, 既增添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1.3 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

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 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 后算算, 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 简便快捷真叫棒。

2 讲清算理和法则, 提高计算技能

我们知道,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 法则记得牢固, 做四则计算题时, 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并通过智力活动, 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2.1 体验法

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 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 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 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

2.2 比较明理法

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 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 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 鼓励学生多动嘴说, 说一说算理, 说一说想的过程, 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 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 先叫学生说说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 最后算1100+220+55=1375;再说说估算的过程:将11估成10, 然后计算125×10=1250, 也就是125×11≈1250即可;最后再说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先算125×1=125 125×10=1250, 最后算125+1250=1375。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区别以上三种算法, 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2.3 知识转换法

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 而分数单位不同, 就不能直接相加减, 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 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 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 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3 加强基本训练, 培养计算能力

3.1 重视口算训练, 打牢计算基础

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 小学计算教学要特别重视口算训练。

例如, 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九九表内乘除法等要达到脱口说出正确答案, 这对提高运算准确性很关键。另外,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有关数据, 如中年级:25×4=100、125×8=1000;高年级:分数是 的最简真分数的小数值、百分数值, 1~20的平方值等, 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 达到正确、迅速、灵活地计算。

3.2 加强估算训练, 开拓学生思维

估算是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估算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 进行重新思考和演算, 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如多位数乘法, 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小数四则计算, 要看小数点的定位。根据算式特点估算结果是一种常用的估算方法, 如25×0.85, 因为0.85小于1, 所以25×0.85的积小于25;100÷0.25, 因为0.25小于1, 所以100÷0.25的商大于100等, 这样预先估算, 一旦发现有明显错误, 就可及时订正, 为正确答案的获得提供了保证, 从中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此外, 估算还用于应用题的计算中, 如平均数应用题:敬老院有老奶奶10人, 平均年龄80.5岁, 有老爷爷12人, 平均年龄73.5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解答之前, 让学生估计老人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 有了估算结果, 就可避免出现 (80.5+73.5) ÷ (10+12) ≈7 (岁) 的笑话了。

3.3 加强简算训练, 提高计算效率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 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 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 提高计算效率。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加强简算训练, 逐步增强简算意识, 提高简算能力。

计算中, 学生容易套用、滥用一些性质、定律, 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对比练习, 自己诊断错误, 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点, 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如:385-175+25, 385-175-25;125×8÷125×8, (125×8) ÷ (125×8) ;……让学生辨析, 什么情况下运用性质、定律可以简便, 明白为什么有些可以用, 有些题不能用。

4 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在计算中, 要着重让学生养成下面一些良好习惯。

1) 仔细审题的习惯。仔细审题是正确、迅速计算的前提。

2) 认真计算的习惯。计算时, 格式要规范, 方法要合理, 要认真检查计算过程。

3) 自觉检验的习惯。在计算中, 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 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潦草, 格式混乱, 粗心马虎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就要养成书写工整, 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有做到算理明、方法对、勤练习, 持之以恒, 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提出, 学生要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的计算。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居高不下,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减少计算错误, 是每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小学,思维训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锦州油田机械找堵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