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创新素质

当前,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拟从自主学习与创新素质的培养角度谈一谈这一问题。

一、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由学生本人有目的的自觉探索,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交流可分为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这是全员参与的最好形式。例如:几何《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节,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裁一个三角形,实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激疑求思,让学生设想添加什么条件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尝试,设计出了六种方案:①两边相等;②两角相等;③角平分线和高线重合;④角平分线和中线重合;⑤中线和高线重合;⑥两边上的高相等。通过进一步交流讨论,学生还找出了证明自己设想的不同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克服了以往学生只求“师”不求“思”,当忠实“听众”的不良习惯,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包办代替,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欢乐,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又如代数《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节与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似,所以教学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教师不必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前提

自主创新教育主张发展宽容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和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首先,要树立创造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有的学生总结为: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则两腰也相等。教师不是一概否定,而是立刻号召全体同学讨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定理的准确性、科学性,通过同学们的争论最后总结一致认为:还没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不能运用“底角”和“腰”这类专用名词。学生的参与水平只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共处的良好状态!

其次,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运用激励机制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千方百计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觉得“我能行”!及时为学生提供智慧“火花”和“灵感”迸发的机会,激励其发展成材。同时增加感情的投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有情、有趣、严肃、活泼的最佳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大胆尝试,逐渐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质。

三、创造性活动是培养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学生,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走出教育的困境,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篇: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四)

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2010.4

一、课题研究价值

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探究的习惯。

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得到全国教育界的肯定和初步的印证,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力度。

3、教育现状的需要。纵观学生现状,我们发现:学生上课学得死,不会权宜,不懂应变: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习课或课外,如果教师不坐班,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二、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进入到初步实施研究阶段以来,我们全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引进组间竞争机制。有序教给超前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大型赛课。通过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

其具体研究内容为:

根据课题实验方案,遵循实验原则和实验目标,拟定研究计划,实验教师完成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主要是围绕营造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氛围的策略)。

三、实验的做法、成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而地理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斯

腾伯格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如“全世界粮食发生短缺”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孩子理解大不一样的: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饥饿,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饥饿中;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粮食短缺,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美国;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当今问题,因为我们的孩子只知道答案,他们从来没有发现问题的习惯,没在老师面前说过“不”。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地理的主人,地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津津乐道地探究着,课上探究得还不够,回家后他们继续研究。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



3、建立合作小组,提供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在自主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在自主探究中,各组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选择合适的问题,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在地理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发现的能力。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使主体参与落实到实处。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贝费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探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在教师的教学中,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以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

我们教师心目中始终要有三类探究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类目标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

二、要有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

这个探究的方法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就是指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这些方法,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掌握。

“切实可行”是指探究的方法要针对具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具体实际。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

三、要有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

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教师都懂,他们个个都知道,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

可是在目前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表现得不够大气,做不到这一点,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

在学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四是教学评价制度没跟上,仍是一卷定乾坤,给足够的时间学生探究,学生探究能力是上去了,可考试也不考探究能力呀。

为了让教师们在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时,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除了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以外,我们的教育也要来一场深刻的革命,自上而下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学生对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有的年轻的班主任在那一味的苦干,勤干,“班主任在,班级安静,班主任不在,班级混乱”这是年轻班主任管理班级时都会发生的事情,年轻班主任会很羡慕那些老班主任,他们可以在办公室里安稳就坐,班级里井然有序。他们有什么秘诀吗?在这里,我要提到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的管理是有限的,而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同学,怎样才能做到学生管理好学生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

在班级体刚建立时,作为青年教师要多观察,多留意。比如在清扫为生时谁干得最卖力,在搬发新书时,谁愿意为大家服务,一些细微的动作都能看出。集体选举和老师的观察,选出强有力的班委会队伍,班干部选出来后,要在各项活动中,给他们展示的机会,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的去表扬他们。比如,体育班长,在跑操中,声音洪亮,能够带领大家步伐一致。他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认真负责。学习班长,学习成绩优秀,在晨读时,她能够带领大家很好的朗读课文。在全部同学面前,要大力地表扬帮干部,树立他们的威信,让大家有一种信服感。

2.下放学生干部的权力

在班级管理中,年轻教师做事情总是左思右顾,晨读交给他可以吗? 他会带领大家把卫生做好吗?我亲自去看看吧。班主任往往管的事情太多了,都为班干部安排好了。班干部有何作用呢?年轻老师,要让班干部切实体会到自己的权力,我们要把权力下放。如,“今天晨读我不来,你把大家看好,老师相信你。”这一句话,他就会认真负责。在每周的值日中,把督促,检查做卫生的权力下放给生活班长,定期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定期总结就给以了。让学生干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力,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班干部的权力就是老师的权力,让班干部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 3.激发学生干部的热情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作为一名办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我就经常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 。精神上的奖励,在班里得到流动红旗后,我发表获奖感言,感谢全班同学的齐心努力,班干部更是功不可没。物质上的奖励,多与他聊天谈心,为他排忧解难,生日送本书等等。我们要相信每个班干部都有为班级服务热情。记得,学校要组织一次“读书节的主题班会”我把任务布置给了班干部,没想到第二天,各种各样的方案都出台了。这让我很吃惊,有的同学比我想的还要好。“你们的思想比老师好,构思太完美了。”接下来,各个负责人认真的安排起了节目。这次主题班会开得非常成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在班会最后,我大力的表扬了这些班干部和组织者。让班干部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我们作为班主任,如果一味地亲力亲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班级管理。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才能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创建文明有序的班集体是促进常规教育、营造文明校园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青年班主任这个充满新鲜血液的主力军,在班级管理的道路上还要很长的路要走,要不断地学习,探索。青年班主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地学习,反思,克服自己的不足,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第四篇:我校多举措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来源:发布时间:2012-04-20点击次数 :

本报讯 创新,是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如何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该《意见》,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宽、精、丰”创新意识培养体系 —— 学校在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基础上,按学科大类设置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学科基础课,按“宽口径”原则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建了以“宽厚”的基础课、“精深”的专业核心课和“丰富”的选修课为特征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学校还增设了学科前沿性和研究性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加了选修课比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综合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置了包括技术创新课、跨学科选修课和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在内的创新与研修类课程,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选修1学分的技术创新课和3学分的跨学科选修课或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课程。

创中再创,为创新模式“塑新形” —— 近年来,学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懈努力,相继推出了“学生科技立项工程”,开展了“学生科技英才工程”,制定了本科生自主科研实践培养计划,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等。

“学生科技立项工程”已顺利完成了10期,立项1460项。学生可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经历,自主申报科技项目。项目经过校院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后,可以获得相关支持经费。优秀者还可获得推荐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的资格。“学生科技英才工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先锋,引领更多的学生走上科研之路。自2002年至今,学校举办了10届“学生科学奖”、12期“学生科技英才”颁奖大会,评选出了“学生科学奖”获得者100名,“学生科学奖”提名奖100名,“学生科技英才”1100余名。2011年,学校推出了“本科生自主科研实践培养计划(UIRP)”,鼓励学生们深入企业,解决企业工程实践的难题。目前,学校备案自主科研A类企业委托项目8项,获企业项目经费支持达12.5万元;B类校级竞标项目6项,获企业项目经费支持达6万元;C类自主创新项目190项,项目经费达40余万元。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旨在鼓励大学生运用知识产权创业。2010年,我校7名学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该大赛,并荣获一等奖,我校获评“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先进单位”。

量身打造科技创新信息平台 —— 近年来,学校还将图书馆建设纳入了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先后实施并完成了“现代电子化图书文献信息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等建设项目,初步建成了开放的网络化文献信息中心。围绕学科建设需要,学校还加强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建成和完善了“重点学科导航库”,极大限度满足了科技创新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在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图书馆推出了5项“个性化”服务模式:科技查新服务、文献传递服务、文献信息对点服务、信息检索咨询培训和专业文献研读服务等。(杨再扬)

第五篇: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卫宇兰

一、问题的提出

前几年北师大对中国和英国青少年的创造性进行了一项比较调查,发现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远远低于英国学生。这项调查对两国孩子进行了七个方面的比较,这七个方面分别是:

创造性物体应用能力发展趋势、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创造性产品改进能力、创造性想像能力发展趋势、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发展趋势、创造性实验设计能力发展趋势和创造性技术产品开发能力发展趋势。在这七个方面的抽样调查中,中国学生只有“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一个指标高于英国学生,其他指标均远远落在英国学生后面。

究其原因,肖川先生认为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严重的不足:

1、 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学生的情感、社会性、态度、价值观、创造性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2、 课程内容过于繁杂、过于艰深、过于陈旧,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3、 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没有很好地发展出学生的学习策略。

4、考试代替了评价,考试结果的处理使学生过度焦虑。

5、紧张的师生关系。

6、学生缺乏对于教育内容、学习时间的自主支配, 造成了他们消极的学校生活体验。

7、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

由上述例子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是势在必行。

二、自主创新学习的定义:

自主创新性学习,就是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皮亚杰的发展认识论认为:"儿童的认识能力不能从外部形成,而只能由有机体自身的发展来决定,自主性在整个认知和能力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杜威、布鲁纳、布罗姆、罗杰斯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等人都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美国学者威廉姆斯认为:创造性教学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行为和课堂的创造性结构组成与表现形式三者相互影响的过程与结果。

三、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自主创新的要求:

在新的时期,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它对以往《大纲》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提法上以“学习方式”代替“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的上位概念,较之学习方法更为稳定,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还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学习心理要素。其二,它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个体轻合作、重接受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的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这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革命,更是教育理念的革命。应该说《新课标》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把学习看作是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尊重,在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了终身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新课程实施中几点新的发现:

通过一个阶段我校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有以下几个新的发现:

1、教师、学生地位发生变化:

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不再是管理者而是引导者;不再是高高在上者而是平等的合作者。另外,教师还是学习者、欣赏者、组织者、研究者、发现者、创造者。新教材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鼓励他们之间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地进行互动学习;指导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的责任,期望所有的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体现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在这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能力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发现者。

2、 教学策略发生一系列变化:

其中在教学设计方面,新课程要求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中,有设定的教学目标,“能从学生角度制定目标,陈述学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尽量选用外部的行为描述这种行动变化,如“能说出、分辨出、举例说明,而不用心理行为动词如理解等,、、、、、、,还有的目标要求如“部分学生尝试过诗歌写作实践”,可见目标还涉及到部分学生在这节课中可能达到和达不到的目标,这样使得目标有“弹性区间”,既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强调学生个体的水到渠成,而非全班同学的齐步前进。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也有“弹性空间”,如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方面形成有弹性的教学方案。小组成员孙建军老师认为:“学生潜能的如花开放,必然会产生无数的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性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由此看来,课堂中不是缺乏教学资源,而是往往被我们头脑中原先设计好的程序束缚了,不再发现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了。”“今后对师生共同活动、共同参与,学生主动活动和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我们应更多关注。”

这一种“弹性化教学方案”设计要求与以前的教学设计中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精确计算好每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传统的教学风格相比,线条要粗得多,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但这种可变换的弹性的目标、空间和时间,使语文课堂教学可能更接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

3、 总结了一系列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通过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也总结出了一系列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 (2)、要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以某种建设性、乐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 (5)、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6)、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提供选择引导学生制定行为改进计划。 (7)、鼓励和接纳学生自治权、主动性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 (8)、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总之,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教师与学生地位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于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了,探究语文内容的自主性增强了,在阅读写作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语文素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设计一堂好的微课下一篇:如何进行网上购物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