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我国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认知观念也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对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分析新媒体时代对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影响,并探讨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路径,力求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的对信息的需求。

我国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 篇1:

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强化策略探究

摘 要:在后知识服务时代,图书馆面临着转型的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图书馆的转型围绕着“以人为中心、服务为核心、技术为手段”而进行。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业务档案的利用,需要从业务档案中得到决策支持和发展规划的前提是强化业务档案管理水平。本文对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强化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强化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需求逐渐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图书馆进行知识学习。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免费阅读服务的场所,其收录的数据资源广泛,文献种类繁多,且读者受众和群体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对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业务档案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料,不仅能够准确记录当地社会群众的思维发展历程,还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点内容,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强化业务档案管理策略。

一、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档案管理在公共图书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档案管理能够提高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的规范性。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管理大量的文献资源,还要对读者信息、借阅信息、活动信息等进行深度的管理,以及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经费支出等相关方面的统计,信息量较大且内容较为琐碎和复杂,如果不對业务档案进行高效的管理,会导致公共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缺乏规范性。通过对业务档案实施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业务流程和业务管理的规范性,使公共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化开展。第二,业务档案管理能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支持。现代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在互联网阅读模式的冲击之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转型危机,急需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对业务档案的管理,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和信息支持,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料,使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的偏差,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而能够有效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稳步推动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挑战。第三,业务档案管理能够保证资料的有效性。公共图书馆档案信息中的资料是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信息,档案中的数据和信息能够真实地反应公共图书馆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业务档案管理不是一项形式的工作,而是要确保业务档案资料的有效性,能够通过业务档案资料来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好地调整当前的管理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二、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利用率较低

业务档案是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日常业务中所记录的数据和资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全面、系统、真实的记录,这一份份业务档案记载着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但是许多公共图书馆在对业务档案进行保存后,却因缺少借阅管理规范流程、不易查找等因素,很少有人翻阅和查看,所以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档案并没有发挥出其实际作用。业务档案能够为公共图书馆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但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忽略了业务档案利用的重要性,导致业务档案的利用率较低,没有通过业务档案来挖掘问题和总结经验。建立业务档案其中一个大的作用是给日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决策导向作支持,但目前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这重要的作用却未充分地体现出来。

2.缺乏管理规范

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在档案管理方面,偏重文书档案管理,而对其自身发展存在更大借鉴支撑作用的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却不够重视。业务档案管理缺少一定的规范流程和业务档案专属的档案分类标准,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的环节存在随意性,缺少连续性,导致业务档案的收集不够全面。特别是纸质业务档案的收集,一旦未及时收集整理或损坏丢失则无法重建。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系统于2004年实施运行以来,全市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其中,实现通借通还,图书馆在日常的业务运行中,大多资料和数据在“后台”按需存取利用,在年终集中整理归档时却因缺少规范标准而很少利用大数据或智能手段对这些宝贵资料进行分析和归档处理。这对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建设,建立完善的规范标准,保证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开展。

3.业务档案数字化落后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也日渐深入,公共图书馆在档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采取电子、纸质双轨制,而其中纸质业务档案资料却大都依旧沿用传统的归档保存方式,而未随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这导致相当一部分的业务档案日后的利用率低下,在急需利用其支持决策时却查询困难。现因当地档案馆存储空间有限,许多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未移交当地档案馆而由图书馆自行保存,而公共图书馆非专业档案管理单位,缺少相应档案保存设备,在长时间跨度中,纸质业务当然易丢失损坏,管理难度较大。为提高业务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利用率,发挥其重要的自身价值,加强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迫在眉睫。

4.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从原来的纸质化管理模式发展至现今的纸质档案及电子化档案双轨制模式,但档案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及专业水平的更新却跟不上发展潮流的步伐。不少公共图书馆缺少档案管理专员,而由非相关专业出身的馆员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一知半解且缺乏知识更新,这方方面面的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所以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业务档案管理效率。

5.缺乏保障措施

业务档案资料和数据属于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信息,但是许多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对业务档案资料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不论是纸质的业务档案还是电子业务档案,缺乏保障措施都会使其遭受到一定的损坏,纸质业务档案会在保存过程中被损坏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破坏、丢失,电子业务档案缺乏保障措施会因系统故障、网络波动等导致信息丢失,还会被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入侵的形式获取,导致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和读者个人信息丢失或被盗用,从而对公共图书馆和读者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档案资料的保障措施建立,使业务资料能够被安全、完好地保存。

三、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强化策略

1.提升利用率

业务档案作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见证的重要资料,对公共图书馆日常的决策制订、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所以要提高业务档案的利用率,通过利用业务档案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要打破单一强调业务档案的保管存放的思维模式,强化业务档案利用的观念。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如策划一个阅读推广活动方案、建立一个读者服务品牌可以从留存的业务档案中借鉴过去的经验总结;馆领导在进行重大决策制定时,可以参考过往相关档案,如从各种服务数据、读者馆员反馈信息中抽丝剥茧,分析得到可支持决策制定的信息参考。业务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储存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更好地利用,但是许多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开发业务档案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要提高对业务资料的利用率,将业务资料的价值尽可能地发挥,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帮助公共图书馆改善当前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

2.明确统一规范

缺乏统一的规范是影响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加强统一规范建设。一是公共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制订细化业务档案的分类方案,让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号标识、分类方法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让馆员在日常工作中对相关业务档案的收集有规可依,避免日常的疏忽导致业务档案的遗漏丢失。二是已建立的《业务档案分类方案编制规则》要根据馆情的发展变化进行更新。如馆内组织架构的变化、业务部门的新增重组都会影响着业务档案的门类变化,对应业务档案的管理职责方也会有变化,这时分类方案的更新迭代是否及时关系着相关业务档案是否能得到完好的收集保存。三是要制订符合馆情的业务档案查阅利用制度,不仅为了加强提升档案查阅的服务质量,还为了保障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四是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责任制,其中包括责任划分机制、责任界定机制、责任细化机制、责任督查机制、责任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建立,用一系列的责任机制让业务档案全生命周期中相关责任管理人员在工作作风、行为、思想上重视严谨起来,促进本馆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是强化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3.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是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建设与应用,与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技术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使业务档案管理更加具有规范性,也便于档案的查找利用,提升了业务档案的保存价值。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建立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平台,可以聘请专业人员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数字化平台,确保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其次,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转变传统纸质业务档案管理理念,更多地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档案进行管理,将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与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深度结合,借助数字化管理技术的优势,补充人力管理模式的不足,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业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最后,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需要进行不断的升级和调整,因为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和业务内容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如果数字化管理平台不进行升级,就会导致部分功能缺失,所以要定期对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审计,并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数字化技术的整体水平,使数字化技术的管理优势能够得以发挥。

4.提升人员素质水平

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和培养制度,加大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力度。首先,要加强业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招聘具有专业档案管理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补足当前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其次,要加强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培育,一是紧跟公共图书馆行业新动向,及时更新馆员业务的行业知识储备,有利于更完整、更多维度地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业务档案的形成与收集;二是业务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应裝备到每个图书馆人头脑中去,因为每个馆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都是业务档案的原始记录,除了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其他馆员也该有保护管理档案的意识。最后,紧跟时代发展加强业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其综合素质水平,使管理人员能够达到熟练操作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基本要求同时,活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业务档案的利用。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提升人员素质水平,从而提业务档案的综合管理质量。

5.健全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需要科学的保障措施保证业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从而发挥出业务档案对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健全档案保障机制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要采用不同的规章制度,对业务档案的查阅进行完备的记录,保证每一次业务档案被查阅都能记录在案,针对档案被损坏或丢失等问题,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由个人承担业务档案丢失或被损毁的损失,从而能够提高对业务档案的管理力度,保证业务档案的查阅等多项行为能够符合规章制度规定。在电子业务档案管理方面,要对不同等级的纸质业务档案进行不同权限的划分,对于一些具有保密意义的电子业务档案数据和信息要加强保障措施建立,防止有不法分子盗取公共图书馆重要的业务档案数据信息,对公共图书馆和用户造成一定的威胁。健全业务保障机制是保护业务档案的重要方式,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业务档案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加强对业务档案的管理,保证业务档案完备,从而发挥出业务档案资源对公共图书馆的实际作用,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好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晟.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强化策略研究[J].卷宗,2018

[2]陈丽春.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强化策略思考[J].卷宗,2018

[3]陶艳磊.提升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的路径探析——基于文旅融合的研究视角[J].浙江档案,2020

[4]蒋馨瑶.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J].农家参谋,2018

[5]马宝珍.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

[6]郝汇蓉.浅谈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J].区域治理,2018

[7]胡宝忠.加强公共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建议分析[J].卷宗,2019

[8]苗桂兰.图书馆档案工作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8

作者:何金桐

我国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 篇2: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认知观念也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对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分析新媒体时代对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影响,并探讨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路径,力求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的对信息的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管;档案管理;创新

引言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赫然成为各行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其促使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更加便捷化,进而人们对外界信息及知识的需求亦愈发多元化。公共图书馆档案记载着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人物事迹等,是人们了解历史、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极高的社会存在意义及文学价值。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逐渐显露出局限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与人们求知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要借助新媒体时代的机遇进行突破性的创新,优化其管理技术及服务方式,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社会效用。

一、新媒体时代对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影响

(一)提升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管理工作的观念和方式,能有效降低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量,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减少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失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品质,进而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二)促进公共图书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新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档案能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手段实现其开发和利用,為社会大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样式的档案管理服务。新媒体时代的宣传方式也更加多样,而且拥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宣传效果。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有效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宣传效率和范围,进而获取了更多人群的关注,进一步的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三)强化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档案资源的安全性是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档案资源管理通常采取对档案资源进行封存储藏的形式,不仅容易造成档案资源的损坏,还对档案资源的查找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将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强化其安全性,也使档案管理资源的查找使用更加便捷。而且,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平台也可以通过技术提升及安全加密等方式为档案资源的安全管理提供更牢固的安全保障。

二、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新媒体时代的档案管理服务思维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创新,应先实现其服务思维的创新。新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要坚持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原则,时刻将社会大众的需求当作工作开展的前提性条件。档案管理服务应深入且正确的了解社会大众对档案服务方式、种类的需求,从社会大众的角度出发,满足社会大众对档案资源的需求,进而得到更多人群的认可,实现档案资源的存在价值及其最大利用率。此外,新媒体时代是信息数据的共享时代,档案管理服务应将所有能公开共享的档案资源整合在同一个服务平台中,为社会大众自行选择其所需要的档案资源创设客观条件,进一步的促使档案资源为社会大众所用。

(二)完善档案管理服务岗位评定机制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完善档案管理服务的岗位评定机制,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高效且专业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及发展的客观条件,保障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与时俱进,进而实现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此外,管理部门还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岗位评定机制,坚持人尽其用,各尽其才,能者上岗的评定原则,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发展需求,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及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

(三)开发档案管理服务的移动APP

新媒体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及知识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便捷化。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对信息的传递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顺势而为,开发档案管理服务的移动APP,让档案资源更加广泛、更加快捷的被人们熟知并使用。同时,还可以根据档案资源的来源和内容设计侧重点不同的APP专题,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档案资源受体大众更加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提升档案管理服务的层次性及全面性。例如,可以设置“世界大战”“导弹纪实”“丝绸之路”等APP专题,既简化了人们整合相关档案资源的环节,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宣传推广。此外,档案管理服务人员还可以定期开展系列性的专题讲座,详细且深入的对档案资源进行讲解,可以通过移动APP进行直播,也可以通过移动APP观看相关专业的录播,进而为社会大众提供正确、详尽的档案服务。

(四)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档案管理服务

新媒体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可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发挥其社会价值。档案管理服务人员在档案资源的搜集、整理、储备、数据库建立、管理、维护等环节都要科学、适宜的应用信息技术,借此建立健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工作人员要在保障档案资源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可以拓展的优势,并针对不足之处制定优化措施,同时对优势拓展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客观推测,进而确定其可行性。工作人员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档案管理服务平台的智能化、海量化运行,为社会大众构建动态化、层次化、多元化的档案资源服务平台。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借助云终端技术为档案管理平台用户创设“云档案馆”,进一步的提升档案管理服务的便捷化、全面化。

总结

新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可以借助时代的机遇提升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公共图书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强化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构建新媒体时代的档案管理服务思维,同时不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抓住时代的机遇,为社会大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档案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宝珍. 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2):161-162.

[2]  樊振佳,翟羽佳,阎嘉琪. 守正拓新  开放融合——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J]. 图书与情报,2019(06):125-140+145+2.

[3]  廉裕津,曹航.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档案管理理念变迁及应对策略[J]. 北京档案,2019(04):14-18.

作者:李红鲁

我国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 篇3:

青海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不断实施和免费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青海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从经费保障、人才培养、资源建设、服务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和改进,并利用基层公共图书馆现存资源优势,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当地党政领导决策,为广大农牧民读者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致富信息,为广大青少年读者、就业迎考读者以及其他读者群体提供了较为优越的读书环境,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馆舍面积,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仍不达标

据青海省图书馆学会调查统计,我省7所地市级图书馆中,只有海西州、果洛州图书馆馆舍面积分别达到8000平方米和5000平方米,其余正在新建馆舍;39所县级图书馆中,只有门源县图书馆达4000平方米,海晏县图书馆达3683平方米,互助县图书馆达2107.8平方米,大通县图书馆达1574平方米,乐都县图书馆达1500平方米,湟中县图书馆达1200平方米,贵德县图书馆达960平方米,格尔木市图书馆达800平方米,其他31所县级图书馆馆舍面积均未达到2013年文化部评估定级标准规定的800平方米的最低下限。

二、文献购置费仍然明显不足

2012—2013年,省财政虽然一次性投入了部分文献购置费,解决了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十几二十年不购书的问题,但文献购置费进入当地财政预算的问题,大多数图书馆仍未解决,少数图书馆进入当地预算的也仅有3000至30000元左右,绝大多数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与文化部评估标准中规定新增藏量购置费10000元的最低下限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受文献购置费的限制,在一次性投入专项经费的情况下,新书藏量虽有所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广大读者常态化的文献需求。

三、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据最新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统计资料显示,全省48所基层公共图书馆的301名职工中,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西宁市图书馆1人,大通县图书馆1人,湟源县图书馆1人,互助县图书馆1人,副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21人。以上数据表明,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偏低问题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成为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着手要抓的重点大事。否则,不仅不利于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而且将导致我省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发展的水平。

四、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基础工作薄弱

青海省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基础工作薄弱表现在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1、目录体系不完善;2、文献标引、著录、目录组织不统一,不标准,不规范;3、文献老化,利用率低;4、经过多年业务指导和培训,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未能形成馆藏特色和规模;5、期刊管理不规范;6、档案管理较差,统计数据不齐全,缺乏统计分析、读者分析等;7、绝大部分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无计划安排,无总结材料,对读者活动搞得比较好的一些做法、经验没能很好认真地总结;8、缺乏图书馆自我对外宣传意识。

五、现代技术运用在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没能发挥很好作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省的实施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投入9610万元,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省图书馆)1个,县支中心(县图书馆)43个(县覆盖100%),乡镇文化站240个(乡镇覆盖率80%),村基层点4170个(村覆盖100%)。全省43个县支中心拥有PC机1720台(每馆40台),服务器172台,存储154.8TB,投影设备43套,便携式计算机140台,非线编设备43套,大屏幕液晶电视机43台,数码摄像机43台,数码应用管理系统软件43套;240个乡镇文化站拥有PC机960台(每站4台),服务器240台,数码照相机240台,投影仪240台,卫星接收设备240套;4170个村基层点拥有投影设备4170套,音箱4170套,DVD4170台。省级分中心(青海省图书馆)购置可供全省县支中心使用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405.25GB,7679种3000多万篇,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5321.35GB,100多万篇;《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各一套。各县支中心安装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移动硬盘资源500GB,配送光盘200余盒;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移动硬盘资源1TB。青海地方文化电视专题片230盒。超星电子图书馆1万余种,少儿漫画、连环画8000余册。拍摄共享工程“三江源文化资源数据库”电视专题片113部,2260分钟。为4170个村基层点复制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共享欢乐万家》、《缤纷假期,欢乐共享》光盘资源8.8万盒。上述设备和资源如能在基层馆、站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必将极大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基层公共图书馆严重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致使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计算机编目和管理、数字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的提供与利用等方面,远远没有达到共享工程建设预期,形成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

六、有些基层文化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尚有差距

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事关民众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事关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全民阅读”及社会教育问题。如果基层文化主管部门对图书馆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重视不够,势必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图书馆功能的正常发挥。但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在我省基层普遍存在。

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积极加入到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努力打造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功能性作用,是基层文化主管部门和基层公共图书馆共同努力的方向。为使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改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和繁荣发展,笔者探究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图书馆法制建设工作。为促进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对公共图书馆发展与保障、规划与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管理、读者权益与服务、工作人员与准入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馆舍、职能、政府投入、藏书经费、服务等进行规范。2011年12月,《公共图书馆法》草案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很快有望进入全国人大的审议程序。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湖北、河南、四川、广东、新疆、深圳等省市区已正式颁布了地方性图书馆法规。据此,建议我省尽快制定《青海省公共图书馆条例》,为我省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法制环境。

2、合理布局基层公共图书馆。据统计,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达2952个,平均每44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美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已达9200多所,平均1万人就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按国际标准,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根据青海省会西宁市公共图书馆的分布现状,省图书馆、市图书馆(有人有书无馆舍)、城东区图书馆(与文化馆合署办公,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城北区图书馆(与文化馆合署办公,一套人员两块牌子)远远不能方便和满足广大市民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建议西宁市政府在西宁市城中、城西、城东、城北四个行政市区分别建立正规的区级公共图书馆,将西宁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日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广大市民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应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各区政府也应将兴办社区图书馆列入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日程。同时建议西宁市图书馆从业务和文献资源建设层面与社区联办图书馆,如此,既能调动社区办馆的积极性,还能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网点,极大地方便社区读者阅读,又能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阵地,拓宽服务空间,扩大公共图书馆的覆盖面,从而形成遍布市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网络体系。

3、进一步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随着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农牧民阅读需求,进一步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意义重大。养殖信息、种植信息、致富信息的提供以及科普推广,农牧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都需要乡镇图书馆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我省乡镇文化站建设都需要升级改造,县乡“总———分馆制”体系形成已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迫切愿望,因此,加快乡镇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领导,是今后区县政府和乡镇政府在农牧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抓紧抓实。

4、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人员和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队伍,是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的关键。目前,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问题,工作流程不熟悉、业务技能不掌握、服务质量提不高、读者满意率低下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一项硬指标任务来完成,各级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年脱产学习72小时以上,以保证其知识水平、业务水平能始终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步。

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快与慢,图书馆工作的好与坏,与基层图书馆馆长的责任心、事业心、使命感和专业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层图书馆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办馆理念、创新精神将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在我省基层图书馆,馆长的专业素质不高,且班子不稳定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因此,建议省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省图书馆加大对基层图书馆馆长的专业培训,使基层图书馆馆长们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尽快实现从外行向内行的转变,进而促使基层图书馆工作迈上新台阶。

5、整顿和规范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基础。规范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基础是公共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基础工作普遍较为薄弱,文献分编不准确,目录组织不健全,书库管理不正规,流通服务拒借率高,馆藏文献无特色,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缺乏针对性等等。因此,建议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督促基层公共图书馆,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图书馆业务基础,从而进一步增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并为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民众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应有作用。

6、进一步落实好免费开放政策。2011年,《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发布,使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时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落实资金,为免费开放提供了经费保障。各级公共图书馆以提高服务能力、惠及基层群众为目标,免费开放的服务总量、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进步。免费开放政策的落实,使我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基础设施、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免费开放资金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我省基层,免费开放配套资金不到位、节流或控制中央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省文化主管部门加大对基层财政、文化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努力构建免费开放与图书馆发展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同时对基层公共图书馆提出更加明确、更高标准的服务要求,以实现政府投入增加与图书馆服务效益增长和联动效应,保障政府投入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同步稳定发展。

7、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重视图书馆事业发展。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作为图书馆的直接领导,应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的领导,强化对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积极为图书馆排忧解难,在工作上给予指导,在经费上给予疏通和支持,在业务基础整顿、文献资源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大力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提高先进技术对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支撑引领作用,从而使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尤其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并为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做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盛福.青海省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2].

[2]周和平.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77·376·383·387耀388.

作者:祁嬿蒨 李盛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碾压混凝土断裂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水力发电自动化系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