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1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探讨了移动学习应用于衣民大学生培养的适切性,阐述了移动学习情境的创设,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原則,以及如何进行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

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 篇1:

移动学习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适应性研究

摘要: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学习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一种辅助教学形式,其优势日益凸显。它与开放教育中农民大学生培养天然契合。本文在对移动学习的特点与优势全面把握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了移动学习模式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移动学习是农民大学生培养最便捷、最灵活、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和方式。

关键词:移动学习;远程教育;农民大学生

纵观历史,传播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引领着远程教育界的革新。随着网络信息与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移动设备作为当今最为广泛的传播载体,也被赋予了新的教学使命。为了让更多学习者体验到远程教育无可替代的优势与便捷,如何构建更好的移动学习模式成为了当前远程教育机构刻不容缓的工作。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对移动学习做了广泛调查和大量研究,为其实践与应用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移动学习从理论成果向实践应用推进的转型阶段,为了更有效促进远程学习者在开放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我们尝试将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以适应新型农民学习的需求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移动学习为开放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當前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由远程数字化学习为基础发展而来。在移动学习模式下,传统学习行为有了革命性的改变,除了学习平台和设备可移动,施教者和学习者也是可移动的,学习环境不受任何限制,它的普及为开放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移动学习的定义

就移动学习的定义而言,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Chabra等人从远程教育思想出发,给出了一个较宽泛的概念:移动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能利用任意可移动设备,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发生的学习行为。而在我国,北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也提出:移动学习是依托目前蓬勃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通信,使用无线终端设备,更为灵活、便捷地实施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科技信息交流。

(二)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

通信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与传统学习方式比较,移动学习有着远程教育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交互化等一些基本特点,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有效辅助手段。除此之外,由于技术手段的革新,移动学习还有着其他数字化学习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1.移动性——随身携带。移动设备终端一般都具有易携带、无线性、可移动的特点,解决了传统网络接入点固定局限的问题,使得学习者不再受课堂场所固定的约束。学生可以在移动中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移动中进行教学。

2.泛在性——无处不在。这是移动学习区别于其他数字化远程学习的一个最根本特征。泛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无处不在的学习,其本质特点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目标为焦点”的学习,学习信息的接入是基于学习者自身需求选择的,因此,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是一种自然或自发的行为,是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移动学习是泛在学习体系延伸的主要分支,其泛在性优势既可以让学习者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空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个性化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适时性——即学即用。移动学习的适时性优势在遇到学习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尤为凸显。当学习者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生活中的疑问迫切需要寻求帮助时,可以随时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查询信息,而且还能利用无线网络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在线讨论,通过这种即时互动彼此也增进了交流、分享了经验。

二、 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必要性

(一)新型农民大学生的特点使远程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

2004年起,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旨在利用全国电大的系统办学优势,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养农民大学生,并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造就适应新时代社会建设的新型农民。就读学员几乎均来自基层农村第一线,他们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成人学习者的基本特点外,还有着区别于其他开放教育学员的独特之处:他们普遍生活经验丰富,学习动机强烈,学习目的也十分明确,但由于劳作时间比较长,学习时间有限,工学矛盾非常突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面广,除了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外,有的还自主经营;他们各自文化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一,所以学习能力和适应性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虽然农民大学生个体需求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希望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开阔视野。传统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很难完全满足现代农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远程教育研究者补充新的教学模式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二)与传统的远程教育相比,移动学习更能满足农民学习者的需求

新型农民扮演着多元化的社会角色,负担着生产生活的重任,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参与传统的集中式面授教学或线上学习。而移动学习方式灵活又便捷,是农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较好选择,学员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PDA等设备,在劳动之余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多媒体营造的学习情境中快乐地学习,能极大缓解工学矛盾,激发更强的学习兴趣。

劳动、生活的需要是农民大学生参加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相比传统远程教育模式的局限,移动学习却有着很强的即学即用性,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利用移动终端随时查阅相关资料,随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农民学习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外,移动学习资源随时在线,且具有良好的个性化特点。不需要烦琐的启动程序,通过使用系统中自带的书签标识和历史记录功能,随时都可重新开始或继续先前的学习过程。

三、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可行性

(一)逐渐完善的硬件和技术支持

目前,以移动通信协议为技术支持,移动智能设备(如手机、PDA等)被大众普遍使用,人均持有率不断增长,这为移动学习的全面推广奠定了物质基础。移动设备一般都可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方式传输数据,并支持登录浏览器实现Web、WAP上网功能,且通过电子邮箱收发信件。这些日益成熟的通信技術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多种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也为交互式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

针对许多乡镇村地处偏远,计算机设备缺乏、有线网络不发达等问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以“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联合国家开放大学共同构建了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并推出“O学派”学习型平板电脑。“O学派”是一个高性价比的PAD,体积小且重量轻,便于携带;屏幕采用具有触摸功能的彩色液晶显示屏,尺寸比较大;内存容量大并且支持扩容;处理器性能较高,便于学习者运行相关软件,以及多媒体资源的播放,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丰富学习资源的途径。这样的硬件配置有效解决了移动学习终端的问题,足够满足农民大学生远程学习的需要。

(二)日益更新的应用软件

日新月异的通信时代,应用软件研发市场更迭频繁、风生水起,适用于可移动设备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课件处于研发井喷状态。针对湖南农民大学生实际需求,我们在“O学派”内置入了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农业实用技术、百度搜索、QQ、谷歌浏览器等手机应用程序,使农民学习者实现了“掌上读大学”的愿想。其中,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APP是用于学员网上学习的一条快速“通道”,登录后即可看到自己已注册的所有课程列表,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除了即时查看课程资源,还可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并互相分享学习成果等,其学习行为记录与使用浏览器登录网站同步。而农业实用技术软件是一个可帮助农民大学生拓展现代农业实用技能的共享APP。它品类丰富,包含了家畜养殖技术、兽医基础、经济作物栽培、农产品加工等十余类近百个农业生产技能的文本及视频资源,针对性强,实用性突出,使用方便,只要点击图标即可观看,也支持下载资源离线学习。

(三)农民素质和经济条件逐渐提高,农村具备移动学习的基础条件

一方面农民大学生属于成人教育范畴,在生理及心理上都较为成熟,个性特征明显,学习兴趣及行为习惯也较为稳定,拥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加之新农村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对新技术应用的刚性需求,使得他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学习。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不断增收,农村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倍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3月发布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就曾指出,农村手机上网用户达到了7189万,农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使用率达67.3%。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利用手机收发信息,通过网页浏览获得有用的资源,使得农民采用移动学习方式有了现实基础。

四、我校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

移动学习已在湖南电大经过了近十年的研究历程,在农民大学生培养领域也进行了多项实践探索。2015年笔者以湖南电大开放教育农民大学生为调查蓝本,研究农民学员在线学习情况。收集103份问卷结果显示:38.8%的学员不能按时接受面授辅导,25.2%的学员上网条件不好,但99.0%的学员拥有手机,其中55.3%为智能手机使用者。构建适于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一条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之道,恰能解决这部分农民学员面临的困境。

2014年,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基础上,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联合出台《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明确以湖南电大系统为依托,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2015年,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被国家开放大学选定为打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版的试点区和教改特区,更使湖南电大在适需专业、特色课程、师资团队、实践基地、“云教室”、学习网站、学习PAD等方面的建设上成绩斐然,为推进湖南省党员教育信息化进程、探索远程教育转型升级、促进学用结合、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提供了示范经验。

五、结语

虽然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的培养有着很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受各种条件及环境影响,也存在一些阻碍其全面普及推行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度还有所欠缺,需加大基层网点的覆盖率以保障农民学员的基本学习需求。其次,移动学习平台营运与服务模式的建立健全,与移动学习在农村是否能顺利实施和推广密切相关,因而适合农民大学生使用的移动学习平台营运模式尚需远程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再者,虽然我国移动学习的探索起步较早,并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收获了不少成果,然而在服务平台开发和资源建设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标准,使得移动学习模式在农民学习者心中的认可度还比较低,实用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很少,农民大学生普遍认为移动学习如同鸡肋般可有可无。下一步我们将研究远程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系统客户端的应用,加强课程设计及资源建设,探索新的线上线下交互模式,在现有远程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移动学习不可替代的优势,把移动学习模式作为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扩展和补充,进一步构建更先进的泛在学习体系,解决移动学习环境的营造问题,使农民大学生能更方便、快捷地享受移动学习,使远程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敏敏.农民大学生“互联网+”移动学习实施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6,(9).

[2]张吉先,方志刚.基于数字化学习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8).

[3]厉毅,郑炜.移动学习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1,(6).

[4]郑炜,齐幼菊,厉毅.移动学习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5]靖婷婷,王春华.移动学习在“三农”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6).

[6]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杜芬 彭瑛

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 篇2:

移动学习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探讨了移动学习应用于衣民大学生培养的适切性,阐述了移动学习情境的创设,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原則,以及如何进行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移动学习;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情境;移动学习体系

在移动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和移动设备逐步普及的今天,立足于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尝试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开展移动学习,将更能满足新型农民学习需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更能有效促进开放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一、移动学习与农民大学生培养

1 移动学习简介

移动学习(Mobile Leam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终端,以移动通信协议为技术支持,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地学习。它的学习环境是可移动的,教师、设备和学员也是可移动的,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或者教室里。

2 农民大学生的特点

教育部于2004年开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养农民大学生。学员源于农村基层第一线,劳动时间普遍较长,生活经历丰富,他们的学习愿望非常强烈,学习目的也非常明确。虽然学习需求不尽相同,但都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期盼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开阔视野。同时,也面临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弱、学习时间少、学习环境差和学习适应性等问题。

3 移动学习在农村的应用

移动学习已在国内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在农村领域也进行了多项实践。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农信通”项目,例如广东江门移动公司整合了当地农业局、渔业局、气象局的信息资源,云南省相关项目提供分区域、分产业信息服务并个性化解答农村用户疑问。中央农广校和北京互通天地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研发了甘肃“农民移动学习和信息服务平台”。浙江农网信息中心与各市地农网信息分中心充分利用WAP技术,成功实现了轻松上农网。特别是温州农网,在2003年建成全国首个供电话和手机上网的WAP网站。

二、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适切性

1 移动学习可缓解工学矛盾

新型农民扮演着农民、市民、工人等多元化的社会角色,承担着多种责任和义务,存在工作、生活、学习矛盾,很难有完整的时间接受传统的集中式学习。而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便捷性特征,使得他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PDA等设备,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学习。

2 移动学习是即学即用的学习

劳动、生活的需要是农民大学生参加学习的直接动机。遇到问题时利用移动终端随时查阅相关资料,随时请教同学、老师和专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学习具有着很强的即学即用性。

3 移动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

移动学习是成人自主学习的较好选择,它可以让农民大学生在繁重的劳动之余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在多媒体营造的学习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可以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外,移动学习资源具有随时在线的特征,通过书签和历史记录功能,随时都可开始和继续先前的学习,具备良好的“个性化”特点。

4 农村具备移动学习的基础条件

由于性价比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等优点,手机正成为农村的主流上网终端之一。大部分手机处理速度、内存大小、多媒体效果、屏幕分辨率已经达到实用程度,较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造成不适感,其硬件平台已经足够移动学习的开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问世和3G通信网络系统的建成,更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丰富学习资源的途径。而且,农村手机用户数量庞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3月发布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就指出,农村手机上网用户达到了7189万,农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使用率达67.3%。

三、移动学习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1 移动学习情境的创设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农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发生在田间地头,在蔬菜大棚中了解设施农业,在养殖农场中学习禽畜的疫病防治,在大田作物的田间了解种子的处理方法、液体肥的配比、水稻病虫的识别与防治等,通过真实的情境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情境下的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移动学习的引入有助于解决上面的问题。借助于移动终端的便捷性,通过人机、人际交互,可以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知识获取和问题解决途径。首先,可以建立短信与WAP结合的移动智能答疑系统。学员借助手机等设备将短信发送至互联网上的教学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数据请求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回馈给学员的手机,实现问题库和学员之间的即时交互。教师可通过后台浏览近期学员问题,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展、作业提交情况等。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移动QQ、BBS、移动在线聊天室等实现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的交互,解决学员在劳动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建立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打破时空限制,让不同学员担任不同角色,通过在线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在劳动之余,学员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浏览移动课程的文本、图片等进行学习。通过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营造学习氛围,把学员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程学习内容上来,克服外界环境的干扰。可以通过基于WAP的视频播放系统,以流媒体的形式把音频和视频呈现在手机屏幕上,让农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

2 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原则

考虑到农民大学生和移动学习终端的特点,在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要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学习内容呈现原则。移动学习呈现形式应当简洁、高度概括。移动设备显示屏一般较小,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应以文本、图片为主,尽量少用移动、flash等动态显示方式,前景和背景的颜色对比要符合人的视觉特点。基本概念或事实以文本呈现为主,真实场景以视频动画形式为主。导学和辅导过程中的课程通知、导学信息、作业截止期限、考试安排等信息可以通过短信功能,由教师直接“推送”到学员的手机上。

第二,学习单元组织原则。移动学习是“碎片”式学习,课程应设计成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单元模块,以片断的方式呈现合适大小的学习主题,方便学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不同知识单元之间要呈现松散的逻辑关系,体现一定的知识关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连续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各个学习环节考虑教学目标的难易跨度,培养学员移动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答疑系统分级原则。由于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农民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常常得不到教师的现场指导和有效解答。因此,移动学习的电子答疑系统必须响应及时,回答简洁明了。教师根据经验制作常见问题库,作为一级响应;学员在学习小组内选择兴趣相近者进行交流互动作为二级响应。所有问题及答案增添进问题库,由教师汇总归纳,作为三级响应。问题长期积累,可以为日后移动学习答疑系统的共享奠定基础。

第四,学习过程监控原则。农民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展初期仍需要必要的面授辅导,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作补充,需要不定时的学习检查和考试。可以设计一系列适合移动学习终端的活动来锻炼和强化学员不连续的、分散的、模糊的知识印象,帮助学员总结和提高。通过必要的练习安排和小测验将教学目标量化,观察学员接近目标的状况,也让学员清楚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领悟到的内容。

第五,学习资源建设原则。在现有远程学习包的基础上,可以建设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资源。在整理出各章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之后。将核心内容展示为文档、图片序列(由PPT课件转成)、课程录音、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格式。另外,应当重视课件的建设,可以把真假化肥的鉴别方法、不同土质种植西瓜的底肥、追肥的数量及类别、牛的防暑方法等制作成承载量小而精的小课件,供学员下载到手机等终端上播放或在线浏览,充分享受移动学习的便捷与方便。考虑到手机设备的交互条件有限,可优先考虑建设成电子词典、百科全书、电子答疑、电子教案、流媒体课件、游戏式课件等资源形式。有关定律、概念、名词解释、知识背景等内容可制作成电子词典,每一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可制作成百科全书形式。流媒体课件包含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生动形象,但要考虑文件大小适中。游戏式课件寓学于乐,开发难度高,投人大,但学习效果明显。

3 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

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体系结构可以用图1表示,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表示层位于客户端,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位于服务器端”‘。在功能上,可设计为学员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等三大部分。学员模块可以实现选课、浏览通知、课件下载、点播、成绩查询等功能。教师模块可以实现资源上传、统计分析、教学评估、辅导答疑等。管理员模块主要进行相应的资源管

表示层是学员、教师和系统交互的界面,负责会话处理,主要通过在客户端浏览器中运行WML、JSP等程序实现用户与业务逻辑处理结果的通信。这一层包括各种移动设备,为学员、教师和系统管理员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

业务逻辑层用于封装移动学习的应用服务,负责处理表示层的应用请求,对应用请求进行逻辑判断,根据结果调用相应数据并反馈至表示层。该层可以包括系统管理、教务管理、学习管理和答疑管理等模块。

数据服务层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包括用户信息、教务信息、学习资源、答疑信息、数字图书、设备信息等多个数据库。用户信息库记录教师和学员的基本信息,以及学员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辅导过程信息。教务信息库包括各种考务信息、教学通知、选课信息等。学习资源库包括课程库、习题库等学习资源,可通过课程名称、资源类型和资源名称进行检索。设备信息库存储了主流移动终端设备的型号及设备特性。

由于学员持有的移动终端存在多样性,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既能够兼容现有的大多数移动设备,又可以轻松扩展到新一代移动设备。这就要求在业务逻辑层实现客户端浏览器识别、环境检测、服务转换与内容改编等功能。客户端浏览器识别可以区分不同的移动设备,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的报文头中包含客户端浏览器信息,可以根据浏览器选择不同的响应方式。环境检测是获取设备特性并检索与之匹配的服务,使反馈的学习资源最好地适应客户端的显示。设备信息库中含有移动设备的信息包括屏幕水乎方向显示的英文字符数、垂直方向显示的行数、屏幕的水平像素数、屏幕的垂直像素数和设备内存容量等,可以据此为客户端定做适合处理的WML文档,实现个性化的显示。这其中,内容改编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改编文档结构、转换文件格式和质量等,相同的课程资料在不同的移动学习设备上根据需要重新进行组织,或者进行语言转换。

四、在农村开展移动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的培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移动学习的普及与发展。

首先,移动学习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力度还不够,东西部农村差异较大。包括有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1.7%,农村网民分布的区域差异更为明显,超过50%的农村网民集中在东部农村地区。其次,适合农村的移动学习平台营运模式尚不合理。农民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收入低、群体数量大、知识水平低等特点,已有的3c网络收费还比较贵,部分性能优秀的智能手机价格仍然偏高,普通农民还很难接受。因此,移动学习平台营运模式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移动学习在农村能否顺利实施和推广。再有,移动学习资源和标准还比较欠缺。虽然移动学习在十多年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移动学习在人们心中的认可度还不高,实用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很少,在服务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标准。

五、结语

把移动学习引入到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去,可依托电大系统、社区学院、农网、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农民信箱联络点等,建立和健全师资队伍,开发并建设移动学习资源,在现有远程教育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学习体系,把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补充和扩展,解决不在线时学习环境的营造问题,弥补数字化学习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张吉先,方志刚,基于数字化学习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8):23—28,

[2]李智平,“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学习者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10):42—44,

[3]李浩君,唐 杰,吴亮亮,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2):37—40,

[4]林迈利,等,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6):79—82,

[5]姜新春,陈章其,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移动学习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09—112,

[基金项目: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2010—2011年教科研立项课题“移动学习支撑的成人学习方式探究”(编号:Y10—19);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研究课题“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编号:Y201018097)]

[厉 毅: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研究。郑 炜: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

作者:厉毅 郑炜

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 篇3:

移动学习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移动学习由于具有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已成为今后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文章针对包头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移动学习有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与学,保障项目的质量,为农村的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移动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电大

一、研究背景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当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与基于电脑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移动学习真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1]。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以下简称“一村一”)是专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由教育部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简称“中央电大 ”)具体组织实施的教育项目,主要采用面授和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2004年秋季, “一村一”项目试点开始,中央电大针对“一村一”项目共开设了农、林、畜牧、管理类相关的18个专业。截止目前,“一村一”项目相继覆盖了全国各地。包头广播电视大学从2010年秋季开始承担“一村一”项目,截止目前,为包头农村的发展共培养了1576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笔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一村一”学员多来自农村、牧区,常常不能参加面授课;学员受外在条件所限,家里大多没有电脑和网络,严重影响了学员的学习效果和项目的实施效果。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發展,探讨利用移动学习解决“一村一”学员的学习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包头广播电视大学2015秋、2016春“一村一”项目学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53份,有效问卷50份。针对调查的结果主要采用SPSS19.0和Excel软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一村一”学员学习的基本情况;②“一村一”学员使用移动设备的基本情况;③“一村一”学员对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需求;④影响“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三、“一村一”学员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员工学矛盾突出,不能参加面授课。学员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牧区从事农牧业,工作的流动性和季节性较强,使得学员的学习和劳动难以协调,劳累了一天的农活后学员不愿意再去看枯燥的课本,更不愿意再去参加面授课程。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包头“一村一”学员每周学习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的达到90%,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村一”教学的实施效果。

二是学员在线学习条件不具备。74.3%的“一村一”学员家中没有电脑或网络。学员不具备远程学习的条件,严重影响了主要以远程网上学习为主的学员的学习。

三是学员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一村一”学员主要来自农村、牧区,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由调查结果可知,44%的学员是初中毕业,22%是中职和职高毕业,文化基础较差,知识迁移能力不强,面对文字教材理解困难,兴趣不高。

四是学习管理欠缺。“一村一”学员分布比较分散,不便于统一管理。基层电大工作人员少,为“一村一”项目专门配备的师资力量非常有限,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欠缺,只有在开学初和期末考试学员必须参加的事情才通知学员,日常对学员的学习和管理缺失,这也影响了“一村一”项目的实施。

四、移动学习在“一村一”项目中的优势

一是解决学员工学矛盾问题。将移动学习应用于“一村一”项目,可以使学员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个性化的学习,学员工作忙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不能参加面授课,可通过移动平台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达到面授课一样的效果。

二是解决学员缺乏远程学习硬件的困扰。一些学员家中没有电脑,不方便学习,有了移动学习,只要学员拥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即可进行学习,既为学员减少了经济成本,又保障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三是有利于对“一村一”学员的管理。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发送通知、文件,定期组织学习和进行学习指导,有助于对学员管理,督促学员学习。

五、“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调查与分析

1.“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

(1)“一村一”学员移动设备拥有率。通过调查,目前,100%的“一村一”学员拥有智能手机,并且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改善,有些学员自己家里虽然不具备无线上网的条件,但是在村子里可以找到无线上网的场所,可以定期下载学习资源。

(2)“一村一”学员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员非常愿意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有的学员对移动学习缺乏认识,但愿意尝试。由此可见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实施教学“一村一”学员还是支持的。

(3)“一村一”学员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调查结果表明,“一村一”学员每天手机上网1到2小时的大约有64.3%,每天手机上网在2小时以上的大约有21.4%,这说明,大部分学员每天是有时间使用手机上网的,这对移动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保障。

2.“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需求

(1)“一村一”学员需要的学习资源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实践技能课程是“一村一”学员学习的一个重要需求,这也说明学员希望通过学习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农村工作更需要的是实践技能,理论知识不便于学员理解,学员更倾向于学了就能具体运用。此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授课视频也是学员需求的重点,毕竟掌握知识、顺利拿到毕业证是“一村一”学员的主要目标。

而对于资源媒体的呈现方式如图1所示,82%的学员喜欢微视频资源,其次是图片和文本,而对于传统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学员不太喜欢。这也是“一村一“学员的工作实际所至致,大部分学员很难有一个稳定的学习时间,只能挤出零碎的时间学习,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比较适合移动学习。

(2)移动学习平台功能的需求

目前所使用的移动学习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学习、考试、查询成绩、接收通知、交流等,大部分“一村一”学员认为其功能可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对移动学习平台,从图2可以看出,学员最关注的是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的质量和更新速度。学习资源是学员进行移动学习的保障。其次是平台的功能使用是否简单,学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技能培训,计算机技能相对差些,平台简单易用便于学员使用,否则会影响学员移动学习的兴趣。再者,学习资源是否可以下载和学习资源是否收费也是学员重点关注的。有的学员家中没有WiFi,需要提前将资源下载到手机上,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如果资源不能下载和收费都会增加学员学习的经济成本。

3.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对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调查中,88%的“一村一”学员认为资源缺乏是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资源缺乏、更新缓慢,学员登录几次后发现没有可学的内容,便失去了最初的学习兴趣。其次,“一村一”项目的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70%的学员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得学员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这说明在移动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影响“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没有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也是影响学员移动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60%的学员认为利用手机移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很容易被微信、游戏、新闻、小说等娱乐性内容所吸引,以至于影响了学习。

六、“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发展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

虽然移动学习有助于“一村一”项目的有效实施,但产业链还未形成[2]。学校需要大力推广移动学习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师生使用。

一是引导教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教学。教师是成功推广移动教学的保障,首先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移动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相对于面授课堂,移动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设计,这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设置奖励措施,给教师适当的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学生是移动学习的主体,由于受传统面授学习方式的影响,“一村一”学员还没形成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校要加强宣传移动学习的理念;制定措施让学员登录平台学习,如通过平台布置作业、过程性考试、推送资源、定期讨论等,引导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学习。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村一”项目有效实施的“软件保障”。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各电大从事“一村一”项目的师资严重不足,专业教师更是缺乏,大多基层电大甚至没有一个农业、园林、畜牧类专业的教师,很难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是招聘专兼职教师。向人事主管部门申请,从高校招聘专业教师专门从事“一村一”项目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是建立“一村一”师资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一村一”项目的专业比较多,各电大师资有限,不能做到每个分校各专业都有充足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中央电大和省校要针对“一村一”项目建立师资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3.加大学习资源建设力度与共享力度

资源不足是移动学习面临的最大障碍。根據调查结果,资源不足与资源更新缓慢是影响“一村一”项目学员移动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移动学习平台对资源的要求不同于开始的基于电脑的在线学习资源,对资源的大小、分辨率和格式都有独特要求,因此,将原有资源直接批量迁移到移动学习平台是不可行的,可以选取优质的资源进行加工和转换。

移动学习更适合碎片化的学习,因此,针对“一村一”学员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发大量模块化的微课程资源是解决“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关键。在建设微课程时要重点突出、内容精炼,便于学员自主学习。同时,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便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建设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加快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免各校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4.强化教师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影响“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强化教师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定期推送学习资源,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一是提醒学员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二是让学员像在传统的课堂一样,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

总之,移动学习的出现有助于真正实现“一村一”项目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有效地弥补传统的远程教育的不足,解决学员的学习问题,可以保证“一村一”项目的有效实施,为农村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小猛.基于M-learning的远程自主学习模型建构[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71-73。

[2]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编辑:鲁利瑞)

作者:赵桂霞 赵新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房屋买卖合同探讨法律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