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教学反思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地球仪教学反思范文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1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次的授课,我感受很多,反思如下。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本人在这节地理课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我们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今后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不足之处

师生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地球和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本课以两幅精美的华三川唐人诗人画(参考课件)为导入,两幅画分别两首他们小学时背的滚瓜烂熟的古诗《古风》和《静夜思》,立刻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很自然进入了学习状态。两首诗一首描绘的是烈日炎炎的中午,一首描绘的是虚无缥缈的黑夜,很好的导入了本节课要讲的第一个话题:地球的自转!为什么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呢?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课堂。

(2)创设了探索情景,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过程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课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这种现象;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不断交换的现象等等。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答案。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

2、课堂上能够从多角度关注学生

(1)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六十几名学生在个体上是存在差异的,我在本节课问题的设置上难易结合,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学困生也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很有可能一个简章的问题会让一个学生产生强大的自信心,成就了一个人材。

(2)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

例如学生在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时,我引导学生从方向、围绕中心、周期、地理意义等几个方面入手。使问题更加清楚、简洁。

(3)课堂我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课活动题有:探讨地球自转的特点;探讨地球公转的特点等。通过活动学生对本节的.重点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适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学习更有动力。

不足之处:

1、学生在平时太缺乏课堂探究的机会,已经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习惯,喜欢老师把知识都总结出来,自己只要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不愿也不会动脑,懒得动脑,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会学习,从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

2、由于探究活动时间偏短,导致重点知识点强调不够到位,课堂检测仓促。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效果还好一点,对于一些暂时不要求理解的如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规律及因此形成一年的四季以,再如五带的划分依据中的有没有极昼极夜等,从学生课后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容易混淆。

3、提问学生的面还是有限,应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很难一时消化,分成两个课时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短了,建议可以分成3个或者更多的课时。因为学生如果在这个地方纠缠不清,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副作用。

4、难点还没能很好的突破,如太阳直射点还没能想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还有其他的很多难点,学生作业情况反映了几个易错点:节气写春夏秋冬;自转方向不会画;公转自转混淆;公转图没画好等,表明许多学生还没能真正理解掌握本课的内容知识,只是靠记忆。

这部分知识内容重要,又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倦的感觉,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我在这一点上作的不太够,由于害怕时间不够,总是没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观察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想在以后教学过程,应该多增加讨论活动,让学生享受合作研究的快乐,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体现思想教育。通过学生分析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要让学生学会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经纬网的定位作用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我针对此现象,通过学生座位表这一身边的事物来迁移到经纬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起这部分知识。

从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上课前要看透教参,并深深地领悟其中,而且要多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吸取营养,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地球和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3

《地球的运动》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同时,教师巧妙地把这些资源引入新课教学中,珠联璧合,事半功倍。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还是疑难题的讨论,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发言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结合地图内容,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归纳,不仅能力得到提高,辩证思维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活动充分贯彻整个课堂始终,教室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是学生成长的空间、平台。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小组合作学习,有学生上台画图,有个体的展现,有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充分彰显学生的能力。归根到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师生新的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单向传输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予以简要点评,而且点评得比较到位。

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教学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四季的感受。这样不仅是学生学得有兴趣,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演示过程中速度快了一点,理解能力强的部分同学很快就懂了,理解能力慢的还似懂非懂,今后我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第二篇:地球运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地球的运动这节课知识点多,难度大,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并且地理基础较差,因此,在上本节课时对我和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正确的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让我获得了成功。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形成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时,我参考了几个优秀的教案,结合我的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从中整理了一些切合自己的东西。整个一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知识点覆盖到位,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掌握本堂课的内容。从教学流程上来看,本堂课由浅入深,逐一讲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意义,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较适当。从师生互动来讲,我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探究式教学法,借助地球仪给学生参与课堂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以上几点来衡量,我认为我的课主要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内容的取舍,把握住了难度和深度,做到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将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将地球仪这一重要教具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从我的演示中自己探究出地球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从微观角度观察到地球的运动。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从而更好的理解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

但是在课后的反思中与其他老师交流和询问学生时,我也发现了一些我的课的不足之处,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比较生硬,这一点也是我上课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时间的差异一点出现的太唐突,此处课本上有个活动没有利用好,应当给学生作出相应的更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二、本节课的容量太大,由于没有及时和老教师沟通导致本节课讲的东西过多,在我下节课提问中发现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所以,我认为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节课应该怎么讲应该讲多少。

三、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本节课的两个目标都是重难点,我留给学生记忆掌握的时间过短,并且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做练习的时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讲的太多,导致检查结果不是很理想。

四、由于内容太多,一节课设计的活动太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太少,不能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第三篇:《地球的自转》教学反思

本周我在七(2)班进行了《地球的自转》的有准备课教学。《地球的运动》是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中考的必考内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主要有:一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二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上完这节课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回顾本节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现反思如下:

比较好的是:

1、教生活中的地理。本节课设计延续我以往地理课教学的习惯和初衷——教生活中的地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很多生活地理去引发学生思考。如在引入中播放了两张我拍的校园日出日落照片。让学生区分究竟哪张是日出日落,引入地球自转的学习;比如在习题中引用当下热播纪录片《爸爸去哪儿》中的一个场景,即北京时间9:00,然而新疆的太阳却还没下山,让学生活学活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这样的设计让课堂富有生活气息,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能够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2、课堂评价较为多元化。本节课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多元化评价,包括自评、他评、组评以及师评等等,让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得到反馈。如在学生展示环节,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展示后及时点评展示学生的表现,一方面让其他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展示学生身上,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思考发现其他同学展示时的优缺点。

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明显。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角色。如在讨论解疑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演示并观察记录地球自转的活动及产生的现象。在展示环节让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做评价及补充。在学生的展示中,课堂知识点一步步呈现,课堂疑虑一步步解开,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不足的是:

1、上课缺乏热情。教师本身的老毛病——上课缺乏热情。上课热情不足,语气平淡,语速过快,语气缺乏抑扬顿挫和激情,这在一定程度影响课堂的气氛及学生的积极性,是老师上课的毛病,值得重视并给予修改。

2、课堂过渡比较生硬。本节课课堂语言组织较为不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较为生硬,课堂环节间的过渡也很生硬。每次从自主探究到讨论解疑到展示提升的过渡语都是:“同学们自主探究完了,下面我们进行讨论解疑。”或者是“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解疑,下面我们进行展示提升。”这个过渡语言显得干硬不自然,让人感觉上课就像在走流程一样,不好。

3、课堂教学总体还有待提升。本节课时间上把握不准确,比想象中的快。课堂内容还不够充实,语言还需重新组织。对学生的点评语言较为单薄,在提问中没有兼顾所有学生,课堂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去完善!

第四篇:《我们的地球》教学反思

秦皇岛开发区第二中学季洪娜

《我们的地球》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地球的形状及观察认识地球仪,能通过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找到相映的国家。

在认识地球仪这个教学环节上,一班采用了实物教学法,我手捧地球仪,津津乐道的为学生讲解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知识。可是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尤其是利用经纬线找城市,更是难上加难。我要亲自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指导帮助他们寻找,重新认识讲解经纬线等知识,课堂气氛虽活跃但却混乱,“老师帮帮我”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节课匆匆的结束了,却给我留下诸多的反思。实物教学可以更直观的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但对于本节课来讲,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相结合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为此,在其他两个班级上课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根据我的述说分别在幻灯片中找到哪个是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接着从地球仪上分别找出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学生很快从地球仪上找到了相应的城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

第五篇:《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

《地球的自转》教后反思

付百泉

我校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在学校全面推进导学+堂清的教学模式下,就《地球的自转》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反思。《地球的自转》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媒体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活动充分贯彻整个课堂始终,充分彰显学生的能力。归根到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师生新的关系,以自学导学为主。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单向传输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予以简要点评,而且点评得比较到位。

教学要注意使用媒体资源和地图册。本课教学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加强探究合作,再努力培养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书时光最美好范文下一篇:搭石教学设计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