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劝齐王教案

2022-08-19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6晏子劝齐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26晏子劝齐王教案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出示课件)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有个国家叫齐国,有一年齐国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河水也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黄了,齐王很着急,决定向山神求雨,齐国有个大臣叫晏子,他敢说真话,劝齐王不要求雨。

2、 那么故事里的晏子是谁呢?(出示课件)晏子是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爱民,敢于说真话,百姓都很尊敬他。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王和晏子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30晏子劝齐王

4、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9页,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多好的一篇课文呀!你们也想读一读吗?读课文时老师提出两个要求:1.标出自然段。2.画出生字新词。

3、 检查生字

(1)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呢?(学生回答) (2) 我们又新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出示生字) (3) 让我们和他们打声招呼吧!(指名读,齐读)

(4) 我们的生字宝宝还带来了他们的朋友,让我们读一读吧!(出示课件,指名读,齐读)。

(5) 你们认识的可真快!生字宝宝们如果把帽子摘掉,你还认识他们吗?(出示课件,开火车读,齐读)

(6) 同学们读的真棒,这么快就和生字宝宝们成为朋友了,我们玩得很愉快,可是好像不过瘾,我们来玩个开火车游戏吧!(出示词语) 师:特快列车在哪里?生:特快列车在这里!

4、 识记生字

(1)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怎样记住他们呢?用我们学过的、你喜欢的方式来记住他们吧!(出示生字)

(2)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一下吧!(学生汇报)

(3) 你们的办法真多,我们的生字宝宝还想交更多的朋友,我们来组词吧!(出示生字卡片)学生组词,并用枯、稼组的词说句子,引出“饿”的反义词“饱”枯死的“死”反义词“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把生字放到课文里读一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学生汇报)

四、指导书写

1、 我们认识了生字,读懂了课文。那么怎样把我们的生字宝宝写得更漂亮、更规范呢?

2、 我们一起观察生字,(出示生字) (1) 你们有什么发现? (2) 左右结构的字怎样写?

(3) 点拨: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偏旁要让位给右边的字,他们互相谦让,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美观大方,我们同学之间不是也要互相谦让吗?

(4) 好,我们再看:劝、枯、稼这三个字的偏旁最后一笔都是“点”这时,我们要化捺为点。

3.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枯、谁”学生先描后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懂了课文,那么晏子是怎样劝齐王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

1、 练习读课文。

2、 抄写生字组两个词。

第二篇:《晏子劝齐王》课堂实录 杨宇燕

《晏子劝齐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S版二年级第四册

执教者

杨宇燕

教学重点:用字理识字法学习本课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通过对“劝”字的分析和理解,知道晏子是怎样劝 说齐王的。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请大家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晏子劝齐王》

师:这里面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晏子另一个是------ 生:齐王。 师:(出示生字“劝”)请大家拼读。 生:(齐读)quàn (劝) 师:“劝”字由哪两个部份组成? 生:“劝”字由“又”字和“力气”的“力”字组成。 师:请大家读儿歌。 生:(齐读)又出力,去劝告,劝告人们不吵闹,劝告用口还用力,拉开双方才不闹。

师:“劝”字由“又”和“力”组成。你们知道“又”表示什么?表示身体的哪一部分?

生:表示右手。

师:不单指右手,就是表示手。(出示插图)劝告要用口说服,要用手比划,这些我们都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要用力呢?是不是要用力去挖地,用力去挑担子呀?

生:不是。

师:那要用什么力呢? 生:(一脸茫然)不知道。

师:没关系,这个问题我们不着急解决,放到课文中去讨论。 (自评:“劝”字是这篇课文的最关键的词语,它的解读能够产生很强的辐射性,我多方查阅资料,认为黄亢美老师编写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中针对这个字的顺口溜最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分析完字形后,又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晏子到底用的是什么力呢?这个问题也是该课的重点和难点。)

片断二

师:请大家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生:(齐读)一滴、枯黄、庄稼、决定

师:现在我出一个谜语,大家猜猜是其中的哪一个生字。 生:(齐读)看似两点水,实际水汪汪,央字冲开口,只因洪水涨。 生:是“决”字。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决”字有两点水,右边是“央”字少了一点。 师:(结合谜语分析)“看似两点水,实际水汪汪”“决”字就是表示下很大很大的雨,沟里、河里涨很大很大的水,把堤坝冲开了。“央字冲开口”表示水太大了,把“央”字都冲开了一个口,把这一点冲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水太大了呀。

师:所以“决”字原来表示水势非常地猛,非常地快,后来引申为遇到紧急的事情马上做出判断,就有了“决定”“决断”等词语。

(自评:这个字现在我们大多使用它的引申意,所以教学时就用黄亢美老师编的谜语来追究字的本源,知道“决”字的本义是与水有关的。)

片断三

师:请大家读第六自然段。 生:那我该求谁呢? 师:(出示生字“谁”,指导拼读)“谁”字有两个读音,平时我们读“shuí”,这一课要求我们读“shéi”都是对的。大家说说这个字由几个部份组成?

生:三个部份。 师:(板书)“隹”这个字读(zhuí), 是鸟的象形字,在汉字里,有两个字是鸟的象形字,一个是小鸟的“鸟”,另一个就是“隹”字。(教师边讲边用简笔画画出“隹”字的演变过程。)“亻”表示什么? 生:表示小鸟站的树枝。

师:点表示小鸟的嘴,四横幅表示小鸟的头、翅膀和羽毛,竖表示小鸟的身体。很多同学在书写这个字时,往往把“隹”字少写一横,现在我们知道,少写一横小鸟的羽毛就怎样了?

生:不漂亮了,不丰满了。 师:小鸟还能飞吗? 生:不能飞了。

师:所以我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千万不能让小鸟把翅膀掉了,把羽毛掉了。在汉字里,“隹”字往往作为声旁来使用,加上两点水就是——

生:“准备”的“准”。 师:加上三点水就是—— 生:“淮河”的“淮”。 师:加上提手旁就是—— 生:“推动”的“推”

(自评:这个字的理解虽然与课文内容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凭以往的经验,学生在书写时往往把“谁”字的右边少写一横,无论老师如何强调,就是改不了。所以教学时把“隹”字作为一个重点来讲解,用简笔画演示它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的这个字的每一个笔划都有它的含义,不能随便少写一笔,也为今后“准、淮、推、堆”等字的学习打下基础。)

片断四:

(读完课文后,课件再次出现“劝”字的顺口溜)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劝”字,刚才我们讲晏子又出力又用手比划还动嘴巴去劝说齐王,现在我们知道他用什么力了吗?是不是扛着锄头去挖井,去挑泥巴呢?

生:是用口。

师:用嘴说我们已经知道了。 生:动脑筋。

师:动脑筋想办法,这就是聪明就是智慧。所以说不只是我们挖地、挑担子才叫出力,用聪明、用智慧也叫力。

(在这篇课文中,这个字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字,带着晏子用的是什么力的悬念,至此对字的理解和课文重点难点的解决都水到渠成——智慧就是力,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这样,整篇文章的解读都被激活,文本的解读也就变得丰满起来了。)

自我评价:

这节课的特点是较好地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表现为:

1、突出字理教学的特点,方法灵活多样。根据字理进行识字析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感受汉字的字意之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本课的生字字理教学的特点十分突出,教学中“饿、枯、稼”等三个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就让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决”字因为现在我们大多使用它的引申意,所以教学时就用黄亢美老师编的谜语来追溯它的本源。“谁”字是这些生字中的比较容易错的字,我就用简笔画来演示它的演变过程,让它的每一笔都赋予生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劝”字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字,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所以整节课都是围绕这个字的理解来设计的,一形始是用顺口溜来记忆字形,通过分析留下了“晏子用的是什么力”的悬念,激活整篇文章,使文本的解读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有效识字的同时享受博大精深的汉字带给我们丰富的滋养。从了传统的字形分析、死记硬背中走出来,让孩子们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2、课堂始终都充盈着一种浓浓的语文味,尤其是字理识字和字理析词,它以形象性、趣味性、科学性、深刻性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同时它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让他们深切地感悟汉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三篇:《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故事导入

古代有一个个子很矮的人,他是齐国的大臣,有一天,他去出使楚国,楚国国王想捉弄他,便在国门的旁边挖了一个矮矮的小门,请晏子进入。晏子心知楚国人想侮辱他,便心生一计,针锋相对道:“我今天是出使狗国,要钻狗洞。”楚国人十分尴尬,只好灰溜溜地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地进入。

(同学们听了晏子的故事,觉得晏于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劝告一滴水庄稼(单独读四声,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

枯黄决定谁锇灌溉

2、齐读生字,每个词语读两遍。

3、指名拼读。

4、去掉音节再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了解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谁和谁在做什么?(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回答)

晏子劝齐王,为什么劝齐王?

2、细读课文,了解齐王的态度变化及晏子劝齐王的语气,从而了解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1)齐王为什么要去求雨?(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2)晏子是怎样劝齐王的,他是怎样说的?(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求山神有什么用呢?”)

(3)体会“那么去求河神吧!”“求河神也没有用啊!”“那我该求谁呢?” “求我们的百姓啊!”(体会晏子劝齐王的语气和齐王的态度变化)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关于晏子的故事还有很多,下来小朋友们搜集一下,下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来交流一下。

第四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②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过程和方法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②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体会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处世态度;②领悟齐王纳谏除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词义、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①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表演课本剧头脑风暴师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

1、结合课本注解试翻译全文,并标出疑难字、词、句;

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忠言”就一定是“逆耳”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看看邹忌的一番“忠言”是“逆耳之言”还是“顺耳之言”?

二、《战国策》有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汇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等,作者已不可考证。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定名《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bǎi hé)(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尔虞我诈的故事。《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因此,此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它在记述历史事件时,往往美化统治者,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三、解题

如何理解本文标题的结构?(兼语短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纳:接受

谏:规劝的话(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邹忌用委婉的话劝齐王接受臣子的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谓宾/主(兼语)谓宾

四、朗读欣赏

要求:

1、认准字音、字形;

2、注意停顿、语速、重音和语气、语调。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昳丽yì窥镜kuī间进jiàn期年jī....

谤讥服衣冠zhāo皆朝于齐cháo ..bàng jī朝..

五、课文重点文言知识讲析

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提出质疑。在预习基础上接龙式逐句翻译,学生评判补充,教师把关。

第1自然段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尺:战国时一尺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朝]服衣冠

朝:(zhāo,名词作状语,早晨)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用于选择问句中,“与„„相比,谁更„„”;孰:疑问代词,谁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美丽:古代可用于男子

(5)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客从外来,(忌)与(之)坐谈省略句(省略主语和宾语)

(7)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明天)

(8)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仔细

(9)(忌)[暮]寝而思之(省略句)暮:名词作状语;而:表修饰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11)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向

第2自然段

(1)入朝见威王朝:cháo,朝廷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的确

(3)皆以美于徐公(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

以:以为、认为于: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处所)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君主身边的大臣今义:①左右方位;②表约数;③动词,“控制”

(6)客从外来,(忌)与(之)坐谈省略句(省略主语和宾语)

(7)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被动用法)

第3、4自然段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定语后置句)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面刺:当面指责

(2)能谤讥于市朝于:介词,在

“谤讥”,古义:批评议论缺点(不含贬义);今义:诽谤与讥讽(含贬义)

(3)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4)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

“时时”,古义:隔一段时间,不时今义:经常、常常,表频率

(5)期年之后期(jī)年:满一年

(6)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即使

(7)皆朝于齐(介宾后置句)朝:cháo,朝见于:介词,到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句)

此所谓:固定句式,表判断于:介词,引出处所,在

六、课堂小结

1、解题“讽”“纳”“谏”(兼语短语)

2、《战国策》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订纵横捭阖

3、朗读欣赏

1、认准字音、字形:昳丽窥镜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2、注意停顿、语速、重音和语气、语调。

4、课文重点文言知识讲析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通假字(古今字);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6、词类或用;

7、特殊句式

七、布置作业

1、就重难点问题,归纳整理笔记,完成课后练习二;

2、熟读课文,分组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一)检查学生笔记整理情况

(二)归纳复习重点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1)朝

朝服衣冠(zhāo,早晨)

入朝见威王(cháo,朝廷)

皆朝于齐(cháo,朝见)

(2)于

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

皆以美于徐公(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

皆朝于齐(介词,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引出处所,在)

(3)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2、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身边的大臣今义:①左右方位;②表约数;③动词,“控制”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面刺:当面指责

(3)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4、文言句式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①“此所谓”固定句式,判断句②介宾后置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式,“受蒙蔽”

(3)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5、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四、布置作业: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例文] 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结构图示

1、邹忌比美(三问三答) (三思)受蔽: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

2(三比)面刺→上赏门庭若市

3(三令三赏)上书→中赏(三变)时时而间进

谤讥→下赏虽欲言,无可进者

五、课堂小结

1、归纳复习

5、文章思路

2、朗读欣赏与思考第一段:邹忌比美

3、课本剧表演及人物形象分析第二段:邹忌讽谏

4、讽谏艺术:设喻说理,类比推理第三段:威王除弊

第四段:除弊结果

六、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并完成课后练习一。

2、联系现实生活,你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第五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准确默写文言名句 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 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难点:

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 教师总结 讲授 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二、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三、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四、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近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六、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2、王之蔽甚矣。

译:大王您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想对我有所求啊!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发表议论,使我听到的,给他下等的奖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固废练习题答案下一篇:10个经典营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