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配合算法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零件配合算法范文

零件的三种配合方式

零件的配合有哪几种?

零件的配合种类:基本尺寸相同的孔与轴装配在一起,相互结合,叫做配合。根据孔和轴实际配合要求不同,配合可分为三种: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

一、过盈配合,是指相互配合的孔与轴,在给定公差范围内,孔的实际尺寸总是小于轴的实际尺寸,两者之间没有间隙,不能活动。通常把孔与轴的实际差额叫做过盈或紧度,用负数表示。如S一九五型柴油机连杆小头孔的内径比连杆小头衬套的外径小0.016至0.068毫米,其过盈量为负0.016至负0.068毫米,配合件的磨损极限为负0.016毫米。

二、间隙配合,是指相互配合的孔与轴,在给定公差范围内,孔的实际尺寸总是大于轴的实际尺寸,两者之间存在间隙,能够活动。通常把孔与轴的实际差额叫做间隙,用正数表示。如S一九五型柴油机连杆小头衬套内径比活塞销大0.020至0.056毫米,间隙为正0.020至正0.056毫米,配合的磨损极限为0.120毫米。

三、过渡配合,介于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之间,是指相互配合的孔与轴,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可能略有过盈,也可能略有间隙,也就是说,比过盈配合松些,比间隙配合紧些。如变速箱中央传动轴端壳体比304轴承的外径大0.033毫米,也可以小0.010毫米。

第二篇:《算法和算法的描述》观课报告

通过观看周思博老师讲授的《算法和算法的描述》一课,我收获颇丰。周老师所体现出的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令我折服。整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很好的体现出快乐课堂效率课堂的特点,下面我就自己的收获谈几点观课感想。

一、导入环节引人入胜

通过“过河”游戏导入新课,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轻松直观的解决了“如何过河”,从而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算法的概念,学生也在老师的异动下轻松地掌握了算法的概念,将原本抽象地概念通过游戏赋予了形象化。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采用了游戏激趣、成功体验激趣、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小组活动不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着重加强了师生互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案例设计精心。

这节课课堂实例选取典型,分析讨论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大小”案例让学生知道如何比较两数的大小,“交换酒杯”案例让学生知道如何交换两个变量的值,“累加求和”案例让学生体会累加器的使用。在这三个案例中,第一个案例采用教师展示,学生评论的方法;第二个案例教师仅展示算法,学生动手绘制流程图;第三个案例学生自己描述算法并绘制流程图。由简单到复杂,难度循序渐进,以巩固算法的描述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活跃于课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周老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将不同的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学习了周老师的这节课,我获益匪浅。今后在我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突出重难点,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学生更高效的上好每一节课。

第三篇:典型零件加工

第四章 典型零件加工

§4-1轴类零件加工 一.概述

1.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功用——支承传动件、传递扭矩或运动、承受载荷,一定的回转精度 结构——回转体零件,长度大于直径

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异形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和花键轴等) 刚性轴(L/d≤12) 挠性轴(L/d>12)

圆柱面、圆锥面、端面、沟槽、圆弧、螺纹、键槽、花键、其他表面

2.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按功用和工作条件

直径精度——IT6~9级,可达IT5级。

几何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等)——公差的1/2,1/4 相互位置精度(同轴度)——0.01~0.03mm ,0.001~0.005mm 表面粗糙度——Ra0.2~0.8μm,Ra0.8~3.2μm

热处理(表面淬火、渗碳淬火等),动平衡,探伤,过渡圆角

3. 轴类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一般轴类——45钢,正火、调质、淬火

中等精度和转速较高——40Cr等合金结构钢,调质和表面淬火 高精度轴——轴承钢GCr

15、弹簧钢65Mn,调质和表面淬火 高转速和重载荷——20CrMnTi、20Cr,38CrMoAl,渗碳淬火或氮化 结构复杂(曲轴)——HT400、QT600、QT450、QT400

一般轴——棒料 重要轴——锻件

大型、结构复杂轴——铸件

单件小批生产——自由锻;成批大量生产——模锻

1 二.轴类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 1.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1)车削外圆各个加工阶段——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 (2)细长轴外圆表面的车削——长径比(L/D>20) 1)车削特点 ①刚性差,易弯曲变形和振动

②热膨胀,弯曲变形 ③刀具磨损大

2)先进方法

①一夹一顶,用φ4钢丝,避免弯曲力矩

②弹性顶尖,避免受热弯曲变形 ③跟刀架,提高刚度,仔细调整则 ④大主偏角车刀,κr =75°~93° ⑤反向进给切削,减少弯曲变形

2.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粗磨——IT8~9级,Ra0.8~1.6μm 精磨——IT6~7级,Ra0.2~0.8μm

细磨(精密磨削)——IT5~6级,Ra0.1~0.2μm 镜面磨——Ra0.01μm

(1)中心磨削 外圆磨床——两顶尖定位 (2)无心磨削

无心磨床——自定位

精度IT6~7级,Ra 0.2~0.8μm,位置精度不高,不能加工圆周不连续工件 生产率高,可实现自动磨削,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3)砂带磨削

砂带磨粒——磨削、抛光

Ra 0.2~0.8μm,最高Ra 0.02μm,表面不烧伤。 弹性磨削,切削力小,适宜加工细长轴等零件。 设备简单,成本低,安全,生产率高

2 3.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

(1)高精度磨削——小于Ra 0.1μm

精密磨削——Ra 0.1~0.05μm 超精密磨削——Ra 0.05~0.025μm 镜面磨削——Ra 0.01μm 实质——磨粒微刃——等高性——参加磨削的磨粒多,微细切屑半钝化磨粒——摩擦抛光 钝化期——挤压抛光

(2)超精加工

油石—加压力—振动—纵向进给,工件低速回转——不重复轨迹①强烈切削阶段——压强大,油膜被破坏,切削作用强烈 ②正常切削阶段——压强降低,切削作用减弱 ③微弱切削阶段——压强更低,摩擦抛光作用

④自动停止切削阶段——压强很小,形成油膜,切削作用停止

磨粒摩擦抛光,交叉网纹——Ra 0.01~0.1μm,

速度低,压力小,发热少,表面不烧伤, 不能纠正形状和位置误差

(3)研磨

研具—与加工面相对运动,磨粒、研磨剂—研去材料

机械切削作用——磨粒—受压—刮擦和挤压—切除微细材料 物理作用——磨粒局部压力大—高温、挤压作用 化学作用——研磨剂—表面氧化变软,加速研磨 运动较复杂—轨迹不重复,Ra 0.01~0.2μm 提高尺寸形状精度 不提高位置精度设备简便

生产率低,手研劳动强度大

(4)滚压

滚轮或滚珠——加压—弹性和塑性变形

降低表面粗糙度值(Ra 0.05~0.4μm),不提高形状和位置精度 金属晶粒变细,纤维状—残余压应力—抗疲劳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高 设备简单,生产率高,工艺范围广。适用于塑性材料

三.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

主要技术要求有:

①支承轴颈A、B:圆度、圆跳动0.005,接触率≥70%,IT5级,Ra0.4 ②莫氏锥孔:圆跳动,近0.005,远0.01,接触率≥70%,Ra0.4,淬硬 ③短锥C和端面D:圆跳动0.008,Ra0.8,淬硬 ④配合轴颈:尺寸IT5~6级,圆跳动0.015 ⑤其他表面:定位轴肩与中心线的垂直度,螺纹与中心线的同轴度等

材料45钢,毛坯为模锻件,大批量生产 主轴加工工艺过程略

2.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分析

(1)定位基准的选择

最常用两中心孔——设计基准——基准重合

一次安装中能多加工——基准统一

(锥堵或锥堵心轴)——尽量减少更换次数

支承轴颈定位——基准重合—磨锥孔——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中心孔和支承轴颈——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 工艺过程实质——定位基准的准备和转换的过程

4 (2)加工阶段的划分

以主要表面(特别是支承轴颈)的加工为主,分: 粗加工阶段——调质前的工序

半精加工阶段——调质后到表面淬火间的工序

精加工阶段——表面淬火后的工序,其它次要表面适当穿插其中 (3)合理安排热处理工序

毛坯锻造——正火——消除应力,改善切削性能 粗加工——调质—提高力学性能,为表面淬火准备 半精加工——表面淬火——提高耐磨性 (4)加工顺序的安排

先基准后其它、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穿插进行的原则:

锻造→正火→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调质→半精车 →精车→表面淬火→粗、精磨外圆表面→磨锥孔

(5)次要表面的加工安排

通孔——调质、半精车后—减少弯曲变形,定位准确,主轴壁厚均匀 花键、键槽——精车或粗磨后—免断续切削的振动,保护刀具 螺纹——局部淬火后——淬火变形会影响螺纹和支承轴颈的同轴度 (6)主轴锥孔的磨削

专用夹具——保证加工精度

5 §4-2套筒类零件加工 一.概述

1.套筒类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功用——支承旋转轴,引导刀具等

结构特点——同轴度较高的内外回转面;壁薄易变形;长度大于直径 2.套筒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内孔——尺寸IT6~7级,IT9级;

形状精度在公差内,为1/2~1/3,圆柱度公差 Ra 1.6~0.2,0.04 外圆——尺寸IT6~7级,形状精度在公差内,Ra3.2~0.8 内孔外圆同轴度——0.01~0.05。端面与轴线垂直度 3. 套筒类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材料——取决于工作条件

钢、铸铁、粉末冶金、铜及其合金、尼龙和工程塑料等 双金属结构——在钢或铸铁套的内壁上浇铸巴氏合金 毛坯——孔径小——热轧或冷拉棒料,也用实心铸件

孔径大——无缝钢管或带孔的空心铸件和锻件 大量生产——冷挤压和粉末冶金

二.套筒类零件的内孔表面加工 1.套筒类零件内孔的一般加工方法

(1)钻孔

特点:钻头易偏斜;

钻孔排屑困难,切削热不易散发;

钻孔轴向力大;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值大。

工艺——先加工端面,工件回转

6 (2)扩孔 ——扩大已有的孔径进行半精加工

特点:刚性好,刀齿多,切削深度小,易排屑,切削平稳

导向性好,可矫正钻孔轴线的偏斜

(3)铰孔

——未淬硬的中小尺寸孔的精加工

特点:余量小,切削速度低,刀齿多,刚性好,尺寸形状精度高

自定位,浮动联接‘不能修正孔的位置误差 不宜用于台阶孔、盲孔、短孔和具有断续表面的孔

一次安装下连续钻、扩、铰加工——避免安装误差,快速换刀,生产率高 (4)镗孔

特点:对未淬硬孔加工,适用性强,镗刀简单,成本低,经济性好

纠正位置偏差能力强,位置精度高。刀杆刚性差,易振动,生产率低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5)拉孔

特点:高效精加工方法,尺寸精度高,粗糙度值小

自定位,位置精度不高

多刃刀具,同时粗精加工,生产率高 刀结构复杂、成本高,适应性差

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不拉阶梯孔、盲孔和大孔

(6)磨孔 ——对淬硬或未淬硬孔精加工

特点:砂轮受工件孔的限制,直径小,磨削速度低;

砂轮轴直径较小,刚性差,容易变形;

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大,排屑和散热困难,冷却不便,工件易烧伤;砂轮磨损快,需经常修整更换

位置精度高,应用广(淬硬孔、盲孔、大直径孔、短精密孔、断续孔)不适用于磨削有色金属

(7)深孔加工 (L/D>5)

难点:刀具细长,刚性差,加工中容易使孔的轴线歪斜;

冷却散热条件差;

排屑困难,严重时引起刀具崩刀或折断

措施:工件旋转,改进刀具导向,减少刀具引偏;

压力输送切削液,冷却刀具和排屑; 改进刀具结构,强制断屑

单件小批生产——卧式车床 成批生产——深孔加工专用机床

2.套筒类零件内孔的精密加工

(1)珩磨

——光整加工,低速大面积接触的磨削加工

砂条(珩磨头)—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加压力—轨迹为交叉而不重复的网纹 特点:磨粒多,磨削力小,速度低,发热少,不烧伤,变形层薄,表面质量好

尺寸、形状精度高。

浮动联结,自定位,不纠正孔的相互位置精度 往复速度高,磨粒多,生产率高。

应用广,加工铸铁件、淬火、不淬火钢件、青铜件等,不宜加工韧性金属 加工孔径ø5~500mm,深径比达10以上

用于大批量生产,单件小批生产——改装机床上用珩磨头进行

(2)研磨

——与研磨外圆同

可提高尺寸形状精度,不提高相互位置精度,生产率低

(3)滚压

——原理及特点与滚压外圆相同

8 三. 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1)短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技术要求:内孔B、C——尺寸J7,圆柱度0.01,同轴度φ0.012,跳动0.01 外圆——尺寸j7,圆柱度0.003,Ra0.63 材料45钢,毛坯为棒料,成批生产。 工艺特点:

1)定位基准——外圆或孔口倒角—中心线——基准重合

大多数工序中用——基准统一,保证内外圆的相互位置精度 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相互位置精度逐渐提高

2)分阶段——粗加工阶段——调质前

半精加工阶段——调质到时效间 精加工阶段——时效后

3)弯曲变形——调质——稳定组织

铣齿后低温时效处理——消除内应力 精磨外圆——保证加工精度

4)轴承孔——结构限制——不宜用磨削

精磨后外圆定位,高精度液塑定心夹具——精车内孔

(2)长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特点:壁薄,加工要求高—尺寸φ70H6,圆柱度0.04,直线度φ0.15,

同轴度φ0.04,垂直度0.03,Ra0.32。外圆尺寸h6 毛坯为无缝钢管,成批生产。

9 工艺特点:

1)保证位置精度——定位基准——外圆装配面A、B——基准重合、基准统一

避免薄壁变形——工艺螺纹——改变受力方向

另一端定位面——增加厚度——中心架

软爪夹一端——避免夹紧变形,另一端——顶尖——精车外圆 外圆——中心架——找正内孔——镗内锥面。

2)内孔加工——半精镗—精镗—浮动镗—滚压

滚压——表面质量高,耐磨性好

2.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1)保证套筒表面相互位置精度的方法

内外圆的同轴度及端面对孔的垂直度:

1)一次装夹完成——无装夹误差,位置精度高—工序集中——小尺寸简单套类 2)先终加工孔,后终加工外圆——夹具简单,定心精度高,位置精度高,应用广3)先终加工外圆,后终加工孔——夹具复杂——高精度的定心夹具

液性塑料定心夹具、弹性薄膜卡盘、修整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和软爪等

(2)防止套筒薄壁变形的工艺措施

——夹紧力、切削力、残余应力和切削热的影响

1)切削力和切削热——粗精分开——变形可在精加工纠正 2)夹紧力——①改变夹紧力方向—径向改轴向——工艺螺纹

②夹紧力均布—过渡套、液性塑料定心夹具、弹性薄膜卡盘、

修整过的三爪自定心卡盘、软爪

③辅助工艺凸边—提高刚度,减少夹紧变形

3)热处理——粗精之间进行—变形在精加工中修正

§4-3箱体类零件加工 一.概述

1.箱体类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功用:基础件——保持零部件正确的位置关系,协调运动 结构:复杂,壁薄、厚不均匀,内部腔形;

有许多精度要求高的轴承支承孔和平面,加工面多,加工难度大

2.箱体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支承孔:尺寸IT6〜7,形状精度为孔尺寸公差的一半,Ra1.6〜0.4;

同轴度φ0.01〜0.03,平行度0.03〜0.06,中心距±0.02〜0.08 装配、定位基面:平面度0.02〜0.1,Ra3.2〜0.8

平行度、垂直度300:(0.02〜0.1)

孔与面:平行度0.03〜0.1 3.箱体类零件的材料毛坯

材料:铸铁——易成形,切削性能好,价格低,吸振性和耐磨性好

焊接——单件小批生产,缩短生产周期 铸钢件——大负荷的箱体

铝镁合金或其它铝合金材料——特定条件

毛坯:单件小批——木模手工造型——精度低,余量大

大批量——金属模机器造型——精度高,余量小 铝合金箱体——压铸——精度很高,余量很小

二.箱体零件的平面加工方法

1.刨削

特点:IT6~10,Ra12.5~1.6。结构简单,方便,通用性好

切削速度低,有空行程,单刃加工,生产率低——单件小批生产

宽刃精刨代刮——速度低,余量小,变形小,Ra1.6~0.8,精度高,生产率高 11

2.铣削

特点:IT6~10,Ra12.5~0.8,生产率较高

方法:端铣——刀齿数多,精度高,粗糙度值小;刚性好,生产率高,应用多

周铣——通用性好,适用广—单件小批应用多

3.磨削

特点:速度高、进给量小、IT5~9,Ra1.6~0.2——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方法:周磨——发热小,排屑与冷却好,精度高,间断进给,生产率低

端磨——磨头刚性好,弯曲变形小,磨粒多,生产率高

冷却条件差,磨削精度较低—大批生产中精度不高零件加工

4.刮研

特点:未淬火件,精度5级以上,Ra0.1~1.6,可存润滑油

粗刮为1~2点/cm

2,半精刮为2~3点/ cm2

,精刮可达3~4点/ cm2

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力小,变形小,精度表面质量高——单件小批

三.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车床主轴箱的加工工艺

结构:复杂,箱壁薄,加工表面多(平面和孔系)

技术要求:支承孔、装配基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孔系之间、孔系与装配基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材料HT200,中批生产。

2.主轴箱的加工工艺分析

(1)精基准的选择

基准统一优先——保证互位置精度,减少夹具设计制造量,降低成本 基准重合——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提高相互位置精度

12 定位方案:

1)三面定位——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保证位置精度

定位准确可靠,夹具结构简单,工件装卸方便 —单件和中小批生产中应用广 影响定位面上的加工。

2)一面两孔定位——面基准重合—保证位置精度

基准统一——五个面上孔或平面

定位稳定可靠,夹紧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定位和自动夹紧 成批以上生产,用组合机床与自动线加工——应用多 两孔定位误差——影响位置精度

两方案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合理确定

新工艺:底面开窗口—支架伸入箱体;装配时加密封垫片和盖板,用螺钉紧固

结构工艺性好:铸造——便于型芯的安放

加工——便于装调刀具、更换导套、测量孔径、观察加工和加切削液 夹具结构简单,刚性好,工件装卸方便,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高

(2)粗基准的选择 考虑:①重要孔余量均匀

②旋转零件与箱内壁间隙足够 ③保持必要外形尺寸 ④定位夹紧可靠。

重要孔的毛坯——粗基准——保证主轴孔、支承孔余量均匀

保证各孔轴心线与箱体内壁相互位置

单件、中小批——划线找正法安装工件

大批量——专用夹具定位,工件安装迅速,生产率高

13 (3)主要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平面——铣、刨,也可车。批量大——组合铣床,生产率高

平面精加工——单件小批—刮研,精铣或精刨

批量大——磨削,组合磨削

支承孔——扩-粗铰-精铰——小直径孔

粗镗-半精镗-精镗铰——大直径孔

孔IT7,Ra0.4——精密加工——精细镗、浮动镗、滚压、珩磨

(4)拟订工艺过程的原则

1)先面后孔——提供可靠精基准,加工余量均匀

钻孔可减少钻头偏;扩孔或铰孔防止崩刀;对刀调整方便

2)粗精加工——消除粗加工的切削力、夹紧力、切削热、内应力的影响

合理选用设备,提高生产率

3)合理安排热处理——铸造——人工时效—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

高精度箱体——粗加工后再次人工时效——消除内应力

人工时效方法——加热保温,振动时效

(5)孔系的加工

最常用——镗模法:浮动联接,精度主要取决于镗模的精度

镗杆刚度提高,多刀切削;定位夹紧迅速,生产率高。 镗模精度高,制造周期长,成本高,用于成批及大量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精度高,结构复杂的箱体孔系——也采用镗模法

孔精度IT7,Ra0.8〜1.6;孔距精度±0.05 同轴度和平行度,0.02〜0.03,0.04〜0.05,

坐标法:中小批生产——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

—生产率高、精度高、适用广,产品试制期短,工序少,简化管理

找正法:精度不高,通用机床上借助辅助装置找正—单件小批生产

14 §4-4 圆柱齿轮加工

一. 概述

1.圆柱齿轮的结构特点

功用——按一定速比传递运动和动力 结构——齿圈——直齿、斜齿、人字齿 轮体——盘类、套类、轴类、齿条等

2.圆柱齿轮的技术要求分析

(1)圆柱齿轮传动精度要求

1) 传递运动准确性——一转内转角误差小,保证运动准确

2) 传递运动平稳性——一齿内转角误差小,瞬时变化小,减少振动冲击噪声 3) 载荷分布均匀性——齿面接触良好,载荷分布均匀,以免齿面磨损 4)传动侧隙合理性——齿面间有间隙,贮存润滑油,补偿变形,以免卡死烧伤 国标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1、2级——有待于发展,3~5级——高精度,6~8——中等精度,9~12——低精度 分为三个公差组:

Ⅰ公差组:Ft—切向综合误差,Ft—径向综合误差,Fp—齿距累积误差,

Fpk—K个齿距累积误差,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W—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Ⅱ公差组:ft—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t—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f—齿形公差,

fpt——齿距极限偏差,fpb——基圆齿距极限偏差,ff——螺旋线波度公差

Ⅲ公差组:F—齿向公差,Fb—接触线公差,Fpx—轴向齿距的法向极限偏差。

齿轮副侧隙——齿厚偏差

用C、D、E、F、G、H、J、K、L、M、N、P、R、S表示 齿厚的上、下偏差分别用两种字母表示

15 (2)圆柱齿轮的齿坯精度要求

——基准孔(或轴)的直径公差,基准端面的端面跳动

3.齿轮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1)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

一般精度齿轮——中碳钢、中碳合金钢(如

45、40Cr)—调质或表面淬火 低速重载齿轮——低碳合金钢(如20CrMnTi)—渗碳淬火、碳氮共渗 非传力齿轮——不淬火钢、铸铁、工程塑料等 (2)齿轮的毛坯

棒料—小尺寸、结构简单、强度低的齿轮

锻件—强度高、耐磨耐冲击的齿轮,批量小尺寸大—自由锻,批量大——模锻 铸件—铸钢件—结构复杂、尺寸大的齿轮

铸铁件——受力小无冲击的开式齿轮,可铸出轮齿

4.4.2 齿轮零件的齿形加工

成形法——铣齿、拉齿、成形磨齿

展成法——滚齿、插齿、剃齿、珩齿、磨齿

1.铣齿——齿形铣刀加工齿面

m≤8——盘状铣刀 m>8——指状铣刀 精度低,IT9,Ra6.3~3.2,生产率低

不需专用设备,铣刀简单,价格低——单件或修配生产、低精度齿轮

2.滚齿 ——相当于齿轮齿条的啮合

滚刀——蜗杆开槽和铲齿,具有切削刃和后角

旋转—齿条连续移动—分度圆沿节线作无滑动纯滚动

滚刀切削刃的包络线——形成渐开线齿形

工艺特点:通用性好—可加工模数和压力角相同的直齿轮、斜齿轮,蜗轮

精度7~8级,可达6级,Ra3.2~1.6。生产率高,应用广

16 质量:传递运动准确性——滚刀和齿轮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发生变化

夹具、齿坯误差——齿轮偏心——径向误差 机床传动链误差——展成运动不准确——切向误差

传递运动平稳性——滚刀制造、安装误差——齿形误差

承受载荷均匀性——夹具导轨误差,滚刀进给与工件中心不平行——齿向误差

滚齿:传递运动准确性较高(切向误差较小)

传递运动平稳性较差(齿形误差较大) 承受载荷均匀性较好(齿向误差较小)

硬质合金滚刀——硬齿面半精滚或精滚,精度7级,生产率高 3.插齿——相当于一对圆柱齿轮相啮合

插齿刀——齿轮磨出前后角以形成切削刃,啮合运动包络线形成齿形

工艺特点:应用广——加工直齿轮、多联齿轮、内齿轮,扇形齿轮、齿条

精度7~8级,Ra1.6 往复运动,有空行程,刚度差,生产率较低 多用于中小模数齿轮的加工

质量:运动多,传动链复杂,切向误差大——传递运动准确性比滚齿低

插齿刀制造刃磨方便,精确,齿形误差小——传递运动平稳性比滚齿高 往复频繁,导轨磨损,刀具刚性差,齿向误差大——承受载荷均匀性比滚齿差 轮齿被切削的次数多,即包络线多——插齿齿面粗糙度Ra值较小

硬质合金插齿刀——加工淬硬齿轮,精度6~7级,Ra0.4~0.8,工艺简单,成本低 4.剃齿——相当于一对斜齿轮空间交叉啮合

剃齿刀——高精度斜齿轮,开槽形成切削刃

剃齿刀高速正反转,带工件自由对滚—相对滑移,剃下切屑

工艺特点:精度6~7级,Ra0.8~0.2,生产率高,机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刀具耐用度高,刀具昂贵,修磨难——成批大量生产未淬硬齿轮精加工

17 质量:无强制展成运动,——对传递运动准确性提高不多或无法提高

对传动平稳性和承载均匀性都有较大提高 齿面粗糙度值较小

剃前齿形加工——以滚齿为好

高性能高速钢刀具(含钴、钼成分高)——硬齿面精加工,精度7级,Ra0.8~1.6 5.珩齿——与剃齿相似

珩磨轮——磨料与环氧树脂等材料混合——浇铸或热压成斜齿轮

珩磨轮带齿轮高速正反转—相对滑动,磨粒切削——低速磨削、研磨和抛光

质量:对传递运动平稳性误差的修正能力较强

对传递运动准确性误差修正能力较差 对承受载荷均匀性误差有一定的修正能力 表面粗糙度Ra0.8~0.2,不烧伤,表面质量好

工艺特点:珩齿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率高——成批大量中淬火后齿形的精加工

精度6~7级

6.磨齿

工艺特点:高精度齿面加工,精度4~6级,最高3级,Ra0.8~0.2,可磨淬硬齿面

成本高,生产率低——硬齿面光整加工

展成法——常用。按砂轮形状,分为:

1)碟形砂轮磨齿——两片砂轮倾斜安装,构成齿条的齿面,精度3~5级,生产率低2) 锥形砂轮磨齿——砂轮修整成假想齿条的齿廓,精度5~6级,生产率较高 3) 蜗杆砂轮磨齿——砂轮蜗杆状,运动与滚齿相同,精度4~5级,生产率高

——大批量生产齿轮精加工

三.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分析 1.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大致工艺路线:毛坯制造及热处理—齿坯加工—齿形粗加工—齿圈热处理

—精基准修正—齿形精加工—检验。

2.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定位基准的选择——尽量基准重合,基准统一

盘类齿轮——内孔和一端面定位——基准重合——专用心轴定位精度高——成批生产

尽量在一次安装中同时加工内孔和基准端面

批量小——不采用专用心轴,也可选外圆定位,找正

轴类齿轮——两顶尖孔定位;轴径和一端面定位 (2)齿坯加工

加工工艺——轮体结构、技术要求和生产类型 盘类齿轮的齿坯加工: 1)大批量——多刀车——拉——多刀车

①多刀半自动车床——粗车外圆、端面和内孔

②内孔定位、端面支承——拉花键孔或圆柱孔

③内孔在精密或可胀心轴定位,多刀半自动车床——精车外圆、端面

2)中小批——圆柱孔——粗车——精车

①卧式车床——粗车齿坯各部分

②一次安装精车内孔和基准端面,保证端面对内孔的圆跳动要求 ③内孔在心轴定位——精车外圆及端面

花键孔——粗车—拉—精车

①卧式车床——粗车齿坯外圆、端面和花键底孔 ②花键底孔定位,端面支承——拉花键孔 ③花键孔在心轴定位——精车外圆、端面

19 (3)齿形加工方案选择

8级以下:调质齿轮——滚齿或插齿

淬硬齿轮——滚(插)齿—齿端加工—热处理—修正内孔

热处理前的齿形加工精度应提高一级

6~7级:

①剃—珩方案:滚(插)齿—齿端加工—剃齿—表面淬火—修正基准—珩齿

生产率高、设备简单成本低——成批或大批大量

②磨齿方案:滚(插)齿—齿端加工—渗碳淬火—修正基准—磨齿

生产率低——单件小批或淬火后变形大的齿轮

硬滚、硬插、硬剃:滚齿—齿端加工—齿面热处理—修正基准—硬滚 5级以上:磨齿

(4)齿端加工——倒圆、倒尖、倒棱和去毛刺 倒圆或倒尖——易于进入啮合

倒棱——去除齿端锐边,防止淬火后脆硬崩裂

(5)精基准的修正

花键孔——用推刀修正

圆柱形内孔——推孔——生产率高,用于孔末淬硬的齿轮

磨孔——生产率低,精度高

——适用于整体淬火齿轮或孔径较大齿厚较薄的齿轮 磨孔以分度圆定位

第四篇:模具零件编号解说

为了规范设计标准,技术部在所下发的设计图纸中用不同编号表示不同的零件,特此对编号进行归纳:

01~99:模架模板部分(如01=顶板),其中20

是前模隔热板、21是后模隔热板。 100~199:前模仁部分;

200~299:后模仁部分;

300~349:滑块部分;

350~399:斜顶部分;

400~499:顶针部分;

500~599:模架上的配件(需要出图的),如定位

圈、加长水嘴之类;

600~699:模架上的配件(不需要出图的),如螺

丝、水嘴之类;

双实模具技术部

20121111

第五篇: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目录

1.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1

1.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2基准的选择

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3

2.1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及路线 3.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7 4.小结-------------8 5.参考文献-------9

1.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

1.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1.1零件的结构特点

该零件是用三孔形成,中间孔为支力点,常常靠两头的小孔来传递动力作用,其中作为支力点的大孔为Φ90H6,小孔及耳部分别为Φ35H6和Φ25H6。

1.1.2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为:连杆不得有裂纹、夹渣等缺陷。热处理后226~271HBS。 1.2基准的选择

1.2.1毛坯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零件材料为45钢,考虑零件形状,应用模锻毛坯。 由于零件是中批量生产,所以设备要充分利用,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故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毛坯采用效率高和质量较好的制造方法:拟定成的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2.2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和技术要求。

由于该零件的尺寸不大,而且工件上有许多表面不切削加工,故模锻。 毛坯的技术要求:

1. 不得有裂纹、夹渣等缺陷/ 2. 锻造拔模斜度不大于7·

3. 正火处理226~271HBS 4. 喷砂,去毛刺 1.2.3绘制毛坯图

270±0.1

1.2.4基准选择

由于该零件多数尺寸及形位公差以Φ90H6孔及端面为设计基准,因此首先将Φ60H6端面加工好,为后续加工基准。根据粗、精基准选择的原则,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基准。 (1)Φ90H6孔端面:零件外轮廓(粗基准)

(2)Φ35H6孔及Φ90H6孔端面(粗加工):Φ90H6孔端面 (3)Φ35H6孔及Φ90H6孔端面(精加工):Φ90H6孔端面 (4)Φ25H6孔端面:Φ90H6孔端面 (5)三孔:Φ90H6孔端面 2.拟定接写加工工艺路线

该三孔连杆零件加工表面:大头孔、小头孔及耳部端面。根据各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和粗糙度要求。

Φ90H6孔加工路线为:粗镗—精镗。加工方法为镗。Φ35H6孔加工路线为:钻—粗镗—精镗,加工方法为钻。Φ25H6孔:钻—粗镗—精镗,加工方法为钻。

2.2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方案

(一)

工序一 模锻毛坯 工序二 正火处理 工序三

喷砂,去毛刺 工序四

铣大头孔端面

工序五

以大头孔端面位基准铣小头孔端面 工序六

以大头孔端面位基准铣耳部孔端面 工序七

钻小头孔至Φ29mm,耳部至Φ19mm. 工序八

粗镗三孔,大头孔Φ88mm,小头孔Φ33mm,耳部孔Φ24mm. 工序九

精镗三孔,大头孔Φ90mm,小头孔Φ35mm,耳部孔Φ25mm. 工序十

修钝各处突棱,去毛刺 工序十一

检验各部尺寸及精度

工序十二

探伤检查无损探伤检查,零件有无裂纹及夹渣等

工序十三

油封入库 方案

(二)

工序一 模锻毛坯 工序二 正火处理 工序三

喷砂,去毛刺 工序四

铣大头孔端面

工序五

以大头孔端面位基准铣小头孔端面 工序六

以大头孔端面位基准铣耳部孔端面 工序七

粗镗三孔,大头孔Φ88mm,小头孔Φ33mm,耳部孔Φ24mm. 工序八

精镗三孔,大头孔Φ90mm,小头孔Φ35mm,耳部孔Φ25mm. 工序九

修钝各处突棱,去毛刺

工序十

检验各部尺寸及精度,探伤检查无损探伤检查。零件有无裂纹及夹渣等 工序十一

油封入库 方案

(三)

工序一 模锻毛坯 工序二 正火处理 工序三

喷砂,去毛刺 工序四

铣大头孔端面

工序五

钻小头孔至Φ29mm,耳部至Φ19mm. 工序六

粗镗三孔,大头孔Φ88mm,小头孔Φ

33mm,耳部孔Φ24mm.精镗三孔,大头孔

Φ90mm,小头孔Φ35mm,耳部孔Φ25mm. 工序七

以大头孔端面位基准铣小头孔端面 工序八

以大头孔端面位基准铣耳部孔端面 工序九

修钝各处突棱,去毛刺

工序十

检验各部尺寸及精度,探伤检查无损探伤检查,零件有无裂纹及夹渣等 工序十一

油封入库

工艺方案

(一)是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序,铣大头孔面可在普通机床上用V型块夹紧,装夹加工,Φ35H6孔与Φ25H6孔可在普通钻床上钻模加工,其精度可在镗床上达到。优点是可以采用通用机床和通用夹具及专用夹具。缺点是工艺路线长,增加了工件的装夹次数。由与零件的形状不规则,加工面分散,而且生产纲领已确定。中批量生产,可以尽量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

工艺方案

(二)是按工序集中组织原则,其优点是工艺路线短,减少工件装夹次数,易与保证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精度,需要机床数量少,减少工件在工序间的运输,减少辅助时间和准备时间。

工艺方案

(三)也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序其优点是路线短,所用机床数量少,但起先空后面加工,不易保证位置精度。

综上说述三方案的优点,选择第一方案。

1. 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 工序一 模锻压力机钢尺

工序四

立式铣床, 高速钢三面刃铣刀, 组合夹具, 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五

立式铣床, 高速钢三面刃铣刀, 组合夹具, 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六

卧式铣床, 高速钢三面刃铣刀, 组合夹具, 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七

Z33S—1钻床,Φ29mm和Φ19mm.直柄麻花

钻,组合夹具, 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八

卧式镗床, 硬质合金车刀,组合夹具, 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九

卧式镗床, 硬质合金车刀,组合夹具, 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十二

磁力探伤仪

小结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能力的重方法。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学生,我们不只是学。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标,也是老师对我们的期望。通过三个礼拜的摸索,我们加强了对CAD绘图软件的学习和巩固,以及增加了在查手册、找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此外,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正确认识。当然在此过程中少不了指导老师柴京富的领导,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您作为老师的职责。您始终让我们独立思考,让我们在方法上得到了锻炼。在此,我非常感谢柴老师您对我们的悉心教导和孜孜教诲。我定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相信我们以后还能在您的领导下搞课程设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领导者影响力范文下一篇:联欢会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