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2022-04-2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村务公开制度是村级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制度的实施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促进村干部廉洁务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权益平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篇1: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政治文明建设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反之,政治文明建设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因此,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探讨政治文明建设在基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文明;民主政治

我国农村长期受到封建社会政治和文化影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造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信息不全面、不对称,严重影响亿万农民对外界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现实情况的了解,农民渴望获得应有的政治民主权利,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上看,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必不可少,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着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规定了“管理民主”这一政治文明层面的内容。以村民参与管理,实现民主权利为内容的政治文明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实现的保证。要在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宏伟蓝图,一个统领的主线必不可少,那就是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实施上看,新农村建设必须在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保障下进行。我国是农业大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对城乡利益结构进行调整,通过新农村建设,创设城乡利益均衡制度,解决城乡差别。政治文明是社会利益均衡机制建立的主导型推动力量,要求各种政治团体、行政机构和公民必须在政治意识、制度、行为上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其中,政治意识与精神文明相交叉,政治制度包含国家制定的制度、法律、政策,以及法律和政策的措施及其运行方式,政治行为指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种文明祥和的政治状态下各得其所、互爱互信、共存共荣,岂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层政治文明面临的问题

我们并不否认,2000多年的封建掠农、愚民政策及物质上的积贫积弱,限制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制约了基层政治文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漠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就要对农村政治建设的现状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

1.农村秩序化政治尚未形成。农村秩序化政治是乡村政治关系文明的外在表现。在我国乡村政治体制下,虽然总体上不存在根本利害关系的冲突乃至危机,但乡村政治关系文明还很脆弱。

2.基层民主的配套制度徒有虚名。村民自治制度是村民依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授予的权力实行自主治理,内容有:以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为主要标志的民主选举;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依据的民主管理;以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然而,由于中国农村久有非程序化处理乡村事务的人治传统,使现代农村的自治活动畸形、残缺,法治性淡薄,依法治村机制远未形成。不少自治村的具体自治制度,如村民议事制度、村民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不健全、徒有虚名或流于形式,使村民无从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淡化了村民的朴实政治情感和政治热情。

3.乡政村治行为不规范、不合法,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乡政村治行为不规范或不合法现象较为普遍,乡村干部自身轻法律法规而重“土政策”、“土办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现象依然存在。

4.整体素质的因素影响民主实践。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村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总体相对较低。

5.宗族、帮派势力操纵基层政权。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群众宗族观念严重,宗族势力有所抬头,为了在村干部中有自己的代理人,能够代表自己更好地表达意愿,各宗派成员施展各自的能量,采取多种竞争策略和方式,甚至在选举中搞“小动作”,让本宗派的成员或支持的人选当选为村委会干部,操纵基层政权。

三、推进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对策

乡村政治文明存在的以上问题,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从政治系统寻求扩张性力量的过程中必然暴露的症结,因而归根到底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党和政府领导,调动农民主体积极性,有决心、有组织、有步骤、有创见地逐步加以解决,才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一)坚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是推进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首先,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切实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创建一个与时俱进,能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支部领导班子,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理想、发展经济有本领、处事公道有威信、遇到困难有办法、廉洁自律作风正”的人选进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搞好软弱涣散的支部班子建设工作。

其次,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增强新形势下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新认识,特别是要根据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的新情况,积极吸收农村各类优秀分子入党,让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经济头脑、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党员进入党支部。

再次,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群众民主。对农村来讲,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就是坚持村里重大问题由村支部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支委成员意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

最后,积极创新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落实农村各项民主制度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两委”关系。

(二)探索和实施“乡政村治”的高效制度形式,实现乡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夯实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性。推进乡政村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民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权力和权利。同时必须注意,现代民主的形式只有和中国农村的社会传统、文化传统有机融合,才能被农村广大民众所接受,才能有益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2.加大农村基层治理结构改革力度。必须大力提倡法制权威下的契约精神,将乡镇党政机构、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真正作为法律上平等的政治主体看待。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放弃传统指令性干预的乡村关系模式,把指导性控制、建设性意见等作为处理乡村关系的重点。其实,我国当前乡村民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将加强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起来,而处理好村委会与村支部间的关系,无疑是其具体落脚点。另外,还要以法律为依据,合理减缩乡村公共机构的权力,适当培育民间组织。

3.深化农村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各项要求,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改革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割断城市剥夺农村的体制渠道。打破涉农领域的部门垄断,加大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投入力度。改革政府垄断征占农村土地政策,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工作,维护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多予、少取”。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民主必须与法律化、制度化相匹配。政治文明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活动,在缺乏法制传统的农村社区推行,更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由于长期受专制思想的影响,农民缺乏民主经验和民主习惯,不善于行使自治的民主权利。如果不强化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将政治文明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倾向,影响农村基层民主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农村基层民主特别是政治文明的平稳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除需要加快农村民主建设打好法制基础,更需要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稳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应有推进农村法制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

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法是靠人来实行的,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状况同他们的依法自治水平密切相关。首先是广大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自觉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增强法制观念;“两委”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严于律己,勤政廉政;要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和重权轻法、以权压法的思想;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切实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其次是提高自治主体即广大村民的素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帮助村民增强自治意识,实现以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村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乡村社会风气、治安状况、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文明程度的显著改善,这将是摆在村支部、村委会乃至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长远任务。

(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村民政治参与水平

民主政治在基层的实践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它的运作与村民主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文盲半文盲大多集中在农村,科学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与转变。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水平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更影响村民民主素养,政治参与程度。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教育也可以提高村民素质进而改善他们政治参与程度,保证政治文明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宋桂祝

作者:王 兵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篇2:

积极做好村务公开工作 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村务公开制度是村级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制度的实施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促进村干部廉洁务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权益平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当前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1.1重表面内容,轻实质问题 公开的内容不够深,表面的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如在财务公开上,只公开几个大数据,不公开具体的收入项目;公开的内容不够全,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

1.2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 平时不认真公开,为了应付检查加班加点。公开栏简陋粗糙,书写潦草,遇下雨字迹模糊不清;村务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装订成册、立卷归档的不多。

1.3缺乏全面性 在公开内容上,有些村公开的只是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遮遮掩掩,甚至只字不提。

1.4监督不到位 目前多数村都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但许多村里监督小组无法对村务公开工作展开经常的、有效的监督,使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

2.产生的原因

2.1思想认识有误区 许多村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一阵风,不认真公开;村务公开是添麻烦,是跟村干部过不去,不愿公开。农民群众认为村务公开是干部们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严重;村务公开是表面文章,无济于事。

2.2指导帮助有不足 上级对村务公开工作指导有时不够及时,缺乏针对性,只停留在号召上,对村委会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支持帮助不够有力,致使一些村委会缺乏开展村务公开工作的基本条件。

2.3群众监督有差距 村民对村务公开相关的知识知道太少,不会监督;有的村民不愿监督;有的村民担心打击报复,因而不敢监督。政府对村务公开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使对村务公开的监督乏力。

2.4落实考核有欠缺 一些地方对村务公开工作有布置没检查,使布置流于形式;抓村务公开工作有制度,但落实不够,导致制度约束力不足;对村务公开工作虽有考核,但考核措施不硬,考核结果使用不够,致使考核成了走过场。

3.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的建议

3.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在强化领导上下功夫 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机构;要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村务公开工作中的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村委会主任是村务公开的直接责任人,应认真做好村务公开的各项具体工作。

3.2加强培训,广泛宣传,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 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乡村干部,尤其是村两委及监委成员学习培训,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和片面性;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广大群众宣传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村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克服认识上的障碍,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3.3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 完善村务公开内容,将其制度化;在村务公开的时间和方式上要完善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审查制度;完善村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完善村务公开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制度。

3.4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村务公开工作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应实行分类指导,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及时在面上推广;对村务公开困难大、问题多的地方,要深入实际,进行解剖,找准问题。在此基础上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心贴心关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尽快实现村务公开的规范化。

3.5加强热点公开,拓展公开地点,在贴近群众上下功夫 村务公开的热点是村财务收支情况,农民群众对此很关心,要将其作为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及时加以公开。为使村务公开进一步贴近群众,有必要在村民小组或群众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增设公开点,在这些公开点上,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简要公开,使群众及时了解主要内容。

3.6加强横向联系与合作,在紧密结合上下功夫 村务公开工作涉及农村工作的许多方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共同推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村务公开工作要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要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要与乡镇政务公开紧密结合,通过上述“三个结合”,促使村务公开不断深入,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绩。

作者:刘书春 刘宝芹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篇3:

禹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为了加快禹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禹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禹州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推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从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从整个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首先,市各乡(镇)、各部门的领导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还不平衡。其次,农村农民封闭、守旧、落后的思想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最后,一些消极腐朽的行为有所抬头,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二、加强禹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 把握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效应。2006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及十一五规划中,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浩,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对新农村建设作了全景式描绘。中央、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刚性政策,将投资方向由城市建设为主转向了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因此,要抓住时机,把握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挥政策的效应,推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 要抓住培育新型农民这一关键。培育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开拓致富门路,提高致富本领;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在求发展、闯市场中,不断开拓思路,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等,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在禹州市农村劳动力中,还存在着因文化素质不高,造成了“盼富无思路,务工缺技能”的状况。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3 突出乡风文明。乡风文明,顾名思义就是好的乡村风气。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就要把好习俗、好风尚让广大农民接受并实践。一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有效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袭。二是要注意从乡规民约入手,通过农民普遍认同的乡规民约来规范行为,形成乡风。各镇、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农民普遍认同的乡规民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文明乡风。

4 建设农村文体设施。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一是要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电视、电脑入户工程建设。目前,禹州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95%,农村电脑入户率为1.3%,全市有近2万农民还不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还不能适应农民对政策及信息了解、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的需求。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重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室建设。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工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到2010年,实现乡镇有图书馆、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室,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三是突出特色,开展文化活动。农民对传统特色文化有深厚感情,对本地特色文化喜爱有加。因此,要加大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大发掘培养农村文化特长户的工作力度,培育出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组建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占领农村文化市场,抵制低俗的演出进入农村文化市场。

5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镇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做到村容村貌整洁,首先要统一规划乡村布局,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其次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及环卫、卫生医疗设施等,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确保村容整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必须从早谋划、逐步推进,力争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根本的改观。

作者:王中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书法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