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学习条例情况汇报

2023-01-22

无论你是身处校园中,还是已经踏入社会,汇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一般而言,汇报的内容既包括对成绩的概括,对于不足的总结,以及对下一阶段目标的计划和完成方法的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贯彻学习条例情况汇报》,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贯彻学习条例情况汇报

学习新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5月29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决定》通过7类条件可生二胎,其中第七项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决定》通过后,身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者,我们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宣传,特别是新的“单独二胎”政策,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 贯彻学习《决定》精神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审议通过后,县人口计生 委对各乡镇组织了认真的学习,贯彻了新《决定》的具体内容,特别对新通过的“单独二胎”政策和办理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二、 组织培训、大力宣传

在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乡组织计生工作人员和村级干部, 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进行了认真的贯彻和学习,对“单独二胎”政策和办理程序进行了详细的学习。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通过宣传车加大宣传力度,印发大量“单独二胎”政策宣传单,力争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 认真排查澄底上报

组织学习后,在大力宣传的同时,我们乡安排各村对“单独二胎”情况排查澄底,对符合条件的“单独二胎”人员逐一澄底,严格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的规定,做到不漏户、不漏人。对排查到符合办理“单独二胎”的人员要及时宣传新的政策,对愿意办理人员告知办理详细流程。杜绝澄底不彻底、办理不作为现象。

四、 二胎生育证办理流程

对排查到符合办理“单独二胎”的人员,严格按照办理流程及时 上报办理。具体办理流程:

首先要准备如下材料: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原件以及复印件,还有近期孕检说明和特殊情况证明,携带这些材料到男方户籍所在地区居委会领取《再生育申请表》一式四份。

要将申请表送交单位,让单位加具意见。

男女双方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加具意见(三个工作日内完成)。 之后街道计生机构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审批后五个工作日内上报。如果同意,社区委员会将申请人《服务证》移送街道计生机构办理手续,手续办理完毕后,《服务证》送还申请人。

如果街道计生机构不同意审批,将签发《不予安排再生育一个子 女通知书》。

“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关于“单独二胎”政策的贯彻学习,使我们对计

划生育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在基层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切实做到为广大的育龄人群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篇:学习 贯彻《条例》工作情况自查汇报

学习

贯彻《条例》工作情况自查汇报

按照《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通知》要求,经开区政法委立即将文件精神传达至政法各部门,全区政法系统迅速掀起学习条例的热潮,切实把各全体干部、干警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条例精神上来。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接到通知后,我委领导对条例学习高度重视,要求全区政法系统必须深刻理解条例颁发的重要意义,并全面开展学习活动,确保将条例贯彻落实。

1

31

日,经开区政法委主持召开全体学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20**年

12

2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相关内容。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宋建丽宣读了条例内容,政法委书记马文强调,《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全面制度擘画,为党领导政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体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切实将条例贯穿到工作中。

出台《条例》是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有利

于推动政法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治性在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政法工作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政法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更好发挥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

政法系贯彻《条例》工作情况自查汇报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是学校党组织建设的具体方针,根据学院有关文件的要求,我系积极组织党员和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讨论,并在实际工作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主要情况分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条例》中关于系级党政联席会议的有关决定。

系一级工作的决策形式,是党政联席会议。我系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定,制定了《政法系党政联席会议细则》,凡属条例中规定的须由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资金使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评优评先、年终考核、系内干部培养考核等重要事项,都由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其中,讨论党务、工会、学生等工作由

系党总支书记主持,行政工作由系主任主持。系党政联席会议的议题,由系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共同商定。会议决定的事项,由系办公室整理成会议纪要,向全系教师公开(不宜公开的例外),由系领导分工负责落实。

二、健全系内党组织设置

《条例》明确规定,凡有教工党员三人以上的(包括三人),都应根据教研室和工作单位设置党支部,我系根据这一规定,设置了四个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工党支部,四个以专业为范围的学生党支部,完全体现了“支部设在连上”的原则。

三、规范迎新党员组织生活形式

我系本学期开学之初,就由系党总支向学生支部和教工支部提出明确书面要求,要根据《条例》的要求,认真过好每月一次的党员组织生活,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都要认真记录,保存档案,以备总结和检查。目前,学院党委决定在学生党组织中开展“一二五”党生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我系目前

8个党支部,一定会借这个“书记项目”的东风,更好地将支部生活过好,过出成效来,过出党性来。

通过一系列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和活动,使政法系教职员工,更加积极地努力工作,思想和行为更加自律,

教学的积极性更高,全系更加团结,没有违反组织纪律的情况发生。

四、存在的问题。

1、政法系办公场所较小,党员活动地方也较小,专门的党员活动室缺乏,这是制约党员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单独的活动经费缺乏,使教研室党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的党员组织生活有一定的困难。艰在政法系教师党员比例很高,达到

92%左右手,在一般情况下下,教研室教研活动和党支部组织都可以在同一时间集中开展,上一段是教研活动时间,下一段是党员组织活动时间。

五、工作设想。

主要设想是通过目前正在进行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试点,进一步完善系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风险防控工作建设,将《条例》的规定进一步贯彻落实到我系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2020年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工作总结情况报告

近日,x

市政法系统迅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活动,着力推动指导全市政法工作实践。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条例》实施的重大意义。

全市政法系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的精神内涵,确保政法工作正确方向。在学习贯彻过程中,全市广大政法干部干警充分认识到《条例》是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政法工作作出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推动政法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治性在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保障政法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强化“四项举措”,迅速掀起学习《条例》的浓厚氛围。

迅速行动抓部署,

1

29

日,市委政法委下发通知,对各县区、市直政法各部门提出明确工作要求,2

2

日前,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支部学习讨论等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活动,原原本本学习《条例》的主要内容,

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自上而下强学习,组织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对《条例》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努力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截至目前,全市政法系统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和集中学习教育培训活动

20

余次,上报学习情况专题报告

15

份。班子带头写心得,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市直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共收集学习心得

80

余篇,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有效带动全市政法系统形成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精心谋划搞培训,市委政法委制定下发了学习贯彻《条例》培训方案,明确从

4

月起,分级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党校教授分层次对《条例》进行宣讲解读,加强对全市政法系统干部干警的轮训。同时,要求各县区、市直政法各部门对全体干部干警进行全员培训,使全市政法干警把《条例》内容学懂吃透、入心入脑,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效果。

三是注重“五个结合”,切实抓好《条例》的深入贯彻。

注重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在学习贯彻中,全市政法干部干警将学习《条例》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等融合贯穿,切实把《条例》

精神吃准吃透,在具体政法工作中落细落实,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与《条例》的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认识到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工作安排部署是对《条例》深入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注重与抓好

2019

年工作谋划相结合,全市政法系统在谋划部署做好政法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的精神,认真谋划思路,力求在实践中取得新成效。结合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条例》作为推动指导政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精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与重点难点工作实现突破相结合,全市政法各部门聚焦平安

x

建设,在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上努力实现新突破。聚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推动职权配置、诉讼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上努力实现新突破。聚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深挖一批有影响的“保护伞”、攻克一批大案要案上努力实现新突破。聚焦法治建设,在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法治服务体系建设上努力实现新突破。注重与创新工作方式相结合,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培育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壮大群防群治队伍,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推进县域社会治理政策研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促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提升。注重与政法队伍建设相结

合,抓好《条例》深入贯彻,注重在政法队伍建设上多用力,突出政治建设这个关键,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对标“五个过硬”要求,加强政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久深入开展正风肃纪,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政法队伍。

四是建立“三项机制”,长效落实《条例》的部署要求。

加快建立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推动市委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履行市委政法委职责,建立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统筹好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协调推动预防、化解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风险等工作,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加快建立政法工作领导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法委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机构建设和职能配置。选取阳原县作为试点,在乡镇(街道)党组织配备政法委员,在各县区推开配备政法委员工作,推动基层政法工作的有序开展。严格忠诚履职尽责,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强化对政法单位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督促。加快建立监督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市委将领导和组织开展政法工作情况纳入党内监督体系,市委政法委加强统筹党内执法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政法部门内部监督,指导推动政法单位建立健全与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监督制约体系,完善政法单位之

间监督制约机制。加快推动完善和落实政治督察、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工作制度机制,对发现的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或者政法干警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督促、整改的力度。

第三篇:《山东省旅游条例》学习贯彻情况汇报

德州市旅游局 (2011年10月13日)

麻然华主任、各位常委:

2010年10月,新修订的《山东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山东省旅游产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麻主任同各位常委,对全市贯彻实施《山东省旅游条例》情况进行视察和调研,实地指导旅游业发展情况,充分体现出市人大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对依法保障旅游业健康跨越发展,推进幸福德州,建设“旅游者向往的幸福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全市贯彻《条例》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条例》实施以来,全市旅游系统认真组织学习,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实际,狠抓贯彻落实,旅游业呈现超常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949.1万人次,同比增长24.1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54亿元,增长29.98%。

(一)广泛学习宣传条例,旅游大发展氛围逐渐形成

各级旅游部门成立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工作小组,组织、指导学习宣传工作。召开宣讲会,开展宣传月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辅导讲座等形式,组织旅游系统干部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学习教育,参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组织了《条例》知识竞赛,有效答题卡千余份,其中优秀答卷占90%以上,加深了对《山东省旅游条例》的理解,达到了以赛促学,以学促管的目的。营造浓厚的《条例》宣传氛围,在德州晚报设臵专版,连续三期进行宣传及有关条款解读。在全市主要街道、广场、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悬挂了各类的标语口号。全社会更加关注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依法配合支持、发展旅游,依法治旅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二)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明确旅游业发展目标 按照《条例》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抢抓旅游产业被列入全市十大产业体系之中的重大机遇,制定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和推进计划,对三年任务目标分解细化。确定了以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实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持续加大投入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完善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旅游业现代产业体系。明确了从2011年到2013年全市累计完成旅游总投入500亿元,年度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62.5%,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390万人,年均增长35.2%的发展目标。

(三)修订完善规划,“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成效

按照“高起点、高定位”的发展思路,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完成《德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时编制《德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旅游发展的优势、特色、定位、思路、措施等重要问题,为实现旅游大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特别是强力推动“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旅游项目先后建成或开工。全市在建或即将开工重点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659.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84.23亿,目前已到位资金86.6亿元。黄河国际生态城、东盟国际生态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四女寺风景区、庆云宫、祥云欢乐世界项目、运河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快。世界最大的室内海洋馆,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项目已于7月28日盛大开业,开业至10月7日共接待游客9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61亿元,预计年可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温泉度假村项目于9月17号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四)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基础设施不断健全 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配套联动、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德州东站旅游交通零换乘,及时将游客分流到市区、景区;协调在德州东站、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道路和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上完善中英文对照的交通指

示牌、旅游景区(点)指示牌;在高铁客运站、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积极筹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加快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化。目前,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27处,其中4A级景区4家。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处。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旅行社64家,星级饭店19家,星级餐馆17家。全市3家按照五星级旅游饭店标准建设的饭店营业,五星级饭店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正规旅游车队2家,有专用旅游车辆60余辆。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学校2家。持有导游IC卡人员411人。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000多人。庆云县成为全省首批旅游强县。夏津县今年将接受省旅游局审核,有望成为我市第二家省级旅游强县。省级旅游强乡镇2个,旅游特色村达到4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6家。山东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1家,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2家。

强化行业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培大扶强,扶持三家旅行社积极申报出境旅游业务资质。因势利导,吸引德州公路、德百集团介入旅行社行业。借势提升,全力提高富豪康博、外海瑞廷、凯元温泉度假村、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运营规格。强力助推,加快经济开发区旅游综合功能配套步伐。狠抓旅游安全、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联合工商、地税、安监、交通运输、消防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整顿检查,强调安全旅游,查处违规运营行为。强化培训全市旅行社、星级酒店餐馆、旅游景区(点)从业人员,提

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统计工作,全市13个县(市、区)及各旅游企业纳入统计范围,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全面建立县级旅游统计制度的城市。

(五)加强城市营销,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开展“国民休闲汇”活动助推幸福德州建设

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京沪高铁媒体投放“中国太阳城”城市形象片,印制精致宣传折页,推介德州低碳旅游,助推德州城市品牌由“德州扒鸡”向“中国太阳城”的历史性转变。积极开展第二届“好客山东(德州)贺年会”、“中国旅游日”、“世界旅游日”、“国民休闲汇”等丰富多彩旅游活动,活跃了我市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地接人气。

正在进行的首届“国民休闲汇”活动,整合了资源、营造了氛围、促进了消费,引领了休闲理念,有效助推了幸福德州建设。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保海任组长的“国民休闲汇”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宣传部等26个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旅游局,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两次召开“国民休闲汇”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国民休闲汇”活动各项具体工作。制定下发《德州市“国民休闲汇”宣传工作方案》,召开德州“国民休闲汇”新闻媒体见面会,大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德州市电视台在《德州新闻》开设“全民休闲汇”栏目,其他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休闲汇活动。各部门、各县市区精心组织,推出系列主题活动。

市农业局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紧密

结合,引导各县市区积极培植休闲农业资源,努力拓展农业生态观光、果实采摘、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特产销售等一系列功能,促进农民增收、愉悦城乡居民;市商务局组织各县市区及市属各大流通企业,积极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市文广新局开展送文艺演出下乡活动,组织40场文艺演出;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德城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8家医疗单位的百余名工作人员走进市中心广场,举行免费义诊和医疗知识宣传活动;市体育局举办第四届运动会、全市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乒乓球、象棋、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广泛的系列健身体育赛事;市文明办下发通知,要求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以“我们的节日〃中秋” 为主题,深入推进首届“国民休闲汇”活动;团市委在中国太阳谷举办2011德州青年集体婚礼;旅游局联合澳德乐组织了“好客山东(德州)休闲汇”百种旅游商品展;宏泰旅行有限公司举办“城乡互动游百分百”活动。

各县市区做好各自结合文章,利用休闲汇期间适逢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的机会,普遍举办了“国民休闲汇”启动仪式,以及乡间休闲系列、主题周、消夏文化晚会、模特大赛、庙会、颁奖晚会、诗朗诵、歌咏比赛、健身节、商品展销等丰富多彩休闲活动,有效拉动了经济发展。

全市主要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均推出系列优惠活动,促进全民休闲消费。

通过广泛开展主题突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高潮,全民大休闲”,营造了全民共享休闲汇的浓厚氛围。

关于贯彻国务院《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及《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问题,正与有关方面沟通研究。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市在贯彻落实《条例》,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对《条例》和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干部群众依据《条例》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够强,还没有真正把旅游业当作一项支柱产业去对待、去发展。

(二)对旅游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各主要景点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致使行业监督难以到位,对新建、改建、扩建景区的控制与管理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三)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规范。部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淡薄,旅行社之间恶性竞争、无证导游、欺客宰客等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时有发生,环境卫生和旅游安全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城市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亟待建立健全。 我们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是打造国内外游客向往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旅游地接游客首次接近千万人,相当去年全年总和。到2013年,德州旅游业要完成旅游总投入500亿元,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62.5%,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390万人,年均增长35.2%。

形势飞速发展,急需配套建设一系列基础服务设施。这些均为一座城市最为基础的公益性、社会性旅游功能。

具体将设臵以下社会公益服务机构:

旅游指挥协调中心:主要建设联结全省旅游行政执法投诉部门、全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与公安、工商、交通、质监等部门协调沟通指挥系统。建立主要旅游景区、饭店、车队、旅游商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指挥联络系统。组织协调指挥黄金周假日旅游和重大旅游活动,处臵旅游突发事件。

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旅游者免费提供有关德州主要旅游资源、景区、旅游产品、交通线路信息、德州的旅馆、饭店及餐饮场所的介绍、旅游行业政策法规查询等。

游客集散中心:提供游客集中、疏导、转运等服务活动,接、发旅游专列和大型汽车旅游团队。为游客提供旅游及相关配套产品,将有关散客组织为旅游团队或为自助、自驾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服务。

旅游票务中心:旅游票务中心以自助旅游为主要服务对象,优惠提供航空、船运、火车、汽车以及旅游套票服务,其中旅游套票包含旅游车费,景点门票,住宿及餐费等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多种套票。

旅游宣传推介中心:集中展示我市政治经济概况,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景区、旅游要素、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定期开展各县市区旅游主题日活动及旅 8

游联谊推介促销活动。

游客紧急救援中心:建立精干高效的旅游应急救援组织,与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与

110、120等建立制度化联系机制,处臵重大地质、交通、气象、治安、卫生等造成的旅游事故及群体性、突发性旅游应急事件。

旅游电子商务中心:完善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咨询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现场和电子咨询服务,提供旅游信息。建立B2B、B2C、C2C等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旅游信息呼叫中心:提供旅游热线座席服务。 导游服务中心:为全市政务及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为全市导游提供中介服务。

旅游投诉处理中心:受理转办旅游投诉。

旅游培训中心:建立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对旅游人才进行现场和理论培训。

当前,应首先考虑在高铁客运站、德州火车站、德州汽车总站分别设立三处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解决城市旅游的最基本功能,为日益增多的游客提供服务。

(五)旅游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亟需加强。

2001年5月,市旅游局机构单独设立。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县级事业单位,内设3个职能科室,分别是综合科、质量规范与管理科、规划发展科。编制14人。

当前,我市旅游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构建、“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幸福德州建设给旅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体制上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旅游局职能弱,机构少,人员严重不足,已成为影响工作深入开展的制约因素。多年来,几名局长和业务骨干基本取消星期天、节假日。仅2010年,全局工作人员加班累计就达820多天,旅游局已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基于目前机构、人员的现状,市旅游局经常处于疲于应付、捉襟见肘的窘境,不能胜任日益繁杂的工作,完成日常工作尚很吃力,更难以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市委、市政府、省旅游局下达的各项任务,适应新形势对旅游部门的新要求。全省17市旅游局中,14个已列入政府序列,只有我们德州和滨州、菏泽三市没列入。建议统筹加强市旅游局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能,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县市区旅游机构,除个别县市区外,大部分县市区都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少、职能弱、人员素质低、办公条件差、经费缺乏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全市旅游业平衡协调发展。建议对县市区旅游机构建设提出原则要求,解决形同虚设,旅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问题,确保市委、市政府有关旅游工作的安排部署能够在基层得到落实。

(六)旅游业发展专项经费缺口较大。

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规定“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旅游规划、形象宣传、国内外旅游促销以及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和相关奖励,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适当增加。各县市区也要安排相应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这一政策解决了多年没有旅游专项经费的问题,对促进德州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500万元,对于全市旅游发展远远不够。近两年,每年仅在央视、凤凰卫视栏目的旅游宣传促销广告费用就达近400万元,加上每年的大项支出,如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组织贺年会、休闲汇、旅游日等活动费用,用于重点项目启动、相关奖励等费用所剩无几,制约了旅游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大多数县市区没有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维持日常办公都很困难,更难以大力度推进旅游工作。

(七)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滞后。

目前,全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旅游人才严重匮乏、素质亟待提高,旅游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大中专院校少而且专业设臵不尽合理,旅游职业教育刚

刚起步。全市只有德州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旅游相关专业。而且,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好,导致生源越来越少。受经费、师资、场地的制约,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建议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加强全市旅游行业软件建设,引进、培养、培训各级各类、各层次旅游人才。加强旅游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对口培养,定点培训。加大经费、资金、师资支持力度,采取可行措施对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进行全员轮训,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认识,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做好新《条例》的宣传工作,在全市上下树立起“以法治旅”、“旅游兴市”的新观念,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围绕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和实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搞好重点园区建设,构建特色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发展水平,重点打造主城区南部生态片区、齐河黄河北展区、庆云海岛金山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四大版块。顺应休闲度假发展需求,建设发展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的旅游度假区,加快培育度假旅游业。

三是完善产业要素。按照主城区重点提升已有产业,县市区消灭产业空白的发展思路,高标准配臵旅游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扩大旅游产业规模,积极打造功能齐全、服

务优良、环境优美、旅游者向往的幸福家园,树立“中国太阳城-德州”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结合新《条例》实施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人员管理、旅游服务和投诉管理等相关制度和行业标准,切实把我市旅游业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抓好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法律培训,以队伍素质的增强来提高旅游管理、服务和执法水平。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快行业体制改革,理顺旅游管理机制,保障和促进全市旅游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第四篇:贯彻落实四川省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学习情况汇报

安顺彝族乡关于贯彻落实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情况汇报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在2011年7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10月1日起已经正式实施,这是全省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我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确保环境治理机制落实到位。10月20日,我乡召开了全体乡干部参加了《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学习。

全体乡干部认真学习了《条例》的背景、意义、内容,倡导干部积极参与环境治理,自觉遵守《条例》规定,做到“三不”——不乱吐、不乱扔、不乱画,养成文明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做到“四节约”——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油,树立低碳环保机关新形象。会上,讨论氛围良好,全体乡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每一项工作。

我乡乡党委书记陈洪忠强调了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精神实质。 城乡环境就是发展环境,就是投资环境,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环境无小事,城乡环境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程度和全体公民最基本的素质,集中反映出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行政能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条例》的精神实质,就是“全民动员,人人有责”,《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法人、组织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法律武器、思想武器和工作武器。过去,我们处理破坏城乡环境的行为没有手段,无法可依,现在,破坏城乡环境就是违法,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守,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制止。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方略,各级政府、社会法人和公民都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我乡要依法行政,切实做好带头乡的责任,村组要认真指导和督促各村民等相关企业开展好治理工作,各责任区域责任人要做到“守土有责”,切实搞好“门前三包、院内四自”,每个村民都要自觉参与进来,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动手的良好治理格局。

二、全面总结治理经验,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条例》的实施,把城乡环境治理提升到了法治的高度,标志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实现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三年以来,特别是近几个月以来,全乡城乡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提升。来安顺场的客人和投资者,都纷纷赞扬安顺的发展环境好,投资环境好,安顺人也深感自豪。

在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有两条:一是城市环境治理中的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落实《条例》中责任区制度的安顺化,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使治理工作由政府主体向群众主体转变,由政府包揽向社会治理转变,实现了责、权、利的落实和统一。二是农村环境治理,通过政府主导、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搞好农村保洁和垃圾清运。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入总结、大力发扬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各县城和各乡镇之间交流,充分落实各级主体的责任,充分调动各级主体的积极性,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共同建好美好家园。

三、在学习贯彻《条例》的同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目前,我们正处于规划新安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机遇千载难逢。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计划,我乡要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川西特色民居等奋斗目标。这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全体乡干部要振奋精神,转变作风,主动作为创一流,切实做到常规工作,规范高效,主动作为;重点工作,创新突破,大胆作为;群众需要,优先落实,积极作为;急难险重,当仁不让,抢先作为。我们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为契机,奋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乡人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乡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情况汇报

xx乡开展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活动,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召开专题学习会。近日,xx乡党委中心组全体党政干部、各党支部书记、各驻村第一书记等在乡政府四楼开展集中学习。学习会上,乡党委书记潘勇原文传达《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要求各党支部迅速开展学习,切实将《条例》精神传达到每名党员,强化责任意识,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是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充分运用微信、QQ等多种媒体,通过专题研讨、集中学习、上门宣传等方式及时向各党支部书记和广大党员宣传《条例》精神实质,为学习和贯彻《条例》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让广大党员学习了解《条例》精神,增强学深一层,学透一层,并聚焦支部工作,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三是强化学习效果。明确乡党委委员联系指导片区党支部党建工作,要求党委委员定期不定期深入所联系村,指导支部贯彻落实好《条例》精神,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协助支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支部建设质量,促进支部发挥好引导作用,全面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下一篇:工程项目审计招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