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一等奖优秀教案

2023-04-06

教案环节内容/特点身体表演与空间互动+理论讲解将“空间尺度、限定与围合方式、光线、材料、建造、场地、结构”等知识点的认知与训练综合地介入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声声慢一等奖优秀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声声慢一等奖优秀教案

李清照词声声慢教案

《词七首·声声慢》教案

教学要点:

1.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2.精读《声声慢》,了解李清照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愁情;掌握叠词的妙用、口语化的色彩及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及采用的艺术手法。

2.领会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上节课的内容

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引入李清照其人。

二、新课教学

一、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搜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只身飘泊于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今临海)和金华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怀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好学多才,工诗能文,所作诗尤为宋朝一大家。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现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同丈夫的相思离别之情。这些词韵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而又委婉含蓄。后期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倾注在她的作品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她后期词的代表作。由于她后期遭遇的不幸和女性的脆弱,词的情调显得过分低沉。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移情于物,还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语言上能够创新,用语清新浅显,音节自然流畅,雅俗共赏,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作品有《潄玉词》。

李清照轶事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之事(即赵明诚之所谓“词女之夫”也。)

二、教师讲解

这首词的起句,连下七对叠字。“寻寻觅觅”者,寻而又寻之义也。女词人不相信丈夫已经死去,在恍忽中她觉得丈夫仍在家中,于是不停地寻觅他,一处寻不着,再去另一处寻找。然而死者不会复生,如此反复寻觅,其结果只能是:“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潘岳《悼亡》诗句)至此,女词人自然会觉得眼前景况“冷冷清清”,毫无生气。在这样的景况中,一幕幕令人伤心的往事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凄凄惨惨戚戚”之情便油然而生。由此可见,这七对叠字极其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女词人丧夫后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她深深的悲哀。也有人认为词作总写晚年凄凉。

女词人在道出悲戚之情后,便想到了“将息”。“将息”,字面上的意思是保养身体,而深层意思则是要抑止自己的悲痛情绪,恢复到平静的状态。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眼前的一切景象都会使她产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念头。因此,词中在“最难将息”一语之下分四小层,一层深似一层地写出她那无止境的哀愁。首先,她想借酒浇愁,却不料大风忽起,寒气砭骨,使她意绪全无,她很清楚,“三杯两盏淡酒”难以驱散她心头浓重的愁云。其次写她在百无聊赖中仰头望天,正值雁群飞过,这又引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在往日,丈夫不在身边时,看到它们,便会产生“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而今后丈夫永远不会再给她写信了,此恨又如何能消?再往下,转入写女词人眼前的景物:“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明明是说,女词人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丈夫故去,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只是任它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败景象!最后写女词人独自“守着窗儿”,只盼快些天黑,让所有这些触动她生死殊途之恨的景物都淹没在这沉沉的夜幕里,可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细雨,点点滴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打在她那破碎的心上„„

词的结句“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含蓄地点明了全词的主旨,意思是女词人此刻的感情状况决非一个“愁”字所能尽,而是比“愁”要深沉、凝重得多。说它深沉、凝重,是因为这是悼亡之情——这是我们从词中所有的艺术细节中可以察觉到的。但女词人没有明说,也许是不忍心说,她给读者留下了广大的想像空间。

①首先作者连用七组叠词,表现了什么? 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怎么样来理解这个句子?

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又怎样了理解这句子?

三、板书设计

乍暧还寒

淡酒风急

凄凉之景

长天孤雁

满地黄花

漫漫长夜

梧桐细雨

愁苦之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现手法:妙用叠词及口语化的色彩

情景交融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第二篇:声声慢,声声叹

千回百转,兜兜转转。繁华尽处是平淡,铅华洗却是寻常,千千结,结千千,不可语,不可言。寂静在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在黑夜里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梦断清秋,阑珊小楼,空床早冷寒枕旧,相思也把情念透,难掩泪儿悄悄流;

寂寞来后,心碎成愁,月圆又缺柳梢头,花落又开人已走,孤影随风渐渐瘦;

总在期盼,回首灯火万家处,仍有身影在守护,终是花落雨凉,空等一人,苦了华灯如昼;

依然渴望,岁月辗转东来后,任凭飘雪落满头,还把归路望穿,用那温柔,暖了冰冷离愁;

一曲蒹葭,散尽两人眉画,三曲送他,执笔四书墨洒,五共桑麻,巷里六人别话,七言情沙,流浪八方飒踏,九泣暗哑,梧桐十里无暇;

一根竹马,满载两小无猜,三生石旁携手四顾相目,五洲四海,哪怕六道轮回,七尺之躯,忍尽八百孤寒,九曲断肠,十年只忆凌霄独嫣然。

江山的雪夜里莲香桃,北风千里

寒冷的凛冽吹散飘零的季节

南国冷寂,相思

相思的红豆已逝岁月烟尘

清风携扬花落水,几缕碧云霞月

唯一只青鸟鸿雁高飞传信,辰星梦里秋音

落花不解伊人苦,谁又怜惜伊人情。

空伤悲,独惆怅,怎解此心凄凉;

风吹,心冷,思念长; 凝眸,忘川,人断肠;

同是断肠人,不知心伤几许;

同是天涯路,不知通向何往;

只记得,花开瞬间的美好,谁又知,花落一刻的断肠音。

声声慢,声声叹,欲说还休,重重上小楼

半生怨,半生念,念诉离愁,跌跌下庄游

此去不悔离别意,山高水长谁相知

声声慢,声声叹,是离愁,是归绪?

半生缘,半生怨

半生痴,半生念

怨由缘起,念由痴生

分不清是缘还是怨,是痴还是念,只知道,如若不是那场雨,我便不会被你的骄阳你淋得满身湿透。

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任何去处,都是归宿。那么,别来找我,我亦不去寻你。守着剩下的流年,看一段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wx:779709590

第三篇:声声慢

《声声慢》教案

一曲由李清照作词的《月满西楼》勾起了我们对秋天无尽的思绪。秋天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伤感,敏感一点的同学难免有时候会见月伤心,听风落泪,可谓是“自古逢秋悲寂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及她的千古第一悲情词-----《声声慢》。

一、作者简介

1、学生介绍作者。

2、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概括一生

3、 预习检测: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词有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词牌之下是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读准字音:

4、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名满天下的一代才女竞沦落到杭州城里的一个孤清的小院,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日子。 又是一年秋风起,秋叶落,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写下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声声慢》。

二、找一名朗读好的同学朗读《声声慢》。指导节奏、重音。 听录音

2、提问:寻寻觅觅,作者在寻找什么?寻找的结果如何?

3、分析叠词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听这首词就感觉特别凄婉。让我们再齐读这句来感受一下吧。(语速缓慢低沉)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相敬如宾、共赏拓片的欢乐时光犹在眼前,顷刻之间却剩自己一个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三、分析意象:

4、那么,一个孤独的人如何抵挡寂寞的深秋?

为什么称为淡酒? 意象分析: 含酒意象的诗句。

那么,酒能消除满心的愁苦吗?

本想借酒御寒,不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摹然打破了眼前的孤寂。

5、看到归雁过,李清照为什么会伤心?

意象分析:雁:

大雁是候鸟,本身就有相思的意思。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 鸿雁传书。李清照看到归雁自然就想起了她的丈夫。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

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背诵上片。

四、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黄花。 意象分析:黄花:

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6、作者只好倚靠在窗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黄昏尚且难过,漫漫长夜更是夜不能寐啊。不料,在独守窗棂、忍受寂寞的煎熬的时候词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意象分析:梧桐: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本来就有夫妻失偶,清冷凄苦之味。比如李煜的“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再看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梧桐叶。这黄昏的细雨,更添一份悲愁。滴滴敲在梧桐叶上,点点也滴在心头。

7、板书: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在词中用一个字来诠释,就是“愁”。

8、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抒情方式上,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通过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间接抒情,而这一句显然是直接抒情。“‘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愁苦凄凉惨淡无法排遣,最终喷薄而出。“怎一个愁字了得”?联系时代背景与词人遭遇,分析愁的内涵。

学生分析。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沦落之悲,孀居之苦。

古代诗词中诗人都是如何写“愁”的?请你说出“喻愁”的句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背诵下片

四、通过对比阅读《如梦令》,体会作者的愁苦。

天真的贵族女子,夫妻恩爱、生活幸福,国破家亡、颠沛流离、饱受漂泊之苦。两相对照,更显得晚景的凄凉。与她前期作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

五、李清照的对联及评价。

我们齐背《声声慢》,体会作者的真情大志。

六、同学们正值风华正茂,如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你有没有发愁的时候?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们有些同学会发愁。比如作业完成不了,没钱用,被好朋友抛弃的时候,被老师骂的时候,在不合时宜的季节遭遇一段相思的时候。你有什么方法不发愁?

七、总结: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李白可以且放白鹿青崖间……求仙访道。苏轼在遭遇坎坷的时候,他可以“莫听穿林打夜雨”。但是才华横溢,纵横千古,空前绝后的一代词人李清照寻寻觅觅半生,最终无计可消愁,只留一声长叹在人间。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她顽强生活下来的动机之一就是用诗文来撰写她的独特“回忆录”。用海德格尔说的:“人应该诗意地栖居。

我们的生活又来诗意的点染,才更加完美。

第四篇:声声慢

《声声慢》片段教学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基调。

2、鉴赏:首句叠词使用的妙处、层次感对感情的表达妙处。

3、理解:李清照的凄苦人生、坚韧性格。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五、教学安排:

8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声声慢》,去品读这一种凄厉的美;走近乱世美神——李清照,去品读她凄苦人生。

(二)初读,把握情感基调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这首词的大概内容,体会词人要表达的感情,找出一句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

板书:声声慢 李清照

2、找出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过渡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三)品读:怎么表现这种情感的?

傅庚生说,“此(开篇)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试分析这三句是如何“有层次”地“曲尽思妇之情”的?

1、叠词之妙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2、层次之妙

这里先介绍写作背景,给同学们的思考提供思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晚年孀居的苦痛。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是青梅竹马,志同道合,结婚以后也经常在一起猜书斗茶,整理金石文物。可如今两人阴阳相隔,李清照一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1)抽学生回答。

(2)教师点拨,从分析题目入手。“层次”意味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

动作: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寻觅年轻时候的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兰舟(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前的爱情,猜书斗茶的乐趣。

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的环境。

环境:冷清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天气忽暖忽寒,借酒御寒,哪里能抵得住心里的寒?借酒消愁。愁更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 (鸿雁传书,天上的鸿雁依旧,可是传书的人已经不在身边)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独坐窗前等天黑,窗前的梧桐在细雨中,加深了词人的愁绪,终于挨到了黄昏时分,可这黄昏更令人心境愁绪万千,)

心境:悲凉、绝望(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第五篇:声声慢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 .、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百家讲坛欣赏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初步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1、出示幻灯片,引入女词人---李清照。

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此对联为郭沫若手书,于李清照故居堂前,李清照故居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东北隅漱玉泉的后端。

2、出示幻灯片李清照自画像,

引出李清照词作《如梦令》并对其进行赏析。

小结:这首小令,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3、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对其进行赏析。

小结:这首词抒写了在婚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离别时,内心的万千离愁,清丽而缠绵。

4、出示幻灯片《武陵春》,并对其进行赏析。 小结: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愁,已不是别离相思的闲愁,已经变为“物是人非”的痛入心扉的愁苦。她的词作也由早期的清丽婉转,变得凄婉沉郁。要想理解她词作内容和风格的变化,就必需走入女词人的世界,了解她的经历和际遇的变化。

二、了解李清照的生平际遇。

学生搜集资料,自由回答,老师小结。

出示幻灯片:李清照简介

小结:[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

1 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和丈夫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第二课时

一、观看北师大康震教授《百家讲坛之一代词宗---李清照》

进一步把握和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前后期的代表词作。

二、在观看视频时,教师适时做点拨和评点。

第三课时

一、导入:知人论诗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她后期的代表作品《声声慢》

出示幻灯片6:〈声声慢〉文字

二、自由朗诵,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人的别样“愁情”。

朗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遭遇来读

2抓住词中的意象来读

3结合书下的注释来读

三、品读,鉴赏词中的意象

1、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词人又是如何将抽象的愁丝表现出来的?

明确:愁情,借助意象将抽象的愁情具体化,形象化。

2、补充其它将愁情具体化,形象化的名句。

出示幻灯片展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分组讨论鉴赏,抓意象分析愁情

小组讨论,代表呈现本组研讨结果,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 小组研讨汇总:

2 (1) 第一组:酒

“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出示幻灯片: 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离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 第二组:风

出示幻灯片出示和“秋风”有关的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自古逢秋悲寂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第三组: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出示幻灯片,有关 “过雁”意象

鸿雁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3 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鸿雁传书 ,归乡之思

(4)第四组:黄花

出示幻灯片14:黄花意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5) “雨”同 “梧桐”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

梧桐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牵愁惹恨

秋雨:凄冷 愁丝

(6) 出示幻灯片:

全词意象:寒风淡酒,长天孤雁,憔悴落花,

阶前雨滴,梧桐落叶,昏黄孤灯。

这些密集的意象,无不渗透着词人内心的凄苦愁情。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三、鉴赏结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生交流。

4 教师小结 :“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第四课时

一、鉴赏开头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学生讨论,自由交流。

教师出示投影,小结。(参考书后知识卡片三)

明确:

1、叠词的运用,增添了音韵的美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味。

2、富有层次。(从动作神态、环境氛围、心理感受三个层次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小结全词:感时、伤世、怀人

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茕茕独伤,悲深愁绝 。

二、

1、听配乐朗读,深入感受,体会词人的愁情。

2、学生感情朗读背诵全词。教师随即加以点拨指导。

三、小结李清照词作的特色:

第一,熔各家于一炉,集雅俗于一体。

李清照不但才情超凡,而且极善向前人学习。如李煜词的情深语挚和自然脱俗,柳永词的雅不避俗,周邦彦的精工典雅,秦观的藉蕴雅致,她都有所汲取;甚至她最不满意的东坡词之豪放,对她也不无影响。《古今词统》称其词“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 第二,个性化的抒情手法。

李清照是一位抒情能手,其词不仅“善于言情”,而且善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真切抒写她怡愉闺中或流落异域的思想情感,极富个性化特征。她的词巧于构思,尤其善于选择典型的生活片段入词,在具体、细腻的叙写中展示自己的内心活动。 第三,独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李清照精于修辞,巧于造句,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李清照又极善于用浅近清新的语句,善于提炼日常口语来表情达意。李清照还非常讲究语言的音乐美,不但重视音、声、律的精严和谐,而且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达到清新朴素与精工雅洁完美和谐的统一。

四、作业

:比较阅读《醉花阴》、《声声慢》两词的不同愁情

课后观看百家讲坛视频,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上数学培优辅困计划下一篇:宿舍装饰大赛评分细则

热门文章

声声慢教案